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之前,就已在中國本土流行

2020-12-08 趣史研究社

佛教源自印度,所以很多人將中國本土禪宗佛法的開創歸於來自印度佛教的達摩祖師。其實,這不過是人們的刻板印象與認知錯誤。

現代佛學大師南懷瑾指出,其實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到來之前已在中國本土流行。很多人對此表示質疑,畢竟相關的資料描述都顯示,達摩祖師為禪宗佛法的開山鼻祖,畢竟面壁九年以及一葦渡江的典故耳熟能詳。

看似鐵證如山的證據其實經不起推敲,從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禪宗佛法與中國玄學極其類似的論述結構以及領悟禪宗佛法的法門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達摩祖師布道之前,禪宗佛法早已在中國傳開了。

南懷瑾

在達摩之前佛學已在中國流傳

從時間上來看,佛教早在漢明帝時期便隨著絲綢之路從印度來到了中原。為了表達對遠道而來的佛教尊重,東漢時期,中國第一座官辦白馬寺建立。

來自執政者的歡迎與推崇,對於佛法在中原的推廣可以說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為了融入中原文化,方便布道,遠道而來的佛教不斷吸納中原的儒道文化。幾百年的交融,源自印度的佛法早已改變了面目與脾性成為源生於中國人內心的宗教產物。

南懷瑾先生曾言:佛法在中國本土的流傳中,顯教與密教都有經典可作為依託證實兩個學派的傳承過程,唯有禪宗的傳承缺乏考據。所以很多人對於達摩是其開山鼻祖的說法存在質疑。

根據傳說達摩於南梁朝時期才步入中原,他原本想要弘揚印度本土佛法,卻見中原之地遍布佛塔,面對如此蔚然壯闊的景象也只能雙手合十,嗟嘆不已。

達摩祖師

從時間差上來說,達摩並不具備成為禪宗佛法開山鼻祖的可能,一來禪宗佛法為完全適應於中原文化的佛法,必然是要對中原文化有著深刻領悟才能創造出來的。而外來者的達摩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即便他自稱是印度禪宗的正宗傳承弟子,對佛法有著深刻體悟也不能讓自己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通曉中原文化與人心。如果將他的九年面壁換作九年遊歷或許還可以增添幾分信服。

否則,他不會在自己進駐中原的第一站南梁碰一鼻子灰。他與酷愛佛法的梁武帝話不投機,只匆匆見上一面便離開北上。很多人或許會辯論,達摩與梁武帝不投契是因為梁武帝不通佛法,所作所為不能為達摩認可。其中真假已經無從考證,連同達摩此人身份的真實性一樣,不過都是自稱而已。

但作為歷史上明確記載的帝王——梁武帝,並不是昏庸無才之輩。史書記載,他才思敏捷,經史詩文無一不通,對於禪宗佛法的詩作更是不勝枚舉。不論他的治國功過,他的才學與領悟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他的詩作裡,人們可以明確看到禪宗佛法的影子,這可比一葦渡江以及九年面壁這樣虛無縹緲的言論要證據確鑿得多。

無論達摩的身份和事跡是否屬實,禪宗佛法早已在中原流傳的事實是不容懷疑的。或許有人還是想揪著某些隻言片語不放,非要尊崇達摩祖師為禪宗佛法的開創者。其實,透過禪宗佛法的釋義與修行法則便可窺見其本質乃屬中原。

梁武帝與達摩論佛

禪宗法門存於世人的了悟之中

曾經有人向南懷瑾先生討教禪宗修行的法門,先生直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禪宗以心學為本源,也稱佛心宗。無論是北宗神秀推崇的坐禪漸悟還是南宗慧能祖師指出的頓悟法,其中都有中原本土文化道學玄學的影子。

而印度的本土佛法是存在諸多等級觀念與偶像崇拜的。它比較推崇通過經文的學習、布施奉獻以及對肉身的折磨與放棄完成得道與救贖。它的修行有著明確的層級遞進元素。

而這些都不能在禪宗佛法裡發掘出,反而是道家的清靜無為以及玄學的打破常規以「心」為修行宗旨的理念隨處可見。

無論是漸悟派還是頓悟派,他們都不主張人們對佛經文字生搬硬套死記硬背,而是鼓勵修行者放眼世界,從細小瑣碎的事物裡領悟生命輪迴的法則與真諦。而如此隨心恣意的修行方式絕不是視等級苦修為正道的印度佛教中人可以領會與接受的。

