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人們對阿彌陀佛這一佛號是再熟悉不過了。無論信佛與否,當人們在心有所求或身心不安時都會念上幾句阿彌陀佛。
但恐怕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了解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其中不乏許多念了多年佛的人。
要介紹阿彌陀佛,有必要先說明一下「佛」的含義和佛教創立的緣由。
佛,也稱作佛陀,是梵語音譯「佛陀耶」的省稱,意為覺悟者。這裡所說的覺悟是指了解宇宙人生的全部真相,具備了脫生死的圓滿智慧。
佛教的創始人姓喬達摩,名字叫悉達多,又被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出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與孔子同時代。釋迦牟尼本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後來因為看到了人間疾苦而捨棄王位、發心出家,為眾生尋求徹底解脫之道。
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釋迦牟尼走到尼連禪河中沐浴,洗去積垢。上岸後接受了一位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體力。然後在一棵菩提樹下結跏趺坐、入定思索。並發下弘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終於,在一個群星璀璨的夜晚,他降服了心中最後的煩惱魔障,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徹底覺悟的佛陀。
釋迦牟尼成佛之後,便開始講經說法,以讓更多眾生獲得覺悟。聽佛說法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許多人先後出家,教團自此建立。佛、法、僧三寶具足,標誌著佛教的正式創立。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人類世界上第一個成佛的,是佛教的教主。佛教徒通常稱其為佛陀或世尊。我國民間多稱其為佛祖或如來佛。
依據佛教說法,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範圍。我們人類世界所在的這個大千世界叫做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是教主。
大千世界如恆河沙數一般不可計數,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
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在其他世界早已有佛;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也會不斷有人成佛。
依《佛說阿彌陀經》記載,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經過十萬億個大千世界,有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那裡說法。
由此可知,極樂世界是我們人類世界之外的一個大千世界,阿彌陀佛是那裡的教主。阿彌陀,省稱彌陀,是這位佛的名號,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的意思。
人們在持誦阿彌陀佛名號時,有時會在前面加上「南無」兩字。南無,讀作「那摩」,音譯自梵語,乃皈依之意。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歸命依靠於阿彌陀佛的意思。
那為什麼人們不念自己所在大千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而偏偏去念一個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另一個世界的佛的名號呢?
這還要從釋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說起。
娑婆世界,是我們人類世界所在的大千世界。娑婆意為堪忍,即堪於忍受,是說這個大千世界有各種痛苦,但這裡的眾生卻堪於忍受,甚至以苦為樂,而不願出離。
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所教化的世界,則與娑婆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那裡「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那裡黃金為地,亭臺樓閣與花草樹木都是由金、銀、琉璃、赤珠、瑪瑙等七寶所成。微風吹動,樹木自然發出微妙法音。那裡的人民壽命無量無邊……
阿彌陀佛為了讓眾生離苦得樂,曾發下大願——只要有人真誠念誦他的名號,當其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將與諸聖眾一起來接引其到極樂世界,從此了脫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乃至最終成佛。
這就是淨土宗所弘揚的念佛法門,只靠一心真誠持誦阿彌陀佛名號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以慈悲為懷,把這一法門教給了自己所教化世界的眾生。由於這一法門既無比殊勝,又簡單易行,所以便流行開來。自古以來就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由此可見阿彌陀佛信仰的深入人心。
釋迦牟尼佛真不愧是慈悲偉大的導師,多少眾生通過他教授持誦阿彌陀佛名號的法門而往生西方、離苦得樂。當人們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心中不該忘卻對本師釋迦世尊的真誠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