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

2020-12-04 李男家常事

月亮是那崇高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索賴以渴的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故事聖手」毛姆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

他的小說機智、幽默,不時流露出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譏諷。其短篇小說的標誌是深刻地剖析與解讀人性的弱點,分析當時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20世紀英國短篇小說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感受頗深,這部小說耐人尋味,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代表著理想與遠方,「六便士」意味著世俗與當下!作者將它們結合一起,代表著不同的人生觀,以及不同的人生選擇!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

小說的主人公叫斯特裡克蘭德,他原本是個證券經紀人,有著體面高收入的工作,賢惠持家的妻子還有一個可愛機靈的女兒,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是一個典型的小產家庭的模樣。正如毛姆在書中說到的:沒有什麼比這一家人更為平凡的人。我不知道這一家人有什麼能夠引起好奇的人注意的。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當一個男人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人們感嘆的是歲月流逝,四十歲以後不再激情四射,已經遠離了曾經的浪子情懷,要歸於安靜。

然而40歲的他為了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的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隻身一人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身在異鄉為異客」,他經常食不果腹,無依無靠,生活苦不堪言,可他接受了命運的挑戰,最終到達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大溪地島

他在這裡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娶了別的女人為妻,並且創作出了不朽的名畫,但在自己離世前,卻將所有的畫作付之一炬!

在所有人為眼前的生活而忙碌,為了地上的硬幣「六便士」而生活時,有人不經意間抬頭看到了皎潔明亮的月亮,這一時刻月亮是那麼的美麗而純淨,讓人心之嚮往。

六便士」變得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反而是讓人感到厭惡的存在,因為有的人心裡已經刻下了月亮純淨潔白的影子,已經容不下其他雜質的存在。

一個人倘若存在理想,可以為之付出多少。拒絕世俗安穩的幸福未必就是放棄,這只是因為每個人選擇的路不一樣,他們只是走了一條少數人走的路。

有人會覺得是可惜的放棄、是在追尋所謂的人生意義,對他們或許是一種解脫,一種單純追隨內心的追求。

就像在《人性的枷鎖》中,主人公最後領悟到,「生活根本沒有意義,也不可能改變,人生處於無盡的幻滅之中,我們應該擺脫身上的一切枷鎖,走向真正的自由。」

作家蔡崇達曾這樣描述自己的讀後感——「這本書讓我明白,如果我一輩子不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

這本書有人說它是那些迷茫人的思想解藥,把它當成必讀書籍,為許多人開解困惑。更是被奉為經典,被親人與朋友不理解的痛苦在書中得到了答案與認可。

而有人則認為「月亮與六便士」簡直就是叫人拋棄家庭去追求縹緲的一個夢,教唆人脫離現實,誤導眾人,讓人走上錯誤的不歸路。

對書中拋棄家庭的「斯特裡克蘭德」感到痛恨,他是個好畫家同時也是個婚姻的失敗者,更是被稱為背叛家庭的人,為了夢想而走上極端的偏執狂。

不同的人對這本書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導致人們對此書的評價出現兩極化的現象。這也說明了每個人對夢想是持有著不同方向的看法。

很難用世俗的「成功」定義史特利克蘭,畢竟他活著時逃避責任,窮困潦倒。有一點無疑令人敬畏: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仰望月亮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就像頭頂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發著寧靜又平和的光芒。

如果你迷茫不知前路幾何,如果你焦慮不知意義何在,如果你回首頓覺人生平淡,那便讀一讀毛姆,讀一讀《月亮與六便士》吧!

