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2020-12-03 喜書芳菲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簡單來講,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且家庭幸福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一度埋藏在心頭的畫畫的理想突然迸發,於是他冷不丁地拋妻棄子,放棄了別人眼中羨慕的職業、捨棄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和優渥的生活條件,一個人前往巴黎再到馬賽,最後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他用手中的畫筆,將最後的生命價值毫無遺漏地體現在了他的畫中。後來,他的畫作成為世界瑰寶,其價值連城,意義非凡!

在旁人看來,在追逐藝術的歷程中,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飽受朋友親人的非議、經歷了饑寒交迫,一個人過著連乞丐都不如的慘澹生活。飢餓、寒凍、孤獨、悽涼、冷清、蔑視、背叛、詭異等充滿悲劇和貶義色彩的詞語如連珠炮似的攻向我們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然而,對於這些極具攻擊性的「武器」,他不僅擺出「天下獨我」的姿態,還照單全收,並且還「一鳴驚人」。一個「無所謂」、「不關己」的態度,將攻擊者打得措手不及,啞然失色。細細思量,主人公之所以如此「強大」,那是因為他有精神和意志的依託,有著對【理想】追求的那一份狂熱和執著。

那麼今天我們就站在【理想】的角度,來一起解讀《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背後隱藏的涵義之一: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01.【理想的追求】:選擇的對錯與否,只是彼此的參照物不一樣罷了

當文中的「我」來到巴黎,站在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面前,問他為什麼突然拋妻棄子的時候,思特裡克蘭德的回答確實教「我」匪夷所思。

「那你究竟為什麼要拋棄她?」「因為我要畫畫兒。」「我必須畫畫兒!」

畫畫兒!一個中年男人口中說出來的話。他情願背負拋妻棄子的罵名,違背倫理道德的原則,也要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完成對藝術的探求。這個時候,人們更多的是站在【仁義】、【道德】、【責任】、【倫理】等公義的層面對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投來【不可理解】、甚至充滿【批判性】的眼神和姿態。要問為什麼,只是在【家庭】和【理想】這兩個命題之間,他捨棄了前者,選擇了後者。

【家庭】:是愛的港灣,承載了責任與義務、道德與倫理。

【理想】: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宏偉目標的願景,創造文明文化的基石。

對於《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而言,他的人生追求就是【畫畫兒】,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理想】的價值要高於【家庭】,即使貧窮、疾病乃至生命,他也要用盡全力,完成對畫畫、對藝術的成就。

乍一看,【家庭】和【理想】兩者之間本身沒有矛盾。但又一思量,兩個命題各自蘊涵著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卻又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其實,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只是我們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樣,參照對象不同罷了。

每個人都有作選擇的權利,當選擇出現矛盾不能兩全的時候,只要為自己的選擇堅持到底,並勇於承擔後果,這就是最正確的姿態。就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一顆熾熱的心房,點燃了藝術的熊熊烈火,完成了對【理想】的追求。

02.【精神和意志的高度】:精神世界的強烈欲望和意志力的自信度

【強烈欲望,是精神世界的一把炭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最後之所以能夠完成體現生命價值的畫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始終充滿了一股力量,那是追求理想的強烈欲望,甚至超過了他求生的本能。

「欲望猶如炭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那烈火會把心燒焦。」——莎士比亞

思特裡克蘭德對理想追求的欲望是精神世界中的一把炭火,在面臨饑寒交迫等物質和肉體上的折磨,以及生活中的窘困的時候,精神世界的欲望不僅給予了自我滿足感,還填補了精神之外的遺憾。這時候,對理想追求的強烈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精神上的自我陶醉。

【自信度,體現在意志力中】意志力是自我引導的心理力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能量。它時時刻刻都潛藏在人的體內。對於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來說,一旦體內的意志力得到激發,意志力本身就會產生強大的能量,從而引導理想追求者表現出強有力的自信度,堅信自己的使命定會完成,即使在旁人看來,你所謂的理想可能會遭人諷刺甚至唾棄。

「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爾扎克

思特裡克蘭德中年時期選擇畫畫兒,毫無畫畫經驗的他從零開始,在不斷追求藝術的歷程中,他一度飽嘗旁人的冷眼、體驗現實生活的困頓、遭受疾病的摧殘,最終在生命的末了,見證了自己對藝術的成功認識和理解,他用充滿自信的意志力和對生命的藝術為自己正了名,回擊了生活對他的冷漠,刺傷了旁人對他的冷眼。

