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兒子臨死前說他「外不能制姜維」,他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

2021-01-13 張生全精彩歷史

當鄧艾帶著兩萬人奇襲陰平,逼近成都的時候,劉禪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軍拒守。結果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艾打得大敗,死前,他說了一句奇怪的話,他說他有三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戰不能守國土。

諸葛瞻說的自己犯的這三條罪,第一條和第三條都能理解,只是這第二條,不能制姜維,讓人很不能理解。

(姜維)

姜維是一個擁兵自重的人嗎?姜維想獨立做大嗎?顯然不是的。別的不說,就把最後關頭,姜維手握十萬大軍,駐紮在劍門關。當時劉禪已經投降了鄧艾,如果姜維想做大,想要考慮自己的利益,顯然那時候是個絕佳的機會。因為你劉禪已經投降了,我現在要反你,是理所當然的。可是,當劉禪去信讓姜維也投降曹魏的時候,姜維儘管一萬個不願意,他依然聽從了劉禪的話。

而且,如果姜維想考慮自己的利益,那麼,他投降曹魏以後,就會一心一意地幫曹魏做事,為什麼還要攛掇曹營自相殘殺,以此製造曹營大亂,從而光復蜀漢呢?

姜維對蜀漢的忠心耿耿,於此可見一斑。

既然姜維那麼忠於蜀漢,諸葛瞻卻為何要說出那樣一句話來呢?

這就要說到諸葛瞻這個人了。

諸葛瞻其實本身就是個沒什麼水平的人,由於他爹是諸葛亮,因此他從小就備受蜀漢君臣的照顧。那時候,蜀漢朝廷中若是出了一個什麼好政策,大家都會說這個政策是諸葛瞻提的建議,根本不會想到有可能是蔣琬、費禕、董永等人的主張。

(諸葛瞻)

因為受到大家這樣的照顧,諸葛瞻便對自己的角色定位看得非常不清楚。

諸葛瞻在繼承了諸葛亮武鄉侯後,被劉禪拜為平尚書事。這在當時的蜀漢,其實只是一個小角色。不過,諸葛瞻並不認為自己是小角色,他認為他的位置和諸葛亮一樣重要,要想做諸葛亮曾做過的事情。

諸葛亮曾做過什麼事情呢?諸葛亮在蜀國一言九鼎,朝堂上下,軍隊內外,全部由他一個人說了算。就算諸葛亮大部分時間在外北伐,但是他依然掌控著朝堂。畢竟朝堂上都是他推薦的人。有什麼事,他們都會向諸葛亮報告。因此,也相當於由諸葛亮說了算。

諸葛亮能做到那一步,既是劉備去世託孤的時候,給予了他這麼崇高的地位,也是他文治武功確實了得,蜀國上下服他。

諸葛瞻所謂的內除黃皓、外製姜維這些事,顯然也是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做到朝堂上下由他說了算。但是很顯然,他既沒有那樣的威望,也沒有那樣的能力,更沒有那樣的必要。

不但沒有必要,諸葛瞻還因此引起了禍亂。

(劉禪)

諸葛瞻曾給劉禪建議,讓劉禪把姜維召回來,封為益州刺史,並因此解除姜維的兵權。

如果劉禪聽從了諸葛瞻的建議,按照姜維的性格,他肯定是會回來的。那麼,姜維回來後,蜀國由誰來帶兵抵禦魏國呢?顯然根本就找不到這樣的人。謀略且不說,就是在服眾這一塊上,蜀國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人。

諸葛瞻一心想要剪除姜維的權力,雖然劉禪沒有聽他的建議。但是,顯然蜀漢也因此大受影響。後來姜維的幾次出兵,都因為諸葛瞻的阻止,而出現了後繼不足的現象。而最後,姜維為了避禍,為了避免被人所陷害,乾脆放馬南山屯田,也是這個原因。

