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2020-12-04 一稱南無佛

參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經過,仔細研究一番,然後迴轉來於自己心地上體會。應該怎麼走?如何才能相符?都要會之於心,二祖去見達摩祖師時,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這樣精誠求道的事跡,我們都曉得,但卻極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學問已經非常好,是個大學者。他在山東一帶講《易經》,信仰他的人很多。後來,他覺得這個學問,並不能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等到再看了《大般若經》後,他認為宇宙人生的真諦在佛法中,於是就出家了。

二祖出家後,在河南香山打坐八年,修了八年禪定。後世因無法獲得資料,所以二祖當時修定所走的路線,是修氣抑或觀心,不得而知。這裡要注意,修禪定八年,太不簡單了,又具備了第一流的學問修養,後來又跟隨了達摩祖師好幾年。書上記載二祖來看達摩祖師,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達摩不理,反而對他說,佛法是曠劫精勤的無上大法,在雪中站幾天求法就行了嗎?二祖於是把膀子給砍了下來。後世有人研究,好像覺得達摩祖師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實上,從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熱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們後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傳中也隨時可以看到。我年輕時,親眼見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寫經等事實。像這種情形太多了,依現在人講,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們愚還是他們愚?古今時代不同,不要輕易對古人下斷語。

後來達摩祖師問二祖:你要求什麼?他當時又餓又痛又冷,只說:如何是安心法門?如果是我們就會問:老師,我就是念頭去不掉。二祖還遠勝於我們,他已打坐了八年,再加上以前的用功,他不說念頭清淨不清淨,問的是安心不安心,這個問題大了。

《指月錄》是一部大奇書,太好了,但難讀得很,要像看電視劇一樣,活看。這一段描寫二祖向達摩祖師求法時,達摩祖師面壁而坐,待二祖把膀子砍下來時,達摩當然拿藥給他敷,包紮一番。若是絕對不理,那就不叫達摩祖師了,也不是佛法了,這中間細節沒有記載。立雪、砍膀子、求安心法門的時間,並不在一起,各是一回事,書上硬是把這三件事連在一起。

安心是什麼意思?安的是什麼心?二祖這時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餓,他的心當然不安。所以達摩祖師答他:你拿心來,我給你安!這時達摩祖師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鬍子,一定把二祖給嚇住了,這一罵,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膽子小,這個疑問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飛了。然後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出來。達摩祖師說: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二祖跟了達摩祖師幾年以後,達摩祖師告訴他:「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走修證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外息諸緣」,外界一切環境都要丟掉,我們學佛修證不成功,就是這一句話做不到。我們的心都是攀緣心,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遠做不完,外緣也永遠息不了。

「內心無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門裡頭,做到不呼不吸,進入四禪八定的境界。

「心如牆壁」,內外完全隔絕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動不了,也沒有妄想出現,也無妄念起來。

注意,做到這樣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證悟菩提,可以去證「道」。

達摩祖師告訴二祖這一句話,應該是在問安心法門之前的事。達摩權衡二祖的禪定功夫,再教他禪定的路線。二祖問此心不安,應該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後的事。為什麼?假定一個人做到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敢說自己成佛了嗎?心安了沒有?悟道了嗎?這時究竟什麼是佛?什麼是菩提?還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後來二祖傳法給三祖,交付衣缽以後,比濟顛還有過之,到處吃喝亂逛。像他這樣大名鼎鼎的學者,出家以後專心用功,達摩祖師又付法印給他,等他交出衣缽後,晚年的生活完全不同,又喝酒,又在花街柳巷到處亂跑。人家問他:你是禪宗祖師,怎麼逛到酒家去了?二祖講了一句話:「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問題來了,他求的是安心法門,達摩祖師一接引,把安心法門給他,但是到了晚年他還要去調心,此心尚不得安,可見二祖所講禪宗安心,這個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仍是一個大問題。沒有成佛以前,誰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羅漢、菩薩,都沒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徹大悟,誰都不能安心。

