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2020-12-03 彌陀法音

地球之巔在哪裡?不用說,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地理常識,那就是位於中尼邊界的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則是地球之巔,珠峰在地球上為我獨尊。而在佛法中也有一法,可以稱得上是佛法之巔,唯我獨尊!什麼樣的法是大乘至高無上極致之法呢?那就是願生彌陀佛國的淨土之法。

《往生論注》曰:「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大乘至極之法呢?這裡先把書名號內的文字略解一下,然後再作分解。

首先我們看書名號中「無量壽經」這幾個字,曇鸞大師在解題時說道:「『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這句話告訴我們,題目中的「無量壽經」不是單指《無量壽經》這一部經,而是包括了世尊講說淨土的三部經。為何呢?《無量壽經》與《觀經》是世尊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所講。而《阿彌陀經》則是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所講。曇鸞大師將世尊在兩地講述了三部經,統稱為「無量壽經」。

這三部經皆以佛名號為「體」,又怎麼理解呢?通俗地講,就是淨土三經就是用佛名號鑄就的。濃縮後就是六字名號,展開即是「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之淨土三經。將淨土三經統稱為「無量壽經」,且判三經皆以佛名號為體,意義巨大。意義何在?其意義就是三經內涵之統一。皆是以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的經,皆是救度十方眾生解脫生死之經,皆是以救度凡夫為本之經,把《觀經》易錯解為聖人修行之經的錯誤觀點完全否定了,從而開解了如來妙法之真義。《往生論》是天親菩薩所寫,曇鸞大師解之,後之學者誰能有如此高超的智慧!

我們再看「優婆提舍」這幾個字,根據師父的解釋,其一,「佛所說三藏十二部經,非指只有十二部經,而是有十二部分類。其中一類叫論議,也稱為優婆提舍。其二,如果不是佛說的,而是佛弟子解佛經教,但是跟佛所說的意思完全相應,佛也認可它是『論』(優婆提舍)。如《大智度論》《往生論》《中論》等」。用《往生論》中的一首偈子概括,就是:「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下面略說「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這幾個字。「上衍」是梵文之音譯,「大乘」的意思。那麼,整句話通俗地解釋就是,符合佛教淨土三經的菩薩之論,乃是大乘佛法的極致之法,也是修行不退轉的風帆航標。

何為大乘佛法?那就是自利利他之法。何為大乘佛教至極之法?那就是將自利利他演化到了極致。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這種極致的形容是可以衡量的。無論是從證果的時間上,還是利益上;無論是從修法的難易程度上,還是可攝受眾生的範圍和根機上,大乘至極之法是當今我們學佛必須要追求和實踐的,因為對我們凡夫來說舍此無他!

自利利他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非常難。首先,要想做到利他,必須先要自利。從佛法來說,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無法出離三界火宅的話,那麼則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又如何真正做到利他?這個利他是出世間的利他,而不是在世間行善法之有漏利他。如想施與天下大眾,則自己首先富有。

一、願生極樂乃簡單之法。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時,發了四十八大願。十劫前功成圓滿,彌陀成佛與眾生離苦得樂捆綁在一起。只要念佛,即可憑藉佛力簡單容易地出離生死輪迴,而避免修行聖道六度萬行之難。

二、願生極樂,今生成就,為我們節省了不可思議的修行時間,快速至極!而自修聖道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

三、彌陀救度範圍宏廣巨大,遍及法界十方眾生,下至三惡道,上至登地菩薩。

四、稱念彌陀名號獲益巨大。生死凡夫業障深重,我們可以「不斷煩惱得涅槃分」,適合五濁惡世末法凡夫,保障直達淨土成佛!

五、一旦往生彌陀佛國,即得不退轉之身,且是行不退、位不退、果不退,成就非凡!

六、儘速得以解脫,永現菩提之心。乘佛願力,倒駕慈航,救度眾生。

上述所論哪一點不是在實踐著大乘佛法的精髓!哪種法門又能超越願生彌陀淨土這一萬佛之王佛力所住之法門呢!

