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報告:有道雲筆記與印象筆記

2020-11-26 人人都是..

本文作者針對兩款產品——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進行了對比分析,其中包括用戶分析、產品定位、互動設計、功能結構等方面,最後針對分析比較給出相關建議。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紙質筆記本因其不方便攜帶等原因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而可以安裝在手機上的筆記類APP逐漸被大眾接受。有道雲筆記就是近年來手機APP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筆記類應用,自2011年發布以來,至今已有5000萬用戶使用過。但隨著印象筆記、NearMe雲筆記、錘子便籤等備忘類應用的出現,有道雲筆記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在與同類產品的競爭中取得突破,實現更快的用戶增長,是有道雲筆記最關注的問題。

本文選取產品定位同為辦公類應用,且知名度與活躍用戶量與有道雲筆記相當的印象筆記作為主要競品進行分析。作為一名產品初學者,我在本文中將試從主要競品的整體情況、用戶與產品定位、視覺設計、功能結構等層面進行分析,並重點討論創建筆記這一核心功能的產品交互特點。在文末,我將以提升用戶粘性、實現用戶增長為目標,提出四點改進建議。

1.1 主要競品公司及產品介紹

北京網易有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簡稱網易有道)成立於2006年,於2018年4月完成首次戰略融資,成為網易公司第三家獨立融資的品牌,並同步躋身中國網際網路獨角獸俱樂部。公司於2011年6月發布產品有道雲筆記,產品發布兩周年時總用戶超過1500萬。有道雲筆記是一款個人與團隊的線上資料庫,支持多種附件格式,能夠實時增量式同步,即每次只同步修改的內容而不是整個筆記,同時採用「三備份存儲」技術,確保用戶數據的高安全性和穩定性。

北京印象筆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其母公司Evernote面向中國市場建立的本土公司。公司於2012年5月獲D輪融資並發布產品印象筆記。印象筆記作為一款多功能筆記類應用,支持所有主流平臺系統,並可實現全平臺之間的信息同步,同時它還支持剪輯網頁、深度搜索、團隊協作等功能。2018年6月,印象筆記獨立出母公司Evernote,重組為中美合資獨立運營實體,並獲得數億人民幣融資。

對比發現,有道雲筆記比印象筆記早一年發布,並在短期內獲得千萬級的用戶基數。二者均於2018年獲得億元級戰略融資,目前發展勢頭相當

1.2 體驗環境

體驗環境:Android 8.1.0

體驗產品:有道雲筆記V6.6.6、印象筆記V9.2.4

編寫日期:2019.02.26

二、競品比較

2.1 主要競品的整體情況分析

下面從產品關注度、APP排名(月活躍用戶排名)、評分以及下載統計等四個維度對有道雲筆記及其主要競品印象筆記進行對比分析。

產品關注度:

根據百度搜索指數,自2012年以來,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的關注度持續上升且比較接近。到2017年,二者的關注度趨於穩定,其中有道雲筆記的關注度稍高於印象筆記。

圖1.百度搜索指數(百度,2019)

產品APP排名:

兩款APP的全網排名分別是694位和880位,在二級行業——記事本/備忘類中分別為第四和第七位。

圖2.APP排名(易觀千帆,2018)

圖3.二級行業——記事本/備忘類APP排名(易觀千帆,2018)

記事本/備忘類APP月活躍用戶總數是是4038,其中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分列第四和第七位,月活人數在100-200萬之間,與第一名NearMe雲筆記有著一個數量級的差距。可見兩款產品雖然在筆記類應用中排名靠前,但是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進步空間

產品評分:

綜合了iOS和Android兩個市場的評分取均值,有道雲筆記評分為4.7,印象筆記評分為4.45,二者評分結果都比較高,說明兩款產品核心功能都比較成熟和完善,沒有明顯的功能缺陷,得到了用戶的肯定。

產品下載量:

表1.APP評分與下載量統計(七麥數據,2019)

有道雲筆記的歷史累計下載量和近一個月的下載量都是印象筆記的三倍,但月活躍人數(2018年)卻只是印象筆記的1.5倍,這說明有道雲筆記流失了不少老用戶,且近期的產品留存率也低於對方

2.2 主要競品的用戶分析和產品定位

下面將從關注用戶的地域分布、年齡分布和性別分布三個角度比較兩款產品的目標用戶特點,並結合比較結果分析兩款產品的定位。

關注度地域分布:

百度指數顯示,兩款產品的關注人群絕大部分來自於經濟規模較大的省市,如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且二者的關注人群地域分布極為接近。