或許,還會有人辯解這是達摩祖師為中原文化量身定做的佛法。但誠如禪宗佛法的釋義一般,禪宗佛法並不是苦心修行換來的福氣或回報,它是如同月亮般始終存在的「道」。

它與宇宙的生命一同開啟,在所謂的達摩祖師到來之前便存在了,甚至在佛法誕生之前就存在了,後來者們只要真誠地向自己的內心看去,便會看到禪宗佛法的月亮光輝。

沒有達摩祖師,它也會一直與中國人苦苦追尋的「道」糾纏一處,引導後人前赴後繼地追尋。它是道的別稱與另一種呈現方式。

禪宗修行

達摩不過是禪宗佛法的引路者

達摩的出現或者說達摩的創造不過是外來佛法與中原本土道學結合的結果。禪宗佛法的領悟修行其實就是尋找道的過程。

南懷瑾曾教導學習禪宗的人,莫要埋首經文,拘泥形式,只要能靜下心來直面自己內心紛雜的念頭,任其流走不再留念即可。不必挖空心思地去阻絕感知,便是。

達摩便是教導人們勘破「以手指月」的老師,他以手指月,並不是教導人們盯著自己的手看而是期望人們能夠抬起頭來去看美麗永恆的月亮。

同理,想要了悟禪宗佛法的奧義也絕不是埋首卷帙浩繁的經文中不可自拔,而是用心體悟其中永恆不變的定理。

南懷瑾

所以,人們怎麼能稱達摩為禪宗佛法的開山鼻祖了?就如同不能稱他為創造月亮的人一樣,他只是這條修行路上的指路者。

那些人間大道早已隨著生活融入每個人的心底,不論任何身份與地位,都可以將其發掘尋找到。這般的生而平等不分層級,才是暗合中原本土民眾思潮的所在。

無論人們想要給禪宗佛法打上多麼厚重的印度外來印記,從它的修行方式以及終極訴求裡都能看到中原本土道家的影子。

或許,達摩對禪宗佛法的推廣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他推廣的絕不是舶來品,而是深受中原文化洗禮早已根植於民眾心中的佛法大道。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達摩也不過是禪宗佛法的最佳代言人而已。他的印度佛教使者身份為禪宗佛教的正統與權威鍍了金。或許,達摩作為禪宗佛法的開創者不過是,中原佛法締造者們捏造的故事,以此衝破其他宗法打壓的手段。

不可否認,一葦渡江的故事足夠美輪美奐,完全契合信徒們的追捧點,其實就這個故事本身散發的神話色彩而言都是充滿著濃鬱的中原氣息。輕盈靈動全然不似印度本土的厚重與威嚴。

達摩一葦渡江

禪宗誕生出於中國歷史的必然

禪宗佛法的誕生絕非偶然,它是中國那段混亂歷史的必然產物。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引來史無前例的巨變。朝代更迭,戰火紛飛,曾經的信仰與驕傲全部崩塌。

人們坐在時代的斷壁殘垣上不斷反思與暢想,如何才能擺脫現狀,尋得不再痛苦的辦法。曾經作為救國治世的神聖經學走下神壇成為人們唾棄的對象。

然而為了挽救頹勢勢必需要其他的方法,所以諸多思潮從這個時代湧現出來,史學玄學以及佛法都在這人文大融合的環境裡不斷成長發展。

戰亂不斷的南北朝

比起對物質的執著,人們更傾向於對精神領域的終極追求,以「心」為本初的學術次第生出,是時代對它們的呼喚,亦是人們內心的缺失使其降臨。

禪宗佛法身上有著這個時代特有的「心」學烙印,如同同一時代的玄學一般,兩者的哲學體系有諸多共同之處。所以,它不可能是外人帶來的他國產物,只能是由本土催生出的宗教哲學。

