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膽囊切除微創手術的過程,用一篇文章來和你分享

2021-01-08 鮮果健康

當今社會,對於一些膽囊的疾病是越來越多樣化,這些疾病一不留神就會時刻威脅著我們的生命,目前來說,膽囊切除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傳統的膽囊切除手術,另一種是微創保膽取石數。對於現在醫院的普外科來說,選擇治療膽囊結石的時候,選用膽囊結石微創治療是不二選擇的。膽囊結石微創治療的出現就是普外科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那麼,膽囊微創手術過程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來簡單說一下。

首先,這種微創手術是開始於一種新式日本富士纖維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其是憑藉一種高科技產品腹腔鏡與纖維膽道鏡的結合來進行手術,先用把氣腹針從腹部穿刺放入腹腔鏡能夠探察到膽囊所在的位置。然後,觀察其外觀看看有沒有什麼粘連的情況發生。在我們能夠確認膽囊外部正常以後,在肋部邊緣下行2釐米處切個小口進入腹中,再牽引膽囊。在膽囊底部切開一個小切口以便能將膽道鏡插入膽囊裡,接著再用負壓吸引器吸淨膽囊內膽汁使其出來。

同時,還要放入生理鹽水衝冼一下膽囊腔,這樣才能使我們看得清楚一些。在纖維膽道鏡直視下,取淨膽囊內結石出來,最後使用膽道鏡反覆的檢查看看膽囊腔內是否還殘留有一些細小結石。並且,仔細觀察膽汁進入膽囊情況是否正常,這樣做是排除膽囊管內有結石嵌頓的發生。再次確定膽囊內沒有結石後,就可以用可吸收線細心將膽囊分兩層進行縫合,最後再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如此以來,手術的全過程就這樣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膽囊微創手術有很多優勢,它相對於其他手術來說比較安全而且沒有痛苦,手術創傷也小。取出膽囊內的結石也很乾淨,而且使用腹腔鏡看裡面的情況視野很清晰和大,對醫生來說很方便。在手術過程中還不會對我們的內臟造成損傷,醫生可以很清晰看到內臟器官,能夠在手術中很仔細,很認真的做手術。

相對於其他開腹手術而言,這個微創手術更加安全。其創傷小的好處就是疤痕不明顯,往往以前的傳統手術都會給皮膚留下一道很大的疤痕,很不美觀,如果稍微彎腰用力疤痕說不定還會裂開,但是這個微創手術在腹壁上幾乎找不到任何痕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效果好,恢復速度快,正常情況下一天以後都可以進食了,然後再經過適當的輸液護理,治療兩三天都可以順利出院了。

總而言之,以上為大家介紹的是膽囊切除微創手術的全過程了。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非常了解膽囊微創這個手術了。一般我們發現膽囊疾病就要及時的診治,還有平時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堅持按時吃飯,儘量不吃生冷或油膩性食物,不但要吃早餐,而且飲食方面要規律,三餐要定時。