毛姆三部曲,《月亮與六便士》、《刀鋒》、《人生的枷鎖》上下部,一套4本僅需99元,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詩和遠方的距離
    二十歲以前,我喜歡杜甫,二十歲以後我喜歡李白。杜甫代表的是六便士,而李白代表的,是月亮。這樣說荒誕一些,解釋下來說,杜甫代表的是責任是義務,是對現實世界的雕琢;李白代表的是對月光的嚮往,代表在通往藝術殿堂道路上的追逐,是不斷實現自己內心理想世界的過程。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兩個問句來試問一下你: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 《月亮與六便士》-他是拋棄妻兒的渣男還是內心強大的理想主義者
    保羅·高更是法國後印象派著名畫家,出生於巴黎,與塞尚、梵·高齊名,年輕時做過海員、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後痴迷繪畫,拋棄已有的一切。英國作家毛姆以高更為原型創作了《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曾轟動一時。高更《月亮與六便士》對很多文青來說並不陌生,它時常出現在暢銷書榜單中,小說的主線情節比較簡單: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倫敦證券經紀人,他擁有世俗眼光的幸福:漂亮的妻子、聰明健康的孩子、高於常人的收入。
  • 對《月亮和六便士》故事的分析,以及得到的3點人生啟示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給了我們答案。《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代表作,講述了主人公一生追求夢想的故事。這本書一經問世,人們都被斯特裡克蘭德這個人物所震撼。毛姆說自己的創作原型來源於畫家高更的人生經歷,高更年輕的時候做過海員、股票經紀人,1873年開始學畫畫,1883年成為了一名職業畫家。高更一生坎坷多難,最後在貧困和疾病的折磨下死去。
  • 《月亮與六便士》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百家故事
    夢想不會成真,整天在虛幻的夢想中過日子,這種人,就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活變成了夢想,沒有人能理解它將經歷如何的艱辛,這種人是命運的堅強者。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前者,就像寄居蟹,沒有殼,沒有安全感,外殼保護我們,限制著我們。用滿地的六便士為餌,用眼前的安寧誘惑,讓夢想永遠是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有人會打破貝殼,無視六便士,抬頭看月亮,朝她跑去。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天平朗讀者|第十二期 《月亮與六便士》節選
    天平朗讀者|第十二期 《月亮與六便士》節選 2020-10-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或愛情都是月亮在我們心中
    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毛姆塑造了一個追求自由靈魂的人物。小說講述的是斯特裡克蘭,他原本是平凡股票經紀人倫敦,突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拋棄了妻子和兒子,遠赴遙遠的國度,開始了瘋狂而漫長的繪畫藝術夢想之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對於《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而言,他的人生追求就是【畫畫兒】,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理想】的價值要高於【家庭】,即使貧窮、疾病乃至生命,他也要用盡全力,完成對畫畫、對藝術的成就。乍一看,【家庭】和【理想】兩者之間本身沒有矛盾。
  • 《月亮與六便士》:生活以死相逼,唯有一直爭氣
    最近一口氣閱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名著後內心很震撼,「生活以死相逼,唯有一直爭氣」這句話非常好的表達出我對這部著作的敬意。落魄而又不平凡的畫家《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就是敘述了偉大的畫家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全篇語句樸素,故事平緩,既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也沒有唯美動聽的故事,甚至在字裡行間看到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個冷漠自私的混球,他拋妻棄子,插足好友的婚姻,又無情地拋棄朋友的妻子,令她羞愧自殺身亡。
  • 讀透《月亮與六便士》中經典犀利的4句話,揭開人性的暗面和複雜
    讀《月亮與六便士》是什麼感覺?私以為英國現代作家伍爾夫形容的最為貼切,她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它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一個有傳奇經歷的人:一戰期間,他在法國加入紅十字會組織,當過裹傷者、救護車司機和特工人員;二戰期間,曾去英美宣傳聯合抗德。他喜歡到處遊歷,曾到南太平洋旅行,還多次到過遠東。他的文學成就正是他漫長曲折、閱歷深廣的一生的忠實反應。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讀書好評榜第一的書籍,到底講述了什麼?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的人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家庭富足,生活美滿,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實中,他大概率會就此過上一生。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但他沒有選擇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去追尋了那天上的「月亮」。
  • 《月亮和六便士》:圓滿的人生,莫過于堅持自己想要的生活
    斯特裡克蘭德對艾塔說自己要去山裡住,艾塔堅定地要跟他一起走,她說,如果斯特裡克蘭德死了,她會房子後面的樹上上吊。斯特裡克蘭德的淚水流了下來,經決定留下。過了兩年,斯特裡克蘭德得麻風病的消息已經傳開了,老太婆和孫女,小夥都離開了,只剩下斯特裡克蘭德和艾塔。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在一念之間
    沒有理想的人生,就像一個人沒有了思想和靈魂,有如一潭死水一般,波瀾不驚又興味索然。正如王爾德曾經說過的:一幅沒有烏託邦的地圖是不值得一看的,因為它漏掉了那個人性永遠存在的國度。人性一旦存在,它將會尋找並發現一個美好的國度,然後朝著它揚帆駛去。進步就是實現烏託邦。其實關於理想與現實的選擇,每個人都會遇到。
  • 《月亮與六便士》:為何女人寧可跟流浪漢私奔,也不要他的丈夫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愛慕虛榮的妻子,她整天結交所謂社會的名流,其實內心粗鄙,不過自抬身價,附庸風雅。她對自己的丈夫斯特裡克蘭德一無所知,在她眼中的丈夫「枯燥乏味」,甚至羞於帶他出來見人。就是這樣一個在她眼中俗不可耐的丈夫,有一天會突然選擇不辭而別。而且,他淨身出戶來到巴黎,只是為自己曾經的理想——當個畫家。
  • 我們該如何做好並實現人生規劃?《月亮與六便士》給出了答案
    文/米蘇《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事業有成的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德,為了實現繪畫的理想,拋妻棄子去追夢的故事。乍看之下,斯特裡克蘭德和他的原配妻子阿美,三觀不合,完全不是一類人。
  • 《月亮與六便士》:這世界一直都允許獨特,只要你足夠勇敢
    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的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一種紀實手法講了一個虛構的故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很多人對這句話十分熟悉,但是翻開這本書才發現,毛姆根本沒有說過這句話。在書中,毛姆向讀者鋪開了以法國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離經叛道的後半生。
  • 月亮和六便士之間,只隔著捨棄一切的距離
    我想《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會告訴我們他的答案。《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三大長篇力作之一,成書於1919年。本書情節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書中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敘述了原來是位證券經紀人的主人公,在人到中年時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的故事。
  • 《內心引力》:聽從內心召喚,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但紀實電影《內心引力》中的七位主人公,卻用自己的經歷與執著告訴我們——人生最大的幸福,並不是一定要成為商業巨頭或者政治精英,而是能夠聽從內心召喚,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事業。這是一部直面創業艱辛與磨礪的紀實電影,導演導演施秋榮、胡弦夫婦和主創團隊輾轉六個國家的十六座城市,歷經兩年才拍攝完成,大大超過了中國電影的平均拍攝周期。影片採用多線敘事、平行剪輯的藝術手法,以細膩的鏡頭和真實的畫面,勾勒出一批年輕創業者的群像,帶給觀眾了強烈的內心激蕩與人生感悟,它能給正走在創業路上的國人提供很多有效的啟示與借鑑,更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與勵志色彩。
  • 月亮和六便士:關於愛情,佔有或是陪伴?
    在《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中,主人公為了他的夢想在他40多歲的時候選擇放棄自己的所有生活,說難聽點他拋妻棄子,為了自己那在別人看起來荒誕至極的夢想,他去到南美洲的島上,在那裡進行畫作,而在這裡他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女人,他在書中有了下面的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