由此可見,諸葛瞻臨死前說的話,事實上表明了,他本人正是蜀國禍亂的源頭。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導讀: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文/以史論今 孔明死在五丈原,臨死前,把兵書戰策、排兵布陣的方法都交給了姜維。說姜維繼承了孔明的衣缽這話沒毛病。
  • 劉伯溫臨死前留了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其意,17年後他恍然大悟
    古人曾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說的就是古人能預測未來的事情,劉伯溫可是在朱元璋身邊出謀劃策,扶持他當上了皇帝。當然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劉伯溫也懂,看著很是風光的前程但他明白背後的血腥,就再三向朱元璋請辭要歸隱,最終朱元璋還是答應放他回鄉。
  • 我的2020|《三國演義》裡姜維深得諸葛真傳,為何不能挽救蜀漢?
    在19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最後一集演到姜維之死。姜維兵敗投降,而後用計激起鍾會反叛之心,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曲線救國。怎奈舉事不成,而招殺身之禍。姜維臨死,舉手向天而嘆:我計不成,乃天命也!隨後殺身成仁。姜維原本魏將,在與諸葛亮對陣時被招降。
  • 拼命工作的諸葛亮,最後一年在忙什麼?
    他前半生躬耕隴畝,韜光養晦,後半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國的棟梁,智慧的化身,勞模的最佳代言。他,就是諸葛亮。最愛君今天來回顧一下,諸葛孔明生命中的最後一年,都在忙什麼?兵源不足一直都是困擾蜀漢的一大難題,為了緩和軍中的消極情緒,諸葛亮想盡辦法,他規定,出徵時,士兵中每十人可有兩人輪流回國休息,勞逸結合,但是十萬人中,始終有八萬人堅持在前線。231年,諸葛亮與司馬懿初次對陣時,蜀漢軍中有人認為兩軍正激戰,堅持輪休制不妥,可諸葛亮不以為然,嚴肅地說:「我自統兵以來,從未失信。
  • 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中國每個朝代的建立,都是建立在無數枯骨之上。皇上並非是神仙,並不能讓萬人稱服,只有幾個人合夥才能成就大事,就比如現在的公司,都是幾個人合夥開公司,如果是一個人那是沒有辦法走長遠的道路。但是在每個皇帝開國後都會發生一件非常心酸事情,那就是殺開國功臣。
  • 諸葛亮的七星燈可以續命12年嗎?續命的背後是他下得更大的一盤棋
    一、三國大背景魯迅先生曾評價他:「諸葛亮多智而近妖」,他上通天文曆法下知地理奇術,在赤壁之戰的關鍵時期巧借東風,大敗曹操軍隊;他還精通兵法創建八卦陣,發明諸葛連弩,木流牛馬等,可謂千古奇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請諸葛亮,諸葛亮答應出山,並通過《隆中對》為劉備描繪蜀漢政權的戰略發展路線。自此,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並沒有造反,真兇是此人!
    而曹操麾下的超級謀士司馬懿也一直受猜忌,曹操在臨死前叮囑曹丕一定要提防司馬懿,理由也很簡單,8個字:據《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合記載:劉備攻取荊襄九郡,在攻打長沙郡時,時為劉表帳下長沙守將的魏延做內應讓劉備取了長沙,劉備進入長沙後,於中軍帳中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卻指著奪取長沙首功之臣魏延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最後在劉備的求情下,才使得想投明主的魏延得以倖免一死。
  • 姜維是被迫降蜀,為何還死心塌地效忠蜀國,還率軍攻打自己母國?
    姜維降蜀時,其母尚在魏國冀縣,沒有跟隨姜維一起投奔蜀國。後來,母親思念姜維,給姜維修書一封,希望他回歸魏國,沒想到卻被姜維拒絕。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更令人費解的是,姜維還多次跟隨諸葛亮攻打魏國——自己的母國。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在臨死前說的話都是真的嗎?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我們的人臨死前說的話的定義,很明顯這話的含義是積極的,簡單了理解就是人在臨死前說的話肯定都是真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評估,具有合理性嗎?人在臨死前前是什麼狀態?那麼人臨死前說的話都是真的嗎?要討論這個話題,我們可以結合上文的過程來做個簡單分析,一般臨終遺言分成遺囑、臨終交代以及絮絮叨叨的敘述,還有可能是彌留之際斷斷續續的隻言片語。
  • 魏延另類守城方法,保漢中40多年安定,諸葛亮讚賞,姜維卻放棄了
    魏延的出身是比較普通的,自己投靠劉備的時間也比較晚,魏延在入川的過程中戰功有限,在蜀漢內部還沒有什麼名氣,誰也沒想到他能得到這個重任,可事實證明,劉備的眼光是非常正確的。魏延是他提拔的一個出色人才,此後魏延鎮守漢中幾十年,他也要面臨著曹魏的壓力,他卻能護著蜀漢多年的安定,曹魏始終沒辦法從他鎮守的漢中突破,那麼魏延到底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
  • 劉伯溫能預知未來,他為兒子們做過規劃嗎,他兒子們結局如何
