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賈家樓結義的瓦崗寨四十六友都是隋唐好漢,他們先於瓦崗寨聚義反隋,義薄雲天,起初以程咬金為首,後來被李密取代,再之後大多數人都歸順了李世民,為唐朝效力,李密和單雄信反唐不成反被誅殺。曾發誓兄弟幾人同心協力,決不投唐,立志共同做出一番事業,到最後終究也未能逃過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瓦崗一爐香
隋朝末年的時候,隋煬帝驕奢淫逸,整日尋歡作樂不思進取,不理朝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無奈之下只得舉起反抗的旗幟,希望可以通過起義推翻隋朝的腐敗統治,以改變現狀。許多綠林好漢都紛紛加入了瓦崗寨大軍,單雄信和秦瓊等人也在其內。
單雄信為人非常正直。原來在二賢莊的時候,他時不時就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武功也十分高強,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後來翟讓在瓦崗寨揭竿反隋,單雄信帶著滿腔熱血攜好友徐世望來投。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秦瓊,程咬金,羅成和徐茂公這哥兒幾個,也都是響噹噹的綠林好漢。武功相當,人品也不差。正好合單雄信的胃口。於是,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這些英雄好漢。便學著桃園三結義的樣子拜把子,便有了瓦崗一炷香。
各位綠林好漢在瓦崗結義之後也是非常的努力,每天是打打殺殺一刻也不敢懈怠。終於,瓦崗寨的隊伍聲勢逐漸浩大。起初是程咬金來當這個寨主的,初期把寨子治理的挺好。
但是程咬金這個人可能不太喜歡安逸,追求刺激。或許是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太平靜了吧,在瓦崗寨當寨主沒有什麼挑戰,所以就把這個位置讓給了李密。李密上任之後欣喜若狂,沒過幾天就開始囂張跋扈,亂整一氣。幾位綠林好漢深知這不是個有前途的主兒,便各自散了再謀他路。
戰隊不同,昔日兄弟成敵人
離開瓦崗寨之後,秦瓊,程咬金,羅成和徐茂公兄弟幾人投奔了李世民,而單雄信投奔了王世充。是單雄心變心了嗎?當然不是。他沒得投靠了,只能投靠王世充。因為他絕對絕對不可以投靠李世民。
單雄信和李淵,也就是李世民的父親有著深仇大恨。較可信的說法是幾年前單雄信的父親單禹奉命率軍鎮守東昌,恰巧碰到李淵的猛烈進攻,雙方激烈交戰了七天七夜,最終單禹戰敗,死於李淵之手,至此單雄信便和李淵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所以這單雄信對李世民一家可謂是恨之入骨,是絕對不可能投奔他的。
起初秦瓊和程咬金還有羅成本是跟隨著單雄信一起投奔了王世充。但是王世充這個人真的挺差勁,不懂得賞識人才,不會治理部下,人品,能力,智商,各方面都不如意。相比之下李世民文韜武略樣樣精通,那仨人自然而然地便投靠了李世民。
單雄信生性聰慧,當然知道怎樣做明智,但也只能無奈繼續為王世充效力,因為他絕不可能追隨自己的仇家。當時是徐茂公勸說秦瓊,程咬金和羅成三人一起離開自己另謀他處的,單雄信也因此跟羅成結了梁子。由此昔日的兄弟便散了,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是朋友,那就是敵人。
單雄信和李世民的過節
剛才說到單雄信和李淵有著不共戴天之仇。既然有愛屋及烏,那必然也有恨屋及。單雄信尋思著父債子償,既然李淵對不起自己的家人,那便讓李世民來替他償還。有一次李世民正在樹林裡散步,恰好碰到單雄信。
單雄信看到李世民一下子就紅了眼,二話不說拔起刀就要砍死李世民。舊友徐茂公苦苦相求才使得他放下屠刀。本來李世民一直都挺欣賞單雄信,還想過收他為麾下,可現在出了這種情況,他驚魂失魄,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何況這也不是李世民唯一一次差點死他手上,已經是不下三次了。由此李世民暗下決心,待時機成熟,一定要把這個禍患除掉。
單雄信臨死前大罵秦瓊等人,卻喝了程咬金的酒
前面說到單雄信,秦瓊,程咬金,羅成和徐茂公兄弟幾人「瓦崗一炷香」,關係甚好,感情深厚。可如今眼瞧著單雄信要被處死,另外幾人卻冷冰冰地站在場外,既不為自己求情,也絲毫不能在其臉上看出憐惜之意。當初秦瓊幾人落魄的時候,單雄信總是盡己所能出手相助,對待兄弟單雄信信向來是真心實意。
又回憶起當初自己的三個好兄弟被徐茂公稍一說服便跟其出走,沒有堅定地站在自己這一方,心中更是鬱悶。當初結義的時候,兄弟們都信誓旦旦地說堅決不投唐,現如今一反當初誓言而毫不知恥,單雄信悲嘆不已。
種種回憶,其中的辛酸苦澀也只有單雄信獨自品味,他怎能不恨,又怎能忍住不破口大罵。或許有人疑惑,既然單雄信如此恨自己的兄弟們,又為何要喝程咬金的酒呢?程咬金的家庭背景十分深厚,程咬金曾是大德天子,所以單雄信和程咬金不但有結義之情,更有君臣之義,況且程咬金也沒有做過什麼特別對不起他的事兒,面前的這碗酒承載著結義之情和君臣之義,足以讓單雄信心甘情願的喝下。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個寧字值得我們研究研究。寧這個字多少讓人感覺有點兒不情願。沒錯,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桃園三結義其實並不是很成功,三人最後都未實現自己的理想,只能抱憾離去。
而當初在瓦崗結義的兄弟們就不一樣了,最後他們大多數跟隨李世民立下赫赫戰功,之後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樣看來,還是瓦崗一爐香比較成功。但是拋開客觀因素,我們感性點兒看,做兄弟,最重要的還是忠義。桃園三結義的兄弟幾個雖然沒有取得什麼非常傑出的成就,但兄弟三人感情深厚,彼此忠誠,情誼讓人羨慕。而瓦崗寨結義的兄弟們,到後來互相算計,彼此背叛,令人咋舌。所以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