相關焦點

  • 得了膽結石,要被切掉整個膽囊,那些沒有膽囊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膽結石很多人都聽過,我們可以理解為膽囊裡面長了一些跟石頭很像的物質。上周就有一位朋友肚子疼的要死要活的,差點暈厥過去,被診斷出來膽結石,然後做了膽囊切除手術。其實引發膽結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熱量、超精細、低纖維的飲食,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肥胖的體型等都是膽結石的危險因素。
  • 胸腺腫瘤微創切除手術的基本原則與質量控制
    胸腺腫瘤不應該與胸腺分開獨立切除,標準的術式應該是整塊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正常胸腺,且在任何時間點儘量避免暴露腫瘤。一旦標本被完整切除,在放入取出袋之前應避免標本在縱隔器官表面或胸膜表面的牽拉移動,從而降低種植轉移的機率。如果腫瘤突入胸膜腔或術中懷疑有縱隔胸膜受侵,就有出現在胸膜腔播散的可能,手術時應該仔細檢查整個胸膜腔來尋找可能的在壁層和髒層胸膜播散,如果發現播散病灶應該進行相應切除或活檢。
  • 在肚臍眼開個小孔就能切除膽囊?這個團隊12年前就做到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患有膽囊疾病而不得不通過手術將其切除一般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需要在患者肚臍和右上腹穿刺3~4個孔而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只需在患者臍部切一個口就能成功切除膽囊今天小午帶您走進張忠濤示範性職工創新工作室「創新來源於臨床需求」張忠濤總說,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微創外科時代。他參加工作那年,恰逢法國人成功實施了第一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他39歲接任普外分中心主任時,恰逢微創外科在中國蓬勃發展之時。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
    近日,我院微創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此次手術的圓滿成功標誌了我院微創外科在治療膽囊結石有了新突破,也標誌著我院腹腔鏡外科手術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得了膽結石,那些切除膽囊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得了膽結石一定要切除膽囊嗎?至於到底需不需要切除膽囊,要因人而異。如果膽囊已經失去功能了,或者出現了合併膽囊炎的情況,最好及時切除比較好,可能有部分人存在僥倖心理,覺得不是很嚴重,不願意切除,但這相當於在自己的身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隱患更大。在膽囊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切除膽囊,膽囊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一旦輕易摘除,可能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甚至還會加重不適。
  • 切除膽囊的人,身體會有哪些變化?膽囊什麼時候非切不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目前膽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膽結石是一種臨床常見病,指的是發生在膽囊內或者膽管的結石所引起的疾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其發病率在西方國家為10%-15%,我國約為4.42%-8.20%。為什麼會長膽結石?
  • 膽結石手術哪種好?想知道答案並不難,快看這裡來
    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是,對於一無所知的患者來說,選擇哪種手術治療成了一個難題。當然,得了膽結石也不一定非得手術,患了這種疾病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也不是非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的。那麼,膽結石手術哪種好?一、什麼是膽囊切除手術?什麼是微創保膽取石手術?1、膽囊切除手術。肝膽相連,如果盲目的對膽的切除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多種臨床症狀的發生。
  • 微創小切口切除肺部巨大腫瘤
    經檢查,胸部CT顯示:右中肺佔位性病變,最大層面達45×56㎜,考慮惡性的可能較大,必須儘快手術切除。考慮到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切開20釐米甚至更長的切口,撐開肋骨露出手術部位才能將腫瘤切除,手術創傷大,術後恢復時間長。邱女士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該院已成熟開展的全胸腔鏡微創手術,該手術方式具備創傷小、出血少、術後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
  •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順利開展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圖)
