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家醫院3D列印助力醫患溝通

2020-12-05 瀟湘晨報

近日,81歲的患者李某因意外摔跤導致股骨頸骨骨折,前往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骨科治療。

病情溝通時,考慮到患者年歲較大,且大多數的CT、核磁共振影像的檢查結果看起來都是黑白光影,非專業人士無法辨識,患者和家屬對此難免會忐忑,在醫院3D實驗室的積極配合下,通過導入CT數據,僅僅4個小時,用特質材料列印出形狀完全相同且內部結構層次分明的仿真髖關節模型。

3D列印

術前,骨科主任慄志輝充分利用這具逼真和詳細的模式,在設計手術方案時為臨床醫生提供最直觀的指導,提高真實手術中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和家屬溝通討論病情時,慄志輝主任拿著3D列印模型,向患者及其家屬展示了骨折位置,解釋手術方案,對著病人預演了一遍手術。通過形象直觀地演示,患者及其家屬清楚了解身體出問題的部分,幫助他們快速理解其中的問題,打破了醫學專業壁壘所帶來的溝通屏障,改變了外科手術前「兩眼黑」的局面,令患者安心很多,醫生心裡也更加有數。醫患交流變得形象化,醫患之間的理解得到提高,大大節省了溝通成本,提升了患者就醫滿意度。

與患者溝通

記者了解到,3D列印技術可以將所獲取的所有醫學數字製造成手術推演模型、手術導板等產品,用於手術,簡化手術過程,使原本是醫生憑經驗完成的操作變成按照計算機設計的數位化操作,從而開啟手術數位化精準時代,通過先進技術實施還可降低患者的二次創傷,從而大大提升了手術的成功率。

據悉,前海蛇口自貿區院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及「三區驅動」政策優勢緊跟國際先進技術發展的步伐,早在2018年末便聯合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盧秉恆院士團隊、西安啟泰坐標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國家3D列印創新中心醫學應用深圳示範醫院,醫院院內成立醫學創新分中心,打造3D列印精準醫療蛇口示範實驗室,加快3D列印技術與臨床的緊密結合,助力臨床技術更加精細化和精準化,造福當地患者和群眾。