《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之二)

相關焦點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永生之道
    疾病癒後,為長久住世弘揚佛法,則繼續尋找長生不老之術。時山中宰相陶弘景密授他道家十卷長壽仙經。但返程遇到了三藏法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鄙夷道家長生術,對曇鸞大師言之:「外道哪有長生術?如果真講長生術,唯有我佛教大覺金仙氏才有!」因則傳給大師佛教淨土經典,大師方知修成佛家的無量壽之法才是世間真實可得的究竟長壽之法。今此我們想得無量壽有可能嗎?有!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真空妙有的西方極樂聖境
    西方極樂世界所化現的勝景並非我們凡夫所認知的因緣和合之假相,而是佛證到了宇宙究竟實相真實功德的產物,完全是佛內證與外在功德的顯現,是真空妙有,依正二報妙境界之相。在《論注》中講述西方極樂世界莊嚴成就來自於第四觀察門。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成就」。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尊偉大但不被了解的佛
    當時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感覺「阿彌陀佛」對老人們來說,是一種保障和依賴。這是他們能夠達成某種心願,很高興、很滿足、很感激的一句話。學佛後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尊偉大的佛,是萬佛之王。我們如果僅僅把阿彌陀佛作為一尊佛的名字來理解,那麼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就太淺薄和無知了。
  • 馮煥珍教授:《大乘起信論》「非佛教」嗎——關於「《起信論》非...
    隋代大德淨影寺慧遠(523——592)曾盛讚該論道:「《大乘起信論》者,蓋乃宣顯至極深理之妙論也。摧邪之利刀,排淺之深淵,立正之勝幢,是以諸佛、法身菩薩皆以此法為體,凡夫、二乘此理為性,改凡成聖,莫不由之。」據傳當時真諦傳譯該論後,他與其弟子智愷都造有疏釋。隨後隋代曇延、慧遠也各造疏記,智顗、吉藏的著述中對此論文也有引用。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什麼是「佛說」?所謂佛說,特指釋迦本師「從得道夜至涅槃夜」一代時教中所有的聲教,亦即佛陀語業「正教輪」;同時,凡經佛陀親加印可的弟子說、仙人說、諸天說、化人說等,亦可視為「佛說」。除此之外,古今一切符合三法印標準的微妙善語,統歸「佛法」範疇,非屬「佛說」之列。故不得混亂於廣義的佛說。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 哪些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直至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由南方運動而來的印度板塊同北方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了劇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沉浸於特提斯海之下的巖石昂然而升,最終造就了蒼茫無際的喜馬拉雅群山,使之成為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在這綿延2500 千米的巨大弧形山系中孕育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 我贊成大乘是佛說
    再一次勸請圖一時口舌之快者,妄言大乘非佛說,止止止!勸善篇:仁者喜歡修小乘儘管去修小乘;若修大乘就一門深入大乘經典好好修學,無需在這個問題上論輸贏,因為不可能贏,也不可能輸,最後只有謗法罪業纏身。切切謹記!
  • 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382集
    「菩提」是覺悟,他真正覺悟了,往生極樂世界真能成佛,而且自己這一生真有把握可以做得到。其他的法門不行,不能帶業往生;這個法門是帶業往生。自己縱然幹了「五逆十惡」都不怕,只要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只要「信願持名」,個個人都能去。蓮池、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看看《疏鈔》、看看《要解》就明白了。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大約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印度大乘佛教盛行,主要尊奉《般若經》《華嚴經》《法華經》《涅槃經》《勝鬘經》《解深密經》《楞伽經》和《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論》《成唯識論》等大乘經論及大乘菩薩戒,形成了以龍樹菩薩為首的中觀派和以無著、世親菩薩為首的瑜伽行派,此兩派盛傳於我國中原地區,並傳播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各國,因經論所用語言為漢語,故這一系佛教又被稱為漢語系佛教
  • 是什麼樣的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
    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直至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由南方運動而來的印度板塊同北方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了劇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沉浸於特提斯海之下的巖石昂然而升,最終造就了蒼茫無際的喜馬拉雅群山,使之成為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在這綿延2500千米的巨大弧形山系中孕育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 論法理的普遍性:法之「公理」、「通理」與「殊理」
