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前後的三把火,代表了什麼

2020-12-06 內心自在安寧

李世民登基前後的三把火,代表了什麼

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奪位的皇帝是有很多的,但是奪位之後真的是做得很好的,沒有幾個。其中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後的李世民就是其中做得非常優秀的一代帝王,就是因為李淵和上天給予他的磨練。他在即位之後所做的事情也是十分的正確的,這是一個十分有政治能力的人,在之前的時候他被封為天策上將的時候,會認為他的軍事能力出色,但是他的政治能力可以說的和軍事能力相比不相上下的。

武德九年的八月初八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比六月初四更要值得被歷史記載,那就是唐高祖李淵正是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八月初九李世民就在東宮的顯德殿登基,正式的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也是這麼多年來奮鬥給予他最好的結果。但是也是李世民這一生最輝煌的開始,他也由此讓貞觀時代走進了人們最為崇拜的歷史中。

在李世民上任之後的當天就大赦天下,免除了關內及六州的田賦和捐稅兩年,免除其餘各州差役一年。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典範意義的一個時代,也就在這一天拉開看帷幕。在這樣的大力推行寬大政策並努力實現天下和解的同時,為了進一步贏得人心,李世民在登基的前後還做了三件事情,也是因為如此,順利的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領袖在天下人面前和心中的光輝形象。這也是代表著新官上任三把火。

這第一把火就是廢除了高祖李淵在之前發布的宗教改革令,命天下的「僧、尼、道士、女冠並宜依舊」。就在武德九年的時候,高祖李淵曾採納了傅奕的建議,下令對佛、道兩教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理整頓,只在長安城內保留了寺院三所,道觀兩所;每個州縣,也只能保留一所道觀和寺廟,其餘的全部都拆;被拆的寺院和道觀的僧、尼、道士、女冠、全部都還俗,並且讓他們強制的歸鄉,這一做法,雖然是對國家比較不錯,但是全部的實行也是會有反效果。

李淵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寺院經濟過於膨脹,他們的隊伍又極其的龐大,僅佛教的信徒就有二十幾萬人之多,對社會來說也是造成了不小的負擔,正如傅奕在奏疏中說的:「僧尼徒眾,糜損國家;寺塔奢侈,虛費金帛。」可見李淵的這個政策是對國家有利的,並且也可以防止這些宗教人士兵變,但是當時對於佛教和道教來說卻是一種災難,所有的宗教人士肯定是有抱怨和情緒的。

但是,在玄武門事變的當天,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以高祖的名義重新發布了命令。讓所有被迫還俗的佛道出家人重新回歸帶寺院和道觀中,一切都恢復了舊制。李世民的這一做法無疑是獲得了宗教人士的人心。儘管李淵頒布的這條法律是為了國家好,但是李世民卻是在第一時間內就將其推翻,可以說明的是李世民在那個時候非常的需要輿論的支持。而佛、道兩教是當時在民間團體上最具有可以讓輿論轉向的力量。這也是李世民的目的,讓這個民間最大的團體人心向他。

第二把火就是「縱禁苑鷹犬,罷四方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也就是釋放宮中所圈養的各種的奇珍異獸,而且還停止了個地方的進貢;同時還給了政府的各級官吏提供一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渠道,讓他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直接向上反應,而且也讓他們獲得了越級升官的可能性。此舉雖然說是讓百官都可以對未來的國家的政治方針獻策,事實上也是鼓勵他們敢於批評舊制,放膽直言高祖在位時候的錯誤,或者是不好的地方。

第三把火就是,放歸掖庭工宮女三千多人,讓她們「各歸親戚,任其適人」,也就是說放她們回家之後,可以投奔自己的親戚,也可以選擇嫁人。

上邊的三個措施不管是哪一個,其政治的指向都是非常的明確的,其目的就是和高祖徹底的華清界限,也是在揭露上一任的掌權者在當權的期間存在的種種的奢靡之風和一些陋習。這樣做也是可以讓天下人知道現在的掌權者改革的勇氣和執政的不同,也是要樹立一種政府清正廉潔、儉樸寡慾,以民為本的良好形象。

作為剛開始執政的李世民來說,這三把火燒的都十分的漂亮,每一條的政策都有針對的受眾人群,都可以獲取相對應的好處,也可以迅速的贏得社會各個階層的好感,從而進行擁護。史書對於這場的評價是:「政令簡肅、中外大悅。」

