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和梁武帝不投緣,前往少林寺面壁,後神光祖師斷臂求法

2020-12-04 在家小居士

這一篇文章還是寫達摩祖師的故事,講述者為宣化上人,頂禮上人。

震旦緣熟達摩來:達摩祖師在印度忽然就心血來潮了,覺得在中國佛教應該興起來了,所以就到中國來了;這叫「震旦緣熟」。「達摩」,是印度話,翻譯中文就叫法;就是法從印度到中國來了。這人名字也是「法」,翻譯也是「法來了」。

對朕不識機未賅:那麼梁武帝見達摩祖師,就問什麼叫「聖諦」?聖諦就是四聖諦;這也不是單單說四聖諦,就是佛教裡邊真正的法,也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念慮未起,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麼梁武帝聽見很多好話了;他造了很多廟,度了很多人出家,就以為自己得到聖諦了,已經功德很多了;所以就想叫達摩祖師也來讚嘆讚嘆他,說:「你這個大王真好啊,真是有道明君啊!你提倡佛法,你已經明白聖諦了嘛!」想要這達摩祖師給他說幾句好話讚嘆他。可是,菩提達摩是西天的第二十八祖,他怎麼會有這種諂諂面諛,這種溜須捧聖、拍馬屁的行為呢?不會有的,讚嘆人的話他不說的;所以就說「朗然無聖」,它就根本什麼也沒有。

這個梁武帝沒有得到他的讚嘆,就想來給菩提達摩戴個高帽子:「你印度來的,你是一個聖僧了,你是明白聖諦的人了!」所以他就又想方法,叫菩提達摩還是來讚嘆他。讚嘆他怎麼樣呢?他說:「對朕者誰?」對著我說話的這個是誰呢?意思間就是:你是聖人,我也差不多了;兩個人都有一點第一義諦的,都有這種的功夫了。

想不到菩提達摩不說這個,他說「廓然無聖」,什麼都沒有;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本來真正的第一義諦是什麼也沒有了,有了東西就著相了──著到人相上、著到我相上、著到眾生相上、著到壽者相上;它是什麼也沒有的。

所以梁武帝又問他說:「對朕者誰?」達摩祖師答得更簡單,說:「我不認識!」對著皇帝的人是誰啊?說:「我不認識」;這一方面,他也是不自滿。不像我們人,誰要一讚嘆,就覺得像吃糖那麼甜;這可是最好了,得到個好批評。因為梁武帝不認識這個,所以帝不契,這叫「機未賅」;未賅,就是不合,不能合了。

神光熊耳跪九載:達摩祖師對梁武帝說完了話,從他那兒話不投機半句多,就走了。在南京,有一個法師在那兒講經。這個法師叫什麼名字呢?就是神光法師。這神光法師講經講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這「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也是當時有開眼的人能看見有這種境界。他那兒一講經,這天女散花,那地下也湧出金蓮花來,這感應很大的了。可是達摩祖師到那兒看一看,就對神光說:「法師!你在這兒幹什麼呢?」「我幹什麼?我在這兒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嘛!」「你講的,黑的是字,白的是紙,怎麼可以用這個來教化眾生呢?」

這神光一聽:「喔,你現在毀佛謗法,你這個摩羅剎(梵語「夜叉鬼」)真是混蛋,你是個大魔頭!」就罵起來。神光法師戴著一串念珠,這念珠是什麼做的呢?鐵做的。因為古來的人都會武術,這修道的人就做了一付鐵念珠來做武器。他拿著他這個武器,照著達摩祖師就打去了;達摩祖師頭一揚,就打到嘴上了。這一掛念珠打到嘴上,就把達摩祖師的牙打掉兩顆,你看厲害不厲害!