【記者】丁侃

【通訊員】王霏

【作者】 丁侃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Plu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英國醫學雜誌:好的醫患溝通是一種治療
    高質量的醫患交流不僅能夠減少醫患糾紛,而且還可以使患者獲益,減輕患者疼痛。 Anita Gupta 醫學教授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醫患溝通的重要性: 2015年3月9日,下午四點, 他的疼痛門診室電話響起,是他的一位患者的女兒,電話中傳來哭泣與悲吟聲,說道她的母親去世了,而她的母親是一位乳腺癌廣泛轉移的患者,已經接受了近一年的病痛折磨與痛苦的化療過程,這對她母親來說,需要承受極大的心理考驗。
  • 3D模擬技術助力神經外科手術 ,醫生可「透視」腦部結構
    3D模擬技術助力神經外科手術 ,醫生可「透視」腦部結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7-04-09 17:57 來源: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盧秉恆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做好「3D列印+」這篇文章後,增材製造將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智能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助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右]在大會新聞中心接受採訪。)
  • 不要讓醫患關係阻礙醫學的進步!(一份來自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我是陳思岑,一名來自深圳中學的高二學生。在今年的高考生中,想必會有相當一批曾經懷揣過醫學夢想,卻因當今社會的醫患矛盾而止步,就此放棄醫學夢想的考生吧?醫生這個職業一直都是神聖而令人尊敬的,有極高的專業素養、行業道德和社會地位。但是,近年來媒體上關於醫院的負面報導越來越多,使得醫患矛盾竟然上升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之一。
  • 【3D專委會】會員單位第七元素牙齒材料與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產業化落地
    國家三部委發布《國家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鼓勵3D列印技術研發、標準建立、行業規範引導,國內3D列印企業進入高速發展軌道。但3D列印產業化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到底用在哪?列印生物口腔醫療材料的產業化進程。
  • 法官工作前移 化解醫患糾紛
    法官進駐醫院後,現場辦公通過參與醫患糾紛調解,對醫患雙方進行法律法規講解,讓患者更多地選擇行政調解或司法訴訟,理性維權。  之前,該醫院也採取過獨立醫患調解公司進駐等調解形式,然而,患者認為「第三方」和醫院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法官進駐醫院,讓醫患雙方在懂法、知法的前提下有了一個不傷害雙方尊嚴的平等對話平臺,法官能深入了解醫患矛盾的癥結,從而在調解、審判中更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
  • 全國首例應用3D列印+AR增強現實的骨科手術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3月21日,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技術」高科技手段,順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細胞瘤切除及椎體置換手術,這是該院3D列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上的一次成功嘗試。
  • 2018醫學倫理學:如何對待醫患關係?
    2018醫學倫理學:如何對待醫患關係?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患者吳某系孕婦,因得急性腸炎前往廣州市某醫院門診就診,當晚住院留醫觀查治療。第二天,吳某認為病情好轉,便要求出院,醫生為其開了處方藥,胃乃安膠襄等三種藥。
  • 3D列印人體器官 助力醫療技術革新
    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名譽主任那彥群表示,3D列印技術實現的外科手術模擬,將在未來大大助力醫療質量的提升。  人民網8月6日電(王宇鵬)在建築設計、汽車零部件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3D列印技術顯示出了驚人的創造力。近年來,其在醫學上的應用前景被普遍看好。3D列印技術可以解決臨床中遇到的哪些問題?國內研究的現狀如何?產品上市還有哪些困境亟待突破?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列印技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優勢
    文題釋義:3D列印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行業。目的:綜述3D列印技術在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中的應用現狀,並對應用前景進行展望。結果與結論:①在神經外科領域,3D列印定製個體化植入物可用於修補顱骨缺損,所列印出的病變模型可用於畸形修復、腦血管病、顱底疾病及脊柱脊髓疾病手術的術前模擬,為個體化精準治療提供依據;②同時模型可用於神經外科教育及術前宣教;③因此3D列印技術在神經外科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為狗狗定製3D列印假眼,助力動物保護
    從假牙、人工骨骼到塑料槍械,3D列印技術的神奇功用令人驚嘆。然而實際上,它的「功力」遠不止如此。日前,韓國忠北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為那些失去眼睛的狗狗開發了低成本的3D列印眼球。使用軟體對植入物進行建模,之後並使用生物印表機進行3D列印。製作好以後,科學家們將它們植入兩隻小獵犬體內,並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對它們進行監測。在手術過程中,3D列印複製品被證明具有足夠的尺寸,並且每周三天佩戴10個小時的假眼,以使狗狗適應。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口腔醫院首次應用自主研發的3D列印技術成功完成無牙頜全口義齒...
    3個月前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完成無牙頜全口義齒修復的兩名患者,近日經過口腔專家的觀察與驗證,確認修復達到了預期臨床效果。「牙齒很漂亮,好像年輕了10歲 !」80多歲的患者沈某表示,她對義齒的咀嚼功能和美觀效果非常滿意,感覺這個「列印出來的假牙」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 3d列印燈飾設計,讓你的黑夜更加美麗!
    這時候你可以考慮一下以小量定製、個性化為客戶打造良好的家居體驗感的3D列印燈具。下面未來工場3D列印來給大家介紹下 3D列印燈飾吧 。其實3D列印在家居方面早在前幾年在國內就開始慢慢流行了。17年,國內公司國泰控股就幫湖南張家界的一個「爛尾樓」小區提供3D列印全屋裝修和服務,使這個八年之久的「爛尾樓」重煥生機。
  • 2019醫學倫理學試題庫:醫患溝通案例
    2019醫學倫理學試題庫:醫患溝通案例 案例:患者,女性,23歲,銀行職員。性格開朗,積極上進,注重自身形象和修養。患者因自己是單眼皮並伴有內眥贅皮,使人感到總有一種未睡醒,沒有精神的感覺。
  • 3d列印的材料是有哪些?列印精度及後處理介紹
    用3D列印的材料是什麼?3D列印的材料一般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包括:聚乳酸、ABS、二氧化二鋁、尼龍、陶瓷、高溫、高韌性、高強度感光樹脂、半透明感光樹脂、軟膠3D列印、DLP進口紅蠟、DLP進口藍蠟、全鈷彩色3D列印、數控ABS加工、桌面ABS塑料等數十種材料。金屬三維印刷材料:金、銀、鋁合金、不鏽鋼、鈦合金等材料。
  • 上海中山醫院「戰疫巴林特應急小組」為醫患解壓
    3月5日下午3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準時撥通預約者的電話,對他提出的困惑進行疏導。  早在2009年,中山醫院上海率先在院內發起了巴林特活動,十餘年的堅持和創新,不僅鑄就了「中山品牌」,更將巴林特的火種傳遞至上海乃至全國。隔周的中山巴林特活動,已成為中山人的「心靈之約」。不事先徵集案例,不固定主題,當日赴會者講述其碰到的事件,可能是醫患關係的困惑,可能是工作中的小摩擦,也可能是面對生死心理那道跨不過去的檻。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