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西方科學起源之初,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還沒有完全認識,僅僅只是多了理性的認知。科學能夠解釋生活中90%所發生的事情,但這導致人們走向一個誤區,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都是在科學的對立面,那就是封建迷信。
然而,真正的科學應當是辯證思想的、敢於探索未知的。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正是如此。
而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正確的思想,是因為他熟讀《易經》。
錢學森曾直言《易經》是經典科學,可以說是科學的鼻祖。
錢學森是吳越錢氏的後代,先祖留給後代最為值錢的並非那家產萬貫,而是那本《錢氏家訓》。
在這本書中,首先便是教導錢氏子孫立心於天地,多做聖賢事。
正因如此,錢氏一輩人才輩出,不僅是錢學森,還有錢鍾書,錢三強等。
錢學森的榮譽不足以說明他的偉大,更重要的是他探索未知的精神。
曾有一個新聞,一個年僅六歲的外國小孩有著異於常人的"超能力",便是可以吸住所有的金屬物品。這個現象無法用正常科學來解釋,於是人們稱此類人都是"超能力者",導致"超能力風波"在全球風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認識大自然的規律,才導致如此荒誕的事情發生。
但是錢學森卻願意去探索這個人體"超能力"的奧義。
經過大量的研究廣泛閱讀氣功、中醫等,錢學森還首次提出"人體科學",但非常惋惜,直到他去世,依舊都沒有搞明白人體"超能力"。
"這是因為錢學森始終從西方科學角度去研究,因此無法明白生命的真實奧義。" 東方生命研究院潘麟如是說。
由此可見,《易經》雖然教會了錢學森實事求是、辯證的思想,但依舊沒有完全明白《易經》想要表達的意思。
在我們老祖宗的《易經》之中,提到很多遠超生命的特徵,如"生生不息、永恆存在、終極快樂"等等。
西方文化的盡頭是物理世界,而東方文化的盡頭是生命世界,兩者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由此可見,東方文化的核心是生命與意識。
著名的孔子、老子都將《易經》視為經典之作,兩人更是貫徹《易經》中的人生大智慧,創立儒家與道家,屬於形而上者。而西方文化則是物理,屬於形而下者。兩者是不同概念的文明。
因此,東方文化無法研究明白物理世界,而西方文化難以探索生命的奧義,"人體超能力"更是難以解釋。
唯有深入了解《易經》,才能吸收書中的精華和智慧。
翻開《易經》,我們可以看到世間的任何事物都具有陰陽兩方面,比如:手心為陽,手背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天為陽,地為陰;二進位制中,0為陽,1為陰。所以每個卦象都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的。
這些卦象就是中國人把世間的一切現象,高度的濃縮概括,歸納總結出了64類事物(64卦就是這樣來的),而每類事物,都有它的發展規律。
由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都會不斷變化,所以陰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和相互克制。
乾卦告訴我們人生的每一階段該如何定位,坤卦指導我們學會承載力,屯卦告訴我們創業的智慧,明夷卦告知我們如何度過黑暗與挫折,家人卦告訴我們如何治理家庭……
《易經》的智慧小到指導個人的言行舉止,大到治理國家,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經》的智慧其實早已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易經》納入國考,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重視與復興,更是要讓經典的易經智慧指導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少走彎路,尤其是要行正道。
在17世紀以後,《易經》更是通過文化交流介紹到了西方,成為一些哲學家、科學家案頭必備之書。
生活中,許多錯誤本來可以提前規避,但由於以前我們沒有學習《易經》,所以不懂。
現在有本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同時結合實際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本身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可以看懂,人人都可以接受。
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夠把握裡面的智慧,說《易經》是人生導書,完全當之無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易經#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