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

2020-12-03 運營之術

本文將對競品分析的「道、法、術、器」(即競品分析的理念、流程、方法、工具)做系統性介紹,可以為你解答以下關鍵問題:

競品分析與市場分析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

專業有效的競品分析流程是怎樣的?

在對競品做分析時,需要重點關注什麼問題?

競品分析報告應該怎麼寫?

...

一、重新認識競品分析

顧名思義,競品分析是對競爭對手產品的分析。過去常用的分析方式總是圍繞產品本身展開,這樣就會導致分析的維度浮於表面,分析的結果也不能對產品規劃與業務運營起到促進作用。

1,我們應當跳出「產品」看競爭。

在對競品進行分析時,除了功能、界面、交互體驗之外,我們更需要關注產品背後的信息:

競品做的怎麼樣?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下一步他會怎麼做?2,競品分析與市場分析其實是有區別的。

市場分析、競品分析、產品分析、產品體驗分析在「分析目的」、「產品數量」、「分析維度」三個方面都是有所區別的,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

1、市場分析

以尋找市場機會,幫助產品定位為目標,較宏觀,對具體的產品沒有深入分析,產品數量較多。分析維度有市場規模、增長趨勢、市場份額、競爭狀況、市場機會、市場細分、用戶畫像、產品分析等;

2、競品分析

以競爭、借鑑、了解市場為目的,產品數量多在5個以內。分析維度包括功能、設計、技術、團隊、運營、用戶等;

3、產品分析

以學習、優化、借鑑為目的,多為1個產品,分析維度包括產品設計、產品商業模式分析;

4、產品體驗分析

以學習借鑑為目的,多為1個產品,分析維度為產品設計維度。

3,在產品不同階段,競品分析的目標應該有所側重。

4,不要輕視競品分析。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競爭,產品要成功自然不能閉門造車,及時了解對手的情況,適時制定相應的產品策略、運營策略,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企業而言,競品分析可以協助企業制定產品戰略與產品規劃,及時了解對手的情況,學習借鑑,取長補短,打造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同時,做競品分析還有助於企業及時發現市場風險,比如政策變化、新技術、新對手、新替代品的出現等。對於個人來說,不論是產品運營還是產品經理,競品分析都是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做競品分析還能提升我們的「產品感」。一份優秀的「競品分析報告」甚至有可能成為你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二、競品分析流程

完整的競品分析需要經過6個步驟:

明確目標 → 選擇競品 → 確定分析維度 → 收集競品信息 → 信息整理與分析 → 總結報告

1,明確目標

在行動前確認以下問題能夠清晰回答:

我的產品是什麼?(給哪個產品做競品分析?)我的產品當前處於什麼階段?我的產品面臨什麼主要問題與挑戰?做競品分析的目的是什麼?(學習借鑑、決策支持、市場預警)做競品分析的目標是什麼?(該不該做、定位是什麼、賣點是什麼、競爭策略是什麼、縮小差距、標杆比較)競品分析輸出的成果是什麼?2,選擇競品

競品分類包括直接競品、間接競品、替代品、參照品。

很多人無法區分「直接競品」和「間接競品」,其實通過產品形式和用戶群體這兩個維度就能清晰定位:

直接競品:產品形式一致,用戶群體一致間接競品:產品形式不同,用戶群體類似替代品:搶佔同類用戶時間的產品,或者是顛覆同類用戶使用習慣的產品(比如柯達膠捲與數位相機)不同的產品階段,競品分析目標不同,選擇競品的原則也會有差異,可以歸納為:

市場份額TOP3的產品具備大公司支持背景的產品通過用戶反饋了解到的產品該領域的「創始鼻祖」3,明確分析維度

產品視角有八個競品分析維度:

(1)功能設計:功能分析需要精確到三級功能

(2)用戶體驗:包括頁面布局、頁面色彩、logo設計、內容質量、內容數量

(3)用戶情況:包括畫像、數據、反饋

(4)盈利模式:常見的盈利模式有付費、免費增值、誘釣、廣告、電子商務、渠道佣金、沉澱資金

(5)市場推廣:包括產品賣點、價格、推廣渠道、促銷策略

(6)團隊背景:包括人才構成、資金優勢、資源優勢、技術背景

(7)企業戰略:根據企業戰略可以推測產品打法

(8)布局規劃:競品下一步計劃怎麼做

4,收集信息

可以通過行業媒體、社區、第三方平臺、專利網站、企業及個人的人脈資源、產品體驗測試、客服諮詢、搜索查詢等方式獲得需要的信息。當然還有一些非常規手段,如套話、假招聘、假合作、假招標、獵頭挖牆腳等方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做判斷。

5,整理信息

這一環節重點是要保留可靠真實信息,剔除幹擾與不實數據,對數據來源加以標註。

6,輸出競品分析結果

完成競品分析後,需要撰寫分析報告,報告需要圍繞分析目標展開。具體形式通常有word、PPT、Excel等。

三、競品分析工具

(1)競品畫布

競品畫布能夠幫助新手快速上手,相當於競品分析報告的MVP,能夠快速驗證分析思路是否正確(或符合領導要求),避免返工。

(2)精益畫布

精益畫布是關於產品商業模式的一種很好用的工具。可以用來做產品商業模式規劃,也可以用來做產品商業模式分析。通過精益畫布可以幫助產品經理更全面地思考、決策,從系統、商業的角度來規劃產品、分析產品,建立產品的全局觀。

(3)戰略畫布

我們也可以利用戰略畫布做競品分析,圖形化地描述產品與競品在各競爭要素上的相對強弱表現,可以應用戰略畫布實現產品差異化創新。

戰略畫布橫軸顯示的是產品的競爭元素,縱軸反映了用戶體驗與評價,我們把競品在各維度上的表現得分點都描繪出來,連成一條線,就得到了「價值曲線」。價值曲線反饋了產品在各個競爭維度上的強弱程度,以此來分析出產品的戰略輪廓。

三、競品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包括:比較法、矩陣分析法、競品跟蹤矩陣、功能拆解、探索需求、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

這些工作方法應該在何時使用?如何使用?

產品戰略規劃階段,可使用「PEST分析」與「波特五力模型」歸納出「SWOT分析」中的機會與威脅,從而得出「該不該做」的戰略結論。當產品屬於發展階段,想要找出自身產品與競品的優勢、劣勢,可以使用「比較法」「矩陣分析法」「功能拆解」「探索需求」,取長補短,制定科學的競爭策略。當產品同質化嚴重,想要尋找差異化創新突破時,可以使用「戰略畫布」+「加減乘除」法,尋找新的方向。(1)比較法

通過對競品的橫向比較,分析找出各自的優勢與劣勢。比較常用的有打勾比較、評分比較、描述比較,見下圖示例:

(2)矩陣分析法

矩陣分析法,又稱定位網格、四象限分析。

通過二維矩陣的方式分析自己產品與競品的定位、 特色、優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市場劃分、產品定位、競爭優勢、發現新機會。

使用方法也比較簡單,先確定兩個關鍵競爭要素,這兩個競爭要素應該是用戶最關注的或者對用戶來說最重要、會影響他們購買決策的產品屬性。

(3)競品跟蹤矩陣

通過競品跟蹤矩陣,可以對競品的歷史版本進行跟蹤記錄,找到各版本的發展規律,從而推測競品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競品跟蹤包括幾個要素:時間、歷史版本號、每個版本的變化要點、每個版本的外部環境變化。除了官網、應用市場歷史版本記錄外,也可以使用「七麥數據」這類第三方平臺做輔助參考。

(4)功能拆解

功能拆解是把競品分解成一級功能、二級功能、三級功能甚至四級功能,以便全面了解競品的構成,避免遺漏。可以為下一步的產品探索做準備,可以使用腦圖形式,也可以使用Excel表。

(5)探索需求

探索需求是挖掘競品功能所滿足的深層次,以便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用戶需求有三個層次,依次為:方案級需求→問題級需求→人性級需求。

