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奧秘》曾仕強,源起伏羲八卦,不僅僅是算卦哦

2021-01-19 大鵬讀書分享匯

《易經》是什麼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我們最古老的智慧精華《易經的奧秘》,內容主要來自《百家講壇》,作者國學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的曾仕強。《易經》是什麼?我相信很多同學是說不清楚的,甚至在某些人心中,《易經》就是一本算命的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大多都不好回答,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怎麼說都對,但怎麼說都只對一部分,因為《易經》包含的知識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易經》就是我國哲學細想的源頭,是群經之首,它對於我們普通人既熟悉又陌生,既高深又簡單,學習《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放眼更高。

《易經》怎麼完成的

咱們先來回顧了《易經》是怎麼完成的。《漢書·藝文志》中有描述說:「人更三聖,世立三古」,意思是說有三位聖人參與完成的,首先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伏羲,然後是前1100年左右的周文王姬昌,最後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孔子,歷史至少走過了5000年以上,可見時間跨度長。這麼長的時間誕生的《易經》,它的內容有哪些呢?可以說《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一部寶典,不知道你會不會說我誇大其詞,但是我們因此得到了三把鑰匙,一把是「伏羲八卦」,這已經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了,就連老外都對此十分感興趣,陰陽兩字道出多少宇宙密碼;第二把鑰匙就是「文王64卦」,告訴我們宇宙中64個密碼;第三把鑰匙就是孔子的《十翼》,可能你知道的更多的是《論語》,那你應該像我一樣好好的補補課了,孔子讀《書經》、《詩經》都是刪去一大部分,但看過《周易》後,他沒有刪而是創作出了《十翼》,就好像是給《周易》加上了翅膀,使兩者相互呼應,一同高飛。

無字天書

伏羲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了不少,但能被我們傳頌幾千年的,縱看歷史真的沒幾人,他就像是獲得了我們人人都夢寐以求的永生。傳說當時的人們最怕的就是外出狩獵的時候遇上壞天氣,很多人問伏羲天氣如何啊,而伏羲呢又是個愛鑽研的人(在當代的話肯定是個大大的科學家),他通過研究獲得了一些竅門,問的人越來越多,他也沒時間一一回答,就掛了一個圖案在樹上,後來漸漸的圖案變得多起來,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熟知的八卦。可以說《易經》的起源就是教導我們怎麼去適應和怎麼去改造社會的,又因為那時候還沒有文字,所以說八卦可能是第一本「無字天書」。

學理

讀書當然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不然等於瞎讀。曾仕強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解釋我們為什麼要學《易經》。

第一,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舉個例子就是自信,我們古代的學說,說道我們自己的時候,只講自覺、自省、自律,好像從來沒講過自信,今天的年輕人很多太自我,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過分的自信就是自大,就會讓身邊的人不舒服,進而人際關係差,最終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第二,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神秘是因為以往科學沒有,很多都不能解釋,現在科學進步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的揭開其神秘的面紗。但是它的道德性是沒有辦法取代的,所以《易經》的道德性在二十一世紀還會得到很大的發揚。

