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所謂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

2021-01-08 騰訊網

文/學乃身之寶

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老師說:「人生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

但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那需要勇氣,既有做出選擇的勇氣,也有敢於拒絕的勇氣。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怎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1.我們只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些不快樂,包括無意義感、被強迫感,以及各種空虛感等等,但我們要知道,這些都不是過去經歷造就的,也不是他人或社會造成的。

比如,有人因童年父母的忽視,極度缺愛,不會處理現在的戀情,進而苦悶不堪,覺得這都是原生家庭造就的;有人因社會原因,讀書不多,導致收入很低,進而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和價值,認為這是外因造成的,但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無論是美好的,還是醜陋的,都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因為我們一直都有選擇的權利。

正如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的:「自卑情結只是一種藉口」,那是因為他們自己根本沒有向前邁進的勇氣。

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說自己根本無法按照自己意願活著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缺少做出選擇的勇氣,因為有些人用自己活得不夠好,在給自己不再努力找藉口。

2.我們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

人們常說,人有兩種活法,一是為他人而活,滿足他人的期待,圍繞他人的感覺轉;二是為自己而活,滿足自己的需求,圍繞自己的感覺轉,只是很多人都是第一種活法,因為他們缺少拒絕的勇氣。

也就是說,他們從小習慣跟著父母的感覺走,通過滿足父母的期待來獲得愛,長大後,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很少重視自己的感受,總是以他人的想法和評價為主,因為他們害怕失去他人的關注。

說到底,他們就是無法成為自己。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所謂自己,就是一個人過去所有生命體驗的總和。

如果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被動參與的,或者說是別人的意志的結果,我們就會覺得沒有做自己;相反,如果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主動參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我們就會感覺是在做自己。

可見,我們是否在做自己,自己的感覺是關鍵。做自己、為自己而活,就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

3.所謂成功,就是活出自己的人生

武志紅老師說,我們想要活得幸福,最重要的是滋養出這種感覺——「我可以把我內在意願,實現在外部世界上」。

這時,想要做什麼事情,說做就做;想成為怎樣的人,就去成為怎樣的人,這樣活,才是真正過自己的一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想成為怎樣的人。

也就是說,很多人沒有「成功」,是因為他們自己還不知道怎麼活著。

從這個角度來說,想好「怎麼活著」是第一步。

其實,就是要找到自己生命的的意義,這裡可以參考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給出的三種途徑:一是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二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三是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積極態度。

總之,就是要找到自己最在意的人或事。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獨特的使命和他人無法替代的生命意義。

其次,我們要敢於拒絕,鼓起勇氣為自己而活。

當我們知道了為什麼而活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阻礙,比如,家人的反對,亦或自身條件的限制等等,而這時就需要我們有勇氣去面對。

一方面敢為自己發聲,能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另一方面要付出行動去提升自己,真的為「成功」做出改變。

生命短暫,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敢於試錯,並著眼於未來,看到時間的力量,這些都是需要勇氣來承擔的。

正如武老師說的:「每個人到這個世界,都是為了活出自己。」

再次,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感覺的重要性。

感覺,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精神胚胎。

也就是說,如果每個生命的精神胚胎充分發育的話,都會成為他自己。

或許很多人小時候按照父母的意志活著,自己的感覺經常被忽視,但這不要緊,因為成人後的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感覺活著,所以,從現在開始,重視自己的感覺,保護好自己的感覺,這樣才能滋養自己的精神胚胎。

當然,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並不是輕鬆的事情,期間會經歷各種痛苦,但不要忘記,那是值得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但在我看來,沒有認真活著的人生,也不值得審視。