通常用戶提出的都是解決方案,即方案級需求。我們需要繼續深挖,探索這個解決方案究竟解決了用戶什麼問題,定位到具體問題後,還要更進一步,找到對應的人性級需求。可以使用「5 WHY 分析法」。

「5 WHY 分析法」是豐田生產系統中的一種分析方法,對一個問題連問5個「為什麼」,用來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實際操作時不一定要問5次,要以找到根本問題為目標。

(6)PEST分析

PEST分析法是對宏觀環境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找到機會,認清威脅與挑戰的模型。宏觀環境會影響行業發展,行業環境會影響企業發展,企業環境會影響產品發展。其分析框架如下:

(7)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用於對行業環境的分析,是為了評估出某一行業的吸引力與利潤率而形成的工具,可為企業是否進軍一個新行業做決策參考。

這一模型表現了一個行業中存在5種基本競爭力量。

(8)SWOT分析

SWOT分析也是競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通過分析得出優勢、劣勢、機會、威脅,以便制定競爭策略,如揚長(發揮優勢)、避短(規避劣勢)、趨利(抓住機會)、避害(避開威脅)等

(9)加減乘除

當競爭對手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領先優勢時,與其想著如何比他更好,不如想像如何做得不同。

加減乘除法的使用也很簡單,通過「戰略畫布」繪製出競品的價值曲線,在對方價值曲線上做「加減乘除」,能夠幫助我們進行差異化創新:

加:哪些競爭元素的表現可以比競品好一些?用戶對競品的現狀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進行優化哪些競爭元素的表現可以比競品差一些?看看競品是否在功能上過度設計,所提供的超過用戶所需的功能徒然增加成本卻沒有好效果。我們通過弱化這些競爭元素來降低成本哪些元素是同行中從未有過的,可以創新?也就是要發現並創造新的用戶價值,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除:哪些元素是被同行認定為是理所當然的,需要刪除?刪除為了競爭而攀比的元素,這些元素經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雖然他們不再具有價值,甚至還減少了產品的價值

競品分析的各種方法都有其適用的場景,要根據實際需要做選擇和組合,不需要一次性用到所有方法。

四、競品分析報告

(1)報告的結構

以「總分總」的結構來表達。

總述:包括競品分析的背景、目的、目標、分析的思路、報告的目錄、關鍵發現(類似論文前面的摘要)。分述:主要按分析維度劃分章節,介紹每個分析維度的具體分析過程與小結。總結:包括結論、對產品提出的建議、行動計劃、附錄等。要充分考慮讀者的閱讀體驗,結論先行,把競品分析的關鍵發現、要點總結放到前面。

(2)框架模版

這個文檔結構往往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不同的讀者、競品分析目標、篇幅、使用場景,需要編寫成不同的結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可以把競品分析報告作為一個產品去做:

用戶是誰?——文檔的讀者是誰?為什麼要做?——通過競品分析想解決什麼問題?使用場景是什麼?——這份報告是在什麼場合下使用?如何給用戶更好的體驗?MVP驗證——使用「競品畫布」和領導確認競品分析框架與方向,降低返工風險。

