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有人學佛打坐,一次想入定,二次想悟道,三次就想成佛了

2021-01-22 雲水無雙

南懷瑾先生說:「在個人修養上來講,不能一蹴而就,像有人學佛打坐,一次就想入定,二次就想悟道,三次就想成佛了。」

說的就是現代人的急近功利,凡事都想快速成功。

所以就產生了各種快速成功的市場,什麼快速記憶、快速提分、快速升職等等各種培訓,層出不窮。

就連做自媒體,寫文章,也有各種專欄,聲稱可以讓你快速月賺幾千上萬。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但事實證明想通過各種快速的培訓,以為交了錢就可以實現夢想,不過是痴人說夢罷了。

先生指出,要想成就一番事情,必須走踏踏實實的路子。

那種尋求快速,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猶以一杯之水,救一車薪之火」的做法。

不但救不了火,反而使火更大。

很多年輕人,追求快速成名、快速致富,因為挫折而導致一撅不振,反而失去了鬥志。

有的人用錢賭發財,最後連多的都失去。

我認識的一對小夫妻,因為追求快速致富,在網上賭球,開始輸進去幾萬,後來賭紅了眼,半年時間,二十幾萬就輸得血本無歸。

最後沒有辦法,只有央求父母,將房子抵押出來,借了錢還各種信用卡、借貸軟體。

那段時間,已退休本該樂享生活的父母又出來打工,幫兒女清償各種債務。

看到老倆口辛苦的愁容,真想狠狠的抽這不孝兒女兩巴掌。

最近遇到那位母親,說,兒子兒媳開始做盒飯了,每天晚上會有上百盒的訂單,忙得不可開交。

我說:「那你們也跟著辛苦吧,在家裡做盒飯,一定又擠又亂吧。」

她連連說:「那些都不算什麼,孩子能走上正路,老老實實做事情過日子,就是萬幸了。」

是啊,比起急於賺錢所導致的家庭災難,這樣腳踏實地的做生意,也算是迷途知返了。

先生指出,以想要一蹴而就的心態求事業、求財富,還不如不求的好,因為求了,非失敗不可。

就象上面例子中的小夫妻,不去參與賭球,不輸個二十來萬,還不會給家庭造成這麼大的壓力。

孟子說過,五穀是好東西,但也不能夠今天下種,明天就收穫,然後上桌供人食用。

世人追求事業,想要致富,甚至於修身養性、做學問,都是如此,不可能做成的夾生飯就下肚,會因為消化不良而生病。

凡事都得下足那個功夫,所謂成功,就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松下辛之助說過,做任何事情,得有堅持三年的耐心,只要堅持過了那個看不見的點,就一定會出現飛躍性的變化。

也就是說,只有一如繼往的堅持,熬過那些失去激情、耐心耕耘的日子,才能夠看到你希望的結果開始呈現。

數年前,因為自己寫的字一直被人稱為小學生的作業而苦惱,我參加了一個鋼筆字的函授培訓班。

記得當時就是看到「一個月快速改變,一個月你就可以擁有一手漂亮的鋼筆字」的廣告,而毫不猶豫地繳費報名。

但是後來收到學習資料,和網絡上老師的指點後,雖然每天堅持練習一個小時以上,一個月以後,感覺自己的變化並不理想。

脫了字貼,寫出來的字還是幼稚可笑,做作不自然。

後來還是自己堅持又練了將近半年,寫出來的字才基本象個樣子,被同事承認確實有了大的改變。

可見所謂快速成功,只是商家宣傳的策略,大家千萬不想相信這樣的謔頭。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一切都在於你的努力。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自媒體人的視頻,他說,大家沒有必要花個幾百上千的去參加各種速成培訓班。

什麼一、兩個月就讓你迅速學會自媒體寫作,教給你各種創作爆文的方法,讓你月入3000到8000的,都是在呼悠你。

本人也仔細讀過那些網絡上受歡迎,點擊率超高的文章,鮮有內容空洞之物,很多文章還是文筆老到、觀點獨特、內容詳實。

相信作者的功力,也不是通過參加各種快速提升的培訓一蹴而就的,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日思夜想,長年累月地堅持碼出來的。