    比如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姜太公,齊桓公的軍師管仲,劉邦的軍師張良、陳平,三國時期曹操的軍師郭嘉,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李世民的軍師徐茂公、李靖,趙匡胤的軍師趙普,明朝明成祖的軍師姚廣孝等等。他們的那些計謀和傳說,在後世獲得了廣泛的傳頌。 不過這些軍師中,被後世傳得神乎其乎,甚至認為他們是「神仙」的,其實並不是很多,也就只有姜太公、諸葛亮等幾個人。
  • 諸葛亮當上丞相後,他做的事情和當年的曹操當上丞相有些相似
    劉禪即位以後,他當時是十七歲,因為從小在家裡一直關著給劉備背經書,後來即位之後他想著可以不背經書了,先讓諸葛亮教教我怎麼治理國家,其實可以從他的很多行為當中能看出來他是想學的,可是時代和所處的環境卻讓諸葛亮不能教他,當時諸葛亮就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來告誡劉禪,讓他好好的學習,學會執政這個事情等危機結束了再說
  • 老人給兒子託夢,說他不孝,兒子去他墳前一看,嚇傻了
    圖片來自網絡與本文無關當然結果並不如人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小城鎮的教育再好也沒辦法跟大城市裡的比較,最後張力沒有上清華北大,但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也是國家重點院校。父親當然是村裡最高興的人了,兒子能夠這麼有出息自己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 愛情心理:當女人說男人「你真可愛」,她這話是什麼意思?
    兩個人的關係和心意尚未明確時,女人說男人「你真可愛」,一定會讓男人一頭霧水。男人會疑惑「她怎麼會說我可愛?我哪裡可愛了?她這話是什麼意思?」女人說男人「可愛」,言外之意太多了,也許是真心喜歡你,也許是假意敷衍你。如何知道她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這個問題。
  • 姜維死後83年,成都出土一份23字絕密文件,揭開當年的真相
    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並非諸葛亮,是他的弟子姜維,據了解,諸葛亮一生有三個徒弟,姜維、馬謖和諸葛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人人皆知,可在歷史上馬謖並未被斬首,斬首前就在獄中病逝,事實究竟如何,後人無從知曉,只能從已知的記載中得知皮毛,但三個徒弟當中最出名的要數姜維。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姜維北伐諸葛亮時代,諸葛亮本人是軍權和政權一把抓,關鍵他又是千年一出的奇才,文武雙全,既能治理國家,又能處理後勤,同時對曹魏的攻擊也不能起到實質性的傷害,那麼就來看看姜維前後十一次北伐的戰績如何。侯和之戰時,這已經是蜀漢滅亡的前一年了,姜維從沓中北上,經祁山攻打洮陽,同樣是鄧艾搶佔了有利地形,雙方在侯和列陣交戰,蜀漢軍大敗,姜維退回沓中,這一次姜維的損失不詳,應該比段谷之戰要小一點,這是姜維戰敗的兩次北伐。
  • 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發現一石碑刻有16字,直到死前才明白它的含義
    大有深意的前半句自從此碑豎立在此以來,多有蜀人揣測丞相之意,希望能夠參悟一些天機,延續蜀漢基業。多年以來,猜測之人眾多,能夠參悟出道理的人卻一個都沒有,久而久之,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的啞謎,是故弄玄虛之舉,許多人早就把他遺忘,不再提起了。
  • 蜀漢帝國滅亡終極解碼:鄧艾堪稱軍事天才,諸葛亮之子或為水貨?
    諸葛瞻雖是諸葛亮的兒子,但諸葛亮病死時他還年幼,自然無法接受其教誨,其軍事能力出奇的低,為人又很不怎麼樣。他先是不聽黃崇的建議,沒有搶佔險要之地,錯失良機。後又被鄧艾一封信激怒,貿然出擊,被鄧艾打得大敗,與諸葛尚父子一起戰死。諸葛瞻算是智商情商雙低的典型,這也是蜀漢人才狀況的真實寫照。得了綿竹,鄧艾兵臨城下,劉禪投降,蜀漢宣告滅亡。
  • 愛因斯坦如此聰明,而他的孩子竟然是精神病,在他臨死前道出真相
    他的成就和對人類的貢獻令人矚目。而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也讓人津津樂道愛因斯坦一生有兩段婚姻,三個孩子,其中兩個有精神病。他的三個孩子都是與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瑪麗克所生的。大女兒,麗瑟爾,生於1902年2月。她是一個私生子,是米列娃在大學畢業前懷上的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孩子。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有人說劉備的失敗是註定了的,因為他「犯規」了,三國之間本是相互制肘,劉備、孫權相對弱小,聯合起來抵抗曹操,達到了一種很微妙的平衡,但是在劉備取得漢中後,這種平衡被打破了,劉備的實力連曹操都要避其鋒芒。很多人說如果帶上諸葛亮劉備就不會敗了,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的來介紹下,夷陵之戰為何會敗!最大原因就是劉備自己「犯規」了。如此大的戰役卻不帶上諸葛亮對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一般人了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伐吳不贊成,所以就沒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我覺得有兩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