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我們要注意身體健康:第一、做好飲食管理,要吃的健康。第二、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第三、堅持運動。
聽到有人這麼說話你會不會很難受呢?
第一點說的是做好飲食管理,要吃的健康,第二點是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這兩點明明表達的是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不放在同一點呢?而且吃的健康,堅持運動就夠了嗎?定期體檢,作息規律等,這些也很重要。儘管用了第一,第二,第三,但有重複,有遺漏,感覺仍然很混亂。
所以我要分享怎麼用mece法則來梳理清楚第一、第二,第三之間的邏輯關係,也就是你的邏輯思維。
所謂的mece法則,就是Mutually Exclusive(no overlaps)Collectively Exhaustive(no gaps )這四個單詞的首字母,他們的縮寫。這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當中提出的一個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她也常被稱為是不重複、不遺漏,聽上去很複雜,其實挺簡單的,mece法則,就像是拼圖遊戲一樣,如果沒有拼錯,拼完之後一定是一張不多,一張不少。
其實簡單點說mece法則,就是給我們相關信息進行分門別類,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對信息進行分類呢?因為我們的大腦,一次性接受信息的量是有限的。而大腦呢,又有自動將某些具有共同特點的事物來進行歸類和重組的能力,換句話來說,一個分類裡,相近的事物會更容易記住。記憶就會更精準一些,比如我學習時間管理中提到的GTD的思想就是要把處理的事情整理並分類,提高效率。
mece法則的三心法:
第一心法:謹記分解目標,就是說,把整體結構層層分解為要素時,要謹記分解目標,找到最佳的分解角度,對於同一個項目,如果目標是分析進度,就按照過程階段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期成本,就按照工作項目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析客戶的消費特徵,就按照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來分解。
第二個心法:就是避免層次混淆,比如說某團隊的頭腦風暴,探討如何賣好更多的產品,比如說賣這個衣服,大家提出一下想法,我們來看一看,第一開拓電商的渠道,第二,開展網絡營銷。第三,減少服裝的成本,已降低價格,第四是改進服裝生產流程,提高生產的效率,這些想法當中,第四項是第三項的具體方法之一,第四項是什麼呢,我再重複一遍,改進服裝的生產流程,提高生產的效率,那第三個方法呢,是減少服裝的成本,以降低價格。這明顯就是第四項,是第三項的具體方法之一,把它和前三項列在一起,邏輯層次不清晰,會給思維帶來混亂。
第三個心法:借鑑成熟的模型。其實,在我們之前已經有很多很多成功人士已經對商業管理做過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很多結構分解的模型。比如說戰略分析的三C戰略三角模型,麥肯錫的7S分析就是企業組織七要素。這些工具,都可以直接拿來用,而不需要像製造汽車那樣重新發明輪子了。
mece法則就是不重,不漏,用mece原則來指導我們對事物信息的分類,按類別依次闡述,表達你的思路就一定是清晰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