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2021-01-15 騰訊網

導讀: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文/以史論今

孔明死在五丈原,臨死前,把兵書戰策、排兵布陣的方法都交給了姜維。說姜維繼承了孔明的衣缽這話沒毛病。

事實也是如此,姜維繼承了孔明的遺志,就是恢復中原。

孔明一生鞠躬盡瘁,為了恢復漢室,六次出兵祁山,但天不盡人意,六次出兵中原都沒有成功。姜維是孔明的接班人,接過孔明的接力棒,姜維九次出徵中原,可以說超過了孔明的次數。同樣耗盡了財力物力,毫有建樹。

不但如此,還被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得手,劉禪被迫被迫投降。當然,責任不應該全部由姜維承擔。劉禪被俘後,讓姜維放下武器,姜維被鍾會收為自己的屬下。姜維利用鄧艾和鍾會之間的問題,讓鍾會誣陷鄧艾意圖謀反,並說鄧艾想立自己為要和。這樣,司馬昭對鄧艾就起了疑心。

鍾會誣陷鄧艾自作主張,擅自對蜀國官員賄賂謀取官位,製造鄧艾和司馬昭之間的誤會。

司馬昭果然上當,於是命監軍衛瓘押送鄧艾回魏國。鄧艾走到半路的時候,就被衛瓘殺死了。

姜維借敵人的手,殺了鄧艾。

反過頭來,他又慫恿鍾會謀反,說讓鍾會學劉備那樣,自立蜀國為王。鍾會不知道這是姜維的陰謀,姜維目的就是:讓鍾會造反,成功後殺鍾會,然後迎接劉禪繼續做他的皇帝。

姜維說動了鍾會謀反,眼看計謀成功。但鍾會對手下將士如何解釋呢?總不能啥也不說,將士們就跟著他一起造司馬昭的反吧。鍾會沒想那麼多,對眾將官說,誰不隨我一起造反,我已挖好了坑,我就活埋誰。

第二天,姜維和鍾會正在商量計劃,突然聽到外面一片吵鬧,原來鍾會手下士兵殺了進來,原來這些魏兵聽說鍾會要殺將軍,這些士兵只想回家,不想造反。

宮外戰火四起,外兵砍開殿門殺了進來。鍾會拿起劍殺了很多人,自己不幸被亂箭射死。眾將士砍了鍾會的頭。鍾會死在了亂軍之中。姜維一個人殺了很多人,忽然一陣心絞痛,心裡知道壞事了,大聲說:「吾計不成,乃天命也!」然後自殺死了。死的時候五十九歲。

這時宮中死了數百人。監軍衛瓘說:

「眾軍各歸營所,以待王命。」魏兵這時都想去報仇,大家一起剖開姜維的肚子,姜維的膽大如雞卵。

相關焦點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接連敗退,真相終於曝光,太讓人心寒了
    圖為諸葛亮演員劇照新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那曾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為何在劉備死後就接連敗退呢?其實,很早就有歷史學家說出了諸葛亮屢戰屢敗的原因,該學家表示,劉備死後給諸葛亮留下了其最不想去處理的問題,這就是蜀國多年徵戰所消耗的國力以及孫劉聯盟的破裂,而奉行事必躬親的諸葛亮勢必會因此而最終累死。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諸葛亮在死後甚至都沒有經過真正高規格的厚葬就被後世隱藏了起來,可以說是十分寒心。
  • 姜維死後83年,成都出土一份23字絕密文件,揭開當年的真相
    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並非諸葛亮,是他的弟子姜維,據了解,諸葛亮一生有三個徒弟,姜維、馬謖和諸葛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人人皆知,可在歷史上馬謖並未被斬首,斬首前就在獄中病逝,事實究竟如何,後人無從知曉,只能從已知的記載中得知皮毛,但三個徒弟當中最出名的要數姜維。
  • 我的2020|《三國演義》裡姜維深得諸葛真傳,為何不能挽救蜀漢?
    在19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最後一集演到姜維之死。姜維兵敗投降,而後用計激起鍾會反叛之心,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曲線救國。怎奈舉事不成,而招殺身之禍。姜維臨死,舉手向天而嘆:我計不成,乃天命也!隨後殺身成仁。姜維原本魏將,在與諸葛亮對陣時被招降。
  • 諸葛亮兒子臨死前說他「外不能制姜維」,他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
    當鄧艾帶著兩萬人奇襲陰平,逼近成都的時候,劉禪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軍拒守。結果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艾打得大敗,死前,他說了一句奇怪的話,他說他有三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戰不能守國土。(姜維)姜維是一個擁兵自重的人嗎?姜維想獨立做大嗎?顯然不是的。
  • 姜維是被迫降蜀,為何還死心塌地效忠蜀國,還率軍攻打自己母國?
    姜維降蜀時,其母尚在魏國冀縣,沒有跟隨姜維一起投奔蜀國。後來,母親思念姜維,給姜維修書一封,希望他回歸魏國,沒想到卻被姜維拒絕。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更令人費解的是,姜維還多次跟隨諸葛亮攻打魏國——自己的母國。
  • 魏延另類守城方法,保漢中40多年安定,諸葛亮讚賞,姜維卻放棄了
    魏延是他提拔的一個出色人才,此後魏延鎮守漢中幾十年,他也要面臨著曹魏的壓力,他卻能護著蜀漢多年的安定,曹魏始終沒辦法從他鎮守的漢中突破,那麼魏延到底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這個問題劉備也曾問過他,想看看他有什麼守漢中的辦法。魏延也是非常聰明,他就指出一個前提,如果曹操帶著全國的兵來攻打漢中,那樣他是抵抗不了的,只能靠著劉備帶兵來抵禦。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後劉備時代,蜀漢同樣是最好戰的政權,諸葛亮掌權時代五次北伐,諸葛亮之後的三十年時間,姜維前後進行11次北伐,如此頻繁的戰爭,卻發生在三國實力最弱小的蜀漢政權身上,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那麼蜀漢為何要連續不斷的發動戰爭呢?
  • 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幼麒連漢中都守不住,能力不如魏延?
    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幼麒連漢中都守不住,能力不如魏延?姜維是諸葛亮晚年重點培養的帥才,指望在自己死去之後,讓姜維來主持國家的軍事,姜維也是非常有希望繼承他北伐意志的人。隨著諸葛亮的死去,魏延與楊儀先後被殺,姜維也漸漸成為蜀漢國內的重要人物,他先後多次北伐,試圖實現諸葛亮的願望,可他還是失敗了。
  • 《三國演義》小說,孟達、沙摩柯、姜維誰的射箭術更高?依據呢?
    三國演義裡除了常見的單挑外,每個人的箭術也是很值得談論的一個話題。 以孟達、沙摩柯、姜維三人的箭術來說,雖然比不上老黃忠那百步穿楊的本事,可也有比較出彩的地方。
  • 膽囊結石會持續性腹部疼痛麼?一般人該怎麼取石頭?
    那麼膽囊結石都會出現哪些徵兆呢?健康君為您一一解析:第一,上腹部的疼痛:這是肝膽管、膽囊管以及肝總管出現結石阻塞後首先出現的表現,最常見於吃飯後,有上腹部的疼痛感覺,同時還有部分朋友能夠感受到左肩部、背部的放射痛,而且膽管阻塞嚴重的人疼痛會持續性加劇,難以緩解,常常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 諸葛亮死後,諸葛後代幾乎被誅殺殆盡,如何生存至今?
    三國時期,最出名的莫過於諸葛家族,老大諸葛瑾在吳國任職,老二諸葛亮在蜀國做丞相,老三諸葛誕在魏國做大將,不過諸葛家族雖然名聲顯赫一時,但結局卻很悲慘,有戰死的,也有被夷滅三族的,諸葛後人幾乎已經滅絕了,可是為何如今還有人自稱是諸葛亮的後裔呢?這是不是為了吸引人眼球呢?
  • 諸葛亮的七星燈可以續命12年嗎?續命的背後是他下得更大的一盤棋
    本著「擁劉反曹」的原則,諸葛亮近於完人,那麼他用七星燈續命的故事更是神奇,但最後僅剩一天時被人破壞,無奈失敗,如果七星燈真的可以續命,那麼諸葛亮就可能帶領蜀漢走出困境,三國的歷史也將會改寫,千百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用七星燈續命的議論不絕,那七星燈是否真的可以續命?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擁天下,為何劉備得3人仍失了天下
    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預言家,司馬徽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當劉備聽了這句話以後,為了恢復漢室,大費周章的去拉攏人才,這4個人除了冢虎司馬懿之外,劉備得到了3人,為何劉備得了這3人仍失了天下呢?
  • 諸葛亮順星禮鬥功虧一簣 誰能想到滅的竟是這盞燈
    北鬥七星各司其職北鬥七星各司其職,貪狼星代表著人的身體;巨門星代表著人的祿位;祿存星代表著人的福德男女;文曲星代表著人的生命;廉貞星代表著人的官職;武曲星代表著人的壽數;破軍星代表著人的妻子傭人。人們可以根據燭燈的明暗就可以知道對應的身體方面有沒有災厄了(詳見《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如果人的某個「特徵燈」有變化,其人身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 拼命工作的諸葛亮,最後一年在忙什麼?
    李嚴這人很不厚道,此前曾多次要挾諸葛亮,如「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開府闢召」等,諸葛亮都做了妥協,並以李嚴之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以「隆崇其遇」,北伐時,李嚴到漢中,諸葛亮命他以中都護的身分署丞相府事,總領大局。
  • 摘掉小說裡的光環,歷史上的諸葛亮依舊強大,厲害得不像人類
    由於羅先生洋洋灑灑寫下的三國和這些年來各種影視劇對諸葛亮的神化,導致很多人開始給諸葛亮找茬,想找出他的弱點證明他並沒有書和影視劇裡描述的這麼厲害。其實人都有弱點,如果真的想找諸葛亮的弱點多得是,但為什麼羅先生要不遺餘力地在亂世中描述出這麼一個近乎神的人物呢?
  • 三國猛將趙子龍,為何怕娶漂亮寡婦為妻?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三國猛將趙子龍,為何怕娶漂亮寡婦為妻?原因讓人意想不到文/動感歷史說起三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這其中的帝王之術以及軍事謀略讓人看得大呼過癮。劉備盛讚他的這位將軍,稱他渾身都是膽。當年周瑜死後,諸葛亮前去弔唁,只因身邊有趙雲持劍相隨,吳軍無人敢動諸葛亮,在漢水救黃忠時,讓魏軍大將張郃和徐晃心驚膽戰,不敢應戰。劉備去世以後,魏國兵分五路進犯蜀國,趙雲鎮守陽平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趙雲七十多歲的時候,仍然是蜀國的前鋒。縱觀趙雲的一生,他機智多變,忠君為主,其形象文武雙全,人格近乎完美。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三顧茅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體現了劉備對人才的渴望。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小編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操是有名的求賢若渴,為何沒有去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
    近日,我院微創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此次手術的圓滿成功標誌了我院微創外科在治療膽囊結石有了新突破,也標誌著我院腹腔鏡外科手術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