圖4.百度搜索-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關注人群地域分布(百度,2019)

關注度年齡與性別分布:

兩款產品的關注人群年齡均呈現明顯分化,其中30-39歲人群關注度最高,其次是20-29歲的人群;而19歲以下以及50歲以上用戶僅佔用戶總人數的5%。另外,根據百度指數顯示,兩款產品分別有74%和67%的搜索量來自男性,似乎男性對產品的關注度更高。

圖5.百度搜索-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關注人群年齡與性別分布(百度,2019)

活躍用戶性別分布:

雖然搜索指數顯示兩款產品均受到男性群體的更多關注,但在月活躍用戶的性別分布中可以看到,有道雲筆記的男性用戶佔比為60%(低於搜索比例中的74%),而印象筆記的女性用戶甚至超過男性,佔到了57%,兩款產品的用戶性別分布有一定差異,這可能與產品的視覺風格以及功能設計等方面相關。如果要挖掘出更具體準確的原因,需要更多維度的用戶數據支持和問卷調查等調研方法。

圖6.月活躍用戶性別分布圖(易觀千帆,2018)

活躍用戶年齡分布:

比較兩款產品月活躍用戶數量可以發現,24-40歲人群是目前的絕對主力,其中36到40歲用戶甚至分別佔到了總用戶的25%(有道雲筆記)和33%(印象筆記),這與百度搜索指數呈現的關注度年齡分布相一致。

圖7.月活躍用戶年齡分布圖(易觀千帆,2018)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印象筆記24歲以下用戶環比減少了40%,有道雲筆記24歲到30歲用戶環比也減少了11%,而二者41歲以上用戶環比增長分別達到了19%和14%,印象筆記36歲到40歲用戶環比增長甚至超過20%。

圖8.月活躍用戶年齡分布環比增長圖(易觀千帆,2018)

可能的原因是,筆記類應用具有一定的遷移成本,當用戶使用過一段時間產品後,已將大量資料保存在這款產品中,只要其它同類產品沒有明顯優於這款產品的功能,用戶會傾向於繼續使用原產品,所以相比其它年齡段,用戶流失最少;而年輕用戶本就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在他們面對眾多筆記類應用時,很容易去不斷嘗試新產品,每款產品使用的時間都不長,所以遷移成本也低。

總的來說,根據環比增長圖我們可以判斷,未來24歲到45歲人群將成為辦公類筆記APP最核心用戶群體。而如何設計一款產品,使它同時被30歲以下的90後網際網路原住民和35歲以上人群接受甚至喜愛,是擺在產品經理面前的一道不小的難題。

產品定位:

結合用戶分析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兩款產品的目標市場定位基本一致,用戶人群集中在24到45歲職場人士,尤其是30-40歲的職場中堅力量,大部分用戶在一二線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工作。

確定了目標用戶人群後,我們通過推演核心用戶的產品使用場景來分析兩款產品的需求定位。筆記類產品的使用需求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記錄、管理和查看信息。

以記錄為目的的使用場景包括:

1. 在學習或工作中,有了靈感、體會,需要馬上記錄和總結。

2. 讀書時寫閱讀筆記。

3. 瀏覽網頁、刷朋友圈、看公眾號時發現一篇好文章,需要收藏起來。

4. 聽演講、報告,或參加講座、會議時,需要將要點快速記錄下來,最好可以邊錄音邊自動生成會議記錄

管理筆記沒有特定的使用場景,它是伴隨著記錄和查看的目的而產生的附加需求。

常見的查看場景如下:

1. 利用碎片時間瀏覽創建或收藏或的筆記,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複習

2. 某些場合下需要快速查看某特定信息,如帳號信息、備忘的要事等

3. 生活或工作場景中需要獲取某主題相關的信息,想在筆記中查看之前是否有記錄,有哪些記錄,可能還需要馬上分享給其他人

由以上使用場景提煉出產品的需求定位

1. 擁有簡單快速的創建筆記、收藏筆記方式

2. 用戶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語音、手寫等多種方式完成信息輸入

3. 能夠保證移動端和PC端的實時同步,方便用戶在不同設備上方便地管理和查看筆記

4. 有層級管理及標籤功能,用戶可以方便快速地對筆記進行分類

5. 簡潔的編輯功能

6. 可以快速查看最近編輯和收藏的筆記

7. 通過搜索關鍵詞或標籤,用戶可以快速檢索到目標信息

8. 筆記可以以多種格式導出,方便用戶在不同設備上查看和分享

下面,我將結合競品的產品定位,對筆記類APP的視覺設計、功能結構和互動設計進行具體分析。

2.3 視覺層面分析

2.3.1 產品logo與主色調

圖9.有道雲筆記logo和錄音界面

有道雲筆記logo為漸變效果的天藍色背景,上面有一隻筆的形象,突出產品功能,使用戶可以見圖知意,清楚產品用途;APP內部界面也使用藍色作為主題色,給人理性、平靜的感覺。