希望我們都能認真地活著,活出自己的人生。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楊麗萍不生孩子被罵:按自己意願活著,才是對自己最大的犒賞!
    近日,楊麗萍上傳了一段吃火鍋的生活視頻在社交平臺上,除去一些祝福與讚美外,竟然有一條引起熱議的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歲,到了100歲,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
  • 成為自己,活出自己,回歸本源
    原因很簡單,生命本就是單純的,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等等完全是後來添加上去的社會堆積物。真正的大智慧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種至高無上的境界既是無我。而當你把權力、金錢(官商))看作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停地去追求那個被標上成功的結果時,就會忘了當下的節奏,只活在了過去與未來。
  •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讓自己活著就得掙錢養活自己,掙錢的過程就是給社會做貢獻、為別人服務的過程。簡單說就是養活自己,貢獻社會服務他人。就這麼簡單,千萬別複雜啦,千萬別弄太高尚啦。人沒有差別的只要生死,那麼人生的意義也就是生死了,活也是意義,死也是意義,你活這幾十年就是意義,如果你不活著的話,那根本無意義可談,因為活著,死也是有意義,死的意義就是終結你的一生。如同一部戲,少了主角不可以,少了某一名群演也無所謂。
  • 人生無法重來,請珍惜當下,無懼未來;活出自己的精彩
    與自己相伴一生的人,看著她(他)日夜的操勞,是否還在感嘆生活的艱難。自己的兒女也在慢慢的長大,是否給予了他們人生中最好的一切。哪怕過去的人生寫滿了失敗,也要明白那些都過去了,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讓你未來的人生道路變成康莊大道。忘記過去的不如意,這樣你才是一個成熟的人,努力地生活,勇敢地迎接未來的挑戰。忘記過去,重新開始,為了你的家人還有你自己。
  • 《遇見未知的自己》:找回真實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失去了與真我的聯結,便向外發展,認同外在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份等,更好理解的可以說就是追求物質的滿足「任何能丟棄自己不實的身份認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緒以及身體所限制和阻礙的人,都能展現出真我的特質。」02若菱的婆婆和小姑,因為若菱婚後的不孕。不僅沒有給予她心靈上的關懷和照顧,反而將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怪罪到若菱身上。
  • 人生的三個層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每一個人所經歷的具體過程都不一樣,這樣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用羨慕他人的精彩,也不必嘆息他人的悲哀,用心發現自己的成長,你就不會在過程中停留太久。當大多數人在第二層次後,享受到一些好處,禁不住更大的私慾諸如金錢、成功等誘惑,從而活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個人,在這個善惡難辨的人世間,戴上了虛偽的面具,鑽研於此,把這些都學來並運用的爐火純青,善於隱藏自己真實的目的,陷入其中,樂此不疲,不再升華。第二層次基本著眼於線或者面,能力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 我們費盡心機,其實最終的雄心,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偷偷活著
    他嘴上老說自己拜金,事實上他很少接廣告。 早年別人想出幾百萬,讓他拍個治療近視眼的廣告,他一聽說要掛在機場、火車站,就覺得太丟人了,死活不肯拍,和幾百萬擦肩而過。 2009年,他被卓偉拍到跟一個女孩在車裡激吻(女孩據說曾是北大校花)。
  • 真正的自律,其精髓就是一個「狠」字!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一把
    所謂自律,其精髓就這一個字,不過大多數人做不到,你能做到嗎?這個字就是一個「狠」字!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不能自律的人都能總結出一大堆自己無法成功的理由,然後發誓要從自律做起,但晚上想了千條路之後,第二天起來仍然是走老路,他們所謂的自律,不是一拖再拖,就是隔三差五,難以堅持。這樣對自己太過軟弱的人生,你如果再不擺脫,很快就老了。我們大部分的人生,都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自律,靠對自己的狠。
  • 心理學:不敢活出攻擊性的人,其實是不能為自己而活的人
    但問題在於,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按照自己的感覺或遵從自己的意志行事,尤其是不敢活出攻擊性,因為我們所受的教育是以和為貴,現實生活也不允許我們隨心所欲,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我看來,先活出攻擊性,然後才能成為我們自己。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活出攻擊性呢?
