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空即有」的「準提心月輪」觀—準提法修持方法

2021-01-08 蓮海沐浴人

準提咒輪

南公上師親傳之「準提法」,要求身、口、意三業專一的修持。身業修持的要求,主要在於正坐與結手印,沒有什麼花樣,非常易懂,不難做到。口業修持的要求,主要在於持咒,無論是開口念、金剛念或瑜伽念,在要領的了解上,雖有些竅門,但亦不難拿捏到,待一口氣一口氣地練習功深後,持咒到達了聲氣、心氣與身心三合,就成了,就算一時做不到,也不容易修出差錯。

至於意業修持方面,也就是諸多的觀想部份,卻是最深奧的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初學者在了解上,就會有許多疑問與困難,做起來,又難得其要領,更談不上圓融變通了。如果修法只曉得一味地拚命念咒,而忽略了觀想,那只能有些持咒的功德,是無法進入本法之核心的,也枉費了上師傳承的本心。現就「準提法」的觀想修持部份,作進一步探討。

師傳「準提法」,觀想層次多

依上師傳承的「準提法」儀軌看來,觀想的層次分明,可以粗分以下七個階段:

一、前奏之觀

由身心調適後的寧靜開始,觀想頂上梵文「La」字,「La」字發光照遍自己身心,乃至整個法界。「La」字觀在頭頂上,是一個潔淨身心內外的作用,觀想不宜過久,否則血壓會因之升高,腦部會充血,可能反而有害。

至於「La」字應觀成豎立的還是平躺的?是立體的還是平面的?是前面看來的還是背後看來的「La」字?除了「La」字應觀成豎立的之外,其餘的能觀成如何就如是觀。每個人的心力與宿業,皆不相同,不可能作一個統一而刻板的標準去遵行,只要能觀得出來就好。

待淨法界咒、護身咒念完,此時,身心內外及修行的道場,都得到了潔淨,「La」字觀想就告一段落。

「準提法」是觀音法門的總法,故有一段四臂觀音的六字大明咒之持誦,以為前導,同時,觀想己身就是四臂觀音,是四臂觀音在持其本咒。整個從開始到現前的這一段觀想,可算是本法的一個前奏觀想,並不算是本法觀想之核心,行者應知。

二、一切歸之於「空」

前奏完了,身心內外都潔淨了,再回返到「空」性,亦即「…空去自身我執,渾入虛空中,虛空與我無二無別,亦無虛空之量,我與虛空皆了不可得。…」。

一切歸之於本體之「空」,沒有了自己的身心,化為虛空,無邊無際,無量可得,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段與本法「圓滿次第」的精神相同,也與禪宗的心法無別,如能定在這境界上,愈久愈好。

如果是已經證悟的禪宗大德來修本法,到此便也可以直接進入「圓滿次第」了,返本空相,了無罣礙,下面的步驟,似乎可以一概全免。如此一來,有利也有弊,利的是直接到達了終點,乾脆利落。弊的是有如打了一個山洞,直接駛入終點,沒有觀賞到沿途風光,換句話說,修了「真空」,卻沒修「妙有」,嚴格的講,仍不夠圓滿。因此,最好還是依法奉行,明知是「空」,進而修「有」,成就將更無可限量。

三、「四大」由「空」來,化境意身出

「…觀想虛空與我無二之中,十方起大風輪,風融於火,火融於水,水融於金剛地,地上湧起八葉巨蓮,放射七彩光明。…」

接著,自「空」中起了方位的觀念,風大由此而生,再而火大、水大形成,最後造就了堅固的地大,一切皆由「空」而出,有如地球之形成過程,也反映出吾人身體「四大」之變化。由「真空」開始起了「妙有」,有如空曠的平地逐漸起了建築物。「生起次第」的道理,就是要我們依「空」生起「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

然後,觀想從地大中長出八葉巨蓮,蓮座之上,生出我身,如真能確切地觀想出來,則是化境與意生身的境界了。一般行者,無以做到,多半只能隨便想像一下而已,先在八識田中,種個善因再說。

