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古今第一梟雄的靈魂吶喊,54歲為何嘆人生涕泗橫流

2021-01-13 三生石鬥

1、大江拱月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自引大軍號稱80萬,列陣於赤壁,面向長江,背靠烏林,準備將孫劉聯軍一網打盡,統一中國。

追擊從七月就開始了,自從滅了袁紹、穩住馬騰、計收遼東之後,劉備儼然成了曹操心頭最大的疥疾。

這個被自己評價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皇叔,手下囊括了關羽、張飛、趙雲等當世最強的幾位英雄,剛剛又得到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諸葛亮,如果任由發展,將來一定難以收拾。

況且他們又與孫權聯合上了。

曹操無奈中夾雜著刻骨的痛恨,雖然在追擊劉備的途中,劉表病死,劉表那沒出息的小兒子馬上就投降了。

可那又算得了什麼呢?這些人本來就沒被曹操放在眼裡。

真正的對手是劉備,劉備!還有諸葛村夫和周瑜小兒。

安營紮寨月餘,曹操的水軍訓練已初見成效,長途奔襲的將士也休整數月,個個摩拳擦掌,意欲和孫劉聯軍一決高下。

曹操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準備兵發江東,蕩平六郡八十州,徹底消滅孫劉聯軍。

開戰之前,曹操宴飲群臣,將大大小小的武將謀士召集到江邊,做最後一次的戰前動員。

當夜明月當空,江風獵獵,酒過三巡,隨軍將士回憶起這幾十年南徵北戰、東擋西殺的不易,剿黃巾、誅董卓、破袁紹、定遼東創業的艱難,宛城之戰、中牟被擒、白馬糧盡的九死一生。連年的戰爭已經將要耗盡這個國家的一切。

如今北方已定,黎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恢復生產,說著說著,眾人的心緒難平,有人感嘆神傷,有人唏噓落淚,有人莫言不語。

謀士程昱的提議打破了平靜:「主公今已貴為丞相,又率天子之師掃滅逆賊,今有酒有樂,丞相詩文乃當世巨擎,何不借酒賦詩一首,以壯我軍威?」

眾將連連附和,若說他事有所逢迎,但曹操的詩才確是當世一流,平定遼東時所作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每每還被民間傳唱。

在眾人的讚揚聲中,微醉的曹操搖搖晃晃走下帥座,舉杯望著天上的明月和烏黑的江面,眼中已然湧出幾滴淚珠。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詩剛一出口,曹操已經淚目盈眶,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幾十年前。

2、被懷疑的人生

曹操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雖然褒貶不一,被史官記錄,被小說家演繹,被酒肆瓦舍評說,但對曹操自己來說,自己這一生可以用一個詞概括「懷疑」。

少年時被父親懷疑,長大後被朋友懷疑,從軍後被手下懷疑,成功後被天下人懷疑。

年少時喜歡飛鷹走狗,四處遊玩,被叔叔告狀到了父親跟前,雖然耍了小聰明騙了過去,但父親對這個流裡流氣的小孩是頗有些失望的。

祖上聲名顯赫,詩書傳家,在這樣的家族中要知書達理、業有所專、封侯拜相才能光耀門楣,看看人家隔壁的袁本初交往的都是名士貴族,再看看自己的曹阿滿,儘是一些地痞流氓,街頭混混。怎麼能不讓家人懷疑。

二十歲的曹操靠著關係做到了「洛陽北部尉」,算是走上仕途。

但剛剛上任沒幾天就嚴厲執法,打死了當朝權貴蹇碩的叔叔,雖說秉公處理沒有錯,但這樣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巴結權貴,哪來的平步青雲、混跡官場呢?這種性格怕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後來董卓作亂,火燒長安,濫殺無辜,搞得天怒人怨,群雄揭竿而起組成聯軍共討之。

