由《金剛頂經》中介紹釋迦牟尼佛修成如幻佛身的經過

2021-01-16 萬物生放生群

由《金剛頂經》中介紹釋迦牟尼佛修成如幻佛身的經過

藥師山紫雲居士

釋尊當時修行為義成就菩薩果位時,其願力為「義」利眾生為願之菩薩。「義」指真實義、了義、真實相之義理。願為眾生開曉經義道理。釋尊入色究頂天,毗盧佛壇城中,得諸佛灌頂,並教導本師現受用身(化佛身),以五相成身修行,由此具有如幻能力的佛身相。

由經文中可知:

善男子,云何證無上正等覺菩提,不知一切如來真實忍諸苦行?時,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由一切如來警覺,即從阿娑頗娜伽三摩地起,禮一切如來,白言:世尊如來!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是真實?如是說已,一切如來異口同音,告彼菩薩言:善男子!當住觀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誦。

1. 善男子,云何證無上正等覺菩提,不知一切如來真實忍諸苦行?:如何修證成佛,若只修各種苦修,不能安住空性修行是無法成佛。

2. 時,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由一切如來警覺,即從阿娑頗娜伽三摩地起,禮一切如來:菩薩入佛位最後禪定(斷無始無明微細煩惱),即於空性禪定中禮拜如來佛菩薩。

‧義成就菩薩:即為釋尊在菩薩位時的尊稱名號。

‧一切如來警覺:指諸佛在定中指點教化眾生。此處指釋尊接受諸佛灌頂加持教導。

3. 世尊如來!教示我云何修行,云何是真實:安住空性中修真實法。義成就菩薩(釋尊)向毗盧遮那如來請法。

‧世尊:毗盧遮那如來。

4. 善男子!當住觀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誦:應當安住於三摩地(禪定中),由自心起觀察(由空起相用),經五相成身,自性成就真言,通達菩提心修真言法,可助修行人入月輪。由月輪出菩提入世間渡生之法。

‧自恣而誦:本尊或修行者安住空性中,真言由空性中顯現,誦出真言或咒語。

(一)五相成身修行方法

一、通達菩提心

時菩薩白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遍知已,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一切如來鹹告言:善男子!心自性光明,猶如遍修功用,隨作隨獲,亦如素衣染色,隨染隨成。

◎時菩薩白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遍知已,我見自心形如月輪:義成就菩薩言,我已完全了悟由自心所現圓形月輪(月輪即為破塵沙無明,可以由此處入菩提本心)。

◎善男子!心自性光明,猶如遍修功用,隨作隨獲,亦如素衣染色,隨染隨成:此月輪處(通自性菩提之處)是十方圓明的空,由月輪處啟用,隨時起作幻化,即可有成果,如同素衣染色一樣。

二、發菩提心

以此性成就真言。令發菩提心。時彼菩薩。復從一切如來承旨。發菩提心已。作是言。如彼月輪形。我亦如月輪形見。

◎義成就菩薩(釋尊)於此時發菩提心,尊佛教導後,現出月輪,義成就菩薩(釋尊)觀月輪處,見菩提心圓形如月。

三、堅固菩提心成金剛杵

一切如來告言。汝已發一切如來普賢心。獲得齊等金剛堅固。善住此一切如來普賢發心。於自心月輪。思惟金剛形。以此真言唵底瑟奼嚩日囉菩薩白言。世尊如來。我見月輪中金剛。一切如來鹹告言。令堅固一切如來普賢心金剛。以此真言唵嚩日羅怛麼句唅

◎諸佛告訴義成就菩薩(釋尊),你已發渡生心如普賢金剛心,堅固不壞不退轉,義成就菩薩(釋尊)安住自心月輪中,並觀到五股金剛杵,此真言為堅固菩提心。義成就菩薩(釋尊)禪定三昧中,告訴毗盧遮那如來及諸如來,我已見到月輪中所現金剛杵。毗盧遮那如來及諸如來告知義成就菩薩(釋尊)須渡生心堅固如金剛,學習諸佛渡生行菩薩道的心,並持誦真言。

四、證金剛身

所有遍滿一切虛空界。一切如來身口心金剛界。以一切如來加持。悉入於薩埵金剛。則一切如來。於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以金剛名號金剛界。金剛界灌頂。時金剛界菩薩摩訶薩。

◎諸佛由月輪起身口意,一切如來佛加持釋尊。諸佛給義成就菩薩(釋尊)灌頂—作金剛界灌頂並以金剛名號立於金剛界。觀諸佛入我身中(我指釋尊,即義成就菩薩),證明渡生心堅如金剛的心已轉為金剛身。此處指名色本尊的成就。