四、法、報、化三身合一

而那個意生身的我,頂上放光,先後供養並恭迎本師毘盧遮那佛與金剛上師,毘盧遮那佛與金剛上師先後由我頂上光中渾入我身,毘盧遮那佛是法身,金剛上師是化身,而己身是報身,此時,法、報、化三身,合而為一,了無分別之相。

五、鏡壇現出本尊,我與本尊合一

觀想準提佛母(本尊)自鏡壇出現,由一粗略的一個影像輪廓開始,進而觀至細微,乃至佛母各個手中的各個法器點滴,都清清楚楚,由簡而復,由粗而細。初學者是難以完全觀出來的,這就要藉助佛母的畫像了,將畫像的點滴觀察清楚,把這個影像看熟了,深植於含藏識(第八識)中,待將來定力足了,因緣成熟時,無須用力,輕輕一帶就觀出來了,到那時,已不是畫像中的刻板影像,而轉為寶相莊嚴的準提佛母了。這是觀想的要領,千萬不要勉強硬想,那會出毛病的。剛開始無法觀全,暫時僅觀一個佛母的影像輪廓,或佛母身上某處一個特徵,也可以。

然後,觀想本尊由眉間光中渾入我身,法、報、化三身合一的我,又與本尊準提佛母合而為一,我即轉成本尊,無二無別,口中持誦準提神咒,乃是準提佛母在持其本咒,其力道當更不可思議的了。

六、色身淨化,有如琉璃,心月孤懸,光吞萬象

再將此身觀空,空去了五臟六腑,身如透明琉璃體,色身淨化得沒有一點渣滓。下面進入「心月輪」觀的範疇,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

「…內空心中,生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蓮花上現一滿月輪,輪上現字輪。觀想由「Om」字起,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終而復始,字字光明燦爛,不可混糊,字輪不可觀想太大,愈小愈好。…」

這段文字,看來似乎不難了解,但要確切地做到它,談何容易!這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也是法中最為深奧妙秘的部份。下文中,還會做更加仔細的研究。

七、月輪化明點,衝出色身外,渾入虛空中,還歸我本如

最後,進入圓滿次第的程序。

「…即想字輪收攝入於中間「Om」字,「Om」字收攝入於月輪,月輪收攝入於光明點(明點如黃豆大)明點直衝上頂,剎那頃,散於虛空,虛空之外,更無身心。我即虛空,虛空即我,亦無虛空之量可得,如來如來,如是如是。…」

經過一番「妙有」觀想的歷練,終於又還歸本處,回到了「真空」本性。一般行者,當然不能做到,做到了就開悟證果了。一時做不到,沒關係,絕對正常,先假想一下,在八識田中種個前因,不要小看這個因,待這個因緣成熟時,就能豁然貫通而帶領你開悟證果的了。

這一套精密的觀想程序,是上師傳承的精髓所在,生、圓二次第,補足了古法之缺失,乃一划時代之創舉。每一步驟都具有其深奧的道理,有的部份非常不易做到,可以略為變通,能不省略就最好不要省略,否則,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下面要對「心月輪」觀想的部份(本法之重心),再作進一步的專門探討。

「心月輪」之觀法

「準提法」的儀軌上,明確地敘述道:「…蓮花上現一滿月輪,輪上現字輪。觀想由「Om」字起,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終而復始,字字光明燦爛,不可混糊,字輪不可觀想太大,愈小愈好。…」即月輪上現出字輪,而字輪就是「準提咒心」九個梵文字的排列(如附圖),月輪中心部位是「Om」字,「準提咒心」的餘字,由「Om」字上方開始,向右方順位排列在月輪周緣。觀想時也是同樣的順序,由中間的「Om」字觀起,再順序觀字輪的咒心餘字,周而復始,生生不已,每觀一字,該字就燦爛光明。「準提咒心」是準提佛母的根本心咒,當然以觀梵文較佳,當然觀中文的也可以。

如此,有人會問,我們持準提咒持的是全咒,即使持咒心,也會加念文殊師利菩薩的「一字輪咒」,故想要念到何字就觀何字,就無從配合了,應如何觀才好?其實,我們的心力是可以一心同時數用的,觀想與持咒可以分別進行而互不幹擾,也就是說,持咒歸持咒,觀想歸觀想,我們可以念若干遍的咒語的同時,可能只觀一個「Om」字,待觀清楚了,再觀下一個字,同時咒語可能又已念了若干遍了,如此下去,行者可以自行做一個適合自己的搭配,並不是那麼死板的。這是一點小建議。

