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術壟斷 湘雅醫院創新3D列印仿生鉭棒

2020-12-05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15日表示,該院骨科胡懿郃教授團隊近日為一位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了由中國自主研發的3D列印個性化定製仿生骨小梁多孔鉭金屬支架植入手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治療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是鈦金屬。此次胡懿郃教授團隊自主研發了3D列印仿生骨小梁多孔鉭金屬支架,這一產品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D列印個性化植入器械臨床應用研究與推廣」的成果。

據胡懿郃介紹,相比於鈦金屬來說,鉭金屬生物相容性更佳,人體不易發生排異反應,且鉭金屬的彈性模量更接近骨組織,更適合仿生人體的骨小梁結構,骨組織長入速度大大高於鈦金屬,可以促進骨細胞快速長到鉭金屬棒的孔隙中。

然而,目前全球少數幾家製作此種材料的公司,製造的是「均碼」的圓柱體鉭金屬棒,其規則的「蜂巢狀」孔隙結構並未十分切合人體骨小梁結構。為此,胡懿郃團隊聯合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周科朝教授團隊,共同研發了國產化鉭金屬粉末材料,並通過一年多反覆設計和3D列印,為患者個性化定製一根「鉭棒」。

「我們通過與算法工程師緊密合作,根據患者骨小梁不規則的結構來設計,比起進口的鉭金屬棒規則的『蜂巢』型結構,其彈性模量和表面摩擦係數與人體松質骨更為接近,可以更好地『偽裝』成骨小梁,誘導骨長入。」胡懿郃說,這一設計通過傳統的機械加工或者化學氣相沉積無法實現,只有3D列印才可以做到。

3D列印好仿生骨小梁結構的鉭金屬棒後,如何加快骨組織的長入速度呢?胡懿郃教授團隊創新採用「仿生」的方法。利用鉭金屬「親生物」的特性,團隊在鉭金屬棒中播下「種子」,骨組織可以同時在內部和外部的假體表面生長,最終實現多孔鉭金屬棒和人體的完全融合。

「我們在鉭金屬棒的尾部設計了螺旋形自鎖定裝置,類似於『膨脹螺絲』,患者術後活動就不用擔心鉭金屬棒退出來;後期我們還將設計壓配打擊植入的鎖定機制。」湘雅醫院骨科醫師、生物醫用材料博士後雷鵬飛說,此次手術還採用了3D列印模具定位技術,製造了一個「雙導向」手術導板,避免術中調整假體位置,大幅縮短了手術時間。

