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微創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此次手術的圓滿成功標誌了我院微創外科在治療膽囊結石有了新突破,也標誌著我院腹腔鏡外科手術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患者王某,47歲,上腹部反覆疼痛並嘔吐半月餘,曾在外院就診,吃藥後效果不明顯,後到我院內科三區就診,診斷為急性膽囊炎,經外科會診後轉入外科治療,診斷為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膽總管結石伴急性膽管炎,微創外科毛江平副主任醫師考慮到病人的膽黃素偏高,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建議他調理一段時間再進行手術,經過半月餘的調理,毛江平醫生、餘潮醫生及郭燦釗醫生對患者進行檢查、做好術前相關評估及方案以及與病人家屬溝通後,決定為患者進行目前最先進的微創腹腔鏡手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 +T型管引流術。
手術只有4個約0.5-1.0cm的微小皮膚切口,不但達到病人整體創傷小、恢復快的效果,而且由於切口小,對胃腸道的幹擾較小,從而減少了因切口引起的腸管粘連所致慢性腹脹、腹痛和術後腸梗阻的發生。
圖:手術現場
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的開展得到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麻醉團隊、手術室團隊的共同配合,克服了多種困難最終成功完成,毛江平副主任醫師從患者肚子裡開了4個約0.5-1cm的「小鑰匙孔」,再通過腔鏡鏡頭為患者摘取膽囊以及在膽總管先後取出十多枚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結石,手術進程很順利。
術後第二天,患者在外科醫護人員輕扶下可在床旁站立,護理人員鼓勵患者,讓患者更加放鬆、能減少術後的焦慮,為避免患者跌倒,護士們都輕扶住,著實暖心。
在醫護人員細心的治療與照顧下,患者恢復很好,現已康復出院,出院時還對我院醫護人員表達了感謝之情。
關於腹腔鏡
按常規的手術方式是開腹行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不僅手術創傷大,切口長,病人很痛苦,還存在膽道結石殘留或肝內膽管結石取不乾淨的問題,會給病人帶來了諸多不便。
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只需要在腹部開4個直徑0.5cm-1cm的小口就可以取出膽總管內的結石,同時切除膽囊,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後切口疼痛輕,基本無切口感染發生,最關鍵是保留了oddis括約肌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膽道逆行性感染發生,顯著減少患者痛苦。
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疾病
膽囊結石:
主要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型結石和黑色素結石。
(主要見於成年人,發病率在40歲後,隨年齡增長,女性多於男性。)
膽總管結石:
膽總管結石分為原發性結石和繼發性結石。
原發性結石多為棕色膽色素類結石(形成的誘因有:膽道感染、膽道梗阻、膽管節段擴張、膽道異物等。)
繼發性結石主要是膽囊結石排進膽管並停留在膽管內,故為膽固醇類結石或黑色素結石。
專家提醒
毛江平副主任醫師提醒,對於患有膽結石合併膽囊炎的患者,尤其是反覆發作的病人,應儘早進行手術;膽囊結石導致膽道梗阻的患者,也應儘早進行手術;對於長時間無症狀的膽囊結石患者,建議定期複查。
【作者】 辦公室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東莞市道滘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