作者:AliG 運營人都在看的知識庫

相關焦點

  • 手把手代練競品分析(上)
    廣泛意義上說,競品分析就是根據分析目的,找到切入角度,對競爭對手或市場進行客觀分析,找到競品或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為下一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其實就是「知己知彼」的過程。 設計師做競品分析大多是圍繞產品本身進行分析:功能,界面、互動設計等,也就是對競品「看得見」的部分進行分析。除了分析競品「看得見」的部分,還要分析「看不見」的部分。競品為什麼這麼做?
  • 競品分析很重要,但很多人的方法不正確
    這時,競品分析是一個極好的工具。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競品分析,把 N 個 idea 中可能有效的篩選出來,大概率不靠譜的刪除掉,進而明確設計策略和目標。2. 尋找新的設計思路和靈感有時,我們可能思緒乏乏,一時半會兒想不到好的設計策略。這時,通過競品分析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做法,包含了行業常規的設計方式,也可能會發現一個亮點。
  • 校園社交app競品分析報告
    2016 年校園社交 App 數量激增,一年上架 54 款產品,較 2015 年相比翻了一番,其中具有代表向的是主打校園戀愛脫單的「班外」。校園」和投資的「Summer」,還有阿里推出的「Real 如我」等產品。
  • 「金猿產品展」Stratifyd——AI驅動的增強智能數據分析平臺
    應用場景三:競品對比監控競爭對手的消費者公開數據,基於消費者的評論、討論內容,在同一分析框架下對比您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特點,洞察競爭對手的最新動態和市場策略,取長補短,及時調整業務方向。例如,Stratifyd通過數據連接器幫助某知名菸草集團監控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競品在不同電商網站上的銷售情況與客戶反饋。
  • 從KOC種草和私域工具切入,「挖數科技」想幫品牌成為下一個完美日記
    36氪近期接觸的「挖數科技」,在MarTech領域深耕多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手機RPA技術,幫助品牌從KOC種草營銷和私域營銷角度打造營銷商業閉環。短視頻、直播以及內容種草等新模式的崛起,使得近些年品牌營銷打法帶來新變革。相較於傳統流量+廣告的形式,KOC投放+私域運營的全域營銷模式,以其低成本、高精確度,高復購率等優勢,逐漸被越來越多品牌主接受。
  • 如何定量的做競品分析?
    會做競品分析,是產品的經理的一項重要技能,那要怎麼去做競品分析呢?做競品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細節呢?競品分析,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通過競品分析,你不僅能知道同類型產品的功能特點,也有可能挖掘一下潛在的產品需求點。更重要的,可以清晰的看到與競品的差距,為今後的產品制定合理策略。很多文章都告訴你很多產品分析的方法,但是有一點你很想知道,卻又十分困惑的地方,卻沒有一篇文章具體教你怎麼操作,那就是競品的活躍度如何?自己的產品與別人差距有多大?
  • 無人超市競品分析(1):淘咖啡 VS Amazon Go
    競品分析2.1 競品選擇根據要求,本次選擇的競品為 阿里「淘咖啡」VS Amason go2.2 基本信息4.1骨骼分析據了解,「淘咖啡」面積 200 平方米,內部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同時在店人數 50 人基本沒問題。螞蟻金服的工程師介紹說,「淘咖啡」在物聯網支付方案用的是多模態識別,即計算機視覺疊加傳感器感應。這兩項技術方案運用的權重比例,螞蟻方面沒有透露。
  • 「漏鬥模型」解析汽車購買決策
    為了更加全方位有條理性的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汽車購買決策的漏鬥圖」來一步步分析。購買決策漏鬥圖是商業分析經典模型。整個漏鬥圖是一套流程,是每一個消費者從開始考慮購買到達成交易所必須經歷的過程。而分析每一步流失的原因,就可以從中窺探出銷量的成功與失敗之處。對於不同的產品,漏鬥圖的模型都不太一樣。因為不同產品的購買流程是不完全一致的。
  • 如何寫一篇有說服力的競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讀:對產品經理來說,學會做有效的競品分析並撰寫易讀的競品分析報告是必備技能之一。但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人的報告都停留在套用模板和堆砌信息的階段,看似框架完整、五臟俱全,實則重點不清、價值不高。具體該怎麼做呢?本文作者從自身實踐出發,分享了撰寫競品分析報告的相關方法經驗,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 競品分析報告:有道雲筆記與印象筆記