拿現在學術思想來講,唯心思想與唯物思想,兩者在爭戰。我們曉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麼樣能夠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誰都下不了結論。所以,在理上儘管誰都會講,事實上心卻安不下來。

《如何修證佛法》

「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懂了這個道理要「經營」,像做生意一樣慢慢一點一點賺起來。「養鄞鄂」,鄞鄂是堤防,自己要做一個堤防,像城牆一樣。我們常講達摩祖師的徒弟二祖神光問,禪宗要怎麼用功?達摩祖師講:「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其實佛道兩家都一樣,《參同契》成書的時候達摩祖師還沒有到中國來,是二百年之後才來的。

達摩祖師所講的這句話,和「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是同一道理,表達不同而已。達摩祖師說的「外息諸緣」,我們容易懂,修道人外面什麼都不管了,眼睛閉著打坐,死了人都不管,真正自私自利了。修道學佛是絕對自私的,自私自利到了極點才能大公無私呀,先把自己度好才能度人嘛!像遊泳一樣,你不會遊泳怎麼跳到海裡去救人啊!這個「無喘」是心不動念了,到這個時候呼吸已停住了,念頭也跟著清淨了。「心如牆壁」,內外隔絕了,牆外跟牆內隔開了,這樣還不是道哦!達摩祖師說「可以入道」 了。所以要注意後面這一句,有些人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就是道了,不對!這只是說做工夫要能內外隔絕,才有資格來入道進門,這也就是「經營養鄞鄂」,一陽來復的時候。

「凝神以成軀」,這時在學佛的人來說叫修定,得定;道家是講功用,不跟你講原理。「凝神」最厲害了,好像凍結不動,凝結攏來,「凝神以成軀」,把這個功能凝結攏來,慢慢構成一個身外之身,在生命之內或之外成就新的生命。

《我說參同契》

達摩祖師告訴二祖,當然他在那裡有多久沒有記載,也跟在他身邊了,在嵩山少林寺那邊,告訴他怎麼用功:「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真東西來了。外面境界一切放下不管,這個外不是身體以外哦!你內心那些什麼念佛,念咒子,做各種各樣的功夫都放掉。「內心無喘」,「內」也不是身體以內的內,再深一層,你各種念頭、各種思想一概放掉。然後,呼吸也寧靜,不呼也不吸,沒有心息的往來,完全寧靜了。到這個時候,「心如牆壁」,內外隔絕了,外邊也打不進來,「可以入道」,可以進門了。功夫沒有到這一步,什麼都不要談。所以這一段記載很真實。

然後記載說,這個時候,二祖還跟在達摩祖師旁邊,跟了多久,這個查不出來。每一次,他向師父報告用功的心得時,達摩祖師「只遮其非」,不對!不對!否定了他。沒有告訴他什麼不起妄想,無念就對這類的話;也沒有告訴他怎麼去除妄想,怎麼就是道,一切只是否定而已。

有一天,二祖來告訴師父:師父啊,我做到了,我到達了,外緣都息掉了。換句話說,一念不生,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不起了。達摩祖師說,你不要落在斷滅見上哦!認為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有,都空了,那就不是了。他說:沒有啊,我都清楚啊。好,從此入門了。

這一段「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個時候也不打機鋒,也沒有什麼轉語!這些路線走的是真正的禪宗,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一條直路。而在這句話中有關功夫見地,你自己參一參,這個參不是去研究,是一邊做功夫一邊體會,保證你成功。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一切放下完了,既不落入昏沉,又沒有散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身自性自然現前,這是一個重點。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修行上,「致知在格物」是什麼呢?就是達摩祖師告訴我們,禪修的時候「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注意這四句話,「外息諸緣」,把外面物質世界的一切引誘、一切情緒都瀟灑的放下,就是格物了,不被引誘。「內心無喘」,不是不喘氣的意思,是心念知止而後有定,到誠意就是無喘了,呼吸也跟著自然停止。「心如牆壁」,到此時,好像內外分離,外物影響不了內心了,就是初步的格物。「可以入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進步,就可以入道了。

