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千年?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我們,儘量不要晚上讀《易經》

2020-12-06 歷史sir123

《易經》中揭秘了2個人生真相:三種人「命最苦」,三種人最有福

《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

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我國後世的眾多名人也都深受其影響,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每一個人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25歲之前熟讀《易經》

憑著《易經》中的智慧指引,他們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此消彼長的原理中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能量是不變的,也是不滅的,盛衰消長,循環往復,這一重大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西方學者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

法國傳教士白晉在信中寫道,二進位不應該是一門新科學,中國的伏羲幾千年就已經發明了。

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臨終前也留下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根據形勢,調整自己的戰略和行動

只有這樣,生活、事業,才會有新局面、新氣象。

《易經》中揭秘了人生真相:這三種人「命最苦」

一是太固執的人

《易經》的易,是更替變換之意。是說,凡事都有正反面,對與錯、奇與偶、福與禍

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只能一條路走到黑。方向不對,思維不對,再努力也白費力氣,固執而不知道變通的人,命最苦。

二是不知足的人

天機淺者,嗜欲深。一個人如果貪婪無度,嗜欲太深,生命的靈性和智慧就會一點點消磨殆盡。人生的福報自此與他無緣。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在外費盡心機,爭名奪利,其實到最後卻發現最高的道就在詩酒田園的平常境界裡。「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樓。」

膨脹的欲望,讓人永不滿足,這是痛苦的源頭。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三是缺乏敬畏的人

《易經》:「天垂象,見吉兇。」天地有自己的規矩,萬物有自己的法則。

人類要懂得謙卑,對天地,對鬼神,對大自然,都有敬畏之心。現在很多人什麼也不怕,沒有一點敬畏之心,這是很危險的。

做正直的事,走正見的路,心懷光明,敬畏天地,一切美好,都將如約而至。

《易經》中揭秘了人生真相:這三種人最有福

一是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善念是種,善行花,善報是果。一個人積德行善,自然有福。

《道德經》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地不仁,對萬物一視同仁,沒有親疏之別。善良的人造福眾生,因而備受天道青睞。

二是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才能沒有禍患。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到底有多強悍。

所以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懂得謙卑自處。曾國藩說:人生大部分的失敗都源於兩個字,一個是懶,另一個就是傲。

三是自強不息,剛健有為

《周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點活力。

不能說什麼事情也不做,整天遊手好閒,這樣的人遲早閒出病來。不是說一定要你功成名就,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情做。工作也好,興趣也好,人總要有一點積極的心態。少年易老難學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了凡四訓》講: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個人的命不是天定的,而是後天自己的言行帶來的。

其實對易經最大的誤解就是人們不理解,所以認為是封建迷信。但家裡研究多年《易經》的老人說:我們從出生,到上學,再到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

所以《易經》就是幫我們找規律,找思路的一本書。《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可是,大多數人提到《易經》就犯了難:

知識太龐雜了,光卦象就有64卦,每一卦還有各種情況,太難了!

不要著急,推薦大家一本《圖解易經》,古文不懂,沒關係,圖文一解釋你就明白

《圖解易經》詳細介紹了《易經》的起源、發展歷程與基礎知識。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

