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了追求金錢,連生命都可以不要。鳥為了爭奪食物,寧可失去生命。
世間萬物在利益的面前都難以維持內心的鎮靜,即便是在無法保全自身生命的情況下,也會不擇手段,用盡全力去追名奪利。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點尖銳,但卻是直面抨擊了社會的現狀。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利二字是世人難以捨棄的追求,若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有人大放厥詞跟我說自己不求財,不求名,那我定然認為此人是在胡言亂語,神志不清。
可是錢財名譽雖好,但擁有太多時,真見得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嗎?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人生幸事不過如此,可偏有一人,就與大眾的想法背道而馳,此人是誰呢?
他就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這是我早期在南懷瑾的開示語錄中無意間發現的。
猶記某次開壇講座,被問及「人到底應不應該執著於名利財富」時,南師卻是一語道破其中的弊端所在。
他表示,有名有錢,其實並非真正的人生好事,甚至利好的背後,或許隱藏蟄伏著的,就是無盡的禍患,應當小心慎觸。
為了解答眾人心中的迷惑,南師在講座過程中一一為大家分析,聽完南師的一番解釋,我突然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體會。
今日我便藉此機會,將南師的教誨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在春風得意時,看看這三句話,希望對你有警示作用,避免好事變壞事。
01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為什麼說有名有錢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呢?
作答前,南師先是引用了《論語十則》中的一段話,即「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這句話的白話翻譯是: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是這樣的人。」孔子說:「申棖啊,他的欲望太多,怎麼能剛毅不屈?」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於欲望深重的人是不看好的。
南師與孔子的看法如出一轍,他表示:一個人擁有太多的錢財和名譽,就說明這個人從本質上來講是具備非常重的貪慾的,這種貪慾促進了他們的成功,但也為他們埋下了禍根。
正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若是不能夠抑制住自己心中對名譽的執念痴迷,又怎能保證自己不會為自己的貪求和物慾掉入名利的牢籠呢?
要知道,一個有強烈欲望且不懂控制自身心智的人,是永遠剛強不起來的,因為這種人往往外邊看似雍容華貴,可實際上卻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
內心欲望膨脹的同時,就意味著存在暴露弱點的風險。一旦遇到一些有手段,心懷不軌的宵小之徒,這種「欲望」則最容易被人利用。
屆時別人哪怕不用去做太多針對,只是單純的投其所好,或者稍微威逼利誘一下,就很容易打擊消磨他們的意志,令其折服。
人有錢有名固然不打緊,畢竟這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表彰,是對自己堅持不懈,努力奮鬥的勉勵。
可無論未來發展是好是壞,在欲望面前,人一定要學會自製,不要任由其作祟,迷惑自己的心智行為。
沒有欲望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剛強,人只有到了「即時隨緣」的境界,深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哲理,才可以規避一切因慾念而起的禍端。
哪怕少點權貴利益,那也至少可以保證自己活得輕鬆愜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