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成大事者,多曾研讀過《易經》,將其內所蘊之過去未來學說,融合入自己的工作領域中,以此學以致用。
他們將《易經》視為自己成功的密碼。
追溯這一本傳奇之書的起源,竟要回顧至數千年以前,中華文明的誕生。《易經》被歷史學家公認為是上古時期人類留下來的寶貴文化結晶。豐富的歷史沉澱,決定了他的實操性和完善性。
傳說中,《易經》是伏羲氏根據河圖洛書研究出八卦圖,完善之後就成了《易經》。這位偉大古賢人,創造出的寶貴學說,在今天依舊擁有著巨大影響力。
或許有些人依舊秉持著自己過去的認識,以為《易經》就是一本宣揚封建迷信的學說,這無疑是對易學的片面曲解。而事實上,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這句話是易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留給人們的警示。
這顯然要顛覆人們過去的認識,《易經》本是包羅萬物的一本寶書,可由於一些風水先生的誤導,不少人將其視為迷信和騙人的學說。其實,不單單是易學大師這麼捧《易經》,科學界現實發生的種種例子,足以證明,他其實是科學的產物。
外國科學家談易學與科學
英國一位名叫李約瑟的科學家,在自己編撰的中國科技史中,便將《易經》捧得極高,他認為,八卦圖內的陰爻其實就代表了數學中的零,而陽爻則是代表了數學中的一。這兩者之間的組合構造,形成了中國傳承千年的八卦圖,也啟迪了現代數學。
法國傳教士將中國的易圖遠跨重洋送到了西方,他送回的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方位圖。這兩張易圖成了西方數學家發展代數語言和數學語言的啟迪。
微積分的發明者萊布尼茲在創造了二元算術後,從易圖中找到了更為系統科學的算法,他將其融入自己的二元算術中,由此二進位誕生了。
愛因斯坦對易學的看法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和友人通信交流時,便著重提到了《易經》,他將東西方的科學發展分開討論。
愛因斯坦認為,西方的科技發展是以歐幾裡德幾何確定形式邏輯,以文藝復興時找到的因果關係作為支撐,由此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而東方的中國先賢們,竟然早在千年以前,就用一本《易經》將其全部涵蓋了進去。這顯然是讓人驚奇的事。
在近代科學路上,西方走的的確要比中國早上一些,可是,這僅僅是封建統治不作為的結果。事實上,早在千年以前,我們的先賢們已經播下了科學的種子,用一本《易經》啟迪後世的科學發展。
我們應該打擊封建迷信,可是像《易經》這樣科學法則構成的學說,完全沒有得到應有的善用。科學界有科學的研究方法,而對於平常人來說,易學最關乎自身的地方其實是它包羅萬物,預測過去未來事的神效。
人生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可能有不少讀者想要學習易經,但是奈何易經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沒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也很難讀懂,讀不懂還如何學習智慧呢?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儘管有著白話文的解釋,但是這本書完整尊重了原著,讓讀者認識到傳承到今天最真實的《易經》。
除了精美的圖片之外,這本書還結合了生活實際,從此易經的64卦不再是沒有感情的符號,而是能夠實實在在變成我們自己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南懷瑾#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一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把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