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9年8月10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進入第五天。學員們除了進一步深入學習天台思想,還掌握了一些中譯英翻譯的技巧,以「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等思想莊嚴自己,傳承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上午,任教於香港大學的廣興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天台宗講座》一課,廣興教授主要從事早期佛教、早期大乘佛教、中國佛教和佛教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
講座中,廣興教授分享了天台宗創立的歷史背景、思想淵源和教理體系。教授說,作為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因智者大師修行道場所在地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宗旨,《大智度論》為指南,《大涅槃經》為扶疏,《大般若經》為觀法。在智者大師圓寂後的千百年間,天台宗高僧輩出,道場遍布各地,推進了佛教中國化方向的進程。
緊接著,廣興教授從龍樹菩薩與天台宗的源流、智者大師對天台宗的發展及影響、天台三大部、歷代祖師與天台宗等多個方面作了系統的論析,與大家一起深入了解天台宗思想及實踐意義。
天台宗的教理體系龐大而嚴密,廣興教授針對「一心三觀」、「一心三智」、「三諦圓融」、「一念三千」、「五時八教」等殊勝名詞以及經典中的智慧法語,以豐富的資料、生動的講述對其做了分層、釋義與延伸。
下午,美國漢傳佛教國際文教中心執行秘書長振冠法師的講座在三學堂開講。本次講座,振冠法師以英譯本《童蒙止觀》為列,對漢傳佛教典籍如何中譯英進行了簡析,並同大家一起思考翻譯的作用與價值,探索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者。
振冠法師強調,翻譯是一門藝術,翻譯的過程更是不斷探索和努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不僅需要勤奮探索自己的母語,也要從語言的角度,了解不同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趨勢。
振冠法師說,漢語句子靈活,往往是一個漢語詞彙對應多個英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進行翻譯時,更需要充分考慮語境,選用恰當的英文詞彙。法師以「翻譯時,要根據語境精確使用詞彙」、「譯出的作品,內容要容易理解」、「要了解作者的心境,自然翻譯」、「翻譯時,語氣要確切」、「主觀上,要充分考慮讀者的感受」等幾大翻譯策略,詮釋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者。
晚飯後,學員們開展分組討論,分享個人經歷與經驗,交流學習心得和成果。討論現場,莊重而熱烈,大家暢所欲言,自由地交換想法,互相激發靈感。
五日來,大家的學習成果滿滿,不僅對佛法的踐行有了新的體會,對翻譯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跨越。(文、圖:珠海市普陀寺)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