03.對【理想】的追求,需要【精神】和【意志】作為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對於很多人而言,理想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有力體現,是靈魂深處不了或缺的因素。然而理想並不是一個【空中樓閣】,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如果要構築【理想】之城,還得需要【精神】【意志】這兩根柱子作為堅實的依託。

① 自我滿足度精神的弘大與否無關於外界因素的影響或者看法,主要還是依靠自我內在的驅動。對理想的虔誠和狂熱都可以通過精神來自我評判。如果你對理想的追求足夠地痴迷,相信你會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滿信心,至少會有最基本的滿足感。

當視外界的聲音為一種幹擾的時候,說明他的內心很強大,自信心爆棚。《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顯然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滿了自我滿足感。他在追求自己崇高理想的時候,他認為家庭是實現理想的障礙物。生活、物質、金錢、疾病等這些表面現象不過是過眼雲煙,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度才是他理想道路中最迫切的事情。他痴迷於精神世界的自我滿足之中,用精神就可以填滿理想的欲望。

② 持久度每個人都有意志力,只是其意志力的強弱不一罷了。有些人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就會弱下來,經受不住扛打。然而有些人,意志力這個神一般的東西,就像永遠駐紮在他心頭的助推器,每一天都會推動著他奔向理想的城堡之中。這種人的意志力並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轉移,或者減弱。相反,他的意志力會長久不衰,甚至可以與生命賽跑。

思特裡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人。他時常一個人鑽進自己的畫室,忘記飢餓與疾病,一度沉迷於藝術的探求。當一個人將自己的生理需求拋諸腦後的時候,就不難看出他意志力的堅定和持久。因為人畢竟是生物體,需要吃喝拉撒,需要融入社會這個群體。主人公用頑強的意志力,完成了他生命中的力作。

精神世界與意志力相互依存,又互生磁性,在人的體內迸發無限的能量。在理想的追求和探索之中,精神與意志是支撐理想的兩個核心價值要素。

結語

或許,在旁人看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裡克蘭德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飽受生活的百般折磨和疾病的纏繞,甚至低三下四、生活得不成人樣。可是,在面對人生理想追求的時候,他的精神和意志又何嘗不值得世人稱讚的哩!