    屈曉勇主任醫師給邵女士散瞳檢查眼底後高興的告訴她:「恢復不錯,視網膜很平整,雷射斑反應良好,不過您還得繼續保持俯臥位,時間上可以適當縮短,記得一月後再來複查喲!」邵女士聽說恢復很好,笑著回答到:「感謝您們的精心治療,縣裡醫生說要到南昌去做這手術,想不到您們這裡也能做,而且能恢復這麼好。」  邵女士一月前因「右眼前黑影十多天」在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檢查確診「右眼裂孔性視網膜脫離」。
  • 膽囊切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醫生坦言:確實會落下「後遺症」
    切除了膽囊,對正常生活有影響嗎?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主要器官,而食物的消化、脂肪的分解以及營養物質的吸收,都是要靠膽汁來進行的。每次吃飯的時候,膽囊就會通過調節膽汁到胃腸道,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膽囊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選擇「保膽取石手術」治療膽結石?
    長期以來,得了膽囊結石切除膽囊成為許多人公認的金科玉律。  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對膽囊功能的再認識和膽囊切除術後種種弊端的探索,保膽取石在各方面優勢日益凸顯,越來越多患者將能保留功能正常的膽囊、取淨結石的新式微創保膽作為首選。
  • 協和深圳醫院實施「全鏡面人」腹腔鏡膽囊切除...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馮力 黃坷記者8月14日從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獲悉:由該院肝膽胰腺外科黃詩棟副主任醫師主刀,成功為一名「全鏡面人」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日間手術據介紹,為「全鏡面人」腹腔鏡膽囊切除實施日間手術,廣東省尚未有文獻報導,這也標誌著協和深圳醫院肝膽胰腺外科腹腔鏡日間膽囊切除手術已經跨入全省前列。
  • 醫學百科知識|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公眾號推出「醫學百科知識」欄目,不定期用英語科普醫學百科知識,每期一個主題,內容涵蓋疾病、症狀、檢查、藥物、治療等,採用文內注釋的方式,以幫助醫學英語相關學習者學習醫學百科知識
  • 胸腺瘤,也可以微創手術啦!
    夏宏偉主任團隊組織開展術前討論,麻醉科評估圍手術期風險,最後與麻醉科協商後決定改用無插管技術,行喉罩結合全身麻醉,王阿姨的手術很快被排上日程。手術當日,在麻醉醫師的嚴密監護下,丁教授採用劍突下微創手術成功切除胸腺腫瘤,術中順利,術後安返胸外科病房,3天後,王阿姨康復出院。術後病理提示:B2型胸腺瘤,I期,不用放化療,通過手術達到治癒目的,只需定期隨訪。
  • 新橋醫院胸外科微創切除國內最小肺部腺癌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8日電(通訊員 李春梅)「四年來這個小『包』一直困擾著我,現在切除了就放心了。感謝新橋醫院的精湛技術!」近日,在陸軍軍醫大大學新橋醫院胸外科肺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該中心主任戴紀剛教授運用3D模型精準定位,為32歲的李女士在腹腔鏡下微創切除了僅有5毫米大小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將微小肺腫瘤消滅於萌芽中。
  • 美國婦科腔鏡學會微創手術2018西安研討會順利召開
    、婦科生殖相關的腔鏡和微創手術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涉及的新概念、新技術,並進行現場手術演示及專家點評。Marianna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Tottori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微創手術中心副主任Imari Deura教授結合高清手術視頻,分享了4K超高清影像系統在婦科惡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 腹腔鏡微創手術PK「開大刀」
    考慮何先生年齡大,體質較虛弱, 「開大刀 」手術有風險,何文強與侯先生家人商量後,決定通過微創的腹腔鏡治療方法,切除侯先生的腎部腫瘤。   手術很簡單,何文強只在侯先生的腹部,打了3個各1釐米的小孔兒,一個孔進微型攝像頭和光源,另外兩個孔進微型操作器械,一旁的顯示器,把腎臟腫瘤的形態,顯示得清清楚楚,腫瘤很快就被切了下來,然後切碎,取出。術後第 3 天,侯先生就能下床活動了。
  • 42歲女子膽囊結石十餘年伴腎衰竭 這個手術助她避免透析
    浙江省中山醫院莫幹山路院區 醫院供圖普外科:微創技術和理念深入應用膽囊結石十餘年伴腎衰竭腹腔鏡下精準膽囊切除 避免血透風險42歲的沈女士(化名),12年前查出「尿蛋白2+」,去醫院行腎臟活檢穿刺,確診IgA腎病,一直口服藥物治療。3年前,覺得蛋白尿轉陰,指標正常,沈女士停止了複診和治療,也不再規律監測尿常規、腎功能等。
  • 額葉切除手術 額葉切除手術的後果有哪些
    他們所閱讀的研究中包括一位名叫GottliebBurckhardt的歐洲醫生,他曾在19世紀80年代實施了一批最早的神經外科手術,有切除額葉的,也有切除大腦其他部位的。Burckhardt的研究被認為過於野蠻而遭到同行恥笑。儘管如此,額葉可以用某種方法從大腦中分割出去的觀點還是讓Moniz和Freeman受到某種啟發。
  • 將微創升級為無創 保膽取息肉全身竟找不到切口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7日報導:在胃上開一個小口,讓胃鏡進入到病人腹腔,再切開膽囊,切除病人膽囊內一個0.9cm的息肉,術後患者體表無一手術切口。在今天開幕的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演示了世界首創的胃鏡下膽囊息肉切除術手術,以往這類手術不但需要在體表打洞,且需要同時切除膽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