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簡單來講,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且家庭幸福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一度埋藏在心頭的畫畫的理想突然迸發,於是他冷不丁地拋妻棄子,放棄了別人眼中羨慕的職業、捨棄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和優渥的生活條件,一個人前往巴黎再到馬賽,最後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他用手中的畫筆,將最後的生命價值毫無遺漏地體現在了他的畫中。後來,他的畫作成為世界瑰寶,其價值連城,意義非凡!
在旁人看來,在追逐藝術的歷程中,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飽受朋友親人的非議、經歷了饑寒交迫,一個人過著連乞丐都不如的慘澹生活。飢餓、寒凍、孤獨、悽涼、冷清、蔑視、背叛、詭異等充滿悲劇和貶義色彩的詞語如連珠炮似的攻向我們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然而,對於這些極具攻擊性的「武器」,他不僅擺出「天下獨我」的姿態,還照單全收,並且還「一鳴驚人」。一個「無所謂」、「不關己」的態度,將攻擊者打得措手不及,啞然失色。細細思量,主人公之所以如此「強大」,那是因為他有精神和意志的依託,有著對【理想】追求的那一份狂熱和執著。
那麼今天我們就站在【理想】的角度,來一起解讀《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背後隱藏的涵義之一: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01.【理想的追求】:選擇的對錯與否,只是彼此的參照物不一樣罷了
當文中的「我」來到巴黎,站在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面前,問他為什麼突然拋妻棄子的時候,思特裡克蘭德的回答確實教「我」匪夷所思。
「那你究竟為什麼要拋棄她?」「因為我要畫畫兒。」「我必須畫畫兒!」
畫畫兒!一個中年男人口中說出來的話。他情願背負拋妻棄子的罵名,違背倫理道德的原則,也要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完成對藝術的探求。這個時候,人們更多的是站在【仁義】、【道德】、【責任】、【倫理】等公義的層面對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投來【不可理解】、甚至充滿【批判性】的眼神和姿態。要問為什麼,只是在【家庭】和【理想】這兩個命題之間,他捨棄了前者,選擇了後者。
【家庭】:是愛的港灣,承載了責任與義務、道德與倫理。
【理想】: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宏偉目標的願景,創造文明文化的基石。
對於《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而言,他的人生追求就是【畫畫兒】,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理想】的價值要高於【家庭】,即使貧窮、疾病乃至生命,他也要用盡全力,完成對畫畫、對藝術的成就。
乍一看,【家庭】和【理想】兩者之間本身沒有矛盾。但又一思量,兩個命題各自蘊涵著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卻又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其實,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只是我們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樣,參照對象不同罷了。
每個人都有作選擇的權利,當選擇出現矛盾不能兩全的時候,只要為自己的選擇堅持到底,並勇於承擔後果,這就是最正確的姿態。就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一顆熾熱的心房,點燃了藝術的熊熊烈火,完成了對【理想】的追求。
02.【精神和意志的高度】:精神世界的強烈欲望和意志力的自信度
【強烈欲望,是精神世界的一把炭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最後之所以能夠完成體現生命價值的畫作,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始終充滿了一股力量,那是追求理想的強烈欲望,甚至超過了他求生的本能。
「欲望猶如炭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那烈火會把心燒焦。」——莎士比亞
思特裡克蘭德對理想追求的欲望是精神世界中的一把炭火,在面臨饑寒交迫等物質和肉體上的折磨,以及生活中的窘困的時候,精神世界的欲望不僅給予了自我滿足感,還填補了精神之外的遺憾。這時候,對理想追求的強烈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精神上的自我陶醉。
【自信度,體現在意志力中】意志力是自我引導的心理力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能量。它時時刻刻都潛藏在人的體內。對於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來說,一旦體內的意志力得到激發,意志力本身就會產生強大的能量,從而引導理想追求者表現出強有力的自信度,堅信自己的使命定會完成,即使在旁人看來,你所謂的理想可能會遭人諷刺甚至唾棄。
「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爾扎克
思特裡克蘭德中年時期選擇畫畫兒,毫無畫畫經驗的他從零開始,在不斷追求藝術的歷程中,他一度飽嘗旁人的冷眼、體驗現實生活的困頓、遭受疾病的摧殘,最終在生命的末了,見證了自己對藝術的成功認識和理解,他用充滿自信的意志力和對生命的藝術為自己正了名,回擊了生活對他的冷漠,刺傷了旁人對他的冷眼。
03.對【理想】的追求,需要【精神】和【意志】作為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對於很多人而言,理想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有力體現,是靈魂深處不了或缺的因素。然而理想並不是一個【空中樓閣】,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如果要構築【理想】之城,還得需要【精神】和【意志】這兩根柱子作為堅實的依託。
① 自我滿足度精神的弘大與否無關於外界因素的影響或者看法,主要還是依靠自我內在的驅動。對理想的虔誠和狂熱都可以通過精神來自我評判。如果你對理想的追求足夠地痴迷,相信你會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滿信心,至少會有最基本的滿足感。
當視外界的聲音為一種幹擾的時候,說明他的內心很強大,自信心爆棚。《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顯然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滿了自我滿足感。他在追求自己崇高理想的時候,他認為家庭是實現理想的障礙物。生活、物質、金錢、疾病等這些表面現象不過是過眼雲煙,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度才是他理想道路中最迫切的事情。他痴迷於精神世界的自我滿足之中,用精神就可以填滿理想的欲望。
② 持久度每個人都有意志力,只是其意志力的強弱不一罷了。有些人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就會弱下來,經受不住扛打。然而有些人,意志力這個神一般的東西,就像永遠駐紮在他心頭的助推器,每一天都會推動著他奔向理想的城堡之中。這種人的意志力並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轉移,或者減弱。相反,他的意志力會長久不衰,甚至可以與生命賽跑。
思特裡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人。他時常一個人鑽進自己的畫室,忘記飢餓與疾病,一度沉迷於藝術的探求。當一個人將自己的生理需求拋諸腦後的時候,就不難看出他意志力的堅定和持久。因為人畢竟是生物體,需要吃喝拉撒,需要融入社會這個群體。主人公用頑強的意志力,完成了他生命中的力作。
精神世界與意志力相互依存,又互生磁性,在人的體內迸發無限的能量。在理想的追求和探索之中,精神與意志是支撐理想的兩個核心價值要素。
結語
或許,在旁人看來,《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裡克蘭德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飽受生活的百般折磨和疾病的纏繞,甚至低三下四、生活得不成人樣。可是,在面對人生理想追求的時候,他的精神和意志又何嘗不值得世人稱讚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