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首次3D列印出仿生舌面

2020-11-02 科技工作者


3D列印的舌面負模。

仿生的舌頭。

接近人類舌尖表面的三維光學圖像。

舌頭的拓撲結構、彈性和溼潤度決定了食物或唾液如何與舌頭相互作用,進而影響我們的口感、吞咽、說話和營養攝入。

近日,來自英國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利用3D列印技術複製了人類舌頭的複雜表面設計,創造出了一種仿生舌面。

這種仿生舌面與真正舌面類似,可以有效減少目前對人體試驗的依賴,同時,它也為測試食品、藥物以及治療口乾症創造了新的可能性。相關論文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

舌頭表面的複雜性給人工複製帶來了挑戰,也為開發口乾症相關療法平添了障礙。

論文第一作者Efren Andablo-Reyes博士說:「重建舌面面臨著結構上的獨特挑戰。數百個被稱為「乳突」的小泡狀結構賦予了舌頭特有的粗糙紋理,再結合生物組織的柔軟特質,舌面從機械角度上看來十分複雜。」

研究人員將關注重點放在舌頭的前背側部分,這裡的乳突有的包含味覺感受器,有的則不包含。這兩種乳突幫助舌頭產生適當機械摩擦,使得食物在口腔內能夠與足夠唾液混合,從而帶來良好口感,並增進吞咽時的潤滑。

研究人員試圖在實驗表面上複製人類舌頭的有效機械特徵。

研究小組獲取了15個成年人的舌頭表面矽膠模型,並通過三維光學掃描得到了舌乳突的尺寸、密度以及舌頭的平均粗糙度。他們發現,舌頭的紋理類似隨機分布。

隨後研究團隊使用計算機模擬和數學建模創建了一個3D列印的人工表面,形狀和尺寸不同的乳突以合適密度隨機分布其上。

愛丁堡大學信息學學院的Rik Sarkar說:「乳突分布的隨機性似乎對舌頭的感覺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定義了一個「碰撞概率」的新概念來測量機械感應。」

最後,為確保仿生舌面的溼潤度和潤滑性與人類舌面相同,該團隊使用不同合成液體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首席研究員、利茲大學膠體與表面學的教授Anwesha Sarkar評價道:「精確地繪製並複製舌面,並將其與一種接近人類舌頭彈性的材料結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通過吸收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我們成功證實了3D列印的矽膠表面能夠模擬人類舌面的機械性能。」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ACS應用材料與界面》

