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擁天下,為何劉備得3人仍失了天下

2020-11-29 騰訊網

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預言家,司馬徽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當劉備聽了這句話以後,為了恢復漢室,大費周章的去拉攏人才,這4個人除了冢虎司馬懿之外,劉備得到了3人,為何劉備得了這3人仍失了天下呢?

臥龍諸葛亮

劉備剛出山的時候,就得到了關羽和張飛,正愁沒有根據地,陶謙死了,劉備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徐州。正愁不知如何擺脫曹操的控制,曹操又派他攔截袁術,躲過了「衣帶詔」一案的大清洗以後。劉備來到徐州,袁術又死了。劉備再一次來到徐州,差一點成了氣候。

諸葛亮雕塑

劉備依附劉表,劉表開始猜疑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記載:「有一次,劉備上廁所,看見自己大腿生了贅肉,竟然潸然淚下」。

劉表非常奇怪問他為什麼?劉備說:

「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爾!」

劉備開始恐懼,自己四十多歲了還一事無成,因為他看不到希望。皇天不負有心人,劉備後來和司馬徽見面了。

劉備說:

「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事務局勢的才是俊傑。」

《襄陽記》記載:「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後來徐庶又推薦諸葛亮,「求才若渴」的劉備,想讓徐庶引見諸葛亮,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記載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至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亮雕塑

劉備便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的出山,

在《三國志》只有短短一行字:「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然而這短短一行字,卻被羅貫中演繹為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三顧茅廬」。諸葛亮見到劉備以後,諸葛亮就幫劉備謀劃,就是非常有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諸葛亮為劉備規劃了兩個地方,一個荊州,一個益州。諸葛亮的話讓劉備醍醐灌頂,如夢方醒,豁然開朗。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經常和諸葛亮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就非常不高興,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畫像

由於諸葛亮的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劉備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來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是稱帝開始發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大敗不久病勢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鳳雛龐統

龐統曾經在東吳呆過一陣子,由於在東吳不受歡迎,經過司馬徽的推舉,龐統來到劉備的麾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讓法正到荊州迎接劉備,共同抗擊張魯。法正私底下向劉備獻計,請劉備謀取益州,劉備非常猶豫。

劉備雕塑

《九州春秋》記載:「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劉備還是擔心說:「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急躁,我就寬厚,曹操暴虐,我就仁慈,曹操狡詐,我就忠誠,只有凡事和他相反,才有現在的成就,為了得到益州,而失信於天下,能行嗎?」

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劉備覺得龐統說的有道理,決定讓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領龐統率領幾萬士兵進入益州。

龐統雕塑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一年,龐統向劉備獻了三條密計,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記載:「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人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病,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

影視劇裡面的龐統

劉備按照龐統的中計而行,結果斬了楊懷高沛,一路打到涪城。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第七》記載:「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

」於是龐統起身退出,但是劉備馬上後悔,又請龐統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只管自己吃喝。

《三國志》記載:「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派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又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死。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第七》記載:「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

劉備雕塑

幼麟姜維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祁山,當時姜維和梁緒、尹賞、梁虔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來了,懷疑姜維有異心,於是扔下姜維,連夜逃往上邽。姜維回到城時,城門禁閉。姜維只能前往冀縣,冀縣也不讓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