可見李世民做出的這些改革都是十分的深入人心的,這一良好的開端,可以說是在人民群眾的心中留下了好感,所以說在他執政的初始階段,也並未有過來自民間對於他的不滿。可以說李世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能手,在李唐王朝早年的時候,看到的 李世民都是驍勇善戰的一面,以為他只是擁有非常優秀的軍事能力,可是在事變的後期,我們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關於李世民的政治能力比軍事能力差不了多少。

李世民的這三把火,讓一個新的盛世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

相關焦點

  • 李世民低調做人,為何能登基帝位?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迫害立有戰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間一場生死拼殺勢及難免。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屢次進言,勸李世民早做打算,搶先動手。「 我們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縱是他們的不對,我又怎麼忍心呢,還是委屈一下吧,時日一長,他們也許會知錯而改,一切煙消雲散。」別人都十分著急,深怪他心存仁念,坐失良機。
  • 喜鵲在門前搭窩,究竟代表什麼?看李世民怎麼認為的
    喜鵲在門前搭窩,究竟代表什麼?看李世民怎麼認為的。提到李世民,大家肯定印象深刻,不少電視劇都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為題材拍的,可謂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小編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當時已經是太子的哥哥和第四個弟弟,甚至連兄弟家的兒子也沒放過,他的這一做法在歷史上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說他看重權利不看重親情。小編覺得這到沒什麼,皇家親情薄,他們也不是一個娘胎裡蹦出來的。史學家對李世民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少有的開明皇帝。有一則小故事,正好表達了李世民的開明。
  • 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世民,究竟有什麼偉大之處?可以讓萬邦來朝
    或許有些人的命運從出生便已經有了定格,李世民出生不久之後,就有算命的對他的父親說道:「您是尊貴的人,您的兒子同樣也是尊貴的人」,在他見到李世民的時候更是非常驚嘆的說道:「這個孩子一看就有過人的姿態,假以時日,他肯定可以濟世安民」,他的父親聽過之後,非常高興,便為他取名為李世民。
  • 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分別是裴寂、劉文靜、劉政會、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在加上李世民。而劉文靜一直是和李世民一夥的,在李淵猶豫時也是劉文靜和李世民施壓才讓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隋煬帝劉文靜這個人對大唐很是重要有很大功勞:一是劉文靜給李淵策劃了起兵謀反的謀略。二是劉文靜再滅隋中貢獻出了很大功勞,將隋朝的大將屈突痛給俘獲。
  • 李世民的小堂弟,他封爵淮陽王,喜歡輕騎衝陣,被部下出賣陣亡
    古代名將李道玄受李世民影響很大,看到李世民親冒鋒鏑,衝鋒陷陣,所向無敵。李世民之後,李道玄跟隨秦王李世民徵討鄭帝王世充,期間李世民親率玄甲軍,往來衝殺敵陣,李道玄對李世民的壯舉特別欽佩。汜水之戰,李世民率部突襲竇建德的行營。竇建德大營混亂,夏軍騎兵尚未列陣,唐軍騎兵便直接殺入,但唐軍人數太少,一時間無法突擊。李世民聽聞戰報,率領玄甲軍馳援,淮陽王李道玄身披重鎧,在竇建德大營中,往來衝突幾進幾出,雖然李道玄身上中了多箭,但仗著鎧甲(不知道身上是不是明光鎧)厚重,未曾受傷。
  • 李世民家的女人們:彪悍的人生要什麼解釋?!
    李世民有一匹烈馬,名叫「獅子驄」,高大威猛,鬈毛似獅子,無人能馴服。這就好像買了輛法拉利,卻不能開上街,李世民也無可奈何。這時,武才人挺身而出,說,陛下,我能馴服它。李世民一愣,行,那你說說。武才人說,我需要三樣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錘,三是匕首。
  • 李世民的一生有什麼功績呢?他是不是好大喜功呢?
    李世民有什麼功績呢 ?在587年,突厥都藍可汗繼位,隋文帝暗中操作,支持都藍可汗的弟弟突利奪權,只是奈何突利比都藍可汗棋錯一著,最終是失敗了,甚至是在蒙古草原連棲身之所都沒有。 隋文帝又一次伸出了友誼的手,對突利很慷慨地道:「來河套吧。」
  • 李世民的千年銀杏樹