金剛上師曾指出,「心月輪/字輪」的觀法有多種,儀軌上只敘述了一種。譬如說,我們如果有能力將帶有「字輪」的「心月輪」一下子就整個觀得出來,清清楚楚,完全瞭然,毫不含糊,於是,我們也可將「心月輪/字輪」觀得有如一個輪盤一樣地作順時鐘方向旋轉,同時,整個「心月輪/字輪」都在旋轉而發光,這又是另一種的觀法。其實,這比儀軌所述的觀法,更不容易做到。因此,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依儀軌去做,待日久功深,自然能夠觀出心得來的。

至於「心月輪」觀應觀在何處?原則上,可觀在己身的心窩以下胃部以上的位置,亦即羶中穴以下的部位,「心月輪」觀在此處,會有助於中脈與心輪的打開。但亦不可過於拘泥,譬如說,自己已達忘身的境界,覺得身體都沒有了,何必還要硬把身體找回來,然後再觀住在一個羶中穴以下,這樣反而走了回頭路,顯得沒有智慧。然如觀起來,覺得心臟不適,或有某種宿疾不宜觀在羶中穴以下者,當不必勉強,須另覓他途。行者應有知時知量的智慧與判斷才好。

另外,依儀軌所述,「心月輪」是由內空心處所生出來的蓮花所託出,故字輪應是向上呈現的,因此,原則上,「心月輪」是應由上往下看的方向來觀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你如果已經到達與虛空合一,沒有了身體,觀在何處?往何方向觀?這些問題都不應存在的了。至於是要觀平面的還是觀立體的?並非那麼死板,平面或立體,你能觀得出來,都很好。

「心月輪」觀之變通

月輪、字輪的觀想,非常細膩,依儀軌完全能觀出來的,持續不散,非得有相當的定力,方可為之,一般行者,是無以做到的。

難道觀不出來,就省略不觀了嗎?不是的,這是本法的重心所在,省略不觀,在效果上,將會失之千裡了。 上師慈悲,給予我們許多變通與方便。我們修持的「準提法門」,並不是死板而沒有彈性的,一時做不到,也可以略為變通,以適合諸多行者當下之所需。 上師曾告訴我們,整個字輪觀不出來,可觀一個月輪,中間帶上一個「Om」字,如這樣也困難,也可以僅觀一個月輪,有如中秋賞月,一輪明月高掛天空,如此的經驗,應該人人皆有,觀想就容易多了。甚至於月輪也不觀,僅只在心頭帶上一個發光的明點就可。這都是「心月輪」觀的融通方便之處,感恩上師慈悲。

「心月輪」觀之必須要件

· 必須發光

原則上,無論你觀字輪也好,觀月輪也好,或僅觀一明點都行,重點是這個字輪、月輪或明點,必須發光發亮(白色之光為佳,金色亦可),愈亮愈好。當然這是一個想像出來的光亮,也是妄念,沒關係,先種一個因下去,將來這一點光,就能將本體的自性之光,引發出來。這一點子光甚為重要,行者不可不知。

只要能觀出放光,行者就會體驗到其力道就非同小可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修法中間,如果這觀出來的光點,突然大放光明,照透身心,光明之外,沒有了自己,「我即光明,光明即我,亦無光明之量可得」,這時行者就應知道,此乃佛母的灌頂加持,就是感應道交,何須他求?也是自性光明的透發,必須立時把握,定在這一片光明之中,愈久愈好。

· 觀出不動,存在不移

初學者即使勉強觀出來了,瞬息即散,無以恆持,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不是勉力就能為之的,這跟個人的定力相關,定力不到相當專一的程度,想做也做不到,定力夠了,在專一的狀況下,輕輕一帶就觀了出來,觀出來的影像,也能歷久不散。