相關焦點

  •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或愛情都是月亮在我們心中
    毛姆一生被稱為英國和莫泊桑,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涉及除詩歌外的所有文學領域並取得了成就。他的作品被譯成各種語言,他的許多小說也被搬上銀幕。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毛姆塑造了一個追求自由靈魂的人物。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在一念之間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皎潔的月光,這就是毛姆筆下的關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012018年12月21日,《月亮和六便士》入選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
  •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詩和遠方的距離
    杜甫代表的是六便士,而李白代表的,是月亮。這樣說荒誕一些,解釋下來說,杜甫代表的是責任是義務,是對現實世界的雕琢;李白代表的是對月光的嚮往,代表在通往藝術殿堂道路上的追逐,是不斷實現自己內心理想世界的過程。杜甫的一生,活在家國天下的情懷裡,而李白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詩和遠方。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對《月亮和六便士》故事的分析,以及得到的3點人生啟示
    當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幸福的家庭時,你會不會捨棄一切去追尋心中的夢想?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給了我們答案。《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代表作,講述了主人公一生追求夢想的故事。這本書一經問世,人們都被斯特裡克蘭德這個人物所震撼。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
    月亮是那崇高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索賴以渴的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故事聖手」毛姆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
  • 《月亮與六便士》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百家故事
    用滿地的六便士為餌,用眼前的安寧誘惑,讓夢想永遠是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有人會打破貝殼,無視六便士,抬頭看月亮,朝她跑去。查爾斯是《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主人公,他是一個如此堅強的人。他拋棄了妻子和兒子,放棄了自己小時候積累的一切,打破了束縛自己夢想的外殼,40歲離開家到巴黎學習繪畫,然後四處漂泊,遭受各種冷遇和痛苦,最後在與世隔絕的島上找到了一個「家」,在那裡他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可以傳世的作品,為後人所驚嘆。最後,生活變成了夢想。他追求生命的真諦,得到他想要和嚮往的月亮。在這個世界上走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容易忘記原來的心。
  • 天平朗讀者|第十二期 《月亮與六便士》節選
    天平朗讀者|第十二期 《月亮與六便士》節選 2020-10-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從這些回答中,我們就能了解到一個人的目標和行為模式,從而能讀懂這個人。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也是如此。02【職業問題】夢想和現實並非是水火不相容的。為夢想而不顧現實是魯莽的,為眼前苟且而丟棄夢想是愚蠢的。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月亮」與「六便士"是一種隱喻。「月亮」象徵的是一種夢想。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讀書好評榜第一的書籍,到底講述了什麼?
    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但他沒有選擇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去追尋了那天上的「月亮」。保羅·高更的作品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會問我們這樣一個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現實中的我們,常常是撿著六便士的同時仰望著月亮,我們常常會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像克蘭德一樣,找個像大溪地島一樣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方,我們能否像他一樣,無視貧窮,不懼寂寞,不畏病痛。所以,在我們想要擺脫六便士去追尋月亮,卻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時,我們只能「面對現實,忠於理想」。
  • 《月亮與六便士》:生活以死相逼,唯有一直爭氣
    最近一口氣閱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名著後內心很震撼,「生活以死相逼,唯有一直爭氣」這句話非常好的表達出我對這部著作的敬意。落魄而又不平凡的畫家《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就是敘述了偉大的畫家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全篇語句樸素,故事平緩,既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也沒有唯美動聽的故事,甚至在字裡行間看到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個冷漠自私的混球,他拋妻棄子,插足好友的婚姻,又無情地拋棄朋友的妻子,令她羞愧自殺身亡。
  • 讀透《月亮與六便士》中經典犀利的4句話,揭開人性的暗面和複雜
    讀《月亮與六便士》是什麼感覺?私以為英國現代作家伍爾夫形容的最為貼切,她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今天這篇文章特意挑選了《月亮與六便士》中最犀利的四句話,這四句話或許能幫你了解人性的複雜和多面01第一句
  • 《月亮與六便士》-他是拋棄妻兒的渣男還是內心強大的理想主義者
    英國作家毛姆以高更為原型創作了《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曾轟動一時。毛姆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完美卻真實的理想主義者,他雖然自私冷漠卻能始終堅持不懈地追尋心中皎潔的月亮。理想是美好的,通往理想的路途卻滿布荊棘,坎坷崎嶇。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外界的議論紛紛,都未曾動搖思特裡克蘭德。我想,理想的達成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這種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和行事風格。
  • 月亮和六便士之間,只隔著捨棄一切的距離
    我想《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會告訴我們他的答案。《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三大長篇力作之一,成書於1919年。本書情節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書中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敘述了原來是位證券經紀人的主人公,在人到中年時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這世界一直都允許獨特,只要你足夠勇敢
    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的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一種紀實手法講了一個虛構的故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很多人對這句話十分熟悉,但是翻開這本書才發現,毛姆根本沒有說過這句話。在書中,毛姆向讀者鋪開了以法國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離經叛道的後半生。
  • 月亮和六便士:關於愛情,佔有或是陪伴?
    在《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中,主人公為了他的夢想在他40多歲的時候選擇放棄自己的所有生活,說難聽點他拋妻棄子,為了自己那在別人看起來荒誕至極的夢想,他去到南美洲的島上,在那裡進行畫作,而在這裡他又遇到了另外一個女人,他在書中有了下面的獨白。
  • 《月亮與六便士》:能成大事的人身上都有哪些品質?
    主人公對理想至死不渝的精神,最終徵服了命運,達到了自己內心的寧靜和安詳。人生是一場冒險,平靜舒適,或者波瀾壯闊,不能說哪一個更好,但是一旦選擇了,無怨無悔就好。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刻,對生活充滿沮喪,想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想到房貸養家只能作罷。
  • 《月亮和六便士》,前半生的苟且?後半生的詩和遠方?究竟是我們理解...
    #每周讀懂一本書#曉曉 2020年第13本(2月份第6本)《月亮和六便士》,閱讀時間2020年2月24-25日。作者:英國,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該書是毛姆的三大長篇力作之一,寫於1919年。書名的由來: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了崇高的理想。
  • 《月亮和六便士》:圓滿的人生,莫過于堅持自己想要的生活
    01託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我們生而為人,活在世上,必須有方向,有理想,否則,生活便失去了意義。但理想與現實不一定能夠共存,如果必須要選擇一樣,你會怎麼選?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為理想的奮鬥,他們雖然物質上可能不是非常富足,但是精神是飽滿的。
  • 《月亮與六便士》:為何女人寧可跟流浪漢私奔,也不要他的丈夫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愛慕虛榮的妻子,她整天結交所謂社會的名流,其實內心粗鄙,不過自抬身價,附庸風雅。她對自己的丈夫斯特裡克蘭德一無所知,在她眼中的丈夫「枯燥乏味」,甚至羞於帶他出來見人。就是這樣一個在她眼中俗不可耐的丈夫,有一天會突然選擇不辭而別。而且,他淨身出戶來到巴黎,只是為自己曾經的理想——當個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