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由於要開產品發布會,公司領導讓小網同學寫一篇PPT,來介紹公司產品。
小網同學文思如泉湧,不到2個小時便寫完了,結果領導一看,就給他破了冷水,嚴厲地說:「你的PPT邏輯層次混亂,別人看了難以理解,更無法突出產品的特點」。
相信以上小網同學的經歷,大家看了都似曾相識。
那我們到底要怎麼表達,才能讓別人更好的理解我們的觀點呢?
孫子曾在《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我們要想更好的表達我們的觀點,首先要做到「知己」。
人類在千百年的進化中,留下來的基因,共同組成了今天人類的特性。
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有3個非常明顯的特點:
1 將相似的東西分類,然後儲存進大腦;
2 將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產生關聯,然後儲存進大腦;
3 人類對圖片的記憶能力遠大於對文字的記憶能力。
也就是說,人會本能的將一堆東西進行分類,這樣我們只要記住他們的共性就可以了,節約了大腦的硬碟。
MECE分析法,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中的一個思考工具。
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常常被稱為「不重疊、不遺漏」。
如圖所示:
這種表達方式非常符合人類對待信息的習慣,適合給領導匯報工作、演講和寫作。
著名認知科學家,史蒂芬·平克曾經說過:「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其實這裡的樹狀的結構,便是這種「MECE法則」。
做到了「知己」,我們還要要做到「知彼」。
對方希望聽到什麼樣的報告?
他要這個報告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我們怎麼做才能超出他的預期?
只有想明白了以上3個問題,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下面,我講一下利用「MECE法則」向領導匯報的方法:
1 了解領導希望在本次匯報上聽到什麼內容。
2 想一想,我們怎麼做才能超出他的預期?
3 匯報工作時,結論先行,先說你的結論,然後自上而下的表達你的論點。
4 將支撐你結論的論點分類,分類要遵守「MECE法則」,做到「相互獨立,完全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