期刊編號:1944-8244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d-biomimetic-tongue-surfac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3D列印生物仿生舌頭
    3-D列印技術創建了具有舌狀紋理的合成柔軟表面,從而為測試食品,營養技術,藥物和口乾療法的口腔加工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類舌頭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生物物理特徵:例如微乳頭密集的拓撲結構、最佳潤溼性和可變形性,在設計人造舌頭表面時面臨著結構上的挑戰,而缺乏這種仿生表面則會阻礙舌頭對食物/流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解。在這裡,研究人員首次製造了3D軟仿生表面,該表面可複製真實人舌的形貌和可溼性。
  • 舌頭也能3D列印了,再也不用真人試藥了
    3D列印的舌面負模。近日,來自英國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利用3D列印技術複製了人類舌頭的複雜表面設計,創造出了一種仿生舌面。這種仿生舌面與真正舌面類似,可以有效減少目前對人體試驗的依賴,同時,它也為測試食品、藥物以及治療口乾症創造了新的可能性。相關論文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舌頭表面的複雜性給人工複製帶來了挑戰,也為開發口乾症相關療法平添了障礙。
  • 科學家首次使用3D列印創建「生物仿生舌頭」
    然而,一種新的仿生舌頭卻不是這樣,它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應用。為了創建該設備,來自英國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首先對15名成年志願者的舌頭表面進行了矽膠印記。然後對這些印模進行3D掃描,繪製出數百個被稱為舌乳頭的芽狀結構的尺寸和密度。
  • 科學家發明仿生蘑菇電燈 3D列印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稱,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發電的仿生蘑菇,他們用3D列印的細菌和細小的電線覆蓋蘑菇生長,菌蓋上3D列印的細菌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 3D列印"仿生皮膚"讓機器人也有觸覺
    明尼蘇達大學的工程師們使用自己研發的一臺3D印表機製作了這些可伸展的電子感受設備。這臺特製的印表機具有4個噴嘴,可以為「仿生皮膚」的不同層次提供不同類型的特製「墨水」。「我們開發的這種可伸展電子織物具有許多實際用途,」機械工程助理教授麥可·麥卡爾平(Michael McAlpine)說,「將這種『仿生皮膚』用在外科手術機器人上,可以使外科醫生在微創手術中有真實的感覺,從而使手術更加容易,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只使用攝像機。對其他機器人來說,這些感受器有利於它們更方便地行走並與周圍環境互動。」
  • 仿生3D印表機器人可以吞噬水中細菌
    科學家們認為它可以用來清理水質或者進行環境監測。Row-bot在水中張開口——右上的插圖為口部關閉據中國3D列印網了解,這個機器人的原型是由兩個仿生的子系統組成的:首先是推進系統,可以讓甲蟲在水面上滑動
  • 英國科學家3D列印仿生舌頭,具有潛在的味覺功能
    從科學家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具有三維印刷的合成舌,這可能是能夠感測在食用香料。對於研究人員而言,要獲得對流體在人口中的相互作用的確切了解的唯一方法是,創造出仿生的舌頭並分析其摩擦學性能。科學家發現,他們的3D列印舌頭幾乎與豬的舌頭完全匹配(如圖)。
  • 現實版的3D列印仿生手臂
    該公司使用3D列印技術為手臂截肢者製造出價格更便宜的仿生假肢,而Melville佩戴它的多手柄Hero Arms至今已有大約三年時間。但是現在,視頻遊戲迷的運動方式更加酷炫:官方的《合金裝備》「毒蛇」 3D列印封面可以夾在他現有的英雄手臂上。「這是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仿生手臂所需要的一切,」梅爾維爾談到他的全新金屬齒輪固體毒蛇仿生手臂時說。
  • 採用3D列印製造出仿生的類人機器手指
    尤其是,展示了精確仿造骨骼形狀、韌帶結構 、粘彈性肌腱的仿生手指。這一手指是採用多材料3D列印的辦法製作出來的一個單一部分。這一製造辦法排除了早先的工程製造中剛性骨架結構以及彈性肌腱系統 中的界面問題。這一人造的肌肉在使用時需要具有驅動功能的手指的肌腱也可以採用列印實現。同時採用一個測試平臺來比較模擬和列印的原型之間的結果。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類似舌頭紋理的3D列印軟表面
    由利茲大學科學家領導的英國研究人員與愛丁堡大學合作,首次能夠3D列印出像人類舌頭一樣質地的合成軟表面。這一壯舉為測試食品的口腔加工性能、營養技術、製藥和治療口腔疾病的療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員使用合成矽膠結構列印表面,模仿舌頭表面的拓撲結構、彈性和潤溼性。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在3d生物列印領域,懸浮液作為一種策略來幫助更好的生物模擬。(A)在懸浮介質中列印時可遵循的3d列印路徑概述。(上)途徑是指印刷後去除介質。當油墨發生交聯時(例如,將嵌入的油墨暴露在紫外線下),懸浮介質為油墨提供了機械穩定性。隨後,為了提取列印的構造,介質被移除。(下)途徑的定義為印刷後對介質的保留。在沉積犧牲墨之後,該介質交聯形成單一結構。在這種交聯狀態下,介質失去了流動的能力。
  • 3D列印的眼睛真的可以讓失明人士重見光明嗎?
    智能醫療將會在未來各個方面影響到我們,比如如何讓一名失明人士重見光明,聽起來你可能不太相信,但現代醫學已經給出了一份相對比較滿意的答卷。近日科學家朝打造世上首隻仿生眼又邁進了一步。一旦研製成功,成百上千萬的盲人將有機會重見光明。
  • 科學家3D打造仿生眼,數百萬盲人有望重見光明!
    科學家們又朝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仿生眼邁出了重要一步,這將使數百萬盲人有機會再次恢復視力。日前,一組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三維人工「眼球」,這種「眼球」可以探測光照水平的變化,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通過使用3D列印技術,科學家們能夠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製造出原型眼球,這有望成為未來可行的商業解決方案。However, there is no date on when a final version will be ready for patients.
  • 使用3D列印創建仿生機器人手指
    在今年的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和環境智能國際會議(URAI)上展示的這種仿生機械手手指是使用多材料3-D印表機組裝而成的。「發展有軟硬組件,就像人的手的機器人手,是一個研究課題,我想探索多年,」瑪麗亞姆Tebyani,誰進行了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告訴TechXplore。
  • 3D列印定製仿生手僅需10小時即可完成
    截肢者通常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獲得定製的仿生手,如今他們能夠獲得在10小時內通過3D列印完成的定製仿生手。WMG和華威大學的工程師團隊在其他公司的協助下創建了3D列印仿生手,可在10小時內生產。WMG和華威大學的工程師們進行了耐久性測試,以了解印刷電路將如何經受反覆使用,該團隊還創建了一個網站,在那裡可以訂購仿這款仿生手。買家輸入手臂的尺寸,選擇想要的顏色,定製的3D列印仿生手可在10小時內完成。
  •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 應用術前診斷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應用術前診斷。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這項技術最大的突破是打破傳統的二維CT診斷,把人體骨骼1:1還原,重大疾病下,醫生可根據3D仿生術前診斷模型有針對的制定手術方案。」
  • 【3D專委會】會員單位第七元素牙齒材料與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產業化落地
    第七元素是一家3D列印生物醫用材料及口腔應用的公司,成立於2019年,創始團隊由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國際知名院校的海歸、科學家團隊,與來自愛爾眼科連鎖集團、華潤鳳凰醫療集團國內運營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組成。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近幾年來,3D列印技術可謂是突飛猛進的發展,幾個月就上升一個新高度。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用多材料3D列印出了逼真的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實病人的外觀和感覺。
  • 探月新進展:科學家首次在零重力下進行月球重石3D列印
    中國3D列印網1月13日訊,來自不倫瑞克工業大學和漢諾瓦雷射Zentrum(LZH)的科學家首次在零重力下進行3D列印的月球重石。在實驗性的「 MOONRISE」項目中,該團隊在其「 MIRA3D」月球車上安裝了定製雷射器,並將月塵融化成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