《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南懷瑾先生曾說:"中國歷史文化精神都在歷數 "、"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他所提及的 「歷數」, 「數」為數術,如《周算經》,《九章算術》;「歷」為天文曆法,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陽曆以及陰曆。其中陰曆曾是中國最廣泛使用的曆法,然而自中華民國始,陰曆已漸漸被陽曆取代。陽曆與陰曆世界上最著名的曆法有二。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深於禪定工夫者,有時偶入空定,或忽氣住脈停,如大死者,實非死亡,乃定相耳。旁人不知,往往認為已死,即為之火化或埋葬者,此大誤也。凡此之類,不知埋沒幾多道人,深可太息!當視其平生定力行徑,仔細判斷,且須常備擊子(俗名引磐),平常囑咐道侶,於入定時,向其耳邊敲擊,徐徐輕呼之,即可出定。倘仍不出,久而發生異相,則為真寂矣。此事極須注意也。
  • 南懷瑾老師: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是認知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
    換句話說,就是中國文化講的知性,也就是討論能夠知道一切的「能知之性」是什麼,這才是正題;當然也包括了靈魂等問題。 ***** 聖吉:我很想知道,老師覺得認知科學以後的方向應該怎樣? 南師:認知科學真要研究的話,不止是哲學,而是一個大科學了,這是最高的一個。
  • 《問禪》南懷瑾峨眉山閉關
    峨眉山頂一輪明,照到人間未了情。回首嘉陵江畔路,心隨帆度蜀山青。這是南懷瑾先生《讀客示嘉陵山水圖》一詩,從中可以感覺到他情系峨眉山。、「峨眉雪月西湖柳,無限情懷愁煞人。」等等。足見,這一段閉關生活,對南先生來講所獲甚豐,意義非凡。南懷瑾(1917 -2012)浙江溫州人,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經論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中國一代國學大師。除此之外,對於醫學、卜算、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皆有專精,可謂「仙風道骨,學腹經綸。」博學多才。
  • 《宗鏡錄》,是一面大鏡子,什麼東西到這裡一照,就照出來了
    永明壽禪師幫助我們在這本《宗鏡錄》上詳細的分析。總法就是明體,別法,就是差別的法門。即把佛法的修持理論歸納起來,詳為分析,廣為論辯其中相同、相異的地方。[研一法之根元,搜諸緣之本末,則可稱為宗鏡。以鑑幽微,無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會。]所以我這本書叫《宗鏡錄》,是一面大鏡子,什麼東西到這裡一照,這個光就把你照出來了。
  • 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
    這是因為有科學精神的人,其治學態度非常嚴謹,哪怕有一個詞彙感覺到不妥,都萬萬不會採用,那些沒有依據的觀點,絕對不會傳播,更不會沒有做任何鑑別就盲從盲信。缺乏考證精神的南懷瑾,他最著名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在其出版的著作《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中大談所謂男人精液和七種顏色的關係。據南懷瑾說,他對精液的知識,完全來源於「佛的生命科學」,而不是來源於主流學術機構。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很多人都喜歡《金剛經》中這一句話,表示句話道出人生至高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意思是這樣的: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 S型 | 非走不可的彎路
    今天沒什麼可寫的新聞,給大家分享一篇張愛玲的《非走不可的彎路》。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實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的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 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和南懷瑾對坐禪入定都有自己的見解。南懷瑾:關於入定的理解?南懷瑾南懷瑾:「大陸上有些廟子裡有五百羅漢堂,那些羅漢的像塑得好,沒有兩個羅漢的面孔一樣的,而且每個的姿勢都不同。這表示每個姿勢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是要打坐。如果只有在一個姿態才能定,換個姿態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