達摩祖師就想:我如果把牙吐到地上,這個地方就會大旱三年。因為聖人的牙跌到地下,這個地方就會有大災難,三年沒有雨下,那麼會餓死很多人了。達摩祖師一想:不要把人都餓死,我這個牙不要吐到地下!就把它吞到肚裡去了。所以中國有說「打牙往肚子裡咽」,就是從這兒來的;那麼這是一種慈悲心。然後達摩祖師從這兒就走了。

達摩祖師一走,這個神光正在氣忿忿地:「這個摩羅剎真是可惡!」喔,這十殿閻君就現身了,無常鬼也來了;來了,就對神光說:「法師!今天你應該壽命盡了,我們要請你到閻羅王那兒喝茶去!」

「我講經講得這麼好,我都還要死嗎?」

「你講經講得這麼好,但是你生死沒有了嘛!你是還是要死的。」

「那這個世界上有誰閻羅王管不著,能夠不死的?有沒有這樣的人?」

「有!」

「誰呢?」

「就是方才你打掉兩顆牙那位,那長得很醜陋的和尚,他就是閻羅王管不著的。不但閻羅王管不著他,而且閻羅王見著他都要向他頂禮叩頭的。」

「喔,那我要找他去!找他去學閻羅王管不著這個方法。」

「那好,我給你一個時間啦!」於是無常鬼就把他放開了,沒有抓他去。神光法師這時候慌慌張張的,鞋也沒有穿,拎著鞋就跑去追達摩祖師。

那麼達摩祖師從那兒走了之後,在半路上就遇著一隻鸚鵡鳥。這鸚鵡鳥會說話,就對他講了:「西來意,西來意,請你教我出籠計!」這鸚鵡鳥在籠子裡,就請達摩祖師教它怎麼樣能脫出這個籠子。達摩祖師想:我在這兒度人沒有度著,度一隻鸚鵡也好的。於是乎就教它了,說:「出籠計,出籠計,兩腿伸直兩眼閉,這便是你出籠計!」這鸚鵡一聽也明白了。好了,於是乎就裝死,躺在那個籠子裡頭,就兩腿伸直直的,兩眼也閉上了,也不飛了,也不動彈了,也不喘氣了。

等這個主人回來了,一看自己這鸚鵡鳥躺到籠子裡不吃了,也不活動了,不飛了;就把它拿出看看,用手這麼轉著,左邊那麼看看,右邊那麼看看。看來看去,看它真像死了似的;但是身上還是熱的,只是不喘氣了,於是乎就把手打開了。這手打開了,你說這個鸚鵡鳥怎麼樣啊?這精神就來了,噗,噗,就飛了!這齣籠計,跑了!

那麼神光追達摩祖師追了一路,就追到熊耳山去──追到中嶽嵩山。這五嶽──東嶽是泰山,南嶽是衡山,西嶽是華山,北嶽是恆山,嵩山是中嶽。那麼追到那兒了,達摩祖師就在那兒面壁,不和人講話。神光到那兒和達摩祖師講話,達摩祖師也不睬他,他就在那兒跪著求法;達摩祖師在那兒面壁坐了九年,他就在那兒跪了九年。這九年,他的功夫也差不多了,可是還沒有成就。所以說神光在熊耳山那個地方跪了九年。

慧可積雪臂獨裁:「慧可」,是達摩祖師給神光的一個名字,說他智慧可以了。怎麼樣可以?他跪了九年,這有一年就天下大雪,在熊耳山那個山上,他跪那兒,下的雪就都把他都被上了,雪到他腰那兒。然後他大約也凍得直打顫,就和達摩祖師講話了,說:「祖師啊,您慈悲,傳給我法吧!我把您牙給打掉兩個,這真是很對不起您!我知道您真有道德,您是懷道之士,我現在來向您求法!」達摩祖師就問他:「你看現在外邊下的是什麼?」

「下著雪!」

「這雪是什麼色的?」

「雪是白色的。」

「你等到天上什麼時候下紅雪,那時候我再傳給你法;如果沒有紅雪的話,我不傳給你法!」

這也是個考驗,可是神光這個時候也就福至心靈了,一想:好,既然你要紅雪,我就給你紅雪看看!於是乎就拿這個戒刀──在古來,出家人都會帶著一把刀,是防備如果有什麼必要一定要破戒的時候,寧可把自己頭割去,也不犯戒,這叫戒刀。那麼他拿戒刀把自己的一條臂就斬下來了,這血流如注,把天上下的雪都染紅了。於是乎他弄了一堆紅雪來,就捧著給達摩祖師看,說:「您看,現在這是紅雪了!」「唔,你是有點誠心,我還沒有白到中國來一次!好了,就傳給你法了。」所以說「慧可積雪臂獨裁」,這個「獨裁」,不是像那個「大獨裁」,就是他自己把臂裁斷下來。

以心印心付大法:於是乎達摩祖師就把這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傳給慧可大師了。又說:「你的智慧可以了。」