    由唐太宗李世民於1400多年前親手所種,繁華落盡夢回大唐千年場景盡現眼前!李世民為什麼會建一古廟種下一顆銀杏樹呢涇河龍王擅自更改降雨的時辰和降雨量,天庭派魏徵監斬,龍王就請李世民幫忙拖住魏徵保其性命,李世民答應了。可誰知道魏徵就趁著和李世民下棋的時候瞌睡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龍王斬了。龍王恨李世民說話不算數,從此總是入夢讓李世民索命!李世民害怕憂鬱成疾,為求菩薩超度龍王,便建立這古廟,並親手種下這棵銀杏樹!
  • 秦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何最後卻被李世民邊緣化?
    導語:秦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何最後卻被李世民邊緣化?秦瓊,大唐響噹噹的名將,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幫助李世民南徵北戰建下不世之功,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隋朝末年,戰火四起,各路軍閥揭竿而起,秦叔寶因為驍勇彪悍,並且不乏志向氣節,被各路諸侯看中,最後投身李唐陣營,李世民很中意他。而秦叔寶沒有辜負李世民的器重,為他衝鋒陷陣,立下了汗馬功勞。
  • 魏徵死後留一本冊子,李世民讀後勃然大怒,下令:給我扒了他的墳
    貞觀名臣魏徵於643年逝世,唐太宗李世民為其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他不但親自為自己寫了一份墓志銘,而且準備把女兒嫁給魏徵的兒子——衡山公主。但諷刺的是,魏徵葬禮後不久,李世民還沒流完眼淚,魏徵的墓就被李世民親自推倒了。魏徵與李世民,歷來為史家所推崇的君臣關係典範。那為什麼李世民要親自推倒魏徵的墓呢?而且,這,要從李世民與魏徵的實質關係來看。
  • 李世民賣馬糞,一賣而強國祛災、一箭雙鵰
    (作者聲明:本文為歷史演義故事)唐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經過玄武之變後,坐穩了皇帝的寶座。一面積極修養生息,一面表面上繼續對突厥稱臣,實則暗中積攢力量,準備擇時而發。可李世民想得挺好,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旱,立刻使得李世民君臣,變得焦頭爛額了起來。這天,在朝堂上李世民腫著牙床說:「諸位愛卿,旱情來勢如此兇猛,致使百姓流離,餓殍千裡,朕痛心疾首。」
  • 李世民到底是怎麼死的?專家:死得太蠢,史官都不好意思記載
    李世民是盛世大唐的第二位皇帝,開創唐朝的是李世民的父親李淵,雖然李淵是開創唐朝的人,但是若沒有李世民的幫助,李淵也很難在唐朝站穩腳步,在李淵退位後,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他徵服了北方和周圍的少數民族,讓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李世民建立下的功勞,為唐朝日後的繁榮盛世奠定了基礎。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在疆場上英勇無敵、一貫果毅殺伐決斷的李世民被褚遂良這一番話弄了個大紅臉,可是他還是不死心,繼續問道:「這麼說我真有什麼不好的言論和行為,你也要如實記錄下來嗎?」耿直如褚遂良,繼續答道:「那是我的職責所在,一定無所遺漏!」涉及到自己大臣的職責,李世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 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好,為何51歲就與世長辭?壽命如此短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擁有很高的聲望,他執政期間,開啟了貞觀之治,為盛世唐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古語有云五十知天命,唐太宗李世民活了51歲也不算短命了,但李世民早年一向身強體壯、精力充沛,似乎應該有更長的壽命。
  • 英國倫敦塔橋邊鳴響禮炮 紀念女王登基61周年
    英國倫敦塔橋邊鳴響禮炮 紀念女王登基3) "← →"翻頁 當地時間2月6日,英國榮譽炮兵連和倫敦路軍團的成員在倫敦塔橋邊鳴放62響禮炮,紀念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喜歡楊氏女?
    2020-11-28 08:40:40 來源: 大胃王美食家 舉報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風流
  • 李世民的父親是何許人?大名鼎鼎!你一定聽過!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軍事統帥,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之子。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