一時做不到,沒關係,散開了,再觀回來,慢慢練習純熟,定力逐漸加深,因緣成熟了,剎那間,就可定住不動了。這也顯示出定力修為的重要性。

· 愈小愈強

將月輪或光點的影像觀大一點,似乎容易些,但其力道也相對小些,觀得愈小,其力道則愈強,就如同將手電筒的光聚在一小點上,亮度就強,能夠照到遠處,反之,散開之光是沒有力量的。小而強的光點,更能促進脈輪的通暢,比練氣功都還強得多。當然打通脈輪不是我們的目的,這不是有意求來的,卻是水到渠成的副產品而已,也是報身修持的起碼初步。「準提法」的目標,並不僅僅要讓我們開悟見到法性而已,而是要將你的業報之身亦能得以淨化,得到報身成就,再進而能夠化身成就,以期三身圓滿。

初步無法觀小,觀大些也無妨,待心力逐漸成熟,能觀小就應觀小些。

總而言之,「心月輪」觀最重要的是要觀得發光,不論觀得大小或定得定不住,先要求發光,其次,是要能定住它不動,同時,當然觀得愈小愈好。如能做到這三點要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了。

觀想觀得能否如法,除了知道要利用第七、第八意識的功能發起來,而非用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去硬想外,觀出來了還須定住它才行,這就須要有賴加強自己的定力修為了,定力是要痛下功夫才能修出來的,任何人都沒有快捷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古德們在徹悟之後,還須多年的閉關專修,然後才出來度眾生的道理。再殊勝的法門,還得要用功地去依法修持,我們必須要發修持的精進心與長遠心才行。不是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本法之重心,在「心月輪」觀

本法的觀想的諸多層次,除「心月輪」觀外,其他觀想的部份,都是暫時的,無可永恆地觀持下去,不可能長期停滯一處觀著不動的,多半也只能在依儀軌修法時,觀一下而已,沒有一點是行、住、坐、臥任何時間都能用的上的。譬如說,頭頂上「La」字的觀想,是不宜一直觀下去的,否則,會導致血壓上升而出問題了。

乃至「圓滿次第」的「空」相,雖是我們修法的目的,莫說一般人做不到,即使做到了,達到「虛空與我無二無別,亦無虛空之量…」之空相之時,也僅能觀於修法的當兒,去深深地體會,下座後,在日理萬機的境地裡,就難以實用了,因為在萬「有」的世界的日常生活裡,也無法永遠守得住這個「空」的。

而唯有「心月輪」觀,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只要觀的得法,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於任何時間都能用的上。乃至於了生死、三身成就的關鍵,也都在於這個「心月輪」觀上,它就有如此的神奇與殊勝。故以修持的立場來看,「心月輪」觀是本法的重心,實不為過。

融合於「觀心法門」,有如片雲點太清

一般老修行者也都知道,「觀心法門」是一個行、住、坐、臥時時可用的修行法門,「觀心法門」簡單的說,就是要行者一念清淨,了了分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有如一個冷眼的旁觀者一樣,不加也不減地靜靜地綿密觀照著身心內外的一切。清清楚楚就是觀、就是照,無須另去找一個觀或照。這個殊勝的法門,自凡夫到聖人,都一樣的可用。

而「準提法」的「心月輪」觀,不但與「觀心法門」具有異曲同工,且更有加強之效,其觀想的要領與「觀心法門」相似,一切清清楚楚,只是在有意無意間,於心頭上再加帶觀一個光點或明月,這不是硬想出來的,是要利用第八意識中的任何一個發光種子影像為助(譬如說,一盞燈的影像),輕鬆地帶出來,毫不吃力,就如同我們憶及自己的母親,母親之影像立即自然顯現,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因為母親之影像早已深植於自己的八識田中,輕輕一帶就出來了,就是這麼簡單。然後,無論做什麼事,都帶著這個明點,隨時始終都在那,沒有散離,變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就成了。

不要小看多加這一光點,只要你帶著這發光明點,絕不會有其他妄想產生,其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這是「準提法心月輪」觀的方便,卻是「準提法」之重心所在,也可說是「觀心法門」的加行變通,「觀心法門」原則上是「空」法,加上了這一點「有」(光點),觀心就不會逐漸落於昏沈或無記而不自知,有如「片雲點太清」之妙用,就因有了這一片雲,更能襯託出萬裡的晴空。如能做到隨時隨地這一明點都在那裡,不用硬想,時時不散,修持自然可得「準提三昧」而登堂入室的了。

