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哲學探索系列之八十四(以人生境界為例)

2021-01-16 水崑崙

一個人生經歷如果是見過抗日戰爭的,其肯定會對抗日題材的作品非常感興趣;一個下過鄉的人,一定會對文革時代的題材可能會感興趣;一個在海外留過學的人,一定會該國的風土人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性格相對比較孤僻的人,可能會對思維層次的,或者想像相關的東西非常感興趣的。不同的人生經歷可能決定其對外信息的取捨方面也會不同,這個時候對外界的審美也會出現不同的標準。

小編曾經分析只有陰性方面,也就是人們的內心深處才能夠與人產生共鳴。人生過去的經歷也是陰性,陰性對應陰性,此時也可以理解為陰陽屬性相互印證的道理。

其實不光體現在人生經歷上面,就是人生境界也是會對審美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經常看小編自媒體的人肯定會知道,人在成長過程中,是呈現一種陰陽陰的過程,其中年輕的時候是陽性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最為叛逆的時候,具有對抗性是陽性的基本特徵。到了老年,陽性不足,耳順或者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等等都是人性比較弱化的特徵,規矩就是典型的陰性,生活凡是規規矩矩的孩子我們都會說該孩子挺老實的,其實也是人性比較弱化的特徵。

就是審美這個特點上也是如此,年輕人一般不會對藝術作品太感興趣,因為此時陽性最強,要想讓其對藝術品感興趣,一定是陽性非常強,其對陰性相關的可能不是太關心。

相關焦點

  • 陰陽哲學探索系列之四十三(以情景領導理論為例)
    情境領導理論是西方管理學界有名的定律,意為管理人員必須員工的成熟度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員工的方式來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同某些場合提出的榜樣效應剛好相反,榜樣效應說的是通過陽性來帶動陰性,以點帶線,以線代面。而這裡的情景領導理論則是以面帶點。點當然就是陽性,線或者面當然為陰性。
  • 陰陽哲學探索系列之二十(以波克定律為例)
    小編曾經分析過選擇與努力這一對陰陽,努力為陽性,選擇為陰性,努力很簡單,選擇往往比較吃力,所以在心理學上有選擇症候群,而從來沒有聽說過努力綜合症。波克定律中頭腦風暴也是努力的一種象徵,那麼多在一起進行腦力勞動,其實大機器生產中那麼多工人在一起進行體力勞動有什麼區別,只不過一個是體力,一個是腦力,人多力量大,這麼多人在一起進行勞動最終肯定出成績。
  • 陰陽哲學探索系列之三十一(以250定律為例)
    250定律是一個美國推銷員所提出的,意為每一個背後大概有250為親朋好友。小編將自己的手機通訊錄打開,感覺好像還沒有滿足該美國推銷員所提出的要求。小編曾經陰陽進行感悟,陰性往往給我一種範圍大的感覺,從250定律中可以看出,朋友越多,你在世界上所容易連成一片的感覺,做什麼事情肯定有很多人願意來幫忙。同時我們人類社會也是這樣,朋友越多,越容易成功,政治人物更是如此,支持你的人越多,在關鍵時候給你投票的人越多,你獲得某個位置則會越容易。這與小編主張的陰性相對比較重要,老子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不謀而合。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但是,從易經的發展,文化的延續角度,讀《易經》則一定要深入理解陰陽、五行。在李秀筆記看來,陰陽、五行都是對《易經》的解讀和繼承發展。
  • 葉朗:精神境界與審美人生
    到了中國文化的環境當中,「境界」這個概念,一般有三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指學問、事業的階段、品位;二是指審美對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意向;三是指人的精神境界、心靈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境界,今天講的「境界」就是這個含義。  人生境界的問題是中國傳統哲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馮友蘭先生認為:人生境界的學說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
  • 一文看懂儒道人生哲學的不同
    儒家與道家是中國哲學的主流,它們一熱一冷、一進一退,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生哲學。但儒家與道家對人生的認識差別非常明顯,比較儒道人生哲學的不同,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這能讓我們更透徹地探索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人生價值是人生哲學的核心問題。
  • 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人類文化的創造,就是意顯現為象,象著明為言,任何文化之象,都有一個核心,天,便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為,不知天,便不能洞悉中國文化的表象的生生體驗,有德者,受天命,失德者,天降喪。由於是萬物之理,人則受命於天,因而人必須「法天」。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
