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庭時,你會不會捨棄一切去追尋心中的夢想?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給了我們答案。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代表作,講述了主人公一生追求夢想的故事。這本書一經問世,人們都被斯特裡克蘭德這個人物所震撼。
毛姆說自己的創作原型來源於畫家高更的人生經歷,高更年輕的時候做過海員、股票經紀人,1873年開始學畫畫,1883年成為了一名職業畫家。高更一生坎坷多難,最後在貧困和疾病的折磨下死去。
高更的悲慘經歷激發了毛姆的創作熱情,在歷經數月後寫出了《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掀起了探討夢想與現實的熱潮,同時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對他的評論褒貶不一。
有人說他是個十足的浪蕩子,有人說他是個天生的畫家。接下來,我們走進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的精神世界,看看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
01.斯特裡克蘭德是偉大的天才,還是自私的渣男?
在40歲之前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個股票經紀人,有著成功的社會地位。雖然他性格很悶,不善言談,可是他的妻子溫柔善良且善於交際,他的一雙兒女成績優秀,這些都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人生贏家。
可是看似美滿平靜的生活下,卻實則波濤湧動。在一次旅行中,斯特裡克蘭德太太收到了來自巴黎的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我決定不再和你一起生活了。」她看到這句話,心裡震驚又氣憤,自己的丈夫就這麼毫無徵兆地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
斯特裡克蘭德太太委託別人去尋找她的丈夫,發現他居然是為了學畫畫才拋妻棄子的。他租住在巴黎一個骯髒齷齪的小旅館,身上穿著邋遢,指甲裡滿是汙垢,再也不是原來那個高大乾淨的男人了。
他不關心自己居住的條件有多麼差,不在乎嘴裡吃的是什麼食物,他的世界裡只剩下了畫畫。即便這些畫一幅也賣不出去,也絲毫不影響他創作的熱情。
生活的貧困讓他得了嚴重的疾病,善良好心的畫家斯特洛夫讓他住到了自己的家中,還讓妻子布蘭奇細心地照顧他。可斯特裡克蘭德身體康復後,他不僅霸佔了斯特洛夫的畫室,還竟然和布蘭奇在一起了。
斯特裡克蘭德接近布蘭奇並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從她身上得到創作靈感,畫一幅關於女人的畫作。結局可想而知,憤怒的布蘭奇喝下了一瓶草酸,在痛苦中不治而亡。
斯特裡克蘭德沒有對布蘭奇的死感到絲毫傷心,他自私又極度冷漠,布蘭奇仿佛從未進入過他的生活。
之後他來到了塔西提島,這個南太平洋的小島風景秀麗,人們善良友好。沒有人嘲笑斯特裡克蘭德的獨特個性,漂泊半生後他開始在這裡生活。
這裡遠離塵世,處處能聞到花香。頭頂是湛藍的天空和高大的椰子樹。夜晚坐在沙灘上能聽到貝類的小生物爬來爬去的沙沙聲,聽到海水中魚兒躍出水面快樂的嬉戲聲。
美妙的風景仿佛讓靈魂擺脫了身體的桎梏,徹底激發了斯特裡克蘭德的創作靈感。
即使在斯特裡克蘭德患上麻風病期間,他也沒有停止手中的畫筆。直到因為疾病導致雙目失明,他也沒有停止思考。
那段時間,他呆在畫滿壁畫的房間裡一動不動,用失明的雙眼看著這些畫。他死後艾塔遵從他的遺願,把這些壁畫全部燒掉,就這樣結束了悲劇的一生。
作家木心曾說:「凡是偉大的,都是叛逆的。」
在看這本小說前半部分的時候,我一度認為斯特裡克蘭德是個渣男,為了夢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當我讀到後半部分的時候,竟為斯特裡克蘭德的精神所打動。
斯特裡克蘭德這一生偉大與自私並存,連他的畫作都充滿著矛盾性,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悲劇呢?
