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不少大將陣前交鋒或向對方喊話時都喜歡自稱自己是某某某,這種自稱大都是自己的籍貫加上姓名或者表字:比如張飛就喜歡自稱「燕人張飛」或「燕人張翼德」,又比如趙雲經常自稱「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再比如太史慈神亭嶺大戰孫策時也是自稱「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特來捉孫策!」
除了張飛、趙雲、太史慈等人外,演義裡也有一人經常自稱,不僅次數多自稱的稱呼也不止一個,此人就是關羽。演義裡關羽的自稱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漢壽亭侯關某,一個是用得最多的「關某」或「某」,前者是他的爵位,後者雖然簡單但是透出來的卻是掩飾不住的傲氣;當然關羽也曾自稱過關雲長,比如「關雲長在此,龐德何不早來受死!」
按說自稱最為常見的就是常山趙子龍和東萊太史慈這種籍貫加姓名或表字的自稱,關羽是司隸州河東郡解縣人,自稱河東關雲長是順理成章之事,可是奇怪的是演義裡你卻看不出關羽哪怕一次這樣自稱過自己,那麼關羽為何從來不自稱河東關雲長?可能有三大原因,我們分析一下。
第一,演義中桃園三結義前劉關張三人在幽州涿縣相遇時,關羽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這句話有兩個要點:首先,關羽是個逃犯,而且是個殺人犯,逃亡之時連表字都改了當然也不願提及籍貫,後來雖然說亂世之中也許已經沒人在意這個,但是逃犯這樣的身份很敏感關羽熟讀春秋心中自然有所衡量,這可能是關羽不願以河東關雲長自稱的重要原因。
其次,關羽在家鄉殺人是因為當地豪強倚勢凌人,也許河東帶給他的回憶並沒有那麼美好,所以關羽也不願提及家鄉。
第二,關羽自稱「漢壽亭侯關某」是因為這個爵位是漢獻帝封的,關羽很在意,劉備稱帝後雖然當時關羽已死,但是劉備也沒有追封關羽新的爵位,是因為劉備不願追封嗎?顯然不是,要麼是關羽明確表態過他要保留漢壽亭侯的爵位,要麼是劉備明白關羽的意願。
關羽顯然是以漢壽亭侯為榮所以才會如此自稱;至於「關某」或「某」雖然簡簡單單,但是卻非常和關羽孤傲的性格相吻合,顯然比河東關雲長這樣的自稱更有氣勢。
第三,也許和關羽偌大的名聲有關,太史慈和孫策大戰時沒什麼名氣所以強調自己來自東萊;趙雲長坂坡大戰和赤壁之戰前後其實也沒什麼名氣,要不然曹操也不會讓曹洪特意來問他叫什麼名字。
關羽顯然不同,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萬軍中絕殺顏良名冠天下,所以他也不需要以河東關雲長這樣的稱呼來自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