圖10.印象筆記logo和創建筆記界面

印象筆記logo背景為漸變效果的綠色,中間是一隻黑色的大象,大象的形象來自美國諺語:「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遠不會忘記事情),與產品slogen「管理你的第二大腦」相呼應,同時大象的「折耳」可以讓人聯想到文檔圖標或是一本書的摺疊頁;APP內部界面基本使用綠色作為主題色,使人感到寧靜、安全

總體來說,兩款產品的視覺設計都十分簡潔乾淨,主色調很好地服務於產品特點。唯一有一點小問題的是,綠色雖然被認為是對眼睛比較舒服的顏色,但是紅綠色盲人群難以識別綠色,他們看到的綠色會偏棕黃色,這樣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產品的使用體驗。而紅綠色盲人群對藍色的識別沒有任何問題。

2.3.2 筆記列表頁與內頁設計

圖11.有道雲筆記與錘子便籤列表頁對比

在應用商店中錘子便籤的介紹語是這樣寫的:可能是史上最漂亮的便籤應用,你或許會因它重新喜歡上記錄和表達。錘子便籤的視覺設計的確令人眼前一亮,它選用木紋背景、淡黃色的信紙,對段落進行了精緻的排版,做到了「令內容更加賞心悅目」。

圖12.有道雲筆記與錘子便籤內頁對比

相比較而言,有道雲筆記在列表頁和內頁上都可以更精緻美觀,結合24歲至45歲產品核心用戶的常見使用場景,設計出最適合產品的視覺效果,為產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2.4 功能結構分析

圖13.有道雲筆記功能結構圖

圖14.有道雲筆記首頁

圖15.印象筆記功能結構圖

圖16.印象筆記首頁與左側導航欄

從產品功能結構圖可以看出,兩款產品核心功能相似,但是功能結構差別較大

有道雲筆記使用的是常見的工具類APP功能結構設計思路,其各部分功能導航固定在底部,有3-5個按鈕,方便用戶在不同主題間切換。

與之相反,印象筆記以一個頁面為主,其它功能全部安排在在頂部或左側彈出的導航裡。這樣的設計方式很像將主頁作為一塊畫布,用戶的筆記都是畫布上的圖案,用戶個人信息、APP設置和除了「新建筆記」外的其它所有功能都放在畫布外,以導航形式出現,比如頂部導航、以及左側需要點擊調出為節省屏幕空間的導航欄。新建按鈕出現在屏幕右下角,點擊之後各種新建筆記的方式會逐一展開。這樣的布局比較新穎,突出了主頁面,但是對於新用戶可能增加了上手難度。

2.5 交互細節對比

在上文的核心功能對比中我們已看到,作為成熟的筆記類應用,這兩款產品均提供了多種筆記創建方式,滿足用戶多種使用情景下的需求。本文以最簡單的文本輸入方式創建筆記為例,通過比較用戶使用流程以及一些交互細節來分析兩款產品的特點。

圖17為兩款筆記的用戶在編輯筆記時的操作流程,兩個APP操作流程基本相同,下面我將按照用戶的操作順序,從7個細節比較兩款產品的異同。

圖17. 編輯筆記操作流程

2.5.1 瀏覽頁

為避免用戶查看筆記過程中誤觸屏幕,對筆記進行誤修改,兩個APP都將筆記分為瀏覽狀態(瀏覽頁)和編輯狀態(編輯頁),在瀏覽狀態下,用戶不能編輯筆記,如果需要編輯,需點擊「編輯」按鈕方能進入筆記編輯狀態。

同時為了既方便用戶操作,又減少按鈕的存在對用戶瀏覽體驗的影響,兩款產品都對「編輯」按鈕的位置做了巧妙的設計:當用戶上劃屏幕時,「編輯」按鈕隱藏,當用戶下劃屏幕時,「編輯」按鈕出現。

