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成功—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科學網 成舸 汪雨芹 伍西明報導) 「不敢拿別人做試驗,就只能自己上陣了。」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資深內鏡專家阮景德教授運用獨創的「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方法,在自己身上試做手術並成功取出了困擾他多年的膽囊結石。

 

膽囊「一刀切」可引發系列問題 新方法可大大減輕患者痛苦

 

膽囊結石作為一種多發常見病,其傳統治療方法是在腹腔鏡下打三個孔來取石,但該方法不僅操作過程繁瑣、耗時久,還需將膽囊完整切除。據介紹,由於膽囊內儲存了大量的膽汁,如將其切除,膽汁將源源不斷地流入腹腔,易出現腹膜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及長期併發症等風險。

 

「針對膽囊結石的保膽治療是令所有普外科醫師都感到頭疼棘手的難題。」 阮景德告訴記者。4年前,由他領銜的老年外科團隊開始潛心研究膽囊結石手術新方法,經查閱文獻資料和反覆論證,最終設計出一種被稱作「一針穿刺保膽取石」的新方案。

 

阮景德介紹,「穿刺保膽取石」技術是將微創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的成熟技術運用於膽囊結石治療。由於該術式直接進入膽囊,利用內鏡技術進行治療,不進入大腹腔,因此不會造成腹腔損傷和汙染,有效避免了併發症。且手術中僅用一個穿刺點,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術,使創傷極小化,具有耗時短、創傷小、費用低、易重複等優點。

 

20分鐘「穿刺取石」 湘雅專家「以身試術」獲成功

 

新方法還未來得及付諸實踐,阮景德自身的膽囊結石已開始持續發作,病痛讓他萌生了在自己身上試驗「穿刺取石」的想法,並決定讓本科室泌尿組負責人張曉波副教授為自己主刀。

 

2月24日晚,張曉波在B超引導下,精準確定了阮景德膽囊結石的位點,憑藉在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手術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自身過硬的技術水平,通過「一針穿刺法」很好地避開了肝臟內的大型血管和膽管,僅僅花費20分鐘,便將阮景德體內的結石順利取出,並且成功保住了膽囊。

 

手術麻醉清醒後,阮景德第一句話便是詢問新方法是否可行,當得到張曉波肯定的答覆後,他高興的說道:「以後可以幫更多人減輕痛楚了。」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膽囊結石的復發機率較大,但即便復發,「穿刺取石」方法仍能確保安全有效地完成取石,甚至不用進手術室便能在局麻下直接完成手術,必將為更多的膽囊結石患者帶來福音。

 