晝夜長明的修法,就在「心月輪」觀

上面這一段,敘述了「心月輪」觀於日理萬機時的運用,至於夜間睡眠時如何觀? 南公上師慈悲,已經傳承周全了。

上師告訴我們,睡時亦可觀想「準提字輪」,位置還是觀在心窩以下胃以上的部位。觀想字輪,忘了身體,一圈圈旋轉地觀,每觀一圈如同念咒一遍,如果整晚都能做到了,就是「晝夜長明」,自然不需睡眠了。如能做到這一步,我們二六時中,都可融入法中,我不離法,法不離我,永遠清醒,遠離昏沈,如此修去,焉有不成就的道理?

臨終時之妙用

· 當下中陰成就

平日修法得力者,到臨終中陰之時,平時修為中的這一點心月或光點,就會引發出自性之光,大放光明,此時,行者應毫不猶豫的立即將身心完全投入,與法界的能源接軌,子光與母光融合一體,立即可以解脫而得中陰成就。

· 乘願往生十方

即使不能中陰成就,如生前發願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者,這一點心光,在佛母的加持之下,也能引領你前去。或願往生其他佛國淨土者,亦能同樣地引領你去。至於生前發願要回到世間來,繼續修持,自度度他者,亦能相同的如願以償。這個「心月輪」觀,就有如此神效。

「心月輪」觀,即空即有,凡夫聖人,皆能行之

由此可見,本法的「心月輪」觀,任何時、任何地,皆能實用,其補足了一般「觀心法要」的缺失,也更加強了其之功效。不要小看這一明點或月輪,這小小的光點,雖然也是虛幻,它卻包含了「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之精要,讓我們雖處於萬「有」境,卻還能時時與「空」相應,誠乃一絕佳的「即空即有」修法,依法修去,從凡夫到成佛,都能得利,我們「了生死」可以靠它,乃至修持法、報、化三身成就,也須要靠它。要知道,我們修行本來就是「以幻修幻」,乃致於成佛也是一個夢幻的成就而已。

稍微深入一點的「準提法」行者,就必能體驗到本法「心月輪」觀之獨特與殊勝,今世能夠修習此法,誠為吾等之幸!感恩佛母,感恩 南公上師!

「月輪/字輪」附圖:

(學生胡松年撰寫,恭呈 南公上師審核修正後定稿)

(2010年4月27日)