這是因為在使用場景中,當用戶瀏覽筆記時,會用手指上劃屏幕,使筆記下面的內容不斷的上移,如果用戶保持上劃屏幕的動作,則說明用戶處於正常的瀏覽筆記狀態中;而當用戶停止上劃,甚至下劃屏幕時,可能是注意力被某一處內容吸引,這時有可能產生標記或修改筆記內容的需求,所以這時出現「編輯」按鈕的設計很合理。並且有過一次這樣的操作後用戶就學會了「調用編輯按鈕」的方式。

另外按鈕位置設置在右下角,方便大部分習慣右手操作的用戶單手完成點擊。

圖18.有道雲筆記-筆記瀏覽頁

2.5.2 編輯頁-筆記標題

從筆記編輯頁開始,兩款產品在設計上體現出多種不同。

在瀏覽頁時,兩款產品中的筆記標題會隨用戶上劃屏幕的過程向上移動直至被隱藏,這樣筆記正文就可以充滿整個瀏覽空間。在字號適中的前提下,一個頁面所能呈現的文字越多,用戶需要滑動屏幕翻頁的頻率就越低,用戶操作越少,閱讀效率就越高,閱讀體驗就越好。而在編輯頁,有道雲筆記做了一個將筆記標題置頂的設計(見圖19),即不論用戶將文章滑動到什麼位置,筆記的標題會一直顯示在頂端。這樣設計的原因我推測有兩點,一是用戶可能會有編輯標題的需求,顯示標題方便用戶操作,二是在編輯狀態下,用戶最關注的是要編輯的內容,對是否多查看一兩行筆記並無強烈需求,所以這個設計,雖然因為標題的出現多佔據了一點空間,但整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圖19.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的瀏覽頁與編輯頁對比

2.5.3 編輯頁-字號

有道雲筆記中編輯狀態下的筆記字號比瀏覽狀態下大兩到三個號(見圖19),當字號變大之後,同樣的屏幕空間只能呈現更少的內容了,同上文說的筆記標題置頂的情況類似,雖然犧牲了一部分內容的呈現,但是這樣的設計使用戶打開編輯頁後有一種細節被放大的感覺,我認為是提高了用戶編輯筆記的體驗。

2.5.4 編輯頁-工具欄

圖20.兩款產品筆記編輯頁工具欄對比

兩款產品工具欄的相同點:都緊貼輸入區位於其上方,而不是像word那邊在頁面頂端,這樣方便移動端用戶操作。

兩款產品工具欄的區別:有道雲筆記的工具欄沒有翻頁按鈕,用戶可能不知道還有後面一頁的工具,建議添加。印象筆記的工具欄沒有修改字體、字號和顏色的功能,可能是認為移動端用戶對這些細節需求不高,為精簡工具欄所以去掉了。有道雲筆記這個點擊A展開字體編輯工具的設計很巧妙,即節省了工具欄的空間,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字體編輯工具。

2.5.5 編輯頁-確認鍵的位置

圖21.兩款產品筆記編輯頁確認鍵位置對比

對於大部分習慣右手操作的用戶來說,按鈕如有道雲筆記這樣設置在右上角更符合使用習慣。印象筆記將確認鍵設置在左上角,不論是單手操作還是雙手操作,這個位置都比較難夠到,相比按鈕在右上角增加了操作難度;在印象筆記中,還有一個保存筆記的方式,但是需要兩步:先點擊右上角的縮略號,待彈出右側彈窗後,再點擊最頂端的「保存筆記」(其實既然已經彈出窗口了,如果把保存鍵放在下面,用戶是不是更好操作)。

2.5.6 編輯頁-確認完成後的提示

有道雲筆記在用戶編輯筆記並點擊「完成」按鈕後,頁面會出現小字提示「正在同步」,過一兩秒(取決於網速)提示「筆記同步成功」。這個及時的交互反饋讓用戶感覺很舒服,而且因為字號很小且提示兩秒後自動消失,也不會覺得突兀或影響接下來的操作。

圖22. 兩款產品保存筆記後的交互對比1

2.5.7 確認筆記編輯完成後跳轉頁面對比

圖23. 兩款產品保存筆記後的交互對比2

目前兩款產品在用戶編輯筆記完成後一般都會跳轉回瀏覽頁,為什麼回到瀏覽頁呢?

