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網絡上一段南懷瑾勸人不要輕易學習《易經》的視頻,引發諸多討論。
這段視頻中,南懷謹大師認為:想要系統並且深入研究佛學和易學是非常困難,只有兩種人可以很好的研究它們。
第一,擁有大智慧,且超脫人間的修行者。
第二,心思純正,不受任何雜念的"白紙"。
除此之外,佛學和易學浩如煙海,其中包含諸子百家,想要系統學習實在很困難。
然而,南懷謹大師這段話引發不少網友討論,最受大家關注的一個論調就是:為何南懷瑾自己對《易經》和佛學研究很深,卻多次勸人不要學習這兩門學問呢?
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於1918年生人。南懷謹大師作為我國近現代最為著名國學研究者,他這一生精通"佛""道""釋"等多種典籍。
此外,世界各地都有無數南懷瑾的忠實擁躉,南懷謹大師一生也在致力於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說他是超尖端大師,以及國學大家是絲毫不為過。
《易經》是中國最為陳舊,且包羅萬象的典籍,歷朝歷代的帝王、修行者將《易經》推崇為"群經之首"。
從《易經》起源來看,上古時期共有三版,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前兩種易經現已失傳,如今人們所學習的大部分是指周易,周易的內容包含"經"和"傳"兩部分。
《易經》又被稱之為帝王之學,書裡包含許多哲學、心理學、天文學、數學、生物學等等範疇知識
或許不少同學覺得,《易經》就是一本教人算卦的書。國學大師南懷瑾認為:佛學、易學還有其他中國傳統文化流派,蘊藏無限潛力,也包含了我國傳統文明濃縮,更是古代先賢遺留的精神財富。
總而言之,《易經》絕對不是一本教人佔卜算卦的劣書。
南懷謹大師也多年來致力於研究《易經》,取得了不斐的成績。
可是,南懷謹大師雖然對《易經》有著非常高深研究和認識,但是並不等同於其他人都能達到南懷謹大師那樣的高度。
說得更簡單點,最近流傳的這段視頻裡,南懷瑾已經給出了普通人不要學習《易經》關鍵點。
首先,普通人學習《易經》這些傳統國學非常困難,需要大智慧和大魄力。
就拿《易經》來說,其中包含了周天六十四卦,還有許多人體經脈、天文學知識,想看懂《易經》,必須要先學習其他觸類旁通的分支,接著需要大氣魄,大智慧,還有很多空閒時間對其進行深入鑽研。
歸其根本,《易經》屬於冷門學科,不是什麼佔卜八卦書。普通人學會《易經》,必定對其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幫助。
然而,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人痴迷於鑽研古文化,由於自身水平不高,即使花了大力氣來研究這些傳統國學,很有可能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普通工人和農民便拿著佛學和《易經》宣傳迷信活動,這些人嘴裡說的還一套一套,都是拿《易經》當中的話騙取廣大群眾的信任。
但是《易經》絕不等同於封建迷信,它是屬於華夏傳統文化。學得好,用好《易經》中知識,肯定會對我們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假設學不好,就容易對社會產生危害。
佛學和《易經》包含諸多大道理,這些大道理往往屬於"大音希聲,偏形而上",沒有從小系統接受過相關知識培養,貿然學習會反噬自身。
說白了,《易經》、佛學還有其他傳統國學,都包含我們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辦事,其實就是心生善念,貫徹《易經》精髓。
學過《易經》的人會發現,這本書將人生奧秘,宇宙的真相演變過程的詳細闡述。學習《易經》的人必須要心思純正,且胸懷大家,學不好會嚴重影響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反而得不償失。
因此,《易經》晦澀難懂,沒有文化知識底蘊的人以研究這些經典,純屬自討苦吃。
南懷謹大師本就國學大家,研究這些經典著作會事半功倍。
以下這本《彩版易經》不僅有對《易經》古文全部白話文翻譯,還有諸多彩色圖畫。
平日大家在生活和學習工作中,遇上什麼想不開的難題,翻翻這本《彩版易經》說不定便會有大收穫。
想對這門學問有更深研究,這本《彩版易經》同樣是不可或缺重要幫手。這本書還收錄了不少名人大家對於《易經》理解和認識,這些可都是網上找不到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