所以,還是南師說得對,凡事,一定要下功夫才行。

成功,都是慢慢地、穩穩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來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坐禪入定?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入定是佛教裡修行的一項,坐禪就是打坐,之後心無雜念進入一種忘我妙不可佳的狀態。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眼耳身三二地居」:前五識如果以禪定的境界來講,進入初禪的時候,鼻、舌兩種識還有輕微的作用,到達二禪以上,就完全停止作用;而眼、耳、身這三種識,二禪還有作用,三禪以上就停止了。道家在靜坐中要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密宗要打通三脈四輪,都是為了要進入初禪的準備。這些氣脈打通以後,才可以在定中達到停止呼吸。怎樣才算真的停止呼吸呢?
  • 文殊菩薩開示:如何才能種下成佛的種子
    老陽按:如何才能種下成佛的種子,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學習這一個問題,這段經文出自:《維摩詰經》,講述者:南懷瑾先生。「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維摩居士反過來向文殊師利菩薩提問題了。以世間法來講,任何東西都有個種子,下了種子才能開花結果。我們為什麼學佛?在什麼地方學最好?
  • 淵回說南:南懷瑾戒行如何?抽菸喝酒?不戒葷腥?假修行學佛嗎?
    淵回說南:南懷瑾戒行如何?抽菸喝酒?不戒葷腥?假修行學佛嗎?有人說南懷瑾老師抽菸喝酒,不戒葷腥,是假學佛。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淵回需要說明的是,南懷瑾老師雖然抽菸,但是並不飲酒,並不吃葷腥。南懷瑾老師雖然說吃長素七年,但是跟隨南懷瑾老師的師兄們,都知道南懷瑾老師一生都十分注重飲食清淨。在太湖的時光裡,客人來自五湖四海,飯菜雖然豐盛,但主要是素食。偶爾有肉,但也只是三淨肉。問題是,南懷瑾老師吃飯都是象徵性的夾幾下,基本全是在招呼其他人在吃。要不然,他老人家也不會那麼瘦。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他認為一個人走在一條陌生的路上時,要讓自己不迷路,就要記住路上的一個個標點,這樣每到達一個點時,就能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對的。
  • 南懷瑾老師: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千萬不要亂來,搞不好就神經了
    所以你們學佛拼命去找開悟,怎麼去開悟啊?要你自己去打開智慧。學佛千萬不要迷信,一切唯心,你智慧開發了,那個叫「般若」,才能開悟。而糊裡糊塗迷信放光啊、有神通啊,講這個我就煩了;我說你是神通二號,二號就是精神有毛病。什麼有神通?都是鬼話,都是腦神經的作用。智慧第一,大智慧就是大神通。
  • 佛教『南懷瑾』憨山大師入定二十一天!
    1、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2、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譁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東華禪寺方丈 | 萬行大和尚養正堂開示入定是哪三種反應?為什麼不能入定?入定後為什麼不能出定?為什麼感受不到住定?學會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秘訣在下文【入定的四個層次】入定分為四個層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前三禪都有身體的存在、喜悅的存在。初禪是身體空掉了。
  • 學佛者需知: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明心見性?
    由此可以知道,佛其實就是離一切相,覺悟的人,而我們要想成佛悟道,也要向佛學習,如果我們可以離一切相,見到本來清淨的自性,我們也就與佛,沒有了差別。佛教所說的性,還有佛性,法身,如來,自性清淨性,覺性這些詞語可以表達,所以金剛經才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裡的如來,也可以理解自性的意思。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與魔就在這一念之間
    老陽按:要以禪宗而論,成佛就在一念之間,所謂一念成佛,這可不是說說,佛和魔往往就在一念之中,讓我們一起學習南懷瑾老師對此的開示。【阿難,有此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