如果簡單的說,就是編輯頁的操作完成了,自然返回上一層,也就是瀏覽頁,似乎是順理成章的。

但是有道雲筆記設計了一個例外:當用戶創建了新筆記並點擊「完成」後,頁面會直接跳轉至APP首頁。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對於舊筆記,用戶可能因為兩個原因觸發編輯筆記的操作,一是正在查看這篇筆記,發現需要修改或備註,所以進行編輯,這樣編輯完成後回到瀏覽狀態,用戶就可以繼續瀏覽,繼續滿足查看筆記的需求;當然還有第二種情況,用戶並不是在瀏覽過程中產生編輯需求的,而是目標很明確的就是想打開APP在某篇已有的筆記中添加內容,這種情況下,用戶完成筆記編輯時,確實不一定還有瀏覽這篇筆記的需求,用戶可能繼續做其它事情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回到筆記瀏覽頁其實也沒影響。綜合以上,所以一般編輯筆記後頁面是回到瀏覽頁的。

但以上只是針對舊筆記,當用戶在移動端創建一篇新筆記時,他們的第一需求就是創建筆記並看到它被成功創建出來,當筆記創建完,頁面浮現出「筆記同步成功」提示,同時筆記出現在首頁-最新筆記列表的第一項時,這樣的正向反饋是符合用戶心理預期的,這時用戶的核心需求比看到新建筆記的瀏覽頁能夠更好地被滿足(而且移動端創建的筆記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特別長,用戶在編輯頁就可以看的完整,不用特意回到瀏覽頁看)。

印象筆記沒有設計這樣的差異,當用戶創建完新筆記並確認後,需要再點一次「後退」鍵才能回到首頁確認新建筆記已存在列表中。

2.5.8 用戶反饋

在查看了部分APP應用商店中用戶對有道雲筆記的評論後,我們發現,大部分用戶都給予產品肯定的評價,少部分用戶提出產品功能方面建議,幾乎沒有看到對產品交互的批評。同時結合產品在安卓和蘋果兩大平臺4.7的綜合評分來看,可以認為用戶對目前的產品交互基本滿意。獲取更具體準確的關於產品交互的用戶反饋可藉助來自運營部門的產品數據、用戶調查問卷以及熱力圖等技術手段。

三、總結和建議

3.1 競品分析總結

從上文的手機APP排名(見圖3)中可以看到,有道雲筆記和印象筆記雖然是筆記類應用中的佼佼者,但是諸如NearMe雲筆記、三星語音備忘錄等產品,是由知名手機品牌方專為自己的手機用戶設計的筆記應用,會預裝在品牌手機中直接觸達消費者,而大部分消費者不會在手機上安裝兩個類似的應用。所以,雖然有道雲筆記的產品功能和交互已十分優秀,但如果不做出獨特的魅力型功能,恐怕難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另外,從百度搜索指數、APP歷史下載量和目前的月活躍用戶人數上來看,有道雲筆記知名度很高,但流失了不少老用戶,目前的產品留存率也低於印象筆記(見表1)。所以除了開發出新的魅力型功能外,是否可以在增強用戶粘性方面多做些考慮。

3.2 一些可能不成熟的建議

建議一:關於用戶運營

在培養用戶忠誠度,提高用戶粘性方面,也許可以學習印象筆記的豆瓣小組運營方式。

圖24.百度搜索-豆瓣關注人群地域分布(百度,2019)

圖25.百度搜索-豆瓣關注人群年齡與性別分布(百度,2019)

查看百度搜索指數可以發現,關注豆瓣網站的人群大部分生活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且其中80%的人年齡介於20-39歲之間,這與有道雲筆記等辦公類筆記APP的用戶群體重合度較高,所以是非常適合進行用戶運營的平臺網站。

在豆瓣網站中,有道雲筆記豆瓣小組成立於2012年5月,組長是一名個人用戶,因喜愛網易系產品所以自發的創建了這個小組,截至2019年3月,小組成員僅259人,小組內的發言全部是用戶自發的討論,每年的發言數是個位數。反觀印象筆記,它的豆瓣小組成立於2010年7月,現在的組長「印象筆記」是公司註冊的帳戶,截至2019年3月,小組成員超過6萬人,粗略估算每月的發言數在200條左右,其中不但有組長發布的各種資源、模板、教程和話題等內容,也有個人用戶自發總結的筆記使用技巧、筆記功能建議等等,小組成員之間還會互相答疑解難,總之小組的活躍度很高。