五、佛身成就

白彼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見一切如來為自身。一切如來。復告言。是故摩訶薩。一切薩埵金剛。具一切形成就。觀自身佛形。以此自性成就真言。隨意而誦。

唵也他薩婆怛他.多薩怛他唅

作是言已。金剛界菩薩摩訶薩。現證自身如來。

◎白彼一切如來言。世尊如來,我見一切如來為自身,一切如來:義成就菩薩(釋尊)在金剛界曼荼羅壇城中,受諸如來教導。毗盧遮那如來及諸如來加持釋尊成為佛身。

◎復告言,是故摩訶薩,一切薩埵金剛,具一切形成就,觀自身佛形,以此自性成就真言:又開示,所有大菩薩具有菩提心堅固,如金剛薩埵,都具足一切身形之成就(指菩薩因渡生成就願力的身相,如多臂、多頭、多手等神變之相),要持誦此真言(同三世佛真言)。自身觀顯現出佛身形,立刻釋尊由菩薩轉為頭上有髻的佛身相。此為金剛界大菩薩已修證為佛身的過程。

‧摩訶薩:指大菩薩果位。

(二)釋尊經由諸如來灌頂成為應身佛果位(須修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及成所作智)

指義成就菩薩(釋尊)由修五方佛教導經轉識成智的修行過程。具清淨心啟用種智,此智種子具有四智的能力。

一、釋尊由金剛菩薩灌頂等覺智入等覺果位菩薩,得諸佛灌佛智種(此處等覺果位菩薩指具化佛身智種成就)

盡禮一切如來已。自言。唯願世尊諸如來。加持於我。令此現證菩提堅固。作是語已。一切如來入金剛界如來。彼薩埵金剛中。時世尊金剛界如來。當彼剎那頃。現證等覺一切如來平等智。

◎時毗盧遮那佛及金剛界諸佛灌頂,釋尊得金剛不動佛部灌頂,證得大圓鏡智,即證到佛的空有不二的智種子。

‧世尊:毗盧遮那如來。

‧證菩提堅固:證渡生心堅如金剛。

‧世尊金剛界如來:毗盧佛金剛界壇城灌頂。

‧現證等覺一切如來平等智:灌諸佛的佛智種於釋尊佛頭髻中。

二、如來平等智(種智)為佛的四智,屬自性本有智(佛具有四智之能力,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入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證一切如來法平等智自性清淨。則成一切如來平等自性光明智藏如來。應供。正遍知。時一切如來。復從一切如來薩埵金剛出。以虛空藏大摩尼寶灌頂。發生觀自在法智。安立一切如來毘首羯磨。

◎入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證一切如來法平等智自性清淨:等覺空智與佛相同即證空有中觀智,此中觀智來自自性清淨心。

‧平等智即具四智之功能,證空有不二,此平等智來自自性清淨心。

◎則成一切如來平等自性光明智藏如來,應供正遍知:由此成為佛智,自性現光明,因轉識成智,此智藏為佛的種智(又名大圓鏡智),屬自性本有智,證此時此修成之佛身具有無量種智成就,佛十名號中具有三種應供、正遍知、如來之特質。

◎時一切如來,復從一切如來薩埵金剛出,以虛空藏大摩尼寶,灌頂:諸如來加持釋尊做寶部智慧灌頂,由虛空幻出大摩尼寶(大摩尼寶屬寶部)為釋尊加持平等性智。由寶生佛代表寶部,屬渡生成就,又名平等性智(由空中啟相用,以相法渡生)。

◎發生觀自在法智:得無量壽佛清淨證妙觀察智,此妙觀察智已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微細之相。

‧觀自在法智:清淨智。具了知世出世間一切微細之相,又名妙觀察智。

◎安立一切如來毘首羯磨:得不空成就佛灌頂,可以成就佛事業,證成所作智(成就事業)。

‧毘首羯磨:佛事業。完成渡生成就事業之智慧,又名成所作智。


由以上得知釋尊受五方佛四智灌頂成就。轉識成智、自性光明、智藏成就。由金剛頂經壇城中,東方代表金剛部不動佛(大圓鏡智)、西方代表無量壽佛(妙觀察智)或觀自在(清淨無礙證妙觀察智)、南方代表寶部寶生佛(平等性智)、北方代表事業部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

三、入色究頂天毗盧宮殿之金剛界大曼荼羅內

由此往詣須彌盧頂金剛摩尼寶峰樓閣。

◎色究頂天為毗盧佛說法處,修法灌頂均在此處,釋尊在此修金剛界大曼荼羅法。

四、得諸如來加持

至已。金剛界如來。以一切如來加持。於一切如來師子座。一切面安立。時不動如來。寶生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一切如來。以一切如來。加持自身。