相關焦點

  • 準提佛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嗎?怎樣修持準提咒?
    觀世音菩薩大悲怙主,她的慈悲心恆念著我們,所以又稱為準提佛母。我們要成就、要成佛,就要靠菩薩的千手護持提攜,才能日夜吉祥,天天進步。「準提佛母咒」是我們出家人每天都要念的,只要每天做功課,只要吃飯,就要念,所以加持力很大。聽到這個「準提佛母咒」,準提佛母的加持力就會降臨。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這證見只在止觀(即禪定)之中獲得。出觀後,聖者度生做事,所用的是由無分別智引生出來的後得智。後的智能了達緣生,即依他如幻的一切世間法,知諸法的種種差別相,是化他及他受用之智。此有別於無分別智,那是聖者自悟,及自受用之智。無分別智於出觀後便沉沒,所以不能用來度生,或處理世俗事務。《大智度論》卷三十一解釋《般若經》的十八空。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雍也〉)討厭是一種情緒,所以這句裡的「天」有天帝的意思,整句就成了「如果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就讓老天爺厭棄我!厭棄我!」另外,孔子也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人只有對鬼神才會祈禱,所以句中的「天」也有天帝(神)的意思。而當孔子生病時,子路請求向神祈禱,孔子先問:「有諸?」有這回事嗎?然後又說:「丘之禱久矣。」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不同於同期「團員」出道即巔峰,在2018「沙雕元年」之後,開始強勢進軍影視圈的「沙雕」,不僅以超人氣成功單飛,還越來越強勁。劇研社統計發現這兩年主打「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也越來越多。從數量和口碑來看,2018年之後,「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數量增長迅猛。
  • 佛教建構「倫理學」的步驟(一):一切從「空」開始,佛弟子要深思
    幸佛教在解釋如何回應倫理上的議題時,實有詳細的論述,絲毫沒有含糊的地方。在論及佛教的形象時,人們大多聯想到「空」,是以社會上有直接用「空門」來形容佛教。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中,印順法師便以「空」來衝量一宗派或一理論是否屬於佛教:佛教的一切理論均在不同程度上環繞「空」義來發揮;若有一理論違反「空」義,則其所屬的宗派當不能算是佛教。是以,「空」於佛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國產狗」勝「日本狗」,圍棋龍星戰騰訊絕藝報「一箭之仇」
    ,「國產狗」絕藝戰勝「日本狗」DeepZenGo(深禪),奪得冠軍,報了今年 8 月份的「一箭之仇」。DeepZenGo 獲得亞軍,而中國的「天壤」(來自天壤智能)和「神算子」(來自清華)分別取得第三和第五的成績。絕藝是誰?如果是圍棋界的人士,可能對絕藝已經非常熟悉;而非圍棋界的人士,可能除了 AlphaGo 外,並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國產狗」絕藝。
  • 2019國考「判斷推理-類比推理」解析(初稿)
    」的方法是錯誤的,因此不能成功地「求劍」,即「前者目的為達到後者但前者方法錯誤」。顯然只有B「掩耳︰盜鈴」符合題意,即掩耳的目的是盜鈴,但「掩耳」的方法是錯誤的,因此不能成功地「盜鈴」。A「裡應︰外合」的前後部分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例如攻城)而實施的行為,邏輯不一致。D「指桑︰罵槐」中不存在前後目的關係,可以理解為「罵人有兩種形式,直接罵是一種,嘴上說著一個人,實際罵另一個人是一種」。
  • 弘新開示:「了知宇宙即本心」
    「了知宇宙即本心」作者:弘新你說:「我怎麼樣去明白宇宙?」記住了,明白了宇宙就明白了自心。什麼是捷徑?當下就實現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從這裡開始修。我們人不自信的時候是什麼?人不敢承擔的時候,我不行,我業障深重,我沒修行。人提升不上去的原因是什麼?淨因為你執著於一個我,你一說有我就從宇宙中掉下來了。當你無我的時候,就是和宇宙是合一的;一提有我,啪嗒就掉下來了。為什麼掉下來了?你非要強調個人的個體,你非要離開整體。
  • 慧開法師︱「植物人」意識之流不曾停止
    從生死流轉的層次與現象而論,我們的色身肉體並非生命的主體,只是生命的「載體」。再者,肉體是物質的結構,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必然會經歷汰舊換新的歷程,因此肉體的生命終究會面臨「死亡」的關卡。靈性生命的意識之流才是生命真正的「主體」,此一生命的主體是無始無終的,沒有使用年限的,因而也沒有所謂的「死亡」關卡,只是永恆不斷地流轉。
  • 「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