圖26.印象筆記豆瓣小組公告

可以看到,印象筆記在小組公告中還使用了「象親」、「象粉」等親暱的稱呼來拉近與年輕用戶之間的距離,還鼓勵用戶加入地區微信群,與其他用戶共同交流。

圖27.印象筆記豆瓣小組討論-【新人必看】貼部分截圖

在組長的豆瓣主頁中還發布了很多關於印象筆記的產品使用技巧、員工合影、辦公室照片、發布和參與的線上線下活動等,這些內容使用戶感覺到產品不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工具,它背後是一支熱情的、朝氣蓬勃的團隊,團隊裡都是和自己一樣勤奮努力的人。這些都會增進用戶對產品的了解和感情,從而起到提高用戶粘性的效果。而這些效果影響的不僅僅是這六萬小組成員,因為每位成員都可能會把產品推薦給身邊的人,比如同宿舍的同學、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等等。

綜上所述,建議有道雲筆記在豆瓣等用戶群體與自身產品重合度較高的平臺組織類似的用戶運營行為,以挽回不斷流失的老用戶,並可及時收集用戶反饋。

建議二:在筆記編輯頁加一個「一鍵到底」的提示

場景模擬:

小白是一名公司白領,習慣以一周或一個月為單位,把每天的工作心得記錄在一篇筆記裡,因為這樣方便查看前幾天的內容,之後再瀏覽的時候因為信息集中,也方便。

小王是一名作家,正在使用有道雲筆記寫一篇小說,因為它的錄音和同步功能很方便,什麼時候有靈感了就可以用手機記錄下來。

但是他們都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筆記寫的內容多了就會很長,但是每次打開都是開始部分,需要手動劃好幾下才能到最底端繼續寫筆記,所以希望添加一個「一鍵到底」的提示。

添加提示涉及三個方面問題:

1. 提示的標誌,可以是一個向下的剪頭(與很多網頁的置頂按鈕類似,方向相反)

圖28.有道雲筆記編輯頁原型圖

2. 出現提示的前提條件(頁面邏輯):可以是用戶在筆記瀏覽頁停留時間少於5秒內進入編輯頁後出現提示(可以通過測試確定最合適的時間長度。考慮設置這個時間的原因是:目前產品有一個很棒的交互,當用戶進入編輯頁時,筆記會停留在用戶剛剛瀏覽的位置。雖然我們想給編輯長筆記的用戶設計一個更好的交互體驗,但是前提是不影響到其他用戶,也就是希望為有瀏覽需求的用戶保留原來的交互,所以需要對進入編輯頁的用戶做一個區分,就想到了這個計算停留時長的方法。)

3. 提示存在的方式(頁面邏輯):打開編輯頁後,出現在彈出的輸入區右上方,用戶點擊後筆記頁面拉到最底,用戶超過5秒不點擊,提示自動消失。(設置為5秒後消失的原因是,用戶5秒內未操作可能表示不需要這個功能,可能已經滑動到其它位置開始編輯了,為不影響用戶編輯筆記,所以設置提示消失)

以上三個方面的設計我是權衡了幾種不同方法最後選了自己覺得最合理的,比如是添加「一鍵到底」的功能還是「從離開的位置繼續」(錨定到用戶上次編輯筆記的位置,而不一定是底端),還是兩個都加,以及提示是5秒後消失,還是5秒後縮為一個小點,點擊可再次觸發彈出等等,這些我都思考了很久,也許可以通過小範圍的用戶測試來最終確定。

建議三:編輯頁工具欄加翻頁提醒

圖29. 有道雲筆記與印象筆記編輯頁工具欄對比

建議有道雲筆記在筆記編輯頁工具欄的最右側添加一個翻頁按鈕,類似印象筆記這樣的設計。具體情況在有道雲筆記與印象筆記競品分析報告(二)2.5.4 部分進行了詳細說明。

建議四:改進筆記生成圖片功能

圖30.有道雲筆記與錘子便籤生成圖片對比

比較錘子便籤和有道雲筆記的內容生成圖片結果可以發現,錘子便籤在圖片剪裁、邊框、紙張與字體顏色、行間距、字間距、段落間距、段落距離上下邊的距離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設計。有道雲筆記作為一款學習/辦公產品,分享功能也是非常核心的功能,建議在筆記生成的圖片視覺層面再做的精緻一些,這樣用戶會更樂於從本產品中分享筆記給其他人,也有助於產品推廣。

寫在最後

通過撰寫這篇競品分析報告,我加深了對筆記類APP產品的了解,並學到了一些可以推廣到其它產品的開發理念,比如契合產品核心功能的視覺設計、儘可能簡化的操作流程、更符合用戶操作習慣的按鍵位置、及時的正向反饋(屏幕提示),以及簡單的用戶運營方法等。

我深知,和有經驗的產品經理相比,我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積累,我會儘可能快速的學習各種產品開發知識和自己所在行業的基礎「產品元素」,同時做好向其它行業產品學習的準備,為成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不斷努力。