  • 致女人:你越愛自己,越能激活自我的潛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我們把人生當作一場終極考驗,我們或許就需要明白,內心強大來自我們愛自己。 一個女人越懂得愛自己,我們就越能打開自己,活出生命的豐盛與富足。當女人內在生命富足的時候,你才會有勇氣去挑戰一切。
  • 突破人生模式,活出全新自己——《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自7月甫上市,隨即因為書名切中社會大眾的心理狀態,而收穫各地讀者熱捧,在當當網上排名更是一舉衝到了新書熱賣榜第一,並且在成功勵志類長佔榜單TOP 1。作者黃啟團是一名二十多年來專注於應用心理學教育,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企業管理、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領域的專家。
  • 人生的美好,藏在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想擁有美好的人生。但很多人經常會被自己的思緒、情緒所羈絆,不敢做出選擇,不放改變自己,不敢去做挑戰,往往錯失了人生的許多美好。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是能把握的,就看你怎麼做了。人生的美好,就藏在這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1愛惜身體,規律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
    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感受頗深,這部小說耐人尋味,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代表著理想與遠方,「六便士」意味著世俗與當下!作者將它們結合一起,代表著不同的人生觀,以及不同的人生選擇!
  • 三十歲,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重啟人生,終於找到為自己而活的勇氣
    所謂瘋狂,只是終於下定決心給自己一次做自己的機會。01 終於下定決心放棄,給人生一次重來的機會從生下來,父母仿佛已經給我們規劃好了一生。這八年的時間裡,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給自己找一個家,有一個立足的地方,讓父母安心。這八年,浮躁,辛苦,麻木,焦慮,索性現在的結果很好。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在人生的前30年,父母口中的「人生大事」全都完成了,而且是以順其自然並不刻意的方式。
  • 《成功的真諦》:成功人生的4條哲學,2條方程式
    這本書解讀了稻盛和夫對於成功的看法,以及他認為要想獲得企業和個人成功所要具備的思想和行動準則。他強調敬天愛人和利他之心是成功的精神根源。01、成功背後的哲學人的命運與生俱來的,構成人生的首要因素就是命運,人生沿著命運縱軸向前發展。相對於命運形成的橫軸,就是「因果報應法則」。「因果報應法則是善因產生善果,惡因產生惡果。善因和惡因的「因」指的是自己活在世上的所思所行。
  • 突破自己,戰勝自己,感受人生的意義
    在歲月的長河中前行,艱難險阻千千萬,困難挫折萬萬千,但最困難的事莫過於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能突破和戰勝自己。物質、金錢都是身外之物,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擁有健康身體的同時,要找一份讓自己心神愉悅、興趣盎然的工作,這樣會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獲得購置衣食住行等物資的薪水。如果沒有舒心的工作環境,長期讓自己在抑鬱、沉悶中勞作,即使獲得再高的工資,也終究是得不償失。無論面對的誘惑有多大,都不要喪失自己的良知。
  • 人生最大的成功,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
    史蒂夫·賈伯斯曾今說過: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你的自主人生,離不開高價值感
    正如《如何活出自主人生》的作者莫妮卡·A.波爾提到的:我們要做生活的創造者,而非犧牲品。有大量經驗的理療師莫妮卡·A.波爾,在她的《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分享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如何掃除障礙,最終活出屬於自己的自主人生。每個人的自主人生,離不開高價值感,而高價值感的本質,由自省和人際關係兩部分組成。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這臺戲的大腕!
    泰勒著急上火、氣急攻心,為了不讓藝術妥協,無奈只得突然心梗住進了醫院(大導演也不容易,不是人幹的活)。在泰勒彌留之際,露西遵從泰勒暈倒之前的意願,將泰勒的葬禮全權委託給了優優。優優喜出望外,敵人的招數都用完了,終於輪到哥們動手了,他聯合好哥們黃毛哥(王小柱由英達飾演)正準備擼胳膊、挽袖子大幹一場的時候,卻突然發現沒人給泰勒的葬禮出錢。
  • 生命的意義:遠離爛人爛事,不傷害任何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
    《鬱離子》鬱,有文採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鬱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思想內容以道為本,得莊子精髓,兼與儒家形而下的用相結合。我喜歡莊子的哲學思想,尤其喜歡: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