    本文將對競品分析的「道、法、術、器」(即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做系統性介紹,可以為你解答以下關鍵問題:競品分析與市場分析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產品戰略規劃階段,可使用「PEST分析」與「波特五力模型」歸納出「SWOT分析」中的機會與威脅,從而得出「該不該做」的戰略結論。
  • 「間歇性斷食」到底如何執行?一次搞懂「168、186、52」斷食法
    其中有「186飲食減肥法」、「168斷食減肥法」都是間歇性斷食的一種。「18」是指一天中的18小時內不吃東西,「6」是指在6小時內進食。聽起來雖然誘人,但當中如果吃錯方法不但減肥無效還會有反效果!下面一起分析斷食減肥法的效果、該注意的細節還有周一斷食法與之前流行的5:2斷食,來看看差別在哪裡。什麼是「18:6飲食減肥法」?
  • 【馬不停蹄】「爪皇」與「爪黃」
    「爪皇」為名。不過,一代馬皇的名字,原來源於一時的手民之誤…聽說1995年周南首次當上馬主,本想借用《三國演義》曹操的坐騎「爪黃飛電」為名,豈料秘書一時手民之誤,把名字寫成「爪皇飛電」,自此周氏名下馬匹的名字順勢以「爪皇」開首,包括「爪皇烈風」、「爪皇奔雷」、「爪皇凌雨」等等。後來,同樣愛馬、曾協助父親相入「爪皇凌雨」的周永健把另一匹馬命名為「爪黃飛電」。
  • 持「準提咒」的廣大威德力不可思議,「修持儀軌」上這4點要牢記
    準提咒廣為全世界的廣大佛教信徒所持誦,其咒語功德威力不可思議,在很多經典中。詳明記載其廣大功德。準提神咒是求準提菩薩助你心想事成,就像摩尼如意寶珠。每天宜念21遍。準提咒也是因為雲谷禪師傳授準提咒給了凡居士,使煩苦轉菩提,心念菩提轉,成功改變命運,因此成了歷史有名的改變命運之咒。
  • 「門窗有知」:中空夾膠玻璃的選購和安裝注意事項
    中空夾膠玻璃可以說是家裝門窗玻璃中的集大成者,它既繼承中空玻璃良好的隔熱性和夾膠玻璃的隔音性,又提升了這兩種性能,從而成為了很多追求性能消費者中的新寵。但它作為較為新鮮的事物,消費者甚至從業者都有一些疑惑:中空夾膠玻璃的夾膠面應該放室內還是室外?有什麼優缺點?中空層厚度怎麼決定?玻璃厚度怎麼決定?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隨著傳統工業的衰落和人口的流失,北九州市在1988年提出了以「全球科技城市」為主題的城市更新計劃,開始大力整治河流汙染和開展河流綠化。此後的「我的城市和我的河流」工程,以及後續的商業開發,讓紫川煥然一新,從市民避而不談的汙水溝,一躍成為市民歡聚的「城市會客廳」。
  • 「數學搖滾」和「數學」有幾個關係?
    日本數學搖滾新銳LITE「數學搖滾」是什麼?數學搖滾(Math-rock)這一類型要追溯到80年代末期的美國硬核圈。它試圖融入一些硬核的元素——速度,緊繃感,不和諧,大音量,更抽象、更有趣地來說,即運用更尖銳、精準的方式來演繹不規則的旋律和非傳統的吉他片段。
  • 「天幹地支」你知不知
    01「天幹地支」的發展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代文獻文記載確定天皇氏時代已發明幹支歷,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在商朝的時候「天幹地支」已經非常普及和常用了,根據考古學發現,商朝的君王名字很有特色,幾乎所有的王名字都帶有十天幹,比如商紂王帝辛,辛即為十天幹的第八位。還有「太甲」、「盤庚」、「武丁」等等帝王名字。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可以選擇「大爆炸宇宙模型」,它要求宇宙有一個創生的時刻,它的過去和未來有著天壤之別,有著有限的歷史和未來,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穩恆態宇宙模型」,它有著永恆的歷史和未來。並且有連續的物質產生,「大爆炸宇宙模型」可以解釋氫和氦的豐度,而「穩恆態宇宙模型」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它本質上卻回到了永恆宇宙的保守觀點。
  • 「念佛法門」的原理是什麼?
    心作心是繫念佛界《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心念若與佛名相應,即念佛法界。念佛從念頭入手,是反本歸元第一妙法。心作心是,繫念佛界,是念佛法門的根本理念。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大勢至念佛圓通從根修證,以一攝六根,不令六根緣六塵,所謂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攝。在具體的念佛行持中,都攝六根的意思是:念佛時,心專注在佛號,這是攝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攝舌根;耳聽得清清楚楚,攝耳根。這三根攝於佛號。
  • 又一視頻社交產品落地,「騰訊新聞極速版」變身為「有味」App
    近日,據媒體消息,騰訊將「騰訊新聞極速版」App升級改造為一款名叫「有味」的產品,後者的定位是「美好生活分享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從產品內容來看,「有味」以視頻內容為主,但視頻的篇幅則不再局限於1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更多的則是3分鐘以上乃至超過10分鐘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