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教,我想大家最熟悉的便是那句人盡皆知的「南無阿彌陀佛」,許多不明其中緣故的人,會習慣性地將其理解為「南邊沒有阿彌陀佛」的意思,這樣理解是大錯特錯的,「南無」不讀「nan wu」,它是梵文音譯,和漢語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佛弟子總是念這六個字,它們有什麼特殊含義嗎?本篇文章,小編就給您解讀。
首先,「南無」讀音為「nā mó」,是佛教專用語,意思是皈依、頂禮,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尊敬和皈依,是對佛菩薩發自內心的讚美和稱頌,也表示自己對佛法的堅定信心。這兩個字通常用在佛菩薩名號、一切賢聖僧尊名之前,表示娑婆世界眾生,致心頂禮、歸命佛法僧三寶。
比如,我們稱「阿彌陀佛」時,會在其前加上「南無」恭敬詞,即「南無阿彌陀佛」 表示對佛的恭敬。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時,也會在其前加上「南無」,即「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稱念佛陀尊號時,加上「南無」,即「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等,「南無」兩字就是對佛菩薩的尊稱,並無其它含義。
「阿彌陀佛」是佛經中所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我們這些眾生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是由釋迦牟尼佛所主管和說法的。釋迦牟尼佛主管娑婆眾生,阿彌陀佛主管西方,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三者合稱「三寶佛」或「(橫)三世佛」。阿彌陀佛所主管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大多數娑婆世界眾生最渴望往生的地方,那裡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沒有痛苦和憂慮,只有歡喜。
據經典所說,一切眾生,無論男女,只要一心誦持阿彌陀佛名號不斷,淨心不亂,臨命終時即可得阿彌陀佛及其諸大菩薩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我們一般見到的「萬佛接引圖」,會看到阿彌陀佛和其左右兩脅侍,以及無數光明菩薩,發出萬丈光芒,來接引苦難眾生得生極樂佛國。
說道阿彌陀佛的左右兩脅侍,就不得不提一下佛教裡的「西方三聖」。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寺院一般都供奉的有「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左邊供奉的是他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其右脅侍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慈悲喜舍」是佛教裡利他無我的四種清淨心。觀世音菩薩除了是阿彌陀佛的脅侍,還是他的徒弟,曾在過去無量劫前救渡過觀音菩薩。
所以,我們看佛教寺院在阿彌陀佛的造像上是很有講究的,縱然不同的佛相貌大致相同,但是手勢還是有區別的。釋迦牟尼佛通常呈現說法印和禪定印,而阿彌陀佛就常呈現接引印,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阿彌陀佛慈悲渡眾生的無窮行願。因為表法不同,故而佛教在對佛菩薩的造像上是很細化的。
阿彌陀佛還被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因其名號與「光」和「壽」有關。佛教經卷中與阿彌陀佛有關的主要有《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等,其中《阿彌陀經》是佛教晚課必誦佛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對象,「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被稱為「六字大洪名」。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臨命終往生極樂淨土。
「若人心散亂,入於塔廟中;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僧眾為什麼每日念那麼多遍佛號,就是為了清淨自己的心、懺除業障,心在極樂,哪裡不是淨土。不要為了念佛號而念佛,不要功利化。「罪從心起將心懺」,念佛不攝心,念幾萬遍也不能受益。「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一點,一定要禁忌。
大家若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評論,小編會一一回復大家。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大家福慧雙增、六時吉祥。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