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願青春永駐,二願身體長健,三願多關注!
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中國每個朝代的建立,都是建立在無數枯骨之上。皇上並非是神仙,並不能讓萬人稱服,只有幾個人合夥才能成就大事,就比如現在的公司,都是幾個人合夥開公司,如果是一個人那是沒有辦法走長遠的道路。但是在每個皇帝開國後都會發生一件非常心酸事情,那就是殺開國功臣。對於這件事並不是所有皇帝想要做的事,因為這些兄弟在一起很多年,同生共死。說殺就殺就太殘忍了。

但是為了自己大好河山,怕自己兄弟奪了自己基業,只好將他們滅殺。就比如說劉邦對待自己手下大將韓信,韓信為劉邦操勞一生最後落下一個反叛之名被處死,就這樣一代「兵仙」黯然離世。並且隨後對那七個異姓王更是給殘殺掉。劉邦雖然狠,但是也比不上朱元璋。朱元璋對待自己功臣很是狠辣,幾乎將所有功臣殺光。雖然別的朝代沒有聽過這種事,但是也有他很少。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一個被唐高宗給「良弓藏」的人物。

這個人就是劉文靜,唐朝開國人之一,他在李淵起兵時是李世民手下,並且劉文靜這個人非常有大才,能文能武。而在李淵起兵時,李淵是太原太守,因為他和隋煬帝是從小玩到大的所以對隋煬帝還是有很大感情,他這個人是一個非常重感情之人,並不想反了隋煬帝。當時李淵起兵時骨幹人數不多,除去李淵只有七個人。分別是裴寂、劉文靜、劉政會、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在加上李世民。而劉文靜一直是和李世民一夥的,在李淵猶豫時也是劉文靜和李世民施壓才讓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劉文靜這個人對大唐很是重要有很大功勞:一是劉文靜給李淵策劃了起兵謀反的謀略。二是劉文靜再滅隋中貢獻出了很大功勞,將隋朝的大將屈突痛給俘獲。也正是這種功勞讓李淵在登基後給劉文靜下詔可以免死兩次,並且同時還給李世民和李淵好兄弟裴寂這樣一嘉獎。雖然李淵給劉文靜這麼大的恩惠,但是對李淵還是不滿意,因為在太原起兵時是他劉文靜主持的起兵,但是在一旁打醬油的裴寂卻一直晉升,而自己依然還是那個位置,讓劉文靜很是不平衡。因此劉文靜和裴寂兩人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二人每天見面從之前「hello」變成愛答不理,說起話來也有點陰陽怪氣。

後來也正是這種不平衡造成了劉文靜的禍端。在一次喝酒後,劉文靜將自己內心的怨恨說了出來,並且將自己佩劍拿出來對這客廳中的柱子亂砍亂劈,並且口中還大呼:「我要殺了你裴寂。」而這件事也讓正在客廳後面站的小妾看到,就將這件事給他在朝為官的哥哥說了一下,然後她的哥哥向皇上告密,誣陷劉文靜謀反。而裴寂也在旁邊煽風點火,讓本來將信將疑的唐高宗李淵徹底相信劉文靜要反,然後就下令將劉文靜滿門抄斬。而劉文靜在行刑對天長嘆:「高鳥盡,良弓藏」說完人頭落地。

而對於這件事李世民也很是傷心,因為劉文靜正是他的部下,在李淵要殺劉文靜時,李世民還再三給李淵求情,但是李淵不聽。其實說來李淵將劉文靜給殺了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他心裡明白,李世民和自己的兒子李建成已經產生間隙,所以為了不將古代皇室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只能這樣做,將李世民斷其手足,不能翻出浪花。也正是這件事,讓李世民變的冷血,他從這件事中看出只要有權利才能活命,沒有權利什麼都不是,就算是戰功赫赫的皇子又怎樣。所以最後造成了玄武門事件。他的起源點就是因為劉文靜被誣陷謀反這裡。
最後大家對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