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2021-01-22 千面略懂先生

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自從魏晉時期從印度傳過來後,已在中國發展了兩千多年,其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佛學愛好者也如過江之鯽,踴躍不絕。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

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

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

他認為一個人走在一條陌生的路上時,要讓自己不迷路,就要記住路上的一個個標點,這樣每到達一個點時,就能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對的。

南懷瑾告誡大家: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01見地

南懷瑾大師說:「學佛第一個到達的點,是見地,沒有見地,就說明自己學佛的路線是錯誤的。」

見地拿中國禪宗的術語來說,就是見道,是對於萬物真相的了解。佛門的法並不是讓眾生修得神力,無所不能從而得到解脫的法。

佛也並沒有無所不能,佛只是覺悟的人,覺悟,就是醒悟明白,就是見著「道」了,有見地了。

正如《華嚴經》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這句話告訴我們,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被萬物的虛假幻想迷惑,障蔽了心智,所以產生種種煩惱苦厄。

而佛法是讓大家能夠勘破世間萬法,破除自身妄想和執念,從而得到解脫的法門。

因此,佛門常說「緣起性空」、 「因果不空」,這就是告訴眾生,萬物的真相是「空」,他們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處於因果之中,這是萬物身上自帶的空性。

就好比《心經》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就是這個道理。

「色、受、想、行、識」五蘊代表了人間所能看到的、承受的、思考的、做過的、認識中的一切事物,這一切事物都是本性自空,緣起緣滅的。

佛門三法印之一曰:「諸行無常。」這句偈語正是說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恆常永存,而是處於「變滅」這樣的無常變化之中。

