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6期】西工大研究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

2020-11-23 騰訊網

西工大研究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汪焰恩教授團隊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研製的3D列印活性仿生骨可以做到與自然骨成份、結構、力學性能高度一致。動物活體試驗顯示,該技術製造的仿生骨可在生物體內「發育」,還能讓自體細胞在人造骨中生長,最終將人造骨與自然骨很好地生長在一起,融入動物體內環境。目前,該團隊已掌握3D列印仿生骨、軟骨和皮膚的技術。

據了解,研究團隊將羥基磷灰石、粘合劑、細胞液、蛋白液(生長因子)等按照不同個體的骨骼性質進行科學配比,從而列印最適合被植入個體的人造仿生骨。其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列印技術實現了仿生列印的結構複雜、密度不均、複合粉體和非均一鋪粉。設備獨創的常溫壓電超微霧化噴灑技術,突破了細胞液、蛋白液噴灑速度、噴灑量難以精細控制的技術瓶頸,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團隊正在與空軍軍醫大學合作,探索3D列印活性仿生骨的應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3D列印功能性生物陶瓷支架取得系列進展
    前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3D列印生物陶瓷支架用於骨-軟骨再生及骨腫瘤治療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7, 27:1703117-1703130; Advanced Science 2017, 4:1700401-1700409; Biomaterials 2017, 135:85-95
  • 3D列印技術能快速簡便地製造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種新興技術,具有組織工程,特別是骨替代所需的許多特性。不幸的是,生物活性玻璃受其固有脆性的限制。將生物活性玻璃晶化成玻璃陶瓷可以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機械性能,但是會降低或延遲生物活性,從而阻礙新骨的生長。
  • 中科院科學家3D列印生物陶瓷支架:可用於骨腫瘤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小組首次提出將骨組織工程與光熱治療相結合的思想,在製備用於治療與修復骨腫瘤缺損的光熱功能化的生物活性陶瓷支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該研究通過3D列印技術製備出生物陶瓷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支架(見圖1),在超低功率近紅外光下可使支架溫度迅速升高,且其光熱性能可控。
  • 西安點雲生物兩款陶瓷3D印表機 功能、特點及技術參數
    西安點雲生物兩款陶瓷3D印表機 功能、特點及技術參數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1-12 15:16:47 2020年11月11日,南極熊注意到,西安點雲生物推出了兩款陶瓷
  • 上海矽酸鹽所在3D列印生物醫用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3D列印生物陶瓷/石墨烯複合支架在近紅外光誘導的光熱效應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小組首次提出將骨組織工程與光熱治療相結合的思想,在製備用於治療與修復骨腫瘤缺損的光熱功能化的生物活性陶瓷支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該研究通過3D列印技術製備出生物陶瓷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支架(見圖1),在超低功率近紅外光下可使支架溫度迅速升高,且其光熱性能可控。在體外骨腫瘤細胞殺傷率達到90%(見圖2)。
  • 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作為一種新型的快速成型及快速製造技術,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同時也受到醫學領域學者的青睞。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已獲得應用,它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1∶1的實體模型;(2)無生物活性的材料;(3)具有生物活性的組織細胞及完整生命功能的器官。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應用走在前列,骨科領域中第1、2點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在第3點應用也有相關報導。
  • 3D列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廣東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低溫3D列印技術,可以列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節材料,將特製的複合物作為支架材料,並在裡面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示可以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形成,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前沿I 陶瓷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醫學領域中應用的陶瓷材料包括生物惰性陶瓷(如氧化鋁、氧化鋯、氮化矽等)和生物活性陶瓷 氧化鋁、氧化鋯和氮化矽陶瓷材料不會發生降解,具有較高的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可被用於製作使用時間較長的植入性醫療器械,如人工股骨頭、髖臼杯內襯、義齒等。 國外研究人員已利用高純度氧化鋁,通過3D列印技術製作出心臟起搏泵。