    1.2 體驗環境體驗環境:Android 8.1.0體驗產品:有道雲筆記V6.6.6、印象筆記V9.2.4編寫日期:2019.02.26二、競品比較2.1 主要競品的整體情況分析下面從產品關注度、APP排名(月活躍用戶排名)、評分以及下載統計等四個維度對有道雲筆記及其主要競品印象筆記進行對比分析
  • 對於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產品經理靠「帕累託改進」判斷
    那本文就來跟大家談談對於無法定量分析的需求,產品經理怎麼靠「帕累託改進」進行判斷。01要分析需求,首要之務是觀察。長期觀察獲得數據,而後進行判斷。看來數據至關重要,我們只要有「大而全」的數據,沒有判斷不了的需求,是嗎?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一般的,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一個組織的組織結構、角色權限、功能使用頻率、使用時段、規章流程等等。3)產品功能對於產品功能的了解,包括產品的產品業務流程、用戶使用流程、核心功能、特色功能、界面展示情況、迭代優化情況等信息。
  • 「行業研究專題」如何應用MECE原則來分析問題
    「行業研究方法論」是對行業研究方法論的系統整理和撰寫。圖片來源 | Canva 可畫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困境。例如,在開會的情況下,集體頭腦風暴,提出各種意見。但此時,邏輯思維強一些的人會發現,總經理提出的意見和產品經理提出的意見是重疊的,且相互不在一個維度上。
  • 數據可視化的基本流程
    如果要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APP的使用情況,還需要一部分行為日誌數據,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埋點」這種方法來進行APP或Web的數據採集。2.外部數據採集:指的數通過一些方法獲取企業外部的一些數據,具體目的包括,獲取競品的數據、獲取官方機構官網公布的一些行業數據等。獲取外部數據,通常採用的數據採集方法為「網絡爬蟲」。
  • 產品經理應該這樣寫競品分析報告
    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之前,都會做一下競品分析。所謂競品就是競爭對手的產品。競品分析是指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分析。競品分析報告是產品經理在實踐過程中經常寫的一種報告。通過競品分析報告,可以讓產品經理隨時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市場動態,掌握對手的產品策略,資本背景,保持對市場的敏感,為自身制定產品決策提供參考,獲得新的切入點,快速自我調整並保持優勢。
  • 拍照搜題產品「作業幫、小猿搜題、學霸君」競品分析
    學霸君:學霸君目前在用戶運營方面沒有做以上兩家競品所做的內容,「聽霸霸說」欄目的內容放在活動頁面的左下方,很隱蔽。根據市場表現來看學霸君目前的方向也許還是在「拓展入口」和「在線答疑」方向;深耕產品的核心功能是重中之重,保留最重要的功能,讓工具極致。
  • 如何進行產品設計調研分析
    調研形式針對產品所處的階段,設計調研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已有產品」和「全新產品」。針對「已有產品」,通過調研找出產品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提升產品體驗。針對「全新產品」,通過調研提出設計原型,讓用戶進行體驗,並不斷改進和完善產品,直到滿足用戶需求。後者包含前者,貫穿於產品形成到消亡的整個過程。
  • 你是「工具人」?
    到底哪種大腦基因皮紋模塊,最具有這種『工具人』特質呢?」 是的,表面上如果能夠遇到一個這麼「百依百順」的另一伴,似乎可以輕鬆解決許多生活上的雜事,但是,要想清楚喔,凡事沒有絕對,優點的背後很可能也是缺點喔。 好,無論如何,今天我們來談談,怎樣的大腦基因皮紋結構,容易成為「任勞任怨」的情人呢?
  • 競品報告 | 模板讓競品分析一文不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很多產品經理將這部分內容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甚至本末倒置,直接根據這些要素來找信息做「填空」。然而五要素法有兩個缺點:表面化——能發現競品的一些特徵,但是沒法弄清底層的推動因。滯後性——能觀察到競品當前做法的,但是無法預計後續的動作,永遠只能在對手完成相應動作後才去分析。
  • 2019年小人物創業指南之「事」
    所以,更建議「過去」、「現在」的方向上去做市場細分。而且,還至少有以下幾細分方法:大眾細分的「大眾」市場;多元細分的「專門」市場;專一細分的「利基」市場。但能吃到什麼程度,還得看你的能力與資源啊。你完全可以選擇一個地方幹區域的少兒英語機構嘛……只是你能吃的只是以下市場——新產品、有高能力的專一細分的「利基」舊市場。所謂利基,因為競爭得相對小,才夠你吃飽,所以,重要的就是選址,了解當地的教育理念、競爭環境,如果教育理念/競爭環境相對高,就果斷開幹。這塊具體就看你想通過啥,幹通過啥,有啥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