而且這般空靈恣意的思想只會在那個朝代大放異彩,因為安寧務實的時代會覺得它過於空泛不切實際,充滿著逃避與膽怯。

所以自慧能祖師後很難見到禪宗佛法的身影,或許有人會說是世人愚鈍不通禪宗佛法的真諦,但其實是歷史的變遷將禪宗佛法的光彩埋沒。

達摩與禪宗佛法只能說是一種互相成全,禪宗佛法給了達摩祖師尊榮,而達摩以及繼承者們則借著自身印度佛教親傳的威信將其不斷發揚光大。

他們於那個戰火紛飛,思潮湧動的時代相遇,沒有早一秒亦沒有晚一秒,就是如此剛好的遇見成全了一段流傳至今的佳話。

慧能祖師

結尾

禪宗佛法的修行源自中原本土的道教文化,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道教文化的支撐,即使打著達摩祖師創立的旗號也不會有後來慧能祖師的大放異彩。

說到底,它就是通過本初的印度佛法理念與中原本土文化不斷融合,在時局動亂的機緣裡誕生的產物。若說它的生命之源自然是可以追溯到達摩入中原的千百年前,或許可以說當老子出函谷關的那一刻,它便誕生了。根植在每個中原人的骨血裡,只待特定的時節開出智慧的花朵。

