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江拱月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自引大軍號稱80萬,列陣於赤壁,面向長江,背靠烏林,準備將孫劉聯軍一網打盡,統一中國。
追擊從七月就開始了,自從滅了袁紹、穩住馬騰、計收遼東之後,劉備儼然成了曹操心頭最大的疥疾。
這個被自己評價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皇叔,手下囊括了關羽、張飛、趙雲等當世最強的幾位英雄,剛剛又得到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諸葛亮,如果任由發展,將來一定難以收拾。
況且他們又與孫權聯合上了。
曹操無奈中夾雜著刻骨的痛恨,雖然在追擊劉備的途中,劉表病死,劉表那沒出息的小兒子馬上就投降了。
可那又算得了什麼呢?這些人本來就沒被曹操放在眼裡。
真正的對手是劉備,劉備!還有諸葛村夫和周瑜小兒。
安營紮寨月餘,曹操的水軍訓練已初見成效,長途奔襲的將士也休整數月,個個摩拳擦掌,意欲和孫劉聯軍一決高下。
曹操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準備兵發江東,蕩平六郡八十州,徹底消滅孫劉聯軍。
開戰之前,曹操宴飲群臣,將大大小小的武將謀士召集到江邊,做最後一次的戰前動員。
當夜明月當空,江風獵獵,酒過三巡,隨軍將士回憶起這幾十年南徵北戰、東擋西殺的不易,剿黃巾、誅董卓、破袁紹、定遼東創業的艱難,宛城之戰、中牟被擒、白馬糧盡的九死一生。連年的戰爭已經將要耗盡這個國家的一切。
如今北方已定,黎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恢復生產,說著說著,眾人的心緒難平,有人感嘆神傷,有人唏噓落淚,有人莫言不語。
謀士程昱的提議打破了平靜:「主公今已貴為丞相,又率天子之師掃滅逆賊,今有酒有樂,丞相詩文乃當世巨擎,何不借酒賦詩一首,以壯我軍威?」
眾將連連附和,若說他事有所逢迎,但曹操的詩才確是當世一流,平定遼東時所作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每每還被民間傳唱。
在眾人的讚揚聲中,微醉的曹操搖搖晃晃走下帥座,舉杯望著天上的明月和烏黑的江面,眼中已然湧出幾滴淚珠。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詩剛一出口,曹操已經淚目盈眶,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幾十年前。
2、被懷疑的人生
曹操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雖然褒貶不一,被史官記錄,被小說家演繹,被酒肆瓦舍評說,但對曹操自己來說,自己這一生可以用一個詞概括「懷疑」。
少年時被父親懷疑,長大後被朋友懷疑,從軍後被手下懷疑,成功後被天下人懷疑。
年少時喜歡飛鷹走狗,四處遊玩,被叔叔告狀到了父親跟前,雖然耍了小聰明騙了過去,但父親對這個流裡流氣的小孩是頗有些失望的。
祖上聲名顯赫,詩書傳家,在這樣的家族中要知書達理、業有所專、封侯拜相才能光耀門楣,看看人家隔壁的袁本初交往的都是名士貴族,再看看自己的曹阿滿,儘是一些地痞流氓,街頭混混。怎麼能不讓家人懷疑。
二十歲的曹操靠著關係做到了「洛陽北部尉」,算是走上仕途。
但剛剛上任沒幾天就嚴厲執法,打死了當朝權貴蹇碩的叔叔,雖說秉公處理沒有錯,但這樣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巴結權貴,哪來的平步青雲、混跡官場呢?這種性格怕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後來董卓作亂,火燒長安,濫殺無辜,搞得天怒人怨,群雄揭竿而起組成聯軍共討之。
衝在最前邊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堅,另一個就是曹操。
本想著一腔熱血誅滅董賊,但衝鋒失敗後被殺得丟盔棄甲的曹操回到聯軍大營,卻被整日炙酒高歌、固步不前的諸侯們一群嘲笑。
「孟德是要搶聯軍盟主之位嗎?」
「孟德衝那麼厲害,莫不是想要入主洛陽,登基稱帝吧」
這些話如兜頭的涼水,氣的曹操破口大罵,帶上自己的部隊,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3、壯志已酬的煩惱
盟友是靠不住的,儘是些庸碌之輩,曹操決定自己幹。
有黃巾,我去剿。有亂臣,我去殺。
一步步地平亂,一步步地發展,一個個武將謀士的投奔,一個個梟雄的覆滅。
曹操選的這條路越走越寬,「唯才是舉」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奉天子以令不臣」獲取了天下的民心,「屯田」制度的推行恢復了生產,在陳留起兵後的二十年後,曹操終於成了天下最大的勢力,成功做到了一人之下的「大漢丞相」。
然而懷疑的聲音始終沒有斷絕。
不僅懷疑,還有謾罵,「名為漢臣,是為漢賊」「曹賊不死,天下難平」等等。
最大的罵聲是罵他意欲「篡位自立」。
那個一生夙願是死後能在墓碑刻上「漢徵西將軍曹侯墓」的人已經距離皇位一步之遙。
曹操或許沒有想到的事,天下人都在幫他想。
曹操或許並沒有做皇帝的心,天下人卻都覺得他就是奔著皇位來的。
位極人臣已是壯志得酬,可曹操的煩惱卻愈發地變得很重很重。
4、杜康和詩
站在天下舞臺的最中央,燈光亮起的時候光芒萬丈。
可當人群散去,大幕落下,夜深人靜的時候,已過知天命年紀的曹操該如何自處呢?
民生依然凋敝,國家尚未統一,天假之年眼看就要走到盡頭,無盡的傷感開始摧殘這個徵戰了一生的老人。
最好的解憂方式莫過於酒和詩了。
半壇黃酒,一舒胸中塊壘,片言詩文,感念天下蒼生。
曹操的詩深得漢樂府精髓,又慷概悲涼。「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站在歷史浪頭的視野賦予非凡的氣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目睹流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又勾起了英雄的悲憫心。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當看到自己頭髮變得花白,精力開始銳減的時候,又會感嘆時光匆匆,華年易逝。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把悲傷都藏在了酒裡,把煩憂都寫進了詩行,這個「不得務虛名而處實禍也」的老人,坦坦蕩蕩的迎接著來自世人的一切評說。
5、橫槊賦詩
回過神的曹操,緩緩地走到席邊,把酒杯放在桌子邊上。
喚將校抬過來跟隨自己多年的那支「槊」,用盡氣力,舞動起來。
胸中的話奔湧而出,燈影綽綽中,已是滿面淚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便是流傳千古的《短歌行》,那一晚曹操最後大醉不起,幾日後等到黃蓋歸降後,終於和孫劉聯軍在赤壁江面決一死戰,然後我們都知道了,孫劉聯軍火燒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殺向江北岸上,曹軍一路丟盔棄甲,倉皇逃回許昌。
赤壁之戰後的十二年,曹操在鄴城去世,享年66歲。
而至死,曹操都沒能踏上江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