02.斯特裡克蘭德人生悲劇的原因
第一,繪畫風格不被當時的人們認同
《月亮和六便士》寫於1919年,這一時期西方文化處於重要的轉型期,社會動蕩,貧富分化加劇。
新的價值觀強調個人在現實社會中的生存問題,受當時社會思潮的影響,毛姆的作品裡帶有動蕩年代的悲觀主義色彩。
毛姆筆下的斯特裡克蘭德不甘平凡、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人們是在斯特裡克蘭德死後才認識到他是個天才,在此之前他的畫一幅也沒有賣出去,所有的畫商都認為這些畫毫無價值。
只有好友斯特洛夫是他人生中第一個「伯樂」,他甚至勸告那些畫商:「我用自己的名譽擔保,這些畫家中沒有誰比他更有天分了。早晚有一天,你手裡所有的畫都沒有他一張畫值錢。」
即便斯特洛夫極力推薦,那些畫商根本不會認可一個自成一派的畫家,更不會花最便宜的錢去買下一幅畫。
第二,斯特裡克蘭德本身的性格
斯特裡克蘭德放棄家庭和社會地位去畫畫,你可以說他為了追求夢想很偉大,也可以說他拋棄家庭很自私,性格的矛盾性註定結局是場悲劇。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組成的,這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源。本我指的是人潛意識中最原始的思想;自我是從本我意識中逐漸分化出來的,是自己意識的覺醒;超我是精神追求完美的最高境界。
本我階段:斯特裡克蘭德一開始過著循規蹈矩般枯燥的生活,連他的妻子都說他是一個特別無趣的人。其實沒有人發現,在他平靜的表象下有一顆不安於現狀、追求自我的靈魂。
自我階段:再也無法忍受之後,斯特裡克蘭德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原本優渥的生活。他來到巴黎追求心中熾熱的理想,世俗的一切他都視為糞土,只有繪畫才是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超我階段:斯特裡克蘭德從巴黎到馬賽,最後定居塔西提島。在這裡他一直以來的壓抑得到釋放,對於繪畫的熱愛近乎痴狂。即使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也要「盯著」自己的壁畫,感受藝術的力量。
第三,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斯特裡克蘭德的妻子喜歡結交藝術家,覺得這些人高雅有趣。相比之下,她一直覺得丈夫是個無趣很悶的男人。她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交際上,卻不知道丈夫的內心世界裡其實也住著一個藝術家的靈魂。
妻子說他是個十足的小市民,沒有一點兒藝術細胞和文學修養,她給丈夫貼上了這種標籤,甚至在給別人寫邀請信的時候,都不忘諷刺一把自己的丈夫。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即使斯特裡克蘭德說出要學習畫畫的夢想,也只會被妻子嘲笑,根本得不到理解與支持。
斯特裡克蘭德這一生看似是個悲劇,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說,卻是個「圓滿」的悲劇。他把名利和偏見踩在腳下,思想得到了高度升華。
03.斯特裡克蘭德人生悲劇帶給我們的啟示
斯特裡克蘭德為了追求夢想的態度讓人敬畏,但是他的做法卻不敢苟同。夢想要去追,但一定要用正確地方式去實現,不要成為主人公那樣悲劇性的人物。他這一生帶給我們3點人生啟示:
首先,生活中要有「六便士」,更要追求夢想
蘇格拉底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六便士」給了我們安定的生活,夢想能讓平凡的生活結出永恆的花朵來。當你回首往昔的時候,會覺得人生有了不一般的意義。
有的人覺得自己年齡大了,夢想越來越遙遠,根本不會實現的。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比如摩西奶奶,她76歲學繪畫,80歲在紐約舉辦了個人畫展。她的作品成為了熱銷品,各種獎項也紛至沓來。而她本人的勵志故事,更是登上了各種報紙、雜誌。
其次,不能以怨抱德
斯特洛夫是斯特裡克蘭德唯一的好朋友,他認為斯特洛夫對自己好就是理所應當,沒有感激就算了,還想盡辦法取笑挖苦這個善良的人。
他破壞了斯特洛夫的婚姻,讓他失去了幸福的家庭,卻毫無悔意。如果這樣的人放到現在,肯定在社會上寸步難行,有誰會願意幫助這樣的人呢?恐怕沒有。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困境中拉你一把的,那些賞識你,幫助你實現夢想的人,就像在黑暗中照射進來的一道曙光,總能在絕境中找到機會。
最後,取得家人的支持
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除了自己內心的堅持外,一定要提前和愛人溝通,取得對方的支持。
提起大導演李安,就不能不提他的妻子林惠嘉。當時的李安事業受挫,在7年的時間裡他只能窩在家裡做家務、研究電影寫劇本,家裡所有的開銷都壓在了妻子林惠嘉的身上。
李安於心不忍,有了想放棄電影夢的念頭,可林惠嘉不僅沒有埋怨李安不賺錢,還堅定地告訴他:「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夢想。」
他被妻子理解包容的態度深深感動,正是妻子林惠嘉的大力支持,才成就了今日的李安。
感情好的夫妻,會理性看待你追求夢想的決定,更會主動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讓你毫無後顧之憂地去實現夢想。
《尋夢環遊記》中有句臺詞:你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必須要把它變成現實。
永遠不要以夢想之名忽略了家人的重要性,夢想和家庭不是自私與偉大的矛盾對立,而是理解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