  • 南懷瑾生前驚世預言:將來手提老鼠弘揚佛法
    2016年是一代國學大家南懷瑾先生誕辰98周年,今天3月18日是誕辰紀念日,因此小編整理了南懷瑾先生的一些預言,基本都與佛教有關,全部摘錄於已出版的著作,至於這些預言準與不準,信與不信,各花入各眼吧。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佛學大師南懷瑾說:「你看,佛陀穿上衣服、化緣、吃過飯,洗了泥巴腳,他不需要弟子來為他做,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就是修行。佛陀以身作則,告訴你我,什麼叫修行?——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修行。」
  • 南懷瑾老師:道家的五種神仙絕非等閒之輩
    這就解說「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了。《南懷瑾講演錄》凡此種種,是否確有其事?或者是否有此可能?我們現在無法證明,姑且不加討論,但是有一點必須值得特別注意的,在中國文化中,儒家對於從倫道德,教育修養的最高標準,是把一個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異常人的聖賢境界,已經足夠偉大。
  •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南懷瑾說有個老道上屋很輕鬆,爬牆就像走平地
    朱清時說:南懷瑾說有個老道士上屋很輕鬆,爬牆就像走平地。這是否又有科學的解釋呢?而那些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通過佛學解釋的又是否是正確的呢?我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評判朱清時的量子力學與佛學是意識超前還是譁眾取寵,但通過朱清時的人生軌跡和發表的文章,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一點朱清時的思想內涵。
  • 南懷瑾: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之前,就已在中國本土流行
    佛教源自印度,所以很多人將中國本土禪宗佛法的開創歸於來自印度佛教的達摩祖師。其實,這不過是人們的刻板印象與認知錯誤。現代佛學大師南懷瑾指出,其實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到來之前已在中國本土流行。而在他的詩作裡,人們可以明確看到禪宗佛法的影子,這可比一葦渡江以及九年面壁這樣虛無縹緲的言論要證據確鑿得多。無論達摩的身份和事跡是否屬實,禪宗佛法早已在中原流傳的事實是不容懷疑的。或許有人還是想揪著某些隻言片語不放,非要尊崇達摩祖師為禪宗佛法的開創者。
  • 南懷瑾老師: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千萬不要亂來,搞不好就神經了
    普通一般人喜歡神通,為神通而修道,但是,卻達不到真神通,有也是二號神通,就是神經啦!我看了幾十年,玩神通的人最後都沒有好下場,都很糟糕。真的神通是什麼呢?有許多人打坐修行,慢慢地會聽到一些聲音,聲音告訴他什麼都對了,哦!這是菩薩指示我。全錯了,早就著相了,非著魔不可,這決不是神通,而是神經。記住啊!此時要記住《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即空即有」的「準提心月輪」觀—準提法修持方法
    觀想由「Om」字起,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終而復始,字字光明燦爛,不可混糊,字輪不可觀想太大,愈小愈好。…」這段文字,看來似乎不難了解,但要確切地做到它,談何容易!這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也是法中最為深奧妙秘的部份。下文中,還會做更加仔細的研究。七、月輪化明點,衝出色身外,渾入虛空中,還歸我本如最後,進入圓滿次第的程序。
  • 淵回說南:南懷瑾戒行如何?抽菸喝酒?不戒葷腥?假修行學佛嗎?
    南懷瑾老是吃飯是吃很少的,而且是非常嚴格注意戒行的。吃素不是為了去宣揚標榜自己吃素。是慈悲,是給自己方便,是給人方便。慈悲我們就不用說了,戒殺護生麼。給自己方便,就是飲食清淨,少受業力的影響。給別人清淨,就是吃素不能給別人造成煩惱。南懷瑾老師吃長素七年,無人知曉。這是一種境界。
  • 南懷瑾很有智慧的語錄,大家只用記住其中8個字,一生妙用無窮!
    你看,拿著這樣的畢業作品去忽悠老師,老師也不知道,還真以為學生自己做的,很多大學生就這樣畢業,拿了畢業證。出社會後,難道你工作了,還要把自己工作網上發帖讓人來做,然後出費用別人,那麼你工作收入估計都不夠支付費用吧?說白了出社會,還是要實踐,要靠自己。之前不是有相關的新聞報導了清華北大畢業的研究生回家賣豬肉,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