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升級,加上今年疫情的衝擊,線上高效的優勢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但對大多數企業來講,個人辦公的高效率並不和團隊的效率直接劃等號。個人知識與團隊智慧的關係如同水流和水渠,如何讓水匯聚,使得零散的個人知識沉澱到團隊中,形成有效的原始積累,是很多團隊都在思考的問題,而優秀的團隊協同應用SaaS平臺,就可以承擔讓水匯聚的作用。
很多時候出色的團隊協作工具不僅能促成超乎想像的業績達成,同時還能實現各種創新。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團隊需要的不僅僅是單一的信息組織和管理維度,而是需要把人和信息對應起來。物理意義上的辦公空間正在被逐漸摒棄,通過協同軟體,可以實現工作進度統一,從而及時參與到團隊決策中來。一個優秀的團隊協作工具便顯得至關重要。
近年來,國內SaaS協作辦公、在線文檔平臺競爭激烈,以知識為載體的多形態、多格式的跨端信息處理的平臺非常之多,除了以PDF、Word、Excel、PPT、資料庫等類型為代表的文檔類,還有以印象筆記為代表的筆記類。印象筆記的優勢在於可以進行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文字、視頻、音頻等格式都可以整合進一篇筆記中。而對於未來的編輯器發展趨勢,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表示,印象筆記最新推出的「超級筆記」編輯器將筆記內容模塊化處理,而且支持各模塊的自由拖拽操作,是一個非結構化數據的多樣型的編輯器,且擁有具有處理的不同模式和靈活拖拽、靈活嵌套的能力。
印象筆記董事長兼CEO唐毅
目前印象筆記旗下的「超級筆記」就已經擁有了視頻、音頻等多模態的模塊,後續將會引入更為靈活的可智能嵌套的引擎。也正是基於公司對智能處理和非結構化數據處理的創新能力方面的優勢,唐毅表示印象筆記將永遠不會做印象會議和印象文檔,而是會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堅定地踐行Evernote創始人Stepan Pachikov的願景:成為人類的「第二大腦」。
超級筆記
印象筆記在八周年之際推出獨立的「印象團隊」App,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企業團隊的「第二大腦」,上線之初就推出了100+項功能,覆蓋了20+通用的辦公和協作場景。雖然給人的感覺是橫空出世,但事實上印象團隊的誕生早就初見端倪。在2015年印象筆記便和Evernote同步推出印象筆記企業版服務,在個人版基礎上增加面對企業和團隊的一些能力,就此根植了To B的基因。但是僅僅依靠在C端的產品添加團隊功能,並不能完全滿足迅猛發展的團隊信息管理和協作需求。
不同規模的企業/團隊需求各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和合作環境,中小微企業對於有效促進關鍵業務流程的SaaS工具的需求十分迫切,「印象團隊」致力於深耕垂直場景,通過模板和「超級筆記」編輯器,以全新的辦公工具形態幫助企業獲取利潤。此外,印象筆記的不斷創新,使得C端的用戶留存和付費意願都十分強烈,這也為「印象團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企業和團隊成員與信息之間的連結,滿足企業和團隊用戶在辦公和協作場景下的需求,做一個方便團隊和企業使用的多模態的、知識協作產品,印象筆記不斷在嘗試和努力。自2018年完成獨立拆分,在中國獨立運營兩年以後,這個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印象團隊」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可以思考、交流、協作、分享的信息處理平臺。
印象團隊
通常來說,To B產品因為其功能的複雜性和採購決策涉及角色的多重性,決定了它是「自上而下」的採購模式。也就是說,是公司管理層拍板決定購買,然後往下推進使用,但印象筆記則在走著一種「自下而上」的,從個人到團隊,從團隊推動企業的自然演進過程。
印象團隊和印象筆記
人工智慧的發展為科技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印象筆記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擁抱可以追溯到Evernote時期,作為第一批iPhone AppStore上線的應用,Evernote在那個AI概念尚處在朦朧階段、Deep Learning還沒有出現的年代,便擁有了圖片搜文字、OCR等功能。而現在在做用戶「第二大腦」的願景驅動下,印象研究院也在持續探索和應用前沿科技來不斷革新產品功能和改善用戶體驗。
印象筆記的掃描功能
對於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自然語言處理和NLP的人工智慧擁有著先天的優勢,單純的數據提取是無效的,而使用人工智慧輔助理解多品類的知識信息,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學等領域,和音視頻等多模態的內容會大幅度提升使用體驗。
而在團隊的決策過程中,NLP也有著發揮的空間。對一個團隊來說,團隊中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自己的一些知識,只有這些知識進到團隊信息共享之後,團隊中的決策者才會進行判斷從而做出決策,在這樣一個決策流程中,決策智能更容易發揮其作用。
但是AI的發展一直都伴隨著隱私安全的爭議,對此唐毅表示:「我們在隱私上特別的重視,堅決不會替用戶決定或處理數據。在隱私安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非常明確的界線,首先會搞清楚用戶在什麼場景下明確表示需要AI為他增值,然後在保證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分析數據。」
除了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知識圖譜構建等AI算法研究方向之外,印象研究院也在積極開展支持多模態、支持NLP、支持多人實時編輯等協同工作相關的多人實時一致性算法和可適應下一代數據交互形式的全新編輯器架構方面的研究。不僅如此,作為「第二大腦」的重要輔助系統,印象筆記也十分重視智能硬體的研發,作為大腦與物理世界交互的手段,硬體承載著與視覺、聽覺、講話等功能的連結,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印象筆記已經推出了兩款硬體產品,未來還會推出更多的智能硬體,從而打造軟硬結合的生態規劃。
印象筆記推出的印象掃譯筆
無論是面對C端還是B端,印象筆記基於品牌和生態,從一系列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最新技術的獲取速度、數據安全隱私的保護等角度,印象筆記都希望自己做一個「關於工具的內容,關於內容的工具」的泛筆記類產品的知識管理平臺,從而使用最準確的交互特性,最嚴格的技術的應用,最適用的產品形態,最藝術的設計和感覺,甚至色彩控制來為「第二大腦」的願景賦予更有意義、最有前景的發展。
網際網路企業的跨界顛覆加上疫情的衝擊,讓傳統的金融、製造、出行、零售等領域完全變了模樣。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也開始借鑑「網際網路思維」實現自我顛覆。網際網路企業也好,傳統企業也罷,相互借鑑、碰撞與融合,使得從碎片、零散的信息到整理之後形成知識,進而對知識做留存和管理、輔助決策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和團隊所需要的能力。在這個「向管理要效率,向細節要結果「的時代,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組織內的知識工作者和他們的生產力,印象筆記從C端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入手,敲開了toB的大門,為個人、團隊、企業的協作辦公開闢了新的道路。
「我們是一個有匠人心態的公司,純粹逐利的事情不做。不感動自己的事不做。五條人在採訪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們很同意,要讓更多人聽我們的歌,也為了名和利。印象筆記的特點,最好是我們能熱愛,用戶也能熱愛,但同時也能商業成功。我們的兩者都要堅持。」唐毅說道。
印象筆記8周年
有句美國諺語是這麼說的,「Anelephant neverforgets」,印象筆記走過的這8年,正在幫助人們記錄生活、記錄工作、承載記憶,這一次,他們離「第二大腦」的願景,更近了。
(75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