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 成舸 汪雨芹 伍西明報導) 「不敢拿別人做試驗,就只能自己上陣了。」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資深內鏡專家阮景德教授運用獨創的「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方法,在自己身上試做手術並成功取出了困擾他多年的膽囊結石。
膽囊「一刀切」可引發系列問題 新方法可大大減輕患者痛苦
膽囊結石作為一種多發常見病,其傳統治療方法是在腹腔鏡下打三個孔來取石,但該方法不僅操作過程繁瑣、耗時久,還需將膽囊完整切除。據介紹,由於膽囊內儲存了大量的膽汁,如將其切除,膽汁將源源不斷地流入腹腔,易出現腹膜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及長期併發症等風險。
「針對膽囊結石的保膽治療是令所有普外科醫師都感到頭疼棘手的難題。」 阮景德告訴記者。4年前,由他領銜的老年外科團隊開始潛心研究膽囊結石手術新方法,經查閱文獻資料和反覆論證,最終設計出一種被稱作「一針穿刺保膽取石」的新方案。
阮景德介紹,「穿刺保膽取石」技術是將微創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的成熟技術運用於膽囊結石治療。由於該術式直接進入膽囊,利用內鏡技術進行治療,不進入大腹腔,因此不會造成腹腔損傷和汙染,有效避免了併發症。且手術中僅用一個穿刺點,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術,使創傷極小化,具有耗時短、創傷小、費用低、易重複等優點。
20分鐘「穿刺取石」 湘雅專家「以身試術」獲成功
新方法還未來得及付諸實踐,阮景德自身的膽囊結石已開始持續發作,病痛讓他萌生了在自己身上試驗「穿刺取石」的想法,並決定讓本科室泌尿組負責人張曉波副教授為自己主刀。
2月24日晚,張曉波在B超引導下,精準確定了阮景德膽囊結石的位點,憑藉在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手術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自身過硬的技術水平,通過「一針穿刺法」很好地避開了肝臟內的大型血管和膽管,僅僅花費20分鐘,便將阮景德體內的結石順利取出,並且成功保住了膽囊。
手術麻醉清醒後,阮景德第一句話便是詢問新方法是否可行,當得到張曉波肯定的答覆後,他高興的說道:「以後可以幫更多人減輕痛楚了。」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膽囊結石的復發機率較大,但即便復發,「穿刺取石」方法仍能確保安全有效地完成取石,甚至不用進手術室便能在局麻下直接完成手術,必將為更多的膽囊結石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