 

本文由 @冬瓜羊肉丸子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有道雲筆記:最省事的做筆記方式,用它掃描 1 步完成 #iOS #Android
    利用有道雲筆記的文字識別功能獲取PDF內容為什麼選擇有道雲筆記?選擇有道雲筆記,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沒有直接識別功能,以上圖的書為例,有道雲筆記、掃描全能王的識別準確度都很高,段落分行也和原文一致,僅在標紅的注釋處有輕微識別不準。
  • 產品分析|你的第二大腦——印象筆記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用戶分析用戶調研優化方案報告總結01 用戶分析1.1 用戶畫像02 用戶調研問題列表2.1 調研目的本次用戶調研目的是針對印象筆記作為「知識管理」的使用情況,探尋用戶出現「信息囤積」的情況及其原因分析,力求尋找解決「囤積問題」的辦法,主要通過收集用戶反饋、問卷調查、語音深度訪談進行
  • 不知道筆記系統構建方式,怎麼能選到對的筆記應用?
    編輯導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雖說現代人動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但是筆記軟體的出現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常常看到網上有人詢問,什麼樣的筆記軟體最好?不同的筆記軟體,有著不一樣的構建方式。本文將以三個筆記軟體為例,分析它們的構建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 與印象筆記最搭的智能滑鼠:EverMOUSE 上手體驗
    作為一名印象筆記的重度用戶,我一直很好奇印象筆記為什麼會推出一款滑鼠?這款滑鼠會有怎樣的特性?所以在拿到 EverMOUSE 之後,我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體驗。 它是一隻什麼樣的滑鼠?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EverMOUSE 目前僅適用於印象筆記的 PC 端,Mac 端近期會上線。
  • 微軟最強大筆記應用onenote的強大之處!
    而筆記則是一個最好的工具,關於記筆記,傳統的紙質筆記雖然仍然好用,但是作為數碼時代,類似onenote之類的軟體,可以實現比紙質筆記更方便更高效的體對於紙質筆記,攜帶多有不便,而且記錄方式單一。其實onenote是一款非常實用的軟體,是一款面向數字時代的筆記應用,與印象筆記、為知筆記等筆記軟體相比,onenote使用完全免費,功能也最為強大,可以成為市面上最強大的電子筆記軟體。
  • 除了記筆記,印象筆記還想成為你的「第二大腦」|獨家對話CEO唐毅
    核 心 要 點 印象筆記不僅僅幫用戶收集、捕捉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幫用戶進行信息的加工與處理。 印象筆記的新用戶70%-80%來自自然增長,主要通過產品和口碑傳播。 印象筆記在To B方向上的打法是,標準化、輕銷售成本、重品牌和使用場景以及功能。
  • 自帶筆記功能&搜索強化!百度網盤10.0新版體驗
    圖1 新版百度網盤手機客戶端 圖2 舊版百度網盤手機客戶端自帶筆記功能大容量讓同類APP有點顫抖新版百度網盤手機客戶端新增加了筆記功能,這個筆記功能就類似於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等的APP。這個筆記是共享百度網盤的空間容量的,也就是說,用戶可以獲得一個超大的雲筆記存儲空間。百度網盤的筆記功能支持文字、圖片、代辦事宜這幾個內容。
  • 印象筆記谷懿:服務每個人的私密空間
    印象筆記谷懿:服務每個人的私密空間 印象筆記中國區總經理谷懿在演講時表示,印象筆記有一顆做百年老店的心。印象筆記中國區總經理谷懿(速途網獨家拍攝)  作為跨平臺應用,印象筆記的使命是打造人類的第二大腦,幫助人們記錄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迅速的找回記憶。谷懿表示,印象筆記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應用,它是一個大家庭,有其他不同的應用,而這些應用的目的就是更好的為用戶去服務。
  • 豆果美食:不一樣的競品分析
    作為豆果的深度沉迷用戶,我將把豆果美食分為兩個部分與不同的競品進行用戶體驗分析。一、市場如今,大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無論是受生活節奏還是習慣的影響,不會做飯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受到健康生活概念的傳播,自己動手製作美食成為新風尚。通過美食APP可以獲取做菜的視頻、圖文教程,甚至可以通過商城直接獲得菜譜中所需食材。
  • 有道雲筆如何實現手寫筆記實時同步到雲端?