  • 生物陶瓷材料應用於頜面部骨缺損修復與再生的研究進展
    自體骨移植是修復頜骨缺損的首選方法,但其來源有限且第二術區的開創易引起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同種異體骨不僅來源有限,而且具有免疫排斥等風險;而異種骨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其包括異種骨組織提取的無機骨和人工合成的骨替代物。因此,開發一種能在生物體和生物力學性能之間取得平衡的仿生複合骨支架材料是骨組織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現在人們在不斷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的注意起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骨科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內固定器材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作用。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CeraBuilder100陶瓷3D印表機 助力高性能微波陶瓷器件快速研發
    陶瓷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人工骨、工業精密零件製作、工藝品等領域有著諸多的應用。然而,在射頻器件、微波領域的應用鮮有報導。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呂文中教授團隊利用武漢因泰萊雷射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CeraBuilder 100陶瓷雷射3d印表機進行了高性能MgTiO3-CaTiO3微波陶瓷3D列印成型及相關性能研究,該微波介質材料在高頻通訊、5G領域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國際權威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上,文章名為「Fabrication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3D列印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重要技術,近30年來發展迅速。3D列印技術有異於傳統的削材及鑄造技術:不僅使產品的物理結構發生變化,還能根據個性化需求定製,實現材料與病變部位的完全匹配,同時可攜帶細胞及生物活性微球進行骨缺損部位的原位列印。這些特點決定了該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特別是,對細胞活力影響有限的溫和加工條件,以及它們在加工具有廣泛性能的材料中的靈活性,使得該技術成為有吸引力的候選者。
  • 生物陶瓷之活性陶瓷材料篇
    生物陶瓷材料根據與組織的結合情況分為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和生物惰性陶瓷材料。本文主要對生物活性陶瓷材料進行簡略介紹。生物活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包括表面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降解陶瓷,這類材料的組成中含有能夠通過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途徑進行置換的鈣
  • 一文看懂生物3D列印技術如何構建強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組織支架
    2019年,生物3D列印技術全方位爆發,多篇生物3D列印文章發表於頂級期刊雜誌(年終特稿 | 2019十大最值得關注的生物3D列印研究),如美國萊斯大學發表了生物3D列印的第一篇Science,利用高精度的光刻技術提供了複雜的血管化網絡結構的構建方法,該方法使得複雜組織器官的構建成為可能。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AM是一種面向材料的製造技術,因為材料固化機制,列印結構精度,後處理過程和功能應用均是基於列印材料的。但是,用於製造生物植入物的三維(3D)可列印材料仍然非常有限。在這項工作中,對用於生物植入物的2D/3D AM材料進行了調研。此外,在呂堅教授課題組先前開發的4D列印陶瓷前驅體及陶瓷材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概念,並對其在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結構上的潛在應用做了展望。
  • 行業|需要骨修復的患者越來越多,人工骨會是他們的救星嗎?
    3、具備複合特性的材料,既可以提供被動的多孔支架,同時也能夠促進骨的形成,通常將生長因子或基質細胞與多孔的無機材料結合起來使用,打造出三維支架,從而在提供有效力學強度的同時促進骨組織的生長與癒合,代表材料有可發育生物陶瓷仿生人工骨、羥基磷灰石類活性人工骨材料等、膠原蛋白類結合無機材料人工骨等。
  • 口腔醫學領域3D列印材料的研究進展
    隨著口腔醫學的不斷發展,3D列印材料的研究已成為許多研究者的研究重點;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突破,不斷有新型3D列印材料應用於口腔醫學領域。本文將從金屬,高分子,陶瓷和生物活性材料這4大口腔醫學領域的3D列印材料展開綜述。
  • 3D列印生物仿生舌頭
    3-D列印技術創建了具有舌狀紋理的合成柔軟表面,從而為測試食品,營養技術,藥物和口乾療法的口腔加工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類舌頭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生物物理特徵:例如微乳頭密集的拓撲結構、最佳潤溼性和可變形性,在設計人造舌頭表面時面臨著結構上的挑戰,而缺乏這種仿生表面則會阻礙舌頭對食物/流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解。在這裡,研究人員首次製造了3D軟仿生表面,該表面可複製真實人舌的形貌和可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