  • 人生哲學的定義
    #道家哲學#一、人生哲學的定義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總會意識到自己在生活,有時也總會問及生命的意義;在百無聊賴之餘,會問及「為誰工作為誰忙?」,究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哲學有什麼用呢我們開宗明義,先把這問題說清楚。我們從三方面來說:先說人生,再說哲學,最後才說人生哲學。
  • 道家陰陽哲學與宇宙演化密碼
    想當年,鄒衍利用陰陽哲學,來推演宇宙演化。當時人不理解,送給他一個外號,叫做「談天衍」。如今科學技術發展了,對於宇宙了解加深了。本人就試著用道家陰陽哲學,來推演一下宇宙演化吧。本人才疏學淺,有不當之處多多包涵。
  • 人生的境界(寫作素材收集,非原創)
    人生境界四等級蓮花香盞/圖片來自百度馮友蘭語: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順著本能或風俗習慣做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功利境界:人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
  • 用沙漠感悟人生境界
    有人說:「人生有兩種境界,一個是知道,一個是知足」,我看不確切。知道會讓你活得明白,同時也會活得痛苦,只有提高修為學會糊塗,讓自己閉口不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才是難得的大智慧。知足讓你活的沒有太多的奢求,而收穫幸福!
  • 錢穆:讀五類書,培養人生情趣,拔高人生境界
    固然做教師可當是一職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職業僅是為謀生,當知職業也在做人道理中。做人理當有職業,以此貢獻於社會。人生不能無職業,這是從古到今皆然的。但做一職業,並不即是做人之全體,而只是其一部分。學生在校求學,為的是為他將來職業作準備。然而除在課堂以外;如在宿舍中,或是在運動場上,也都是在做人,亦當學。在課堂讀書求學,那只是學做人的一部分;將來出了學校,有了職業,還得要做人。
  • 人生不過俯仰進退——「陰陽」思維與中國人的人生法則
    「陰陽」思維不僅使中國人作為一個群體缺少宗教精神和向外超越的衝動,而且還直接塑造了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在中國人眼裡,人生絕不是一條筆直的線條,更不是一馬平川的陽光大道,而是充滿了急流和暗礁,兇險無比。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以科學史研究為專業的吳國盛先生,對於「科學是什麼」的回答非常謹慎。雖然他發表相關的文章有十幾篇之多,卻始終沒有給科學作定義,而是很小心地從各種角度對科學的含義進行描述。這裡試舉一例:     在西方歷史上,科學有兩個前後相繼的形態,第一是希臘科學,第二是近代科學。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這些特色總括起來有以下幾點:(一)以人生哲學為主,以宇宙本體論為輔。以個人為本位,追求個體生命的永恆性。徐復觀在《中國人性論史》中說:"老學的動機與目的,並不在於宇宙論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為宇宙根源的處所,以作為人生安頓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論,可以說是它的人生哲學的副產物。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其實這些都是影視作品中對陰陽的片面理解,用陰陽先生的形象固化了我們對陰陽的印象,讓我們不自覺地將陰陽與封建迷信聯繫了起來。去掉這些玄而又玄的江湖論述和學術雜音,真正的陰陽是一個既抽象又簡單的哲學概念,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他的詞作最主要的成就是在於境界的開拓上,而在他的《人間詞話》裡,「境界」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轉一篇好文章:鋼琴教學中的人生哲學探討(作者:依依)
    如西方的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黑格爾、康德等, 我國老子、孔子、莊子等都在探索世界、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 形成自身的人生哲學, 包括世界觀和價值觀。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蔡仲德的《中國音樂美學史》、雷默的《音樂教育的哲學》、趙鑫珊的《哲學與人類文化》都論述了我國國學對音樂美學的理論實踐。從哲學形式的角度, 音樂是一種美學的重要載體。
  • 量子態疊加原理:研幾之道在於「差不多」哲學
    文/樸道玄燈「差不多」適用於混沌狀態,這是研幾之道,對機率機緣巧合的把握體會,陰陽不測之謂神,到了「天算」境界,自然自為,自動運行,自化自成,是對事物「太初、太始」階段混沌的存在狀態這一層面的熟悉,真空量子漲落、熵增這些微觀量級世界現象,非日常生活經驗層面的事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