相關焦點

  • 淵回說南:南懷瑾戒行如何?抽菸喝酒?不戒葷腥?假修行學佛嗎?
    淵回說南:南懷瑾戒行如何?抽菸喝酒?不戒葷腥?假修行學佛嗎?有人說南懷瑾老師抽菸喝酒,不戒葷腥,是假學佛。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淵回需要說明的是,南懷瑾老師雖然抽菸,但是並不飲酒,並不吃葷腥。唯一一次「飲酒」是為了不讓遠道的朋友傷心,南懷瑾老是實在拗不過去,才喝了一小點兒類似於酒的飲料。這是西安去的朋友,帶的陝西當地的一種飲料。這種飲料雖然叫做稠酒,但是酒精含量極低。這種飲料在西安很常見,類似於我們常見的米酒,但是這種飲料更為酸甜。老人小孩用大碗喝很多,也不會醉。
  • 南懷瑾:六度,是6個修行的方向,成就一個,其他就貫通了
    學佛修行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要修成圓滿,消除業障,禪修者就必須堅持學佛,保持發展,絲毫不能有倦怠之意。對於學佛的信眾而言,如要在修佛上大有斬獲,除修繕佛家基本法門「五度十善」以外,佛家大乘法門「佛門六度」,也是修行過程中須了解領悟的。
  • 南懷瑾的告誡:春風得意時,看看這三句話,規避好事變壞事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點尖銳,但卻是直面抨擊了社會的現狀。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二字是世人難以捨棄的追求,若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有人大放厥詞跟我說自己不求財,不求名,那我定然認為此人是在胡言亂語,神志不清。
  • 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
    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宇宙中的地球宛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資源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水、陽光、氧氣等等,每天都需要用到,缺一不可。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科學家發現正在靠近太陽系的彗星曾經在2019年,科學家發現一顆彗星,與其他彗星皆有明顯的區分,後來通過研究,預測在2020年5月份會抵達近日點。
  • 南懷瑾:關於神通與氣功,你不知道的「秘密」?
    接著他又以語心重長地說:「學佛,有兩條路:這就是頓悟與漸修。禪宗過去標榜頓悟,頓悟談何容易,要上上的根器,一句話就頓悟了。漸修是慢慢來,一步一步來。」他這樣開示,還怕大家不了解,他再以最通俗比喻,來解釋最高的道理說:「比方你大便急了,找不到廁所,蹩得一身冷汗。然後,突然找到了廁所,一上去咚一下,呵!好暢快!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同樣的描述,有人寫的就是不動人,有人寫的就讚嘆不已。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便具有這種文學大境界,即便不懂佛法的平常人,也能為之吸引並有所感悟,當然,這一切都構建在鳩摩羅什自身的悟道和超然上。俗塵渺渺,耽於勞碌,我們多數人修身都難,更遑論修性修心。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渴望,一種對超脫現實瑣碎生活的寧靜嚮往,驅動我們想去探索這難以言表的精神訴求。
  • 『一稱南無佛』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人間福報》對南懷瑾老師的一段...
    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後,和我來往的各界人士,不計其數,潛心禪學的南懷瑾居士便是其一。1、南懷瑾先生,民國七年(1918年)生於中國大陸浙江樂清縣。依袁煥仙先生學習儒、釋、道,遊走三教之間。可以說,他是一位雜家學人,三教九流都能通達。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
  • 南懷瑾,有人學佛打坐,一次想入定,二次想悟道,三次就想成佛了
    南懷瑾先生說:「在個人修養上來講,不能一蹴而就,像有人學佛打坐,一次就想入定,二次就想悟道,三次就想成佛了。」說的就是現代人的急近功利,凡事都想快速成功。所以就產生了各種快速成功的市場,什麼快速記憶、快速提分、快速升職等等各種培訓,層出不窮。就連做自媒體,寫文章,也有各種專欄,聲稱可以讓你快速月賺幾千上萬。
  •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我們,儘量不要晚上讀《易經》
    《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憑著《易經》中的智慧指引,他們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此消彼長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 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
    南懷瑾的學術不靠譜》,指出南懷瑾不加任何的考證就胡說八道,說「黃帝的陵後面有個碑,不準進去。但是你如果有膽子進去,三個月就從南京出來」。我認為,南懷瑾的治學態度是非常不嚴謹的。他的知識容量看起來很多,但是基本上都來源於書本和傳言,而且很多都是沒有被考證過的玄學和神秘主義。南懷瑾由於「自己信」,所以對內容不加以嚴謹的考證,又加上自己的附會,就把一些錯誤的知識向大眾傳播。
  • 南懷瑾生前驚世預言:將來手提老鼠弘揚佛法
    2016年是一代國學大家南懷瑾先生誕辰98周年,今天3月18日是誕辰紀念日,因此小編整理了南懷瑾先生的一些預言,基本都與佛教有關,全部摘錄於已出版的著作,至於這些預言準與不準,信與不信,各花入各眼吧。
  • 南懷瑾: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
    但是人生的際遇是無法捉摸的,蘇軾這一想法無疑又是一番"聰明反被聰明誤"。南懷瑾先生對於蘇軾的這首詩和其一生的際遇,給出了此般評價:"世界上能幹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所以一切人,越能幹、越多才,越自求速死。"多才之人,內心多有自己的驕矜與自傲,這份氣節使得他們不願低頭也無法低頭。
  • 地球磁場,大氣層和太陽風,三者缺一不可
    ▲ 圖:by 500px攝影師 許捷「如果你問我天上為什麼會有極光,如果讓天文學家來回答可以寫一篇論文,但簡言之,極光要爆發,需要三個要素:地球的磁場,地球的大氣層和太陽風(高能帶電粒子),這三者缺一不可
  • 南懷瑾缺乏地理和歷史常識到如此地步?
    南懷瑾的學術不靠譜》《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剛剛查閱南懷瑾於2008年出版的《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洋洋灑灑幾大篇,看似文字冠冕堂皇,卻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的文史錯誤。他的有些錯誤,根本就是不允許犯的低級錯誤,因為那些知識原本並非高深學問,也沒有任何爭議,堂堂的「南師」居然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不僅張冠李戴,甚至就是「胡說八道」。這就讓人非常的不解。
  • 霍曼轉移軌道怎麼保證寂寞旅途不出軌
    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國在上世紀就首次完成了登月這一壯舉,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印上了月球表面。「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因此而來。如今,我國也在積極發展太空領域的探索,除過發射衛星火箭外,近日已經將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往火星,經歷七個月的漫長路途之後,天問一號將到達火星表明,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那麼「天問一號」到底如何運行到達火星的呢?
  • 國士無雙:你所不知道的南懷瑾,儒釋道外衣下的報國之心
    這稍有不慎,就會滑向林黛玉,從會吃飯就會吃藥,一生儘管才華橫溢,但總是病殃殃的樣子,幸好南懷瑾身為男孩子,在那個時代接觸到了武俠,也同樣有了一個武俠夢。南懷瑾的這種武俠夢,可不是我們現在青少年時代的那種喜歡,他是真的很痴迷這個,有一次他在練習「倒掛金鉤」時不小心從橫梁上摔落下來,巨大的動靜驚動了父母。
  • 《問禪》南懷瑾峨眉山閉關
    這是南懷瑾先生《讀客示嘉陵山水圖》一詩,從中可以感覺到他情系峨眉山。直至晚年,也可看到他吟峨眉之句。如:「長憶峨眉金頂路,萬山冰雪月臨扉。」、「深宵細雨幾聲鍾,夢繞峨眉絕頂峰。」、「峨眉雪月西湖柳,無限情懷愁煞人。」等等。足見,這一段閉關生活,對南先生來講所獲甚豐,意義非凡。
  • 濟群法師:學佛發心兩大誤區 佛子應當盡力避免
    那麼學佛者的發心是否就正確呢?其實也不盡然。很多學佛者的發心,並沒有擺脫原有的心行習慣,也不屬於正確的發心。  一、基於某種貪著而發心 學佛者的發心,往往存在兩種誤區。一是從開始發心就不對,是帶著某種貪著開始學佛。深究起來,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為起點。
  • 因紐特人向美國宇航局和全世界發出警告,地球軌道正在偏離
    我們的地球已經在逐漸發生軌道偏離,長老們表示他們已經連續觀測了太陽很多天了,發現它每次升起的方位差異都非常明顯。太陽已經不再和以往一樣在規定的軌道中運轉了最後長老們還說:因為這些莫名其妙的問題,讓本身就是天氣預報的紐特人都感覺難以預測天氣溫度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不敢相信的,所以他們才會說太陽和地球正在漸漸偏離原來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