衝在最前邊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堅,另一個就是曹操。

本想著一腔熱血誅滅董賊,但衝鋒失敗後被殺得丟盔棄甲的曹操回到聯軍大營,卻被整日炙酒高歌、固步不前的諸侯們一群嘲笑。

「孟德是要搶聯軍盟主之位嗎?」

「孟德衝那麼厲害,莫不是想要入主洛陽,登基稱帝吧」

這些話如兜頭的涼水,氣的曹操破口大罵,帶上自己的部隊,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3、壯志已酬的煩惱

盟友是靠不住的,儘是些庸碌之輩,曹操決定自己幹。

有黃巾,我去剿。有亂臣,我去殺。

一步步地平亂,一步步地發展,一個個武將謀士的投奔,一個個梟雄的覆滅。

曹操選的這條路越走越寬,「唯才是舉」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奉天子以令不臣」獲取了天下的民心,「屯田」制度的推行恢復了生產,在陳留起兵後的二十年後,曹操終於成了天下最大的勢力,成功做到了一人之下的「大漢丞相」。

然而懷疑的聲音始終沒有斷絕。

不僅懷疑,還有謾罵,「名為漢臣,是為漢賊」「曹賊不死,天下難平」等等。

最大的罵聲是罵他意欲「篡位自立」。

那個一生夙願是死後能在墓碑刻上「漢徵西將軍曹侯墓」的人已經距離皇位一步之遙。

曹操或許沒有想到的事,天下人都在幫他想。

曹操或許並沒有做皇帝的心,天下人卻都覺得他就是奔著皇位來的。

位極人臣已是壯志得酬,可曹操的煩惱卻愈發地變得很重很重。

4、杜康和詩

站在天下舞臺的最中央,燈光亮起的時候光芒萬丈。

可當人群散去,大幕落下,夜深人靜的時候,已過知天命年紀的曹操該如何自處呢?

民生依然凋敝,國家尚未統一,天假之年眼看就要走到盡頭,無盡的傷感開始摧殘這個徵戰了一生的老人。

最好的解憂方式莫過於酒和詩了。

半壇黃酒,一舒胸中塊壘,片言詩文,感念天下蒼生。

曹操的詩深得漢樂府精髓,又慷概悲涼。「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站在歷史浪頭的視野賦予非凡的氣勢,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目睹流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又勾起了英雄的悲憫心。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當看到自己頭髮變得花白,精力開始銳減的時候,又會感嘆時光匆匆,華年易逝。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把悲傷都藏在了酒裡,把煩憂都寫進了詩行,這個「不得務虛名而處實禍也」的老人,坦坦蕩蕩的迎接著來自世人的一切評說。

5、橫槊賦詩

回過神的曹操,緩緩地走到席邊,把酒杯放在桌子邊上。

喚將校抬過來跟隨自己多年的那支「槊」,用盡氣力,舞動起來。

胸中的話奔湧而出,燈影綽綽中,已是滿面淚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便是流傳千古的《短歌行》,那一晚曹操最後大醉不起,幾日後等到黃蓋歸降後,終於和孫劉聯軍在赤壁江面決一死戰,然後我們都知道了,孫劉聯軍火燒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殺向江北岸上,曹軍一路丟盔棄甲,倉皇逃回許昌。

