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研究方法論」是對行業研究方法論的系統整理和撰寫。
圖片來源 | Canva 可畫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困境。
例如,在開會的情況下,集體頭腦風暴,提出各種意見。
但此時,邏輯思維強一些的人會發現,總經理提出的意見和產品經理提出的意見是重疊的,且相互不在一個維度上。一個是宏觀的方向,一個是這個方向的具體執行措施。
這個時候,你總覺得有些意見是交織在一起的,並且相互重疊或者屬於包含關係,很混亂但又說不清楚問題出在哪。
另一種情況,你開會頭腦風暴了很久,你總覺得有一些事情是沒有想到的,但是大家沒有辦法高效地去找到被遺漏的方向。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你可以用到一個原則,即著名的「MECE原則」。
01
想進入管理諮詢行業的人,MECE原則是一項必備思維技能。
MECE是麥肯錫的著名的諮詢顧問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來的。
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它的發音類似於法語的Mercy。
Mutually在英文中是「相互」的意思,Exclusive是「獨立」的意思。
Collecitvely是「集合在一起」,Exhaustive是「窮盡」。
所以這條原則翻譯過來,可以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可以翻譯成「不重複,無遺漏」。
講到這裡,你肯定會說,好,我知道MECE是什麼意思了。那具體怎麼用呢?
接下來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詳細闡述。
02
案例一:
公司用戶研究組接到一個任務:分析公司的消費人群的特徵。在分析之前,要先對人群進行拆分,並擬定調研的方案。
一般的員工會逐一開始分析:90後、95後、Z時代、銀髮人群、中產階級、小鎮青年...
但是,你會發現,基於以上的分類,人群與人群之間是相互重複的,且有遺漏。
基於MECE原則的分法應該是:0~19歲、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
這樣所有年齡都被覆蓋到,無遺漏,且相互之間沒有重複。
案例二:
小羅是公司新招聘的應屆畢業生,按照規定,周五需要提交一份數據報表給經理,但是因為業務不熟練,小羅一直到周日晚上才把報告做完發給經理。
周一到公司,被經理一頓批評:
小羅,你不知道是周五交報告嗎?周末發給我有什麼用?而且這格式根本就不行,信息一點都不清晰。你知道你耽誤了我多少時間嗎?還有報告中的銷售數據我覺得一點都不可靠,你核實過了嗎?今年和去年的數據,看起來相差這麼大,你分析了原因嗎?根本就對不上。數據不吻合是多嚴重的問題,你不會不知道吧,認真點不行嗎?這次的數據報的太晚了,而且還不對。報告中還包含了很多沒有多大意義的數據,太混亂了。我希望以後不要讓我看到,稍微動點腦子。如果出現了什麼特殊的情況,要進行特殊的說明或標記顏色。不要用手工計算,你手算容易出錯,用公式計算。數據不準確,下次要好好核實數據,把報告做好一點。
上面的場景在辦公室是司空見慣的,很多新員工聽到上面的對話,整個人都會處於又委屈又混亂的狀態,因為經理說的話也是支離破碎的。
但是,如果我們用MECE原則來好好分析一下上面的問題,其實總共就是以下幾點:
1、發送時間太晚
2、數據不符合要求
3、呈現形式有待改善
接下來,我們舉一個例子,來看看MECE原則是如何用在商業分析領域的。
案例三:
假設,聯合利華找到你,希望提升銷售。你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解決方案:
1、改變把商品賣給零售商的方式。
2、改善針對消費者的營銷方式。
3、減少商品的單位成本。
4、重新調整生產程序。
以上的解決方案看起來非常的尋常可見,也沒有大的毛病。
接下來,我們用MECE來分析,你會發現第4點其實是屬於第3點,降低商品的單位成本的一個具體的操作。
03
說了那麼多,現在如何扔給你一個問題,讓你用MECE原則進行分析,你可能還是不會馬上上手。那麼,我們來講一講常用的使用工具,幫助你快速上手MECE原則。
1、二分法
二分法,就是將事情分成A和非A,這樣一定是無重複無遺漏的。
比如,國內和國外,男人和女人。
2、流程法
將一件事情的發生分解成不同的流程,這樣相互之間無重複。將流程全鏈路都呈現,就可以無遺漏。
例如,把大象放進冰箱:打開冰箱——把大象放進去——關上冰箱。
3、要素法
要素法主要用於事物由哪些要素(或部分)組成,把一個整體分成不同的構成部分。但是,在拆解要素時要保持維度的一致性,否則有可能出現有重疊和遺漏的問題。
例如,某圖書館可以按樓層維度來劃分:一樓、二樓、三樓...
也可以按照功能區域來劃分:信息服務區、藏書區、閱覽區、公共活動區、辦公區。
但是,不能將樓層和功能區混在一起,因為他們不是一個維度的,有悖於MECE原則。
4、公式法
公式法是按照公式設計的要求進行分類,公式若成立,要素的分類就符合MECE原則。
例如,利潤=收入-成本,其中,收入 = 單價 x 銷售量,成本 = 單個成本 x 銷售量,單個成本 = 單個的固定成本 + 單個的可變成本。
5、矩陣法
矩陣法就是把事務按照二維矩陣進行分類或劃分,例如,時間管理中常用的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但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分類方法就是典型的矩陣法。
04
在應用MECE原則時,我們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1步:確定範圍
MECE原則雖說要「完全窮盡」,但是「窮盡」也是有邊界的,不是無止境的。所以在開始分析問題之前,要首先界定清楚問題的邊界和範疇。
第2步: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切入點,講的是從什麼維度進行劃分,例如上述所說圖書館案例中的,是從樓層劃分,還是從功能區域劃分,這便是切入點。
有時,你會發現很難把所有要素都考慮進來,這時你不得不加入項「其他」,用以包含不能被劃分到別的維度的要素。
用「其他」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不得不用「其他」的時候,往往可能是你切入點沒有選好,所以要慎用「其他」。
高手和菜鳥的區別,亦經常體現在切入點的選擇上。
第3步:檢查重複和遺漏
反覆檢查和分析各要素之間是否有遺漏或者重複。例如上述所說的案例三,第4項其實包含在第3項中,不是一個維度,且是「重複」的要素。
最後,我們要注意,MECE原則必須應用在「純理性分析」的情境之中,對於感性的問題,MECE原則可能並不適用。
希望你能關注我「第3類人」,從一個女博士的視角剖析商業和科技問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請幫忙「轉發」,讓我們一起傳播經過思考和沉澱過的「Know-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