    「在普世化指導下的同一化過程不是導向同一性、一致性或對人之必不可少價值的確證,而是消解差異性、生產同質性。朱利安(Francois Jullien)認為,把同一性與標準化的生產混淆為普適性的實現使得我們失掉兩種可能性:第一,我們破壞了人性的最大資源,即文化的多樣性。第二,我們破壞了普世主義的語境與計劃,這將涉及多元文化間的真正遭遇與對話,而與同一性無任何關聯。」
  • 【學習在線】哪些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直至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由南方運動而來的印度板塊同北方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了劇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沉浸於特提斯海之下的巖石昂然而升,最終造就了蒼茫無際的喜馬拉雅群山,使之成為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在這綿延2500 千米的巨大弧形山系中孕育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有三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身,問題是這個三身作用你能不能夠現前。佛菩薩三身,他起作用,他享受的很自在。我們的三身不起作用,雖有三身不起作用,這叫迷失了。不是真正丟掉了,是迷失了。幾時不迷了,我們的三身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法」是一切萬法。我們今天一般人都以為什麼是身?這是我的身,執著這是我的身;這個身以外,就不是我的身了。這是凡夫他的執著,這個執著是錯誤的執著。事實真相是什麼?
  • 講座—臺灣法藏法師在永福寺講"從天台宗談大乘佛法的修行觀"
    法藏法師講經 講經會現場佛教在線浙江訊 2010年4月27日,臺灣法藏法師到浙江省杭州市永福寺梵籟堂講《從天台宗談大乘佛法的修行觀》。法藏法師自出家以來,多次講《小止觀》、《天台宗入門》,校、注《法華三昧懺》、倡印《法華三昧懺法輔行集注》、《法華三昧懺法儀軌校訂本》,發願禮拜《法華懺》、誦持《法華經》、並受天台第四十六代之法卷,後即隨緣於各地領眾禮拜《法華三昧懺法》,並以「教學天台、行尊律儀、住依僧團、修歸淨土」,為住持道場、自利利他之宗旨;以「 敦倫盡份、歸敬三寶、具足正見、順於解脫 」,為化導信眾、成熟眾生之根本
  • 佛教:法顯,翻譯多部大乘典籍,創作著名的《佛國記》,影響深遠
    在經過十四年的艱難旅程之後,法顯在長江之畔的建康開始了他的譯經工作。他在建康的道場寺同佛陀跋陀羅、寶雲等人共同翻譯了經典六部六十三卷,計一萬多字。而其中的大般泥洹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首次給中國帶來了「佛性"說,但又說一闡提人(佛教中說的斷了佛善根、不可能成佛的人)不能成佛,引發了關於佛性問題的爭論,對中國大乘佛教佛性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還傳說法顯與佛馱跋陀羅共同譯出了《雜阿毗縣心論》十卷,但這部書很早就佚失了。這個說法是否確實,還待考證。
  • 唐思鵬先生:唯識學建立之緣起
    [20]這就是「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之義。萬法唯識之說,便依此義而建立。在方廣菩薩藏法中,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就是《阿毗達磨大乘經》,此經雖未譯成漢文,但從無著的兩部論中我們可以窺見經中的思想內容,一部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一部是《攝大乘論》。尤其是《攝大乘論》有「所知依」等十分,完全是依《阿毗達磨大乘經·攝大乘品》而來。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發心」的區別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體會到地藏菩薩的大願,地藏菩薩為什麼叫大願呢?悲心無量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現在還在地獄裡度眾生,這就是我們大乘佛教的發心。 大乘法門,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學習。我經常給我的弟子和信眾們講:福慧雙修。要修習福德和智慧。福是指福報。比如說:衣食無憂、財富具足,這叫福報;慧是指智慧。佛教從來不排斥財富,我曾經講過佛教的財富觀,並且鼓勵佛弟子如理如法地追求財產。佛菩薩可是福慧兩足尊,都要修的,他不僅僅有超能智慧,有神通,還有福報。多大的福報呢?
  • 淨空法師: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虛空法界沒有邊際
    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虛空法界沒有邊際。自性沒有染汙,自性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我們為什麼學佛?想回歸自性,回歸自性證得大圓滿。回歸自性跟一切萬事萬物同一體,證得了一體,在這一體當中才叫徹底的覺悟,這個求學就畢業了,證得大圓滿。這個大圓滿,梵文稱之為大般涅槃,所以涅槃在中國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滅。寂滅是什麼?像我們現在講的真空,它什麼都沒有。
  • 《念力的秘密》 連載5 零點能量場似乎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真如本性.
    零點能量場似乎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真如本性。零點是什麼?裡頭什麼都沒有,這才是零點,有一、有二就不是的。我們的自性確實是零點,所以科學跟哲學都找不到它,因為它是零。怎樣找到?我們的念頭也變成零就找到了。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明心見性了。那怎麼?我們歸零了,零跟零碰到了。我們還有一個念頭就不行,你就找不到。這個是難事,幾個人能沒有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