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的佛弟子來說,我們所學的佛法是二千多年前釋迦世尊於四十九年中所宣說,後來結集成經典,這就是我們所修學的佛法。但是這些佛法的本質,就像醫藥一樣,是為對治眾生的心病而開出來的藥方。
眾生的心病就是無明妄想所產生出來的煩惱習氣,由於這些種種的煩惱習氣,會讓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轉生死,很難有脫離的時候。其實,佛法只是藥方而已,並沒有所謂真實的佛法。我們所學的種種佛法,本質上也只是宣說出來的語言,以及在經典上的文字而已。
然而,語言是聲塵,經典是色塵,都不是常住、真實的法,因為聲音說出來就馬上消失,經典上的文字也不是真實不壞的東西,經不起風吹、雨打、火燒,終歸會壞滅。語言、文字的佛法並不是真實不壞的法,所以佛弟子並沒有真實的佛法可得。
得法的時候,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內含有恆河沙稱性功德,有智慧、禪定、六度萬行等,無量功德本自具足,此乃性德,雖然具見,但還要運用,要練習,所謂莊嚴者,於清淨心中練習禪定、智慧等功德,以禪定智慧等功德,莊嚴清淨心,亦稱為修道。
得法後,必須從性起修,修定修慧,莊嚴佛性,定與佛性相合,能千百億化身,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度之,慧與佛性相合,能說一切法,應以何法得度,即說何法而度之。所以菩薩必定先要見佛性,然後從佛性修定修慧,以定慧莊嚴佛性,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佛性就是佛土,佛土亦是心土,莊嚴佛性者,亦即是莊嚴佛土。
是故釋迦佛得法後修六度萬行, 莊嚴清淨心,究竟是有莊嚴抑或是無莊嚴?因此世尊問須菩提:「菩薩有莊嚴佛土之心否?」須菩提明白到, 得法是無得而得,是以無心得法,是故莊嚴也是無心,所以云:「不也,世尊。」莊嚴佛土者,不見有莊嚴而莊嚴,若見有莊嚴而莊嚴,即有莊嚴之心可得,有能莊嚴,所莊嚴,是有為法,不見有莊嚴之心可得,是無為法,與般若相應。
莊嚴佛土,依六祖解釋,有三種莊嚴:
1、莊嚴世間佛土。如築塔建寺、印經、布施供養三寶等。
2、莊嚴見佛土。見者, 知見,如見要正,正知正見,見一切眾生是未來佛,普行恭敬,是為莊嚴見佛土。
3、莊嚴心佛土。明心見性後,從自性修定修慧,以定慧莊嚴自性,定慧是能莊產,自性是所莊嚴,然而定與慧等功德是自性本具,以自性定慧莊嚴自性,無能莊產,以自性出生定慧莊嚴自性, 無所莊產。無能莊嚴,無所莊嚴, 即非莊產,是名真莊嚴。
例如用黃金塑佛像,以佛像莊嚴黃金,但佛像本來就是黃金,故無能莊嚴,黃金亦即是佛像,故無所莊嚴,若離佛像以外有黃金,便有能莊嚴,若離黃金以外有佛像,便有所莊嚴,惟是離黃金無佛像,離佛像亦無黃金,黃金就是佛像,佛像就是黃金,所以佛像不是能莊嚴,黃金也不是所莊嚴,沒有能莊嚴、沒有所莊嚴,其實不是「莊嚴」,只是叫「莊嚴」。
菩薩修行也是這樣,從性起修六度萬行,莊嚴佛性,六度也是佛性,無能莊嚴,佛性也是六度,無所莊嚴,名非莊嚴,是謂真莊嚴。
凡夫喜歡以衣裳飾物莊嚴身體,衣裳不是身體,衣裳為能莊嚴;身體不是衣裳,身體為所莊嚴;有能莊嚴、所莊嚴,靠不住,若遇到賊人,所有衣裳飾物都被奪去,那時便沒有莊嚴,所以有能莊嚴所莊嚴,是假莊嚴,不名莊嚴。
真莊嚴者,如如來俱生三十二相,莊嚴身體,三十二相就是身體,身體就是三十二相,離開身體就沒有三十二相,離開三十二相就沒身體。無能莊嚴,無所莊嚴,即非莊嚴,是謂真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