第三,求同存異。全球化的趨勢誰也阻擋不了,但是隨著全球化進程,文明在減少。我們應該像《易經》一樣學會包容,求同存異,尊重每個地方的文化和習俗。

讀書分享需要毅力,感謝有你

相關焦點

  • 《易經的奧秘》曾仕強,陰陽一體兩面,如影隨形
    陰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我們最古老的智慧精華《易經的奧秘》,內容主要來自《百家講壇》,作者國學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的曾仕強。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易經》精華,其中的太極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陰陽。
  • 曾仕強主講:易經的奧秘,善易不卜
    易有三義,這就是簡易,不易,變易,在這一講中,曾仕強教授將為我們介紹《易經》的四大功能,這就是象,數,理,佔卜。什麼是象呢?那麼《易經》中的數,是人們常說的定數嗎?理是什麼意思呢?那麼佔卜是不是一種迷信呢?自古以來,《易經》一直被認為是一部佔卜的書,但是卜卦對未來的預測為什麼有時候靈,有時候不靈?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麼呢?
  •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曾為《百家講壇》講解《易經》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曾為《百家講壇》講解《易經》時間:2018-11-13 13:07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曾為《百家講壇》講解《易經》 11日晚,管理大師曾仕強在臺灣三軍總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此前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講解《易經的奧秘
  • 我探索《易經》奧秘
    1,為什麼說《易經》是群經之首?看了《易經》會算卦。《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智慧之源,其實就是一本算卦的書。如果《易經》不具備算卦的功能,閱讀量就會下降,閱讀量少就不能成為群經之首。上世紀90年代,邵偉華先生的一本《周易與預測學》將算卦人從封建迷信、被打擊對象中解放出來,開啟了算卦熱時代,許多人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易經》產生興趣、閱讀研究的。2,看了《易經》究竟會不會算卦?能不能算準確?看了《易經》會算卦,有時能算準。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
    科學家痛批下的《易經》,是類文化、偽科學?楊振寧:它毫無邏輯說到《易經》,非常容易就想到到八卦、算命一類,許多 人覺得用這種方法來推論問題十分不靠譜,甚至是封建迷信。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專家學者如此推崇《易經》呢?
  • 《易經的奧秘》|2021,別再糾結了,為自己「算一卦」吧
    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講《易經》時,這個知識點就讓人印象深刻,至今重看這本書,關於人體和宇宙的關係,仍讓人沉思。眾所周知,《易經》的四大功能是指:象、數、理、佔。第一個功能「象」就是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宮廷戲中夜觀天象的人不僅會得到朝廷重用,一般人也都敬而遠之,因為他們不僅善於看天地,也善於看面相。
  •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離世,享年84歲!又一顆巨星隕落了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離世,享年84歲!又一顆巨星隕落了。11月11日,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這個名字可能不太關注傳統文化的觀眾感覺很陌生,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曾仕強的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的傳統文化,他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經典作品。
  •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在11月11日19:54分,消息報導著名的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網友:又一巨星損落!曾仕強這一生都在弘揚中國文化,有著「中國式管理大師」的尊稱,這一生都在發揚道德文化,所以才得來了這個稱號,曾仕強著名的作品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等一些經典作品。曾仕強最讓人熟悉的是在《百家講壇》中的講解,講解了很多系列的作品,在課堂上他是帶有幽默風格的老師,講課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讓人們很是容易接受,聽之者受益匪淺。
  • 探秘宇宙規律——簡說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易經這本無字天書看起來難以理解,其實它包羅萬象,但它的奧秘也不是無從下手,只不過「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能說出來的都不足以概括它的所有,但我們還是儘可能的去詮釋它的意義,因為當今的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哲學,藝術等科學,都能在易經裡有跡可循。
  • 李政道「科學家皆應該讀一讀《易經》」,它不是迷信,是超科學!
    說起《易經》,大家可能會聯想到算命呀,八卦和五行之術這類的。大多數人認為算命八卦這種方式非常不靠譜,是迷信的行為。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學者來推崇《易經》是為什麼呢?中外很多科學家受《易經》影響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說:「《易經》是天地人合一的學問,它不僅是五經之首,還是群經之始。它是創世神伏羲把宇宙世界的全部奧秘都悟透了的產物,後人則是難以超越的。《易經》是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的,其中包括天文,地理,醫學,兵家等等。
  • 易經智慧:易經64卦與生命遺傳密碼對應一致!難道古人早就明白?
    「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會有此感,絕不是因為易經中那些佔卜算卦的象數,更多是在於其中博大精深的義理。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易經》中真的存在某種神秘的力量——或者可以解讀為某種建立在統計學基礎上的原理——那也絕不在那幾枚小小的錢幣上面,而是在其深厚的道理之內。
  • 楊振寧曾這樣談《易經》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為何要痛批傳世經典《易經》呢? 四書五經是古代中國人從小就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傳統文化的精髓,而《易經》最為古老,可謂是精髓中的精髓,想了解中國,自然繞不開這部奇書。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逝世,享年84歲!生前多次聲明自己是中國人!2018年11月11日19: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是當代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一生為發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著作。曾教授為中國的文化做出很多貢獻,在生前奔波於全國各地演講,多次為廈門大學EMBA鼓浪嶼名家論壇演講,感染了大量的人學到中國文化與管理的智慧。前段時間,曾老先生患癌,但是他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與癌症鬥爭,讓人心生崇敬之情。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南懷瑾多次勸人「莫碰易經」,為何他自己卻精通其中奧秘呢
    《易經》是中國最為陳舊,且包羅萬象的典籍,歷朝歷代的帝王、修行者將《易經》推崇為"群經之首"。從《易經》起源來看,上古時期共有三版,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前兩種易經現已失傳,如今人們所學習的大部分是指周易,周易的內容包含"經"和"傳"兩部分。
  • 易經的奧秘與應用
    我們作為一個華夏兒女,應該知道,中華文化來源於易經,是文明的源頭。因為在上古時期,沒有形成文字時,人們就以經應用在生活當中了。用符號來代替不同的方位,不同事物,所對應一切表現。使人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有個方向,有個約束,有個記載。這就是最初的文化,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
  • 就在前兩天曾仕強去世,年僅84歲,又一位大佬離開了我們!
    就在11月11日的這一天,我們臺灣著名的學者曾仕強離開了我們,年僅84歲,又一位巨星離開了。曾仕強在我們中國上面可是有一個尊譽,叫做「中國式管理大師」,他的一生中就是弘揚傳播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他還有很多的作品,比方說:《中國式管理》、《易經的奧秘》等等,在我們中國上面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
  • 《易經》隱藏的宇宙奧秘,千年來無人能解,西方學者:太先進了
    《易經》又是群經之始,這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易經》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也揭示了宇宙中的很多奧秘,讀來讓人頓覺奧妙無窮。用一句話解釋就是「易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天地萬象,中華民族之奇!」《易經》離我們那麼遙遠,為什麼還研究它?
  • 《易經》知識:什麼是八卦?怎樣區別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易經》八卦的「卦」,是一個會意字,從圭從卜。圭,指土圭,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卜,測度之意.。立八圭測日影,即從四正四偶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 這就形成八卦的圖像。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
  • 今日神吐槽:曾仕強因癌症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 學生已證實
    各位網友們,大家好,歡迎點進小編的文章,我是一個專一的小編,專業爆料娛樂圈最新熱點,來閱讀小編的文章了解娛樂圈的家常百態吧,不僅可以在百忙之中放鬆心情,還可以get到喜歡的明星八卦,茶餘飯後又多了與朋友交流的話題,如若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