赤壁之戰後的十二年,曹操在鄴城去世,享年66歲。

而至死,曹操都沒能踏上江東的土地。

相關焦點

  • 英雄聯盟中的第一梟雄!船長普朗克的悲慘人生!
    普朗克,這位令人聞風喪膽的梟雄,以弒父的方式繼承了父親的位置,並憑藉著自己的領導能力徵服了整個比爾吉沃特。拳頭最初為普朗克寫的官方背景故事是這麼寫的:在普朗克18歲生日的時候,他從背後刺殺了他的父親,並宣布「冥淵」號海盜船從此歸他所有。
  • 《短歌行》答辯問題及解析
    《短歌行》答辯問題及解析教師招聘考試的答辯大多會圍繞設計思路、教學實施和教師結構化等題目發問。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的答辯問題及解析。1.請你談談《短歌行》中詩歌中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詩人「憂」的思緒的?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100句古詩詞,嘆盡人生滋味,總有兩句適合你
    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怕來不及!人生像棋,人生如酒,人生若夢,人生似戲,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命定的故事中演繹自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100句人生古詩詞,嘆盡人生種種滋味。不管你在過著怎樣的人生,總有兩句適合你!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劉基: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 追尋魯迅先生《吶喊》的腳步
    細細體會更有一番孤獨感從那十年未洗似的長袍中透出;高中,祥林嫂從起初疑惑轉變到失神地站著,讓我讀到痴痴走神,不知為何世事如此不公。好像我格外關注的地方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而我絕不懂教科書上、老師口中的中心思想為何能通篇一律地扯到抨擊吃人的封建禮制,諷刺國民思想愚昧。讀歸讀,理解歸理解,顯然很多時候我沒有懂魯迅先生的諷刺,先生的抨擊為何意。
  • 他,54歲轉行,97歲獲諾貝爾獎:人生重啟,什麼時候不可以?
    57歲時,古迪納夫找到了鈷酸鋰材料,解決了鋰電池的穩定性問題,才使得眾多現代行動裝置和諧穩定。你也許會覺得,他在57歲時的創舉,定是他一生致力於此項研究的最終回饋。其實,他54歲才轉行做這個。「轉行」,54歲,在97歲來看,一點都不算晚。他身上,有著生命的韌性,但更耀眼的光輝是,他在任何年齡段的從容不迫。芸芸眾生如你我,要是在54歲或者哪怕是更早些年,遭遇到職業危機的時候,恐怕會就坡下驢,「退休」「享受生活」去了。
  • 陝西專升本語文知識點之短歌行
    《短歌行》曹操一、作家作品1.字:孟德 時代:東漢末年 地位:政治家,文學家2.寫作特點:多用樂府舊題表現新的內容二、文體知識本詩為一首樂府舊題詩、四言詩、古體詩、抒情詩三、內容要點1.寫作背景:本事寫於作者的晚年2.本詩的主旨:作者感慨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渴望招納賢才,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 蘇東坡,不僅是個吃貨,還是個穿越古今的樂天派,心理學者
    十二歲時,和小朋友一塊玩,就發現了一塊很特別的石頭,就發現這個石頭,可以做成硯臺,將這件事告訴他的父親蘇洵,蘇洵一看這塊石頭很是吉利呀,就很鄭重地把這塊石頭做成硯臺,就送給了他。二十一歲,蘇軾一舉名中,震驚京城,三十三歲時,又出任杭州通判,四十三歲時,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但他在黃州,也沒有頹廢,而是用樂觀的心情去面對這樣的挫折,還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出外遊玩。
  • 靈魂一問:什麼才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
    那麼,不一樣的人生軌跡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有沒有相同的人生問題呢?我覺得,什麼才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靈魂為之一震的叩問?相同一問:什麼才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呢?你體會一下,在我們每一次忐忑的遇見中,每一次的人生軌跡裡,仿佛又體驗到了一次自己、了解了一次!觀察當時的自己,回過頭來對比開始以為的自己,你也或多或少曾經這樣詫異:奧……,原來我是這樣子的人喲!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包括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18歲左右的愛德華·蒙克愛德華·蒙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於挪威東部小鎮洛頓 (Loten),挪威藝術家、版畫家,現代表現主義之父,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名畫作《吶喊》出自其手,其肖像及作品《太陽》曾作為國家文化象徵出現在挪威最高面額紙幣上。
  • 失戀、發瘋,他的人生比其傳世之作《吶喊》更震懾人心
    愛德華·蒙克的名字,他的《吶喊》作為現代藝術的經典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 「從他幻聽到這聲尖叫和吶喊,到慢慢用自己的方式緩解掉這聲吶喊帶來他幾乎一生的困擾,我喜歡把它形容成一個熱烈的過程。否則他走上梵谷的道路也說不準。」 但蒙克安穩活到了80歲,還收穫了至高的聲譽,很難說不是因為某種熱烈的情感,和深沉的愛——無論對女人還是家鄉。