◎面立於金剛界諸如來及五方佛前,得如來加持釋尊的佛身。此時釋尊種智已受五方佛灌頂轉識成智。每粒識種均成智種。

五、釋尊身不動可觀察各方向以破除內心執著方位(指釋尊已完全破除微細業障)

婆伽梵釋迦牟尼如來。一切平等。善通達故。一切方等。觀察四方而坐。

◎釋尊已受成佛身(其名號為釋迦牟尼如來),其身相莊嚴,佛心平等無礙,除一切煩惱,轉識成智,證一切種智成就。接受金剛界大曼荼羅內,為渡生將法器、心咒以名色本尊方式,成智種於蓮瓣上。

‧善通達故:空相互用無礙。

‧一切方等:無時間空間,即刻由空啟相用。

‧觀察四方而坐:本尊以佛身顯現坐於金剛臺上的蓮瓣中。四方即金剛臺。

由此文可知,釋尊修成四智能力的佛身名號叫釋迦牟尼如來,渡生無礙,端坐於金剛臺上。

(三)幻化成就

由下面兩個例子可知釋尊(本師)在金剛界大曼荼羅時受毗盧如來及諸如來灌頂加持,依釋尊願力渡生,得金剛薩埵及普賢菩薩渡生心,在釋尊名色中,將種智貯藏在蓮瓣中,灌咒語、法器及名色本尊相,此釋尊即刻成為○○金剛薩埵、○○普賢菩薩、○○佛,如此幻化成各種渡生的佛菩薩或金剛,完成在各處渡生的願望。

一、毗盧佛幻化金剛薩埵的過程

爾時世尊毘盧遮那如來。不久現說等覺一切如來普賢心。獲得一切如來虛空發生大摩尼寶灌頂。得一切如來觀自在法智彼岸。一切如來毘首羯磨不空無礙教。圓滿事業。圓滿意樂。一切如來性。於自身加持。即入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出生薩埵加持金剛三摩地。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耶。名一切如來心。從自心出浮嚩日羅薩怛嚩下同。

◎爾時世尊毘盧遮那如來。不久現說等覺一切如來普賢心:由三昧定入普賢菩薩堅固渡生之心。

◎獲得一切如來虛空發生大摩尼寶灌頂:報身佛給應身佛毗盧佛灌智種。

◎得一切如來觀自在法智彼岸。一切如來毘首羯磨不空無礙教: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圓滿事業。圓滿意樂。一切如來性。於自身加持:使眾生圓滿一切事業,一切意願之樂,佛的法身起相用,以報身佛加持應身毗盧佛。

◎即入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應身毗盧佛入普賢心三昧中起用。

◎出生薩埵加持金剛三摩地:毗盧佛入金剛三摩地,得普賢菩薩共同加持(密印普賢菩薩渡生心堅如金剛)。

◎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耶。名一切如來心:諸佛由三昧定中起渡生心,以此為諸佛的心。

◎從自心出.日羅薩怛.下同:由毗盧佛心中生出金剛薩埵恭請咒。

二、毗盧遮那佛幻化普賢菩薩的過程

才出一切如來心。即彼婆伽梵普賢。為眾多月輪。普淨一切有情大菩提心。於諸佛所。周圍而住。從彼眾多月輪。出一切如來智金剛。即入婆伽梵毘盧遮那如來心。由普賢堅牢故。從金剛薩埵三摩地。由一切如來加持。合為一體。量盡虛空。遍滿成五峰光明。一切如來身口心。出生金剛形。從一切如來心出。住佛掌中。復從金剛。出金剛形種種色相。舒遍照曜一切世界。從彼金剛光明門。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遍周法界。究竟一切虛空。遍一切世界雲海。遍證一切如來平等智神境通。發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成辦普賢種種行。承事一切如來。往詣大菩提場。摧諸魔軍。證成一切如來平等大菩提。轉正*輪。乃至拔濟一切。利益安樂盡無餘有情界。成就一切如來智最勝神境通悉地等。示現一切如來神通遊戲普賢故。金剛薩埵三摩地。妙堅牢故。聚為一體。生普賢摩訶菩提薩埵身。住世尊毘盧遮那佛心。而說嗢陀南。