相關焦點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氧氣瓶爆炸 5人不同程度受傷
    微博截圖  中新網1月24日電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官方微博消息,今天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發布通報稱,24日10時50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新醫療區二樓急診科監護室16號床床旁發生1個6升小型醫用氧氣瓶爆炸。
  • 老人「松果體」中心長腫瘤,湘雅「神經內鏡手術」化解難題
    4 月 8 日,瀟湘晨報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在經歷了從 用眼睛看 到 用鏡頭看 的歷程後,顯微鏡手術已經成了神經外科手術的主流;而如今,神經外科手術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用屏幕看的 神經內鏡手術 。年初,家住湘潭的白爹爹經常感到頭顱脹痛,每次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接著雙下肢無力,走路也逐漸不穩,到了湘雅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在腦部松果體區長了一顆腫瘤。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弱電系統維保服務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0646-204HNGLN489(招標文件編號:0646-204HNGLN0489) 二、項目名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弱電系統維保服務 三、中標(成交)信息
  • 中南大學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新湖南客戶端12月9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易禹琳)12月初,本該在外地醫院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 「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說。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用氧氣瓶爆炸多部門介入處理
    紅網時刻1月2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陳斌)1月24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新醫療區二樓急診科監護室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10年研發 治癒一罕見病
    7月3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傳出喜訊,患罕見重症「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10年、雙目相繼失明的20歲女孩小易子,由該院神經內科與長沙晟康血液透析中心通力合作,首次採用具有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康碧爾蛋白A免疫吸附柱」高新醫療技術為其救治獲得成功,她右眼重見光明,並於日前康復出院。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
  • ...男子查出腹膜後巨大腫瘤,湘雅醫生成功「拆彈」並置換人工血管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石沛琳 潘柏宏 蔡舟)今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血管外科劉光強副教授團隊為一例腹膜後巨大腫瘤患者,成功實施了腹主動脈聯合下腔靜脈切除並人工血管置換。經查閱文獻,該手術在國內尚未見相關報導。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自動蛋白印跡定理分析儀等一批設備採購項目...
    湖南五一招標有限公司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委託,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自動蛋白印跡定理分析儀等一批設備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HNWY-2019147)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HNWY-2019147
  • 湘雅八年制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湘雅常德醫院舉辦三場高水平學術盛宴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大會不僅聚集了包括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吳開春教授、同濟大學醫學院郜恆駿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劉思德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張桂英教授、湖南省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德良教授等來自省內外數十位消化領域的著名專家,分別就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及消化疾病診療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新科研成果展開了20場專題學術報告,並有7場精彩紛呈的臨床診治經驗分享及疑難病例討論及
  • 打破技術壟斷 湘雅醫院創新3D列印仿生鉭棒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15日表示,該院骨科胡懿郃教授團隊近日為一位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了由中國自主研發的3D列印個性化定製仿生骨小梁多孔鉭金屬支架植入手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湘雅常德醫院連續舉辦三場高水平學術會
    紅網時刻10月20日訊(通訊員 胡衛鋒 騰燕妮)連日來,湘雅常德醫院消化內科、神經內科、藥劑科分別主辦、承辦三場國家級、省級學術會議,吸引了600餘名省內外同行來院「論道」,共享多場學術「大餐」。醫院濃厚的學術氛圍、精湛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的服務理念,給與會專家及同仁留下了深刻印象。
  • 交叉學科建設的「中南法學院」模式 ——專訪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
    依託歷史底蘊深厚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該院於2012年聯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醫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成立了中南大學醫療衛生法研究中心。2014年,該院自主設置了二級學科衛生法學,招收衛生法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經過近6年的努力,該院衛生法學二級學科已擁有了實力較強的衛生法研究團隊,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 ...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湘雅醫院團隊Genome Medicine...
    湘雅八年制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學生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團隊免費提供全飛秒雷射近視矯正手術
    紅網時刻7月16日訊(記者 鮑傑)為響應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發起的「全飛秒微笑中國行」活動,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作為中南地區著名三甲醫院,將舉辦長沙站「微笑摘鏡,視不可擋」公益活動。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團隊將通過全飛秒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幫我們推開世界的門,不再隔著鏡片看世界。7月18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屈光手術室將進行全飛秒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直播,旨在致敬對疫情防控付出努力、作出貢獻的醫務人員、警察、基層黨員、媒體記者、社工等最美逆行者。
  • 湘雅骨科「液氮滅活」清腫瘤,助8歲女孩重獲多彩童年
    8歲女童罹患腫瘤,醫院確診骨外尤文氏肉瘤。輾轉數月,不見好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何洪波教授團隊利用液氮在體滅活新技術,幫助女童重獲多彩童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娜的媽媽帶她來到湘雅醫院找到了湘雅醫院骨病專科首席專家何洪波教授及其團隊。 何洪波教授介紹,對於尤文氏肉瘤來說,放化療敏感,對於手術不可切除或者預計手術切除會造成肢體重大功能缺陷的病患,放化療聯合也是治療方案之一。而採用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腫瘤可以達到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肢功能,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湖南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
    記者從湖南湘雅醫院獲悉,湘雅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一種針對PKCγ基因RNA幹擾的重組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應用」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慢性疼痛是一個世界性的醫療難題。」鄒博士介紹說,慢性疼痛是指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疼痛,也有人將其比喻為「不死的癌症」,常伴有情緒和心理異常變化。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其中,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歐陽冬生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被寫入安全用藥指南。該指南的發布,將對何首烏的臨床使用和中藥國際化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 名院周報 | 同濟、湘雅等多家醫院科研工作結碩果
    科技⊙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完成骨科機器人多中心5G手術,系全球首次6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通過遠程系統控制平臺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和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同時連接,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多中心5G遠程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