這本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讓《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45元,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大家可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鬼怕《易經》,為何南師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
    《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它。如果是重症病人,只需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即可,這些鬼怪就不敢近身。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但不可否認,《易經》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定位。既然是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但是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
  • 南懷瑾:「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易學大師的警示
    或許有些人依舊秉持著自己過去的認識,以為《易經》就是一本宣揚封建迷信的學說,這無疑是對易學的片面曲解。而事實上,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這句話是易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留給人們的警示。這顯然要顛覆人們過去的認識,《易經》本是包羅萬物的一本寶書,可由於一些風水先生的誤導,不少人將其視為迷信和騙人的學說。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珍寶之一,其俯察萬物,經天緯地,內容之艱深,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把握。南懷瑾大師也曾勸誡年輕人,不要簡單研討《易經》。01-《易經》之玄位於六經之首的《易經》,是中國文明史上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它是中華文明的總源頭、也是諸子百家的開端。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12年時,他已近百歲,在大陸安然離世,他的一生,寫滿心酸也寫滿輝煌,以他僅有的小學文憑,成為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
  • 南懷瑾多次勸人「莫碰易經」,為何他自己卻精通其中奧秘呢
    近段時間,網絡上一段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習《易經》的視頻,引發諸多討論。這段視頻中,南懷謹大師認為:想要系統並且深入研究佛學和易學是非常困難,只有兩種人可以很好的研究它們。第一,擁有大智慧,且超脫人間的修行者。
  • 我們質疑《易經》,外國專家卻證實這是超科學!還研究出2大理論
    《易經》是已經傳承了6500多年的上古奇書,絕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從古至今,學習易經的人都非常多,比如說孔子,諸葛亮等。但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人們相信科學開始,易經就開始被質疑,因為裡面的記載的卦象,陰陽理論,都讓人感覺是純粹的迷信。我們質疑《易經》,但沒想到的是,外國專家也研究易經,而且還證實易經是超科學!
  • 易經告誡:生性涼薄之人,喜歡獨來獨往,那我們最好和他保持距離
    一個人行事獨來獨往的人,那我們最好和他們保持距離,這是易經對我們的告誡若是問哪一本古書可以趨吉避兇,可以預卜未來,那很多人一定認為是易經。這部上古奇書究竟有哪種魅力可以讓人們如此迷戀呢?又是何種魅力讓它可以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斷發揚光大而沒有被人們所遺忘?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科學家錢學森把《易經》稱為「科學的經典」魯迅曾說,不讀《易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1990年,中國哲學大師馮友蘭老先生臨終前也要告誡學生:「中國將來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為什麼它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知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晚上的時候千萬別讀《易經》,是因為一不小心天就亮了」。從而不難看出這本書的博大精深之處。中國知名的建築物之一,故宮,它的設計構思實際上便是參照了《易經》中的卦理,這才促使這座氣勢恢宏的宮殿,在經歷了上百年的風吹雨打後,依然不減當年的恢宏。而對於平常人而言,《易經》是1部修養福氣的著作。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國學大師」,榮登「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在大陸更是擁躉無數,其聲譽之高、名頭之響、粉絲之多,一時無二。他,就是中國當代文化學術界裡最具傳奇色彩,曾任過臺灣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的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那麼,南懷瑾先生作為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詩人、哲學家、教育家、中國文化傳播的大師級人物,為什麼會遭到那麼多質疑與批評?也就是說,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他認為一個人走在一條陌生的路上時,要讓自己不迷路,就要記住路上的一個個標點,這樣每到達一個點時,就能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對的。南懷瑾告誡大家: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01見地南懷瑾大師說:「學佛第一個到達的點,是見地,沒有見地,就說明自己學佛的路線是錯誤的。」見地拿中國禪宗的術語來說,就是見道,是對於萬物真相的了解。
  • 《易經》提醒:欲成大事者,多學學這「成器八律」,人生步步為營
    《易經》是我國上古奇書,現在所說的易經,一般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易書。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對中國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與品讀。
  • 被質疑了3000年的迷信,如今終於被證實!國家院士遺言成真
    質疑千年的迷信,現證實為超科學,國家院士:中國會因其大放光彩其實很多人都把《易經》的認知都停留在「佔卜」上。《易經》一書最早確實是被用於佔卜,但是易學權威專家張其成認為:「如果把《易經》僅僅看成是一本佔卜算命的書,這將是中華文明史上第一樁『冤假錯案』。」
  • 臺灣國學教授傅佩榮稱讀莊子的人不會得憂鬱症
    他認為,研究者必須念完所有經典和相關註解,並儘量把原文背下來。  談及同樣講孔子的於丹,傅佩榮評論道:「首先要肯定她的成就。寫一本書能推廣到600萬人,光這點就讓人重新思考儒家的價值。她的書內容不是很強,但有推廣效果,這就很偉大。」  至於「孔子是喪家犬」的說法,他認為是扭曲了原貌。
  • 《易經》透露的20條財富密碼,馬雲:「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在面對年輕人對職場未來的迷茫時,馬雲只回復了一句話:職場人都應該讀一讀《易經》。《易經》中暗藏的20條財富密碼,馬雲:"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馬雲這一生起起伏伏,最終創下了阿里巴巴,成為年輕人的榜樣,為何他這般重視《易經》?無疑是因為這本奇書中暗藏了財富的密碼。
  • 《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我們對蒼天有敬畏心,但是我們知道:「天助自助者」。我們也不相信什麼救世主,我們只相信「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命運也掌控在自己手裡。」這些都是《易經》傳遞給我們的道理。閱盡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易經》號稱「群經之首」,是華夏文明的源泉,正是不同思想家對《易經》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才成就了先秦「百家爭鳴」的盛世圖景。
  • 諸葛亮遺留的十二字,準確的預料千年後的事,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現在如此看來,諸葛亮在千年之前就能準確的預見,當真擔得起「臥龍」之稱!曹操兵敗赤壁,逃回北方,閉門讀《易》,研究到《周易》蠱卦的「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和立冬時,正值坤卦當令,其中有一陽來復的道理,悟出了東南風的道理。這一點,國學大師南懷瑾在《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中也說過:當年諸葛亮借東風,就是通曉《易經》氣象的道理。
  • 南懷瑾的告誡:春風得意時,看看這三句話,規避好事變壞事
    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了追求金錢,連生命都可以不要。鳥為了爭奪食物,寧可失去生命。世間萬物在利益的面前都難以維持內心的鎮靜,即便是在無法保全自身生命的情況下,也會不擇手段,用盡全力去追名奪利。
  • 讀易經會有三大發現:一個逸字,一個勤字,一個備字
    這不是我們的意願可以傳達的。我們可以做的是在穩定的環境中警惕危機並為緊急情況做好準備。如果您的事業成功,要提高抵抗失敗和挫折風險的能力當你變得富有時,保存你的盈餘。如果身體健康,請預防疾病和傷害。在繁榮時期,你需要為老年人和力量儲備。人,最好的願景是為和平時期的危險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