從此以後,姜維成了諸葛亮的親傳弟子。諸葛亮後期傳授了姜維很多知識、技能。在蜀漢後期,姜維發揮著絕對的重要作用,當時劉備並沒有太多任用姜維的機會。

姜維雕塑

儘管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幼麟,劉備只發揮了諸葛亮的作用,諸葛亮盡心輔佐才有了三分天下的局勢,雖然龐統和姜維本事也非常大,但是龐統36歲就英年早逝了,而蜀漢後期的姜維,也是面臨著蜀國的爛攤子,沒有諸葛亮也是無力回天。所以,劉備得到臥龍、鳳雛、幼麟,還是失去了天下。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蜀國還是滅亡,下半句揭開真相
    說到《三國》之中的知名謀士,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了,而諸葛亮也就是臥龍。當初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當時的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蜀國最後還是滅亡了。原來劉備還有下半句話沒有聽完!
  • 三國五瑞「臥龍鳳雛幼麒冢虎冰鏡」分別指誰 最終何人一統天下
    三國五瑞指在亂世黑暗裡黎明還沒來到前的五種道德堅持,即是仁義禮智信在五位能人志士身上的化身,就是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幼麒、冢虎、冰鏡」。他們乃國之祥瑞,能在亂世或動蕩的時代,各保一方平安。分別是:臥龍(蒼龍)諸葛亮,出道時失去天時。鳳雛(朱雀)龐統, 出道時失去地利。幼麒(玉麒)姜維,出道時失去人和。冰鏡(玄武)司馬徽,出道時天地人全失。
  • 三國殺:臥龍鳳雛冢虎幼麟,論強度究竟誰才是最強名士?
    #有你真好#相信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那個時代最出名的有四大名將,也可以說成是四大名士,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和存疑的幼麟。前三大名士沒有任何的疑問,可為什麼說幼麟是存疑的呢?因為在民間對於幼麟存在著多種說法,有人說他是年輕時意氣風發的周瑜,也有人說是得到諸葛亮真傳的姜維,到底是誰我們暫時不做深究,先看看他們的強度如何!
  • 司馬懿為什麼被稱為冢虎?冢虎噬人!徹底黑化!
    司馬懿簡介: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 曹魏將領降蜀,劉備竟授其鎮北大將軍,劉備就不怕他是間諜嗎
    常讀《三國演義》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手中恨不得也能有一把青龍偃月刀,騎著赤兔馬和群雄逐鹿天下。細數三國風流,諸葛亮獨佔鰲頭,想當年劉皇叔懷天下大志三顧茅廬,諸葛亮認主隆中獻策,只一張地圖,就讓劉皇叔有了未出隆中先有三分天下的豪氣。
  • 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是什麼意思 臥龍鳳雛梗的來源
    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梗呢?下面就來告訴大家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梗的來源,不懂得一起來看看吧。 一、原本意思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所說的一句話:「得臥龍鳳雛其一,可得天下。」,最開始指的是諸葛亮和龐統,是褒義。王者榮耀中剛好有這兩個人物,所以臥龍是諸葛亮,而鳳雛則是龐統(王者榮耀中的元歌)。
  • 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什麼意思什麼梗 臥龍鳳雛出自哪裡
    臥龍鳳雛本來是形容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周瑜,自《西虹市首富》之後形成了一種梗文化,經常在彈幕中見到,調侃倆人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帶來了很多歡樂,臥龍鳳雛是什麼梗?下面帶來介紹。  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什麼意思?
  • 世人皆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下一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三國時期是一個戰亂的年代,東漢皇室勢力微弱,各地割據軍閥連年徵戰,在經過數十年的不斷戰爭兼併之後,中原形成了吳國孫權、蜀國劉備、還有魏國曹操的三個勢力。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正是半真半假地講述這一段時期發生的故事,讓很多人熟悉這個年代的風雲人物。
  • 曹操聽後會統一天下嗎
    只不過因為羅貫中寫小說《三國演義》是以蜀漢的發展歷程作為小說主軸來書寫的,所以讀者難免會將自己代入為蜀漢集團中人來思考問題,因此很多讀者都以為三國時期除了蜀漢的諸葛亮之外其他兩國的謀士都不值一提
  • 「得語文者得天下」?抱歉,我很難同意這個說法
    就拿上海的數據來說,數學140分以上的考生接近2.7萬人,滿分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英語140分以上的考生接近1.6萬人,135分以上的考生人數突破了3萬……相比之下,語文成績保持著極高的區分度,140分以上的考生僅有不到200人。於是機構就紛紛得出結論:語文是「拉分王」,語文補習很重要,快到我這裡來,抓住「高分的鑰匙」。
  • 臥龍出山地 山水園林城
    在襄樊境內,現存有大量的三國歷史遺址、遺蹟和文化傳說紀念地,如諸葛亮躬耕十年成才地古隆中,劉表治荊州時的古城牆遺蹟,吳主孫堅喪命的古戰場鳳林關,劉備馬躍檀溪處與的盧冢,司馬徽薦賢的水鏡莊,走馬薦諸葛的徐庶的祠宇——徐庶廟,紀念「鳳雛」龐統的龐公祠,關羽水淹七軍古戰場遺址,襄陽名士、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的家鄉黃家灣,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在襄陽生活時期的王粲井,等等。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接連敗退,真相終於曝光,太讓人心寒了
    圖為諸葛亮演員劇照新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那曾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為何在劉備死後就接連敗退呢?其實,很早就有歷史學家說出了諸葛亮屢戰屢敗的原因,該學家表示,劉備死後給諸葛亮留下了其最不想去處理的問題,這就是蜀國多年徵戰所消耗的國力以及孫劉聯盟的破裂,而奉行事必躬親的諸葛亮勢必會因此而最終累死。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諸葛亮在死後甚至都沒有經過真正高規格的厚葬就被後世隱藏了起來,可以說是十分寒心。
  • 三國最毒的3句話,兩句定生死,一句三分天下
    導語:三國時期不僅有波瀾壯闊的歷史,還有很多趣味小故事,小到一句話就能決定人物的命運,決定天下的走勢。比如當年董卓死後西涼軍團擔心遭到皇帝清算,正準備收拾東西跑路。而賈詡知道就這樣跑路和等死沒什麼兩樣,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教唆西涼集團攻打長安,這樣就可以掌控漢獻帝赦免罪過。
  • 短歌行:古今第一梟雄的靈魂吶喊,54歲為何嘆人生涕泗橫流
    追擊從七月就開始了,自從滅了袁紹、穩住馬騰、計收遼東之後,劉備儼然成了曹操心頭最大的疥疾。這個被自己評價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皇叔,手下囊括了關羽、張飛、趙雲等當世最強的幾位英雄,剛剛又得到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諸葛亮,如果任由發展,將來一定難以收拾。況且他們又與孫權聯合上了。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蜀漢疆域圖 不過肯定會有人問,劉邦和劉備兩人都曾經以蜀地和漢中為基業,然後進取天下,為何劉邦最終在5年內掃滅群雄,並擊敗項羽,一統天下;而劉備窮其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