  • 僅次於魯迅先生所寫的《吶喊》,《邊城》為何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邊城》寫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泛濫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其次,從表現手法上看,《邊城》採用了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特有風土民情。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短歌行》裡竟然還藏有一篇詩歌?
    前面文章說到,短歌行中的這句是引用了詩經中《子衿》的句子,我們已經對原文進行了鑑賞,那麼短歌行下面這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同樣是出自於《詩經》,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首《鹿鳴》。宴會而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也是非常恰到好處的,前面提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心理學家揭秘人為何會相信有靈魂存在
    人們通常認為死亡非常神秘,也願意相信死亡並非人生之路的終點。的確,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知名學說——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辯稱,「靈魂不滅」的信仰,減緩了人們對於自我不存在感(ego's inexistence)的極度焦慮。管理理論者認為,我們擁有一個秘密的心理防禦武器庫,來抑制自己對死亡的焦慮。
  • 高考作文輔導51:行動還是吶喊(文體:辯論)
    若無「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吶喊,碌於農耕的百姓怎會撥冗植樹?若無「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吶喊,又會有多少餐廳仍圖暴利出售魚翅?伏契克臨終前的憂嘆仍使我們譬醒:「人類,我愛你們,可你們要警惕啊。」這是他的吶喊,致使多少青年反思。吶喊如比必要,甚至比行動更重要。對方認為,「行動比吶喊更重要」,我方不敢認同。
  • 稻盛和夫:所謂人生智慧,也只不過是對於靈魂的升華
    我們有義務人是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鍊靈魂。從剛出生起,為了使靈魂變得更高尚,一點點一點點地反覆精進。我認為這也是人類為什麼活在世上的最終答案。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鍊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在於磨鍊靈魂
    華章妹說 如果說人生有不滅之物,那就是「靈魂」。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在今世所創造的地位、名譽、財產就得統統放棄,只能帶著你的「靈魂」開始新的徵程。 因此,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來到這世上?」 我會毫不含糊地回答:「是為了在人生謝幕之時的靈魂,比人生開幕之初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 魯迅《吶喊》:值得細品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之一,細道人生百態
    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變成了《吶喊》的來由。時局動蕩,人心麻木,遂棄醫從文,然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想改變並非一朝一夕,通過吶喊,喚醒沉睡的人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醒來(言辭銳利刻薄,這聲音也的確稱得上吶喊了)。
  • 中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東亞第一 全球排名第54位
    【環球時報記者 吳鳴】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從1985年到2019年,中國和韓國成為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長最快的國家。
  • 82歲物理學家與28歲女孩結婚:相差54歲的婚姻,現今如何了
    44歲的翁帆顯得身形浮腫,也比之前憔悴了些。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 你看,承認這對相差了54歲的夫妻因為愛情而結合的現實,對很多人來說,實在太難了。楊振寧先生的人生畫卷,看似壯美的令人生畏,走近了看,又溫柔的讓人流連。除了他常人難以企及的科學成就,那些父母、前妻共同塑造和影響的性格,也讓老先生身上充滿了人性的魅力。
  • 謝安琪陳奕迅新碟PK:吶喊聲唱不唱得過沙龍照
    沿上一張專輯的金曲《囍帖街》模式,歌詞投射於民生,有勵志的《吶喊》《歡送會》,揭露八卦周刊醜惡的《字裡行奸》《開卷快樂》,批評現代人處事武斷的《直角等於三角形》,諷刺古今女性受性別歧視的《祝英臺》,講醫護人員的《紅衣天使》和熱衷港劇的主婦的《方玲霞》,也有以歌嘆情的《年度之歌》《我最喜愛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