  • 輕鬆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之前我們已經分享過,真正的學佛只有兩步,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能夠帶領自己成佛的師父,第二步只需要聽話就可以成就了。那麼如何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師父呢?這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想要輕鬆學佛,就需要學習竅門和妙招。這裡沒有心靈雞湯,有的都是修行乾貨。實例解析、經驗共享。
  • 南懷瑾先生說真的打通任督二脈或者三脈七輪的感覺
    如果是由腳心發起的一股力量,由下至上,也就是道家所謂通任督二脈,或者密宗所謂左右脈通了,就不易退失。如何是輕安呢?身體的粗重障礙沒有了,沒有身體的感受,隨時隨地都沒有身體的障礙,輕靈到極點。好似嬰兒躺在那裡,自己不曉得有身體。輕安的境界,包括了道家、密宗所有的氣脈之學。我們做工夫感覺氣脈在流動,就是在粗重中,真正氣脈通了,就達到全體輕安,也自然忘身了。
  • 佛法:天下學佛之人如恆河沙數,為什麼能成佛的卻很少?
    理想雖然很好,但是現實卻很骨感,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學佛之人跋涉在成佛的道路之上,但是到了最後,可以獲得徹底究竟圓滿解脫的成佛作祖之人,卻是屈指可數的很少幾個人,從古至今,用一句廖若星辰來形容,還是蠻合適的。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天下學佛的人如恆河沙數之多,而最終成佛作祖之人卻是少到廖若星辰之少的窘境呢?
  • 寅時打坐的幾個階段
    一、放鬆放鬆分為三方面,分別為軀體放鬆、內臟放鬆、神經放鬆。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同樣的描述,有人寫的就是不動人,有人寫的就讚嘆不已。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便具有這種文學大境界,即便不懂佛法的平常人,也能為之吸引並有所感悟,當然,這一切都構建在鳩摩羅什自身的悟道和超然上。俗塵渺渺,耽於勞碌,我們多數人修身都難,更遑論修性修心。但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渴望,一種對超脫現實瑣碎生活的寧靜嚮往,驅動我們想去探索這難以言表的精神訴求。
  • 南懷瑾老師: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參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經過,仔細研究一番,然後迴轉來於自己心地上體會。應該怎麼走?如何才能相符?都要會之於心,二祖去見達摩祖師時,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這樣精誠求道的事跡,我們都曉得,但卻極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學問已經非常好,是個大學者。他在山東一帶講《易經》,信仰他的人很多。
  • 論入定結丹的原理
    樹下僧人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舍念清淨。由此可見,要證四禪八定,最重要的是喜樂,因為初禪、二禪、三禪都與喜樂有關。也就是說,沒有喜樂就沒有四禪八定。離欲上人聲稱自己是窮和尚,無財物供養,願在殿上打坐七天七夜,陪伴菩薩。當時大家以為他是在不可能能入定七天七夜的,故當時報國寺中有人說:「你如果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願拜你為師,留你當住持,否則趕出山門!」後來離欲上人真正入定七天七夜,出定時看到法會尚未結束,又入定三天,加上之前的七天,一共入定十天。
  • 《問禪》南懷瑾峨眉山閉關
    (南先生閉關處---大坪)二1943年夏,南懷瑾先生前往峨眉山閉關。他為什麼會選擇峨眉山大坪為閉關處?恐怕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印華法師的提議,二是大坪藏有全山唯一一部《大藏經》。印華法師的提議,以及普欽大法師(大坪嫡系出家的弟子)的首肯,這是南先生選定大坪閉關的前提。
  • 一組百年前道士的實拍老照片:道骨仙風,圖七道士正打坐「入定」
    照片中的道士正在打坐,看上去面容很清瘦。在山巔打坐的兩個道士。佛教、道教雖都要修行,但是明顯道士修行要瀟灑很多。道士們追求的是長生不老、羽化升仙,因此他們除了辟穀修行、燒爐煉丹外,還通曉武術、醫術,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道士追求長生不老、羽化升仙。他們在修煉中除了習武外,還會鑽研陰陽五行,採藥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