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作為常見結石疾病中的一種,在形成期間會造成膽囊組織明顯受損。並且隨著病情持續加重損害後,會容易引起膽組織感染、壞死等嚴重併發症,所以在患有膽結石期間,必須要及時根據個人病情的不同,進一步選擇合適方式治療。對於身體結石的生長數量、位置等等細節要有明確認識,才能制定有效治療方案。
得了膽結石一定要切除膽囊嗎?
至於到底需不需要切除膽囊,要因人而異。如果膽囊已經失去功能了,或者出現了合併膽囊炎的情況,最好及時切除比較好,可能有部分人存在僥倖心理,覺得不是很嚴重,不願意切除,但這相當於在自己的身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隱患更大。在膽囊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切除膽囊,膽囊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一旦輕易摘除,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甚至還會加重不適。建議大家平時要調整飲食結構,少吃高脂肪、過於油膩的食物,多喝水多運動,也要保持一個好心態,飲食習慣好了,結石可能會逐漸縮小。
切膽有什麼壞處?
切膽的壞處,其實就是指在膽囊切除手術過程中及手術後,可能給患者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膽囊被切除後,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以下6大副作用。
1、消化不良、腹脹腹瀉;
2、膽囊切除術後十二指腸液的胃反流、胃液食管的反流;
3、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增高;
5、膽囊切除術後導致膽管損傷的問題;
5、膽囊切除術後對結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
6、膽囊切除術後症候群。
膽囊切除後,對人體健康的害處可謂是一目了然,因此目前學術界對於有功能的膽囊,都認為應儘量給予科學、有效的保護,盲目「一切了之」的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肝膽外科醫生所摒棄。
學生請求為老師保 膽
7月5日上午,武漢京都結石醫院肝膽外科的一間病房外,肝膽外科主任沈章義被好幾個學生圍住,學生們紛紛請求沈主任為他們的老師保住膽囊。這一幕,讓沈主任和病房裡的其他病人十分感動,更讓躺在病床上的吳老師眼睛溼潤,側過頭偷偷抹掉眼淚。
堅守崗位 帶「石」上課
病床上的老師姓吳,是武漢近郊一所高中高二的班主任,今年43歲,因為她獨特且負責任的教學方式,已經把無數學生送進了高等學府。吳老師是兩年前發現患膽結石的,一次上課時,她突然感覺右上腹疼痛難忍,疼得滿頭大汗的她一手捂著腹部,一手撐在講臺上。學生們見狀,趕緊叫來其他老師,將吳老師送到了附近的醫院。經過檢查,醫生確診吳老師是膽結石急性發作,並建議她進行膽囊切除手術進行治療。
是否切膽?家長紛紛給予建議
今年7月上旬,吳老師正在上課,不幸的是膽結石再次發作,這次疼痛極為強烈,吳老師忍不住捂著肚子蹲到了講臺上,學生們急忙撥打了120求救。吳老師很快被送到醫院。有一定醫學知識的她很清楚膽囊的重要作用,如果切除了膽囊,那今後的日子都得注意飲食,會對今後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為吳老師安排了全面的檢查,確診為「膽囊炎、膽囊多髮結石」,值得慶幸的是,吳老師的膽囊功能還沒有受到實質性的損傷,可以不用切除膽囊。最終,沈主任親自主刀為吳老師實施了保膽取石手術,順利取出了9顆結石,最重要的是保住了膽囊以及膽囊功能。
膽結石就像體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不僅會不定時的引發急性膽囊炎、膽絞痛、腹部劇痛鈍痛,更可怕的是,一旦發生結石梗阻,還會引起膽總管梗阻性黃疸、化膿性膽管炎等嚴重後果,更甚者還可能導致膽囊癌變。所以一旦發現患有膽結石,拖延治療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應該及時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