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就算沒有學過佛法,也都聽過這樣一個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在聽五祖講《金剛經》時,頓悟所做,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偈子,卻說出了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主旨,也讓無數學佛修禪之人從中得到感悟,但是我們今天要將的並不是慧能大師,而是中國禪宗歷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
話說這佛法禪宗從迦葉尊者見世尊拈花一笑之後,經過二十八代的傳承,終於到了達摩祖師這裡。達摩祖師的名號不僅在佛法歷史上極為響徹,也被引用在諸多遊戲和網文中,可見其影響力的一斑。
可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達摩祖師的名,卻不知其意。達摩祖師本名菩提達摩,梵語中菩提是覺的意思,而達摩是法的意思,直譯文過來就是「覺法」,用在人名中就是覺法之人、行法之人。
但是達摩祖師明明是個印度人,為什麼會來到中國呢?那是因為世尊在世的時候,曾經授記大乘佛法會傳到震丹,並且大興!這裡有個專業名詞——授記,授記簡單來講就是世尊對於發心求發修行的眾生,授以當作未來佛的預言,所以達摩祖師得了佛的授記之後,就跨越了千山萬水來到中國傳法了。
當時中國的佛法追求的是誦經念佛,大多數人還是把佛法當作了一種宗教、一種哲學來學習,所以他們學習的不是佛法而是一種關於佛法的學問,這點倒是和現在差不多。
這個達摩祖師祖師來中國傳法,一路上教化了不少眾生,還拜了求那跋陀羅為師。
求那跋陀羅是誰?求那跋陀羅是翻譯出了四卷《楞伽經》的人。《楞伽經》是什麼?就好比《易筋經》是少林寺的秘傳絕學,《楞伽經》則是禪宗的無上至寶。
而這個時候另外一個關鍵人物就出現了,他的名字叫神光。
達摩祖師一路傳法到南京,偶然聽到神光在講經,這個神光可不簡單,博覽群書、一口靈牙利齒,講經說法講到天花亂墜,這個天花亂墜可不是貶義詞,因為只有開了五眼六通的證果之人才能看見,而達摩祖師正是這樣的人。
達摩祖師看到這樣的人才肯定歡喜啊,在他講完經之後就去問他,「你講經為何?」
「為了生死。」
「法不可說,你講的黑是字、白是字,怎了生死?」
神光是何許聰明之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達摩祖師話中的含義,頓時惱羞成怒,掄起自己的鐵佛珠就向達摩祖師臉上打去。
達摩祖師的身手的確不凡,可是奈何沒有防備,就被打掉了兩顆門牙。達摩祖師當時想,如果自己把牙吐到地上,這個地方就會引來諸天降罪,三年大旱,所以就把牙吞到肚子裡了。
達摩祖師身為證果之人,當然不會和神光一般見識,就離開了。這個時候,無常鬼王來請神光去講經,但是卻讓神光先死,神光就問誰能不死,無常鬼告訴神光能不死的人就是剛才那個被他打掉門牙的摩羅剎!
神光懊悔不已,當即就跟著達摩祖師往嵩山去了,追到熊耳山,看到祖師在山洞裡面壁禪定,就在山洞外懺悔頂禮了九年,才得到達摩祖師的衣缽,成為了禪宗二祖。
這個故事有些過於神話了,真正的神光求法雖然沒有這麼玄幻,但也也足夠艱辛。
達摩祖師和神光的初次相遇不是在南京,而是在熊耳山的山洞外,而在南京和達摩祖師談經論道的卻是當時的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很熱愛佛法,就讓達摩祖師為他講經,但是經過達摩的一番傳法,梁武帝並沒有頓悟,反而是深陷在功德和學問裡面,達摩祖師這次要傳的本來就不是經書教義,而是佛法的另一種法門——教外別傳,就像迦葉尊者看到世尊拈花就能覺悟一般,這個法門不是靠言教傳授的,可靠的是「心印」,所以達摩祖師就知道傳法的機緣還未到,就北上前往了少林寺,面壁禪定,尋找適合在中國弘揚佛法的方法,在經過九年的冥想,他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禪宗。
神光作為一名高僧,早就聽聞達摩祖師之名,慕名拜訪,在山洞外斷臂求法,達摩祖師也感其心形,知其發器,就將衣缽傳給他了,並改其名為慧可,成為了禪宗二祖。這個故事我就不詳細說了,因為太耳熟能詳了。
可是達摩祖師為何就偏偏選中了慧可做繼承人呢,一個是因為慧可禪師本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高僧,再加上他有心求法,不顧形骸的束縛,這和世尊在未證道之前是一樣的,所以達摩祖師就將衣缽傳給了慧可。
當然,慧可禪師也沒有讓達摩祖師失望,所謂有中國特色的印度佛法,正是在慧可禪師的手中發揚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