    這個神奇的產品,可以讓大家把隨手記錄的內容實時同步到有道雲筆記,而且能夠100%還原書寫時的排版。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吧。    要使用有道雲筆,首先要下載有道雲筆記的APP,然後就能找到雲筆這一項。連結雲筆很簡單,只要打開筆帽,就會自動開機並進行連接。    有道雲筆的開機方式很簡單,打開筆帽就會自動開機,並且開始記錄,並沒有物理按鍵。
  • 印象筆記:走出碎片化焦慮 讓用戶擁有第二大腦
    3月23日,印象筆記CEO唐毅在印象筆記主題分享會「記住你想留住的」上表示。印象筆記CEO唐毅  根據印象筆記通過對典型用戶的調研,發現新一代青年對於知識的理解已經產生了變化。當代青年對知識的訴求已趨向於「有識、有趣、有變」。
  • 印象筆記CEO唐毅:用技術創新升級「第二大腦」
    DoNews 10月22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在10月20日-22日的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先後在聯合國主辦的「烏鎮論道分論壇」、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媒體融合論壇」上發言,並針對「數位化創新」、「技術創新與內容生產」、「新商業的邏輯」等議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 從C端到B端 印象筆記如何做人類的「第二大腦」
    近年來,國內SaaS協作辦公、在線文檔平臺競爭激烈,以知識為載體的多形態、多格式的跨端信息處理的平臺非常之多,除了以PDF、Word、Excel、PPT、資料庫等類型為代表的文檔類,還有以印象筆記為代表的筆記類。印象筆記的優勢在於可以進行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文字、視頻、音頻等格式都可以整合進一篇筆記中。
  • 校園社交app競品分析報告
    但事實上,同學庫的競品並不只是第三類app,因為第二類與第三類app是有交集的,因此同學庫的直接競品包含了二三類的大部分產品。 在考題筆記模塊,用戶可以查找他人發布的筆記信息,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筆記發布到平臺上供大家學習。考題筆記可以分為免費和付費兩種狀態,付費筆記需要用庫幣或者人民幣購買後才能查看,用戶可以發布筆記賺取庫幣。
  • 信息收錄加翻譯,印象筆記EverSCAN掃譯筆體驗
    掃譯筆的頂部是喇叭,左側是充電口,右側是音量和電源鍵,底部是掃描窗口,正面中央是兩個核心按鍵,按下後進行「內容同步至印象筆記」和「啟動摘抄/摘抄換行」。產品背面邊緣處做了圓角過渡,增強了握持舒適度,背面頂部是印象筆記的大象logo。
  • ...App 名單曝光;估值 10 億美金的印象筆記面臨倒閉 l 早起鳥
    被置病毒的 76 款蘋果 App 名單曝光;估值 10 億美金的印象筆記面臨倒閉 l 早起鳥
  • 印象筆記完整布局C端和B端:推印象團隊APP,全面進軍第二大腦
    【獵雲網北京】8月22日報導8月20日,知識管理平臺印象筆記迎來八周年紀念,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領銜的印象筆記管理團隊集體亮相,匯報了印象筆記的業務發展近況及產品研發進程,同時透露為開啟優化股權結構,布局A股市場IPO的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同時,印象筆記結合中國個人和企業用戶和場景需求,全面布局C端和B端的完整生態。
  • 印象筆記攜全新智能滑鼠(EverMOUSE)亮相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2020年11月23日 烏鎮)今天,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拉開帷幕,印象筆記再次作為受邀企業出席並參與活動。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印象筆記帶來了最新發布的智能硬體產品——印象智能滑鼠(EverMOUSE)和印象掃譯筆專業版(EverSCAN Pro),讓參會觀眾感受到了更智能化的信息輸入體驗。印象筆記作為全球領先的知識管理平臺,始終堅持探索前沿科技,在不斷升級優化產品功能與體驗的同時,致力於記錄方式的創新拓展,以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信息輸入需求。
  • 英語學習會議錄音全能神器,印象筆記掃譯筆EverSCAN
    一、前言不久前,印象筆記發布了一款英語學習神器:印象筆記掃譯筆,集查詞、翻譯、錄音於一體,通過科大訊飛翻譯技術大大提升了中英文識別能力,諸如書本、試卷均能勝任,甚至於其他詞典筆識別不了的電子屏幕也不在話下
  • 產品市場調研分析報告、競品分析報告、產品體驗報告的區別
    (2)適宜對象按照宏觀到微觀排序:產品市場分析報告 > 競品分析報告 > 產品體驗報告上面三個報告都是某個時間節點或某個階段的總結呈現報告,而行業市場競報是持續的,每天或每一個階段都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