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我國上古奇書,現在所說的易經,一般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易書。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對中國的哲學、文學、政治、法律、天文、曆法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與品讀。
看慣了現在的成功學書籍,大多是速成的雞湯,根本經不起推敲。與我國博大的國學相比,絕大多數都是相形見絀。其中《易經》裡蘊含的一個人成功的「成器八律」,就十分中肯。
一、覺人之詐,不憤於言
當一個人察覺出被別人欺騙的時候,一定不要將憤怒變成語言,針鋒相對,逞一時口舌之快,而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被對方抓住馬腳。這時候一定要冷靜思考,或者淡然處之,一笑而過。這看似不屑一顧的態度,其實才是處世的最高境界。
二、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一個人被侮辱的時候,能做到面不改色,才是大丈夫。漢朝開國功臣韓信,發跡之前曾受胯下之辱而不動聲色,有如此氣度,才能成就偉業。現如今李嘉誠、馬雲、王健林之富豪,能成就如此基業,作者料想他們肯定有著能容人之度量,能受辱不動於色的氣概。
三、察人之過,不揚於他
聽到別人的過錯,不到處散播,其實這也是修為的一大表現。年輕人對此可能稍有不慎,年長者基本上都能把持住。國學之深邃,是一種修為,也是人生歷練。正如老話所講「莫過他人過失揚」,不去議論別人的是非才是真君子。
四、施人之惠,不記於心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真正的善良,都是源自內心和骨子裡的,是發自內心的,是不計回報的。現如今自媒體抖音小視頻裡有很多正能量的畫面,很多人以身作則,幫助抗擊疫情的交警、保潔工作人員而不留名,無不令人敬仰。
五、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這句話的意思和上句話正好相反。意思是說當受到別人恩惠的時候,一定要銘記於心。這邊是所謂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即使別人很小的幫忙,我們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去接受。
六、受人之魚,而學之漁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收到別人東西受到幫助的時候,也一定要掌握獲取它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好吃懶做,一心祈求別人幫助,這樣註定會一事無成,更別提成功了。
七、識人之才,授之於權
這句話最適用於管理者,意思是要善於賞識別人的才華,並依據他的才華委託他相應的權利和重任。這句話和成語「知人善任」意思相同。
一個人的成功,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團隊基礎之上。這時候「識人之才,授之於權」就非常重要,善於識人和授權,才是最大的能力所在。歷史上著名的劉邦,便是最好的例子。
八、善於謀人,有容乃大
善於謀劃和處理大事的人,大多都是懂得處理人際關係的人。有包羅宇宙之心,心胸開闊,才能高屋建瓴,所謀者大。想當年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便稱這樣的人為「英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時候事情能不能成功,其實很關鍵的還是要靠個人的謀劃。正如孫子兵法裡所云:「上兵伐謀」,最大的勝利都是謀劃出來的。
人生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財富!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