◎才出一切如來心。即彼婆伽梵普賢。為眾多月輪:諸佛生出恭請咒,普賢菩薩妙覺功德與佛等齊。

◎普淨一切有情大菩提心。於諸佛所。周圍而住:此咒可使有情眾生發大菩提心,月輪住在諸佛周圍。

◎從彼眾多月輪。出一切如來智金剛。即入婆伽梵毘盧遮那如來心:很多月輪現出很多金剛杵,即進入毗盧佛的心中。

◎由普賢堅牢故。從金剛薩埵三摩地。由一切如來加持。合為一體。量盡虛空:毗盧遮那佛住於出生金剛薩埵三摩地中,由普賢菩薩渡生之力與諸佛力共同加持。

◎遍滿成五峰光明:無量金剛杵合成一體,具有五股山峰的光明,又叫光明體。

◎一切如來身口心。出生金剛形:由光明體照射諸佛的身口意化為金剛杵形。

◎從一切如來心出。住佛掌中:諸金剛杵由佛心而出,然後安住毗盧佛手掌中。

◎復從金剛。出金剛形種種色相。舒遍照曜一切世界。從彼金剛光明門。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遍周法界。究竟一切虛空。遍一切世界雲海:光明體發出五股金剛杵所生光明色相,照遍一切世界佛國淨土,光明體中現無數佛身,遍滿法界,充滿虛空界,無邊際雲海中各世界。

◎遍證一切如來平等智神境通。發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成辦普賢種種行。承事一切如來。往詣大菩提場。摧諸魔軍。證成一切如來平等大菩提。轉正*輪。乃至拔濟一切。利益安樂盡無餘有情界。成就一切如來智最勝神境通悉地等。示現一切如來神通遊戲普賢故。金剛薩埵三摩地。妙堅牢故。聚為一體。生普賢摩訶菩提薩埵身。住世尊毘盧遮那佛心。而說嗢陀南:光中諸佛神通力與毗盧佛渡生力合為一,出生普賢菩薩(名色本尊)。

以上重點為幻化成就時,須得毗盧遮那如來、諸佛加持,合成一個光明體,依修行者願力,成就一個法器或咒語,灌頂加持成為一個本尊,即可於法界渡生。

(四)總結

釋尊經五相成身、轉識成智,幻化成就時,化無數化佛、化菩薩、化金剛以渡生之用。是由毗盧佛及諸如來加持,修一切種智,將此種智依願力,得諸如來加持灌頂,現出各種不同的名色本尊……以此在空性中,由空啟用,或月輪前起如幻渡生之心,此各種「身相」依眾生心所需而現不同。所以,渡居士現居士相、渡宰相現宰相身……現佛身相、現菩薩相……一位十地以上的大菩薩或等覺果位的佛,修行必須有此能力。過去佛如是修,現在佛仍須如是修。願有緣的修行人了知此一切不可思議修行法,是真實不虛。

(感恩大毗盧遮那如來、感恩諸佛菩薩、感恩諸金剛菩薩,感恩一切諸如來,感恩紫虛居士所寫金剛頂經譯文。阿彌陀佛!紫雲合十)

 