初祖二祖續命脈:這個初祖和二祖互相繼續佛教的一個命脈。

六次受害毫無損:達摩祖師在中國,有一些個旁門左道妒忌他,就給他毒藥吃。給了六次,前幾次都沒有毒死;那麼最後一次,他在那個石頭上坐著,毒藥從肛門出去,把那個石頭都毒得爆開兩半了。他就想:唉,人這麼妒忌,要入滅了!於是乎他就假裝入滅,人們就把他埋上了。

只履西歸留永懷:正在這個時候,北魏有一個姓宋的使臣,在蔥嶺那邊,就遇到達摩祖師了。達摩祖師一隻手拎著一隻鞋,就對這個姓宋的使臣說:「你國裡邊現在很亂的,你快趕回去,要改朝換帝了!」姓宋的使臣想:我國裡頭沒有什麼事啊?但是也就趕回去了,果然這個魏朝那個時候就改朝換帝了。

他就說:「喔,達摩祖師說的話真靈驗啦!」旁人問:「你在什麼地方見著達摩祖師?」

「我就是前兩天在蔥嶺那個地方遇到他了,他手裡拿著一隻鞋;問他到什麼地方去,他說回印度去。他說我們朝廷裡頭有問題發生了,現在果然有問題發生。」

「喲,你真活見鬼了,達摩祖師已經死了!」

「他那個墳埋到什麼什麼地方?我們到那兒去看看!」

「他死了很久了,你又看見他,莫非說他沒有死嗎?」於是乎就把墳給打開。打開一看,棺材裡什麼也沒有了,空空如也,只有一隻鞋──因為菩提達摩拿走了一隻鞋,他那個棺材裡還有一隻鞋。

所以說「只履西歸留永懷」,達摩祖師就拿著一隻鞋回印度去了,留下中國人對他永遠的懷念;永遠都不能忘達摩祖師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相關焦點