原標題:湘雅醫院創新3D列印仿生鉭棒挽救股骨頭

相關焦點

  • 3D列印用鈦粉 攀鋼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3D列印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熱門技術。它將塑料、金屬等「列印材料」,通過逐層堆疊列印的方式,來製造成為實物,應用領域日益廣泛。在眾多「列印材料」中,金屬粉末材料具有巨大優勢和發展前景,但技術難度極高,一直是製造行業攻關的熱點。
  • 中國3D列印球形鉭粉走在世界的前列
    今日,英國金屬粉末生產商LPWTechnology正在與鉭鈮專家GlobalAdvancedMetalsPtyLtd(GAM),合作開發用於金屬3D列印的球形鉭粉,並論證其有效性。而在這方面,中國顯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解決好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個問題,關乎民族未來,國運興衰,意義重大而深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
  • 基於3D列印和電解的凝膠鑄造多孔鉭支架
    近年來,鉭以其高強度、延展性、耐腐蝕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尤其是骨科和牙科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外,多孔鉭具有低彈性模量、高表面摩擦性能和良好的骨整合性能。多孔鉭的製備多種多樣。
  • 3D列印"仿生皮膚"讓機器人也有觸覺
    這臺特製的印表機具有4個噴嘴,可以為「仿生皮膚」的不同層次提供不同類型的特製「墨水」。「我們開發的這種可伸展電子織物具有許多實際用途,」機械工程助理教授麥可·麥卡爾平(Michael McAlpine)說,「將這種『仿生皮膚』用在外科手術機器人上,可以使外科醫生在微創手術中有真實的感覺,從而使手術更加容易,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只使用攝像機。
  • 【3D專委會】會員單位第七元素牙齒材料與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產業化落地
    致力於數位化3D列印仿生牙齒材料,擁有3D智能醫療生物材料的核心專利技術,可以填補世界口腔醫療新材料的市場空白,避免口腔行業傳統減材工藝50%的誤差率,仿生原牙99.9%,縮短了11個小時的就診時間,實現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本文旨在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進行概述,並對其在未來的發展提出展望。目的是加深臨床醫生對3D列印技術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其臨床轉化,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什麼是3D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又稱為"快速原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或"增材製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
  •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 應用術前診斷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應用術前診斷。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這項技術最大的突破是打破傳統的二維CT診斷,把人體骨骼1:1還原,重大疾病下,醫生可根據3D仿生術前診斷模型有針對的制定手術方案。」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現實版的3D列印仿生手臂
    該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為手臂截肢者製造出價格更便宜的仿生假肢,而Melville佩戴它的多手柄Hero Arms至今已有大約三年時間。但是現在,視頻遊戲迷的運動方式更加酷炫:官方的《合金裝備》「毒蛇」 3D列印封面可以夾在他現有的英雄手臂上。「這是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仿生手臂所需要的一切,」梅爾維爾談到他的全新金屬齒輪固體毒蛇仿生手臂時說。
  • 中國成功實現該材料太空3D列印,尚屬世界首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也是世界首次攻克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軌3D列印技術。長絲連續構成,成功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的3D列印技術。這並非人類首次試驗太空3D列印技術,美國NASA此前也曾進行過一定的科學實驗。而之所以航天大國們要競相開發太空3D列印技術,是因為這項技術在太空競賽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太空列印的優勢太空3D列印技術對航天技術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是太空產業化之路的關鍵所在。就拿中國此次試驗的目的來說吧。
  • 深圳這家醫院3D列印助力醫患溝通
    近日,81歲的患者李某因意外摔跤導致股骨頸骨骨折,前往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骨科治療。病情溝通時,考慮到患者年歲較大,且大多數的CT、核磁共振影像的檢查結果看起來都是黑白光影,非專業人士無法辨識,患者和家屬對此難免會忐忑,在醫院3D實驗室的積極配合下,通過導入CT數據,僅僅4個小時,用特質材料列印出形狀完全相同且內部結構層次分明的仿真髖關節模型。
  • 3D列印生物仿生舌頭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近日,由英國利茲大學與愛丁堡大學合作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使用3-D列印技術創建了具有舌狀紋理的合成柔軟表面,從而為測試食品,營養技術,藥物和口乾療法的口腔加工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些高質量印模3D光學成像後,使用Screened Poisson重建技術對這些印模的相關結構特徵進行測量。增材製造技術推動了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和不同機械性能的高質量生物器官複製品的製造。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首款國產工業級MEMS噴墨列印頭上市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2018年12月16日,上海安諾其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參股公司,蘇州銳發列印技術有限公司成功舉行了中國首款國產工業級MEMS噴墨列印頭新品發布會。這些行業專家均表示,噴印行業中最難克服、最尖端的領域就是噴頭,長期以來高價噴頭一直卡住了中國相關行業的發展,噴墨列印頭核心部件,完全依賴進口。被外國巨頭賺取了巨額利潤。此次謝永林博士帶領的蘇州銳發,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帶動一大批中國的民族產業。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特別是,對細胞活力影響有限的溫和加工條件,以及它們在加工具有廣泛性能的材料中的靈活性,使得該技術成為有吸引力的候選者。
  • 英國科學家3D列印仿生舌頭,具有潛在的味覺功能
    研究人員使用基於點處理的模型,通過將3種與真實器官中相似的「****」(或味蕾)3D列印到有機矽彈性體上,創建了他們的軟仿生設備。該團隊利用其模仿真實物品質地的添加劑背面,來量化人舌與某些食物之間的機械相互作用。
  • TOP:10種最具創新性的3D列印醫療植入體
    與使用傳統方法相比,3D列印解決方案在設計、製造時間和相關成本方面都更為合適。本期,3D列印技術參考對這些創新應用逐一介紹。這項醫療創新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為失聰者帶來恢復聽力希望的案例,3D列印醫療運用再創新紀錄。
  • 【第1986期】西工大研究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
    西工大研究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汪焰恩教授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研製的3D列印活性仿生骨可以做到與自然骨成份、結構、力學性能高度一致。
  • 科學家們首次3D列印出仿生舌面
    3D列印的舌面負模。仿生的舌頭。近日,來自英國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利用3D列印技術複製了人類舌頭的複雜表面設計,創造出了一種仿生舌面。隨後研究團隊使用計算機模擬和數學建模創建了一個3D列印的人工表面,形狀和尺寸不同的乳突以合適密度隨機分布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