相關焦點

  • 達摩祖師被他打掉了門牙,為何又把衣缽傳給了他?
    ,卻說出了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主旨,也讓無數學佛修禪之人從中得到感悟,但是我們今天要將的並不是慧能大師,而是中國禪宗歷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話說這佛法禪宗從迦葉尊者見世尊拈花一笑之後,經過二十八代的傳承,終於到了達摩祖師這裡。達摩祖師的名號不僅在佛法歷史上極為響徹,也被引用在諸多遊戲和網文中,可見其影響力的一斑。
  • 「立雪斷臂」拜達摩祖師傳法解惑的禪宗二祖,不斷臂就不行嗎
    慧可法師,號神光,洛陽人,是漢傳佛教禪宗的二祖。說起慧可法師不得不提起他流傳已久的故事,「立雪斷臂」。好端端的為什麼立雪斷臂呢?其實這件事情可有來頭了。。。。。。幾年下來,他佛法精盡,對經文有很全面的認識,可是一直參不透生死之謎。
  • 農曆十月初五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
    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初祖,禪宗在東土開花結果,發展為中國最大佛教宗派。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達摩祖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
  • 南懷瑾老師: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這裡要注意,修禪定八年,太不簡單了,又具備了第一流的學問修養,後來又跟隨了達摩祖師好幾年。書上記載二祖來看達摩祖師,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達摩不理,反而對他說,佛法是曠劫精勤的無上大法,在雪中站幾天求法就行了嗎?二祖於是把膀子給砍了下來。後世有人研究,好像覺得達摩祖師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實上,從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熱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們後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傳中也隨時可以看到。
  • 《達摩祖師傳》裡的佛教知識試解析一
    (本圖片來自網絡)1993年爾冬陞版的《達摩祖師傳》已看過幾次,但仍百看不厭。更為難於得的是導演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還能將禪宗的精髓教理闡述得當、生動而有趣,尤為難得。如果有一點佛教基礎知識,您也許對影片能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影片那麼精彩,那達摩祖師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嗎?答案是肯定的。
  • 達摩祖師到中國一生的事跡 (宣化上人)
    現在希望每一個人,拿出真心來學習佛法,不要存著很容易的心。要認為佛法特別要緊、特別重要!要有這種思想,才能接受我所講的佛法的道理。「六祖法寶壇經」,是這部經的名字。「六祖法寶壇」,是這部經的別名。菩提達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祖師;他為什麼不在那兒做祖師,跑到中國來呢?因為以前佛授過記,預先說過:到第二十八代的時候,大乘佛法應該傳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國,所以菩提達摩從印度坐船到中國。
  • 達摩祖師告訴你
    (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真知堂國學館: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最著名的外來的和尚,非禪宗祖師菩提達摩莫屬。達摩生於南天竺香至國,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他和佛祖釋迦牟尼一樣,是香至王的兒子,屬於剎帝利種姓。後出家為僧,師從般若多羅。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宋代菩薩如意坐像。
  • 南懷瑾生前驚世預言:將來手提老鼠弘揚佛法
    2016年是一代國學大家南懷瑾先生誕辰98周年,今天3月18日是誕辰紀念日,因此小編整理了南懷瑾先生的一些預言,基本都與佛教有關,全部摘錄於已出版的著作,至於這些預言準與不準,信與不信,各花入各眼吧。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12年時,他已近百歲,在大陸安然離世,他的一生,寫滿心酸也寫滿輝煌,以他僅有的小學文憑,成為一代國學大師。三年期已過,此時的南懷瑾已是十六七歲的人了,他長得很有才華,結婚成了家裡人最擔心的事,沒見過西方先進思想的南懷瑾,在父母的主持下,比自己大三、四歲的表姐成了親家。二人雖一路走來,雖一路相逢,但他心中畢竟有一份無法抹去的愛的陰影。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禪宗本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哲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將嚴密並且富有推理的佛教教義變化為靠個人直觀把握的邏輯.禪宗主張「自立本願」,具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等簡單易行的特點.傳統佛教講究「念佛讀經」,而禪宗更講求實踐,除了坐禪修習外,還講求「作務」,包括砍柴,打水,掃地,種田等,以勞動作為最佳的修習方式.禪宗思想本身具有的這些屬性適應了日本文化的諸多特徵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自從魏晉時期從印度傳過來後,已在中國發展了兩千多年,其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佛學愛好者也如過江之鯽,踴躍不絕。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後來讀到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了解到「境界」,這是個常用詞,正因為常用,所以我們不會下功夫去理解它的意思。他舉了個例子:一個人年老時,前方的路已走得差不多,總喜歡遙想往事,有時候在哪兒坐著突然回想起過去的某個瞬間,還搖頭一笑,回味其中。
  • 《問禪》南懷瑾峨眉山閉關
    南懷瑾(1917 -2012)浙江溫州人,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經論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中國一代國學大師。除此之外,對於醫學、卜算、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皆有專精,可謂「仙風道骨,學腹經綸。」博學多才。他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述極為豐富,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三十多種著作。
  • 國士無雙:你所不知道的南懷瑾,儒釋道外衣下的報國之心
    打到孔家店成了當時最流行的口號,錢玄同甚至激進的提出,只有廢除漢字,才能徹底實現進步,在如此激烈和徹底否定傳統的時候,南懷瑾出生了。沒有哪個母親會會把自己的孩子和洗澡手一起倒掉,但當時的中國會這樣做,就像是在民族危機的關頭,羅振玉驚天的發現了甲骨文一樣。
  • 五祖為何要把禪宗衣缽傳給慧能大師
    五祖從與慧能的初次對話裡,已感覺到慧能大師是學佛的好料,是領略佛法般若智慧的利根性人才。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 高僧傳:死後肉身不腐,一生傳奇無數,達摩祖師為他預言並且應驗
    六祖慧能禪師年幼時沒上過學不識字,佛法經典不能自讀,全靠弟子為其讀經文原意,卻又留下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自己卷寫的經書《六祖壇經》。這是其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經典,書內講述了慧能禪師學佛修行的一生以及教導弟子的多個故事。六祖慧能禪師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高僧之一。
  • 南懷瑾:關於神通與氣功,你不知道的「秘密」?
    不過在好多年以前,就聽說南懷瑾師兩腿雙盤為跏趺坐,可以魔術般似乎離地。在道家來說,似乎氣功練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的能力因為當時我只是聽聞,沒有親眼看到,總是半信半疑。後來,有一次在禪七的活動中,親眼看見南懷瑾師以雙盤的迦趺坐姿式,以兩手食指在座上似按未按的一點,果然類似。嗣後大約在七十二年,有一位臺灣國立交通大學碩士,俗名叫陳志明的同學,後來出家法名為明光。
  • 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夜貓子的意思是說,儘管多數人並不是佛教徒,也未必讀過佛經,可是佛教的思想還是在我們社會中處處都有體現的,自從達摩祖師將佛教送到中國來之後,佛教的思想基因,文化基因就已經深深地融入於中國的文化之中了,蘇東坡,王陽明都是中國歷史上佛教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