  • 達摩祖師被他打掉了門牙,為何又把衣缽傳給了他?
    這個達摩祖師祖師來中國傳法,一路上教化了不少眾生,還拜了求那跋陀羅為師。這個時候,無常鬼王來請神光去講經,但是卻讓神光先死,神光就問誰能不死,無常鬼告訴神光能不死的人就是剛才那個被他打掉門牙的摩羅剎!神光懊悔不已,當即就跟著達摩祖師往嵩山去了,追到熊耳山,看到祖師在山洞裡面壁禪定,就在山洞外懺悔頂禮了九年,才得到達摩祖師的衣缽,成為了禪宗二祖。
  • 「立雪斷臂」拜達摩祖師傳法解惑的禪宗二祖,不斷臂就不行嗎
    那他父母親不願意呀,哭哭鬧鬧好多次,最後發現神光大師出家的念頭非常堅定,便不舍的任他去了,送他跟寶靜禪師學佛,受戒後,更是在大大小小的寺廟講堂學習佛理教義。幾年下來,他佛法精盡,對經文有很全面的認識,可是一直參不透生死之謎。
  • 達摩祖師告訴你
    (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真知堂國學館: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最著名的外來的和尚,非禪宗祖師菩提達摩莫屬。達摩生於南天竺香至國,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他和佛祖釋迦牟尼一樣,是香至王的兒子,屬於剎帝利種姓。後出家為僧,師從般若多羅。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宋代菩薩如意坐像。
  • 農曆十月初五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
    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初祖,禪宗在東土開花結果,發展為中國最大佛教宗派。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達摩祖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
  • 《達摩祖師傳》裡的佛教知識試解析一
    如影片所示,達摩祖師未出家時是王族,剎帝利種姓,身份尊貴。片中沒有介紹祖師小時候的情況,但歷史記載祖師自小就聰明過人,因為父親香至王對佛法十分虔誠,他自小就就遍覽佛經,而且有自己精闢的見解。後來拜印度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尊者的為師,成為他的大弟子,之後繼承師父衣缽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爾後東來傳法,成為中國禪宗初祖。
  • 恭迎菩提達摩祖師聖誕
    菩提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達摩祖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
  • 達摩祖師到中國一生的事跡 (宣化上人)
    這要從菩提達摩那兒講起;菩提是覺,達摩是法,從覺法大師這地方來論。菩提達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祖師;他為什麼不在那兒做祖師,跑到中國來呢?達摩也不理他,就前頭走;他後頭跟著,一跟就跟到洛陽的熊耳山,達摩祖師就在那兒面壁打坐。達摩在那兒坐禪,神光就在那兒跪著;達摩祖師在那兒面壁坐了九年,神光法師就在那兒跪了九年。
  • 聽星雲大師講禪的歷史 內容和修法
    印度禪師代代相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到中國來,時值南朝梁武帝在位。梁武帝篤信佛法,曾經三次捨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眾,造橋建廟,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無量。當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問他說:『我所做的這些佛教事業有無功德?』 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被潑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勞,怎麼會毫無功德?所以,他對達摩祖師的回答,並不滿意。
  • 金庸筆下少林武功從何而來?與達摩無關,真實由來令少林形象崩塌
    ,似乎在「天下武功出少林」後面還得加一句「少林武功出達摩」才算完整,其實不然,金庸筆下的少林武功並不是出自達摩祖師之手,甚至金庸還通過改書明確過這一點。那九陰真經是武學中第一奇書,相傳是達摩祖師東來,與中土武士較技,互有勝負,面壁九年,這才參透了武學的精奧,寫下這部書來。那一來不知怎樣,此書忽在世間出現,天下武學之士,無一不欲得之而甘心,紛爭不已,據我師兄說,為了爭奪這部經文而喪生的成名豪傑,前前後後已逾百人。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著經中所載習練武功,但練不到一年半載,總是被人發覺,追蹤而來劫奪。
  • 南懷瑾: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之前,就已在中國本土流行
    很多人對此表示質疑,畢竟相關的資料描述都顯示,達摩祖師為禪宗佛法的開山鼻祖,畢竟面壁九年以及一葦渡江的典故耳熟能詳。看似鐵證如山的證據其實經不起推敲,從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禪宗佛法與中國玄學極其類似的論述結構以及領悟禪宗佛法的法門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達摩祖師布道之前,禪宗佛法早已在中國傳開了。
  • 各派創派祖師分別是哪位高人?
    少林派創派祖師是南天竺人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菩提達摩於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與梁武帝面談不契,一葦渡江北上洛陽,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開創了少林一派。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帶兵徵伐鄭帝王世充,各路豪強紛紛站隊,少林十三棍僧果斷站臺李唐,擒獲王世充侄兒王仁則獻給李世民。
  • 達摩祖師「打牙往肚咽」和「度鸚鵡」的故事~宣化上人
    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遂破顏微笑,自此,佛租心印法門便有得傳承。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且他修頭陀行,常抖擻精神用功,不會隨便笑。這次微笑,是因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釋迦牟尼佛將此法門傳予初祖迦葉,迦葉又傳與阿難,阿難傳與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傳與優波毱多。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廿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
  • 高僧傳:死後肉身不腐,一生傳奇無數,達摩祖師為他預言並且應驗
    慧能向客人表述要決心修此禪法,客人觀他樣貌不凡當即給了他十兩銀子助他去學法。慧能禪師有了錢安頓好母親,就前往黃梅東山寺尋找弘忍禪師了。到了黃梅東山寺初遇五祖弘忍禪師,弘忍禪師問到:「你從哪兒來?」慧能回答:「從嶺南來。」弘忍禪師又問到:「你到這裡想幹什麼?」
  • 金庸筆下被刪的3位高人,後兩名合創神功,第一名曾擊敗達摩祖師
    後兩名:一對夫妻(排名不分先後)金庸筆下有不少男女搭配的「俠侶」組合,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神鵰俠侶》中的兩位主角楊過和小龍女了,他們雙劍合璧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即便拆分開來也都是江湖中的頂尖高手,尤其是主角楊過,在書末已成了當世五絕高手之一,不過比起這對主角來說,有一對龍套夫婦就比較悲催了。
  • 海燈法師自稱少林傳人,憑二指禪倒立聞名中外,卻被徒弟說造假?
    因著生活清貧,範靖鶴即使不曾落下習武,體質依然單薄,索性改名範無病(和張無忌有異曲同工之妙)。沒有強大的武力,又怎麼為父報仇?範無病到處訪求名師,最終打動教官王體泉,師從他學習武功。1928年,兩位少林寺護寺高僧前往四川化緣救災,範無病機緣巧合之下看到他們習練少林絕技,興起拜師之念,苦求數日。兩位高僧最終答應了他,教他不少少林功夫,包括童子功、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