相關焦點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為過去七佛的第二位,義曰頂髻,最上。在過去三十一劫時出世,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第一次有十萬弟子 參加,第二次八萬,第三次七萬。 尸棄佛(莊嚴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諸善法本是幻 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 幻出無根無實性 《長阿含經》云:人壽七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
  • 敦煌莫高窟 五代壁畫 熾盛光佛圖 欣賞
    熾盛光佛是釋迦牟尼的教令輪身,其變相開端於唐,大盛於宋元,流風所及遼夏,一直延續至明朝。畫的主體由主尊熾盛光佛和五星組成,都乘同樣的五彩雲。熾盛光佛放射著巨大光芒,象徵震懾的力量。五星的表現與「梵天火羅九曜」的記載大體是一致的。此行列的上方可見表示二十八宿的諸像,以及代表十二宮的小圓形裝飾,最初當是聚齊了十二個宮,但畫面只殘留了一部分。《佛說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云:釋迦牟尼佛住淨居天宮。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
    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不止一次,不只這一生,據說本師釋迦牟佛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已經有8000多次。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菩薩位上,曾經為「常不輕菩薩」,見到別人都會作揖,並說我不會輕視你們。有不理解的眾生誤解了,認為他這種做法是愚蠢的,甚至還罵他。
  • 佛教文化橫三世佛,東方藥師佛,娑婆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範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 釋迦牟尼的遺骨被找到了?居然就在南京!
    身光普照、咽如螺貝、身頰如獅、儀如象王,看似神話的背後,其實確有其人!如果我們找到了歷史文獻及考古學證據,那是不是就能證明釋迦牟尼真的存在呢?既然古印度沒有系統的史書來記載釋迦牟尼的情況,那身為鄰國的我們有沒有可能記載了?還真有!根據我國考古陸續發現的碑文記載來看,在公元416年前後,處於東晉時期的高僧法顯將自己當年西行求法的經歷寫成《佛國記》,書中記述了他在北印度那竭國瞻禮佛頂骨舍利的情形。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 【佛教經典】佛說梵網經卷上·菩薩心地品上(1)白話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全身放如如智慧光,逼照天王宮乃至蓮華臺藏世界。此間,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見此往未曾有之光,皆歡喜快樂,然不知此光依何因何緣而放,故皆生疑念。不僅地上眾生如此,就是有身光之無量天人,因心昏蒙亦不知佛光之因緣。  那時候,聚此聽法的無量菩薩中,有位大菩薩,名玄通華光主菩薩,從大莊嚴光明正定中起定,隨承佛之神力,放金剛白雲色光,遍照一切世界。
  • 釋迦牟尼佛偈
    >一切無有如佛者。他身無覆蓋,不避風雨,目不瞬動,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體放下。獨修苦行六年之久,他由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至七日食一麻一麥以至於不飲不食起來。終於,他身體變得極度消瘦,有若枯木,手摩胸腹,能觸背脊。有一日,他忽然覺悟到:過度享受固然不易達到解脫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沒有辦法進趨大徹大悟的法門。於是他決定重新進食,放棄了苦行。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天珠是寶石中的聖者,是藏傳佛教的寶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麗的圖騰而被天珠愛好者所喜愛。主要產地是青藏高原。奇石天珠是因為奇石的形狀或奇石上面的圖騰形狀頗似佛教圖騰或吉祥圖騰,加之奇石的材料為石英巖玉(瑪瑙、玉髓)類等寶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而且這一聲阿彌陀佛,他成了佛,果地的覺悟就是這句名號。然後他把這句名號全體授予五濁惡世的眾生,不是說打個折扣,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不僅在《觀經》裡這樣付囑,整個一代說法,都是付囑阿難「未來的濁世末法眾生,你要把這句名號教給他們」。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
  •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農曆十二月初八)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盛年舍欲如棄涕唾,不為世樂之所迷惑,出家修道樂於閒寂,為破邪見六年苦行。——《大般涅槃經》◇六年苦行為調伏外道,現受飲食隨世俗法。——《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何不但令其身瘦悴往彼道場成正覺耶?所謂:菩薩悲愍末世一切眾生,先受乳糜食已方成正覺。何以故?
  • 藏傳:如能依止「 普巴金剛」 可得祛病、延壽、財富、吉祥等功德
    生三頭,右邊代表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剛,象徵諸佛身。左頭代表觀音菩薩的忿怒相馬明王,象徵諸佛語。中間代表大勢至菩薩的忿怒相金剛手菩薩,象徵諸佛意。主尊束高髮髻,頭戴骷髏寶冠,表示以五方佛的智慧作頭上裝飾,鬚眉如火焰狀,圓目大睜、張口露齒,兩頰憤怒的肌肉鼓凸,十分威猛,髮髻、面部加上泥金彩繪的效果顯得更為生動形象了。表本尊具足降伏龍族,能統治一切之威力,破除我執,獲得自在,直趨涅槃。
  • 勇猛堅固慧力廣大、侍佛演教護僧伽藍的護國仁王金剛二大士
    ,堅固無比,故佛經中常以那羅延力喻佛力之無窮,以那羅延身譬喻佛身之堅固。[19]《佛說法身經》云:「又復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三不空法、三念住法、三不護法、四無量法,具大丈夫一一最勝那羅延力。」[20]《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云:「獲那羅延妙好身相,具金剛堅固不壞之身,能師子吼宣演法音,善於一切大眾會中得勝無畏,有大光明映蔽日月。」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後世眾多信徒,尤其是複習應考的學生,考前參拜文殊師利菩薩,也是因為其是無上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薩手中執持寶劍和經函而宣講佛法,利益無邊眾生並賜予無漏的安樂。
  • 佛陀一生,花與佛的因緣
    在接近產期時,摩耶夫人依照印度的習俗,回娘家拘利城待產,途中經過藍毘尼園,看到無憂樹上綻開美麗的花朵,她情不自禁伸手摘取,於是太子就誕生了。太子誕生時,百花盛開,他向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皆生蓮花。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贊歎、供養,有時候天人也會自身化成天花或花座來供養。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佛陀。
  • 佛教:阿彌陀佛是誰,許多人念了一輩子佛都沒弄明白
    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釋迦牟尼走到尼連禪河中沐浴,洗去積垢。上岸後接受了一位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體力。然後在一棵菩提樹下結跏趺坐、入定思索。並發下弘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