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

2021-01-16 學佛放生

好,我們請看下面:[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一向長劫枉受眾苦,欲求脫苦,故應念佛。已造之業,無可如何,未來之業,可更造乎,生慚愧心,故應念佛。同體心性,既曰本有,即今豈無,只欠悟證耳,求悟心性,故應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慚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今生藉助宿世的一些善因,知道了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受、教化於我。「今且知」,我們是不是當下就已經了知、相信了這個事呢?可能還不一定,不是所有的人。何以故?末法眾生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知恩、不報恩,有這麼一個特點。不知恩是由於沒有智慧;不報德是他沒有德行。確實,要我們對阿彌陀佛這種同體的大悲、無緣的大慈,從內心深處感知到、接納到、信解這一點,還不是很容易的。我們還會覺得「佛是佛,我是我,阿彌陀佛跟我有什麼關係,他憑什麼要關心我呀?或者他關心我,他真的就能幫助我嗎?」內心會不期然地隱隱約約地出現這些疑點。所以我們薰習這個聖言量,要讓我們去了解阿彌陀佛,首先就得要了解他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什麼?就是佛心啊。我們要了解佛心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小孩要了解父母的心,你說容易嗎?原來我在高校當老師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寫一篇作業,談到他小學的時候非常頑皮,常打架,很傷父母的心,他也不在乎,他的父母真的為他操碎了心。結果有一天他又跟同學打架了,被老師罰站,然後老師把他的母親叫到學校去,還訓了他母親一頓說,「你怎麼教育小孩的,這麼頑皮,怎麼怎麼……。」他的母親這時真是……就一個獨生子女,獨生的兒子,把他帶回家,也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就握著他兒子的手,在那裡默默的,就這麼母子倆握著手,坐了三個小時。到了第三個小時的時候,這個頑劣的小子才感覺到「哎呀,我真的不能這樣做了,我真的把我母親傷害得太厲害了!」三個小時之後,他才猛地有這一念出來,原來都滿不在乎的。所以他母親,以她悲哀的、快要操碎心的母愛,用三個小時的握手讓他才醒悟了一點點。他開始改變了頑劣的習慣,開始認真讀書,考上了大學。他考上大學以後,還總是想到那三個鐘點對他心靈的震撼。有很多人會對父母終身後悔。由於他在少年期間、中年期間,不了解父母的心,甚至還會覺得父母親怎麼怎麼他。我有時候碰到我家族的一些年輕人,他跟我埋怨他的母親對他不好。怎麼不好啊?說他母親對他很苛刻,「我的鉛筆都寫斷了,她都不給我買。」諸如此類的。他不知道父母對他是多麼的疼愛,只是由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讓他節儉一點而已,他都會埋怨。所以你說世間的子女理解父母的心都很困難,而往往是等他做了父母的時候才能夠了解父母的心。那麼我們一個凡夫眾生要去了解阿彌陀佛的心,會容易嗎?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心,又怎麼可能會對淨土法門產生死心塌地的信心呢?所以這都是一些難點了。

祖師大德在這方面不斷地給我們灌輸、滲透、教化。佛菩薩是以大慈大悲心,每個念頭都在念著我們,都在攝受我們,都在教化我們,我們有一點進步他都很高興。我們在這裡背性、背覺合塵,造種種惡業,他就會難受啊!當然佛心不會像我們情感性地難受,就是悲憫,哀其不幸啊,會有這種心。

你看韋馱菩薩在護法,他護法也是很有苦心的。他知道這個南閻浮提眾生修道,都得要有很寬容的精神去護持。只要他有一念的善根,有一件善事,就不計他的諸惡。如果說韋馱菩薩護法很苛刻,你必須持戒很精嚴,各方面道德都很好,我才護你的法。你如果持戒不怎麼怎麼樣,我就不護你的法,如果這樣他就沒有幾個人可護法了。他是哪怕你有一點優點就護你的法,其他的缺點都可以抹掉不看。這樣他工作業務才比較多啊。比如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禪師,好像是高峰禪師,他想開悟。為了對治昏沉,他就坐在懸崖峭壁那個凸出的地方,只要一昏沉就栽到山底下去。他把自己置於一個死地,只要昏沉就要栽下去,粉身碎骨。古人道心很切,寧可這樣他也要對治昏沉。就在那打坐,打坐打坐,真的昏沉來了,真的就一下子栽下去了。這一栽下去,就在他還沒有落地的時候,被兩隻巨手託住了。託住了以後他就沒有死,他就問「這是誰呀?」「我是韋馱菩薩。」這時高峰禪師就有了一念傲慢心,「哎呀,是韋馱菩薩護我的法,說明我還很有道德。」他就問「這個地球上像我這樣有道心的人有幾個啊?」韋馱菩薩一聽就說:「就由於你這一念傲慢心,我不護你的法了。」高峰禪師這下就很慚愧,「是啊,自己昏沉掉下去,人家救了我的命,我還覺得自己很有道德,還這樣問。」他就生起大慚愧心,覺得自己業障太重了。他又繼續在那裡坐,坐著坐著,坐了一段時間又昏沉,昏沉又掉下去了。這回掉下去他想:「這下完蛋了,肯定死了,沒有人護法了。」誰知道等到要掉下去的時候又被託住了。託住了,他就問:「又是誰託住的?」「韋馱菩薩。」「你不是說不護我的法嗎?」韋馱菩薩說:「你一念慚愧心、改過心,那我就又再護你的法。」所以你看,這些都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對我們眾生的呵愛、關顧真是無微不至啊。所以我們再看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是針對眾生的困難而發的,讓我們順利地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順利、快速地得阿鞞跋致,得一生補處,快速成佛。他這五大劫的思惟願力都是出於他的大慈大悲,觀察眾生種種的根機來加以施設的。所以真的是阿彌陀佛念念在憶念我們,念念在攝受、教化於我們,當我們知道這個,我們就該深感佛恩。為什麼我們感恩的心出不來?是由於我們不了解佛心的大慈悲的特點,就好像一個子女對他父母的孝心出不來,是不理解他的父母在他身上付出了多少的心血,那種無條件的仁愛。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講記)

 

 

 

 

上海周六學佛放生群】依止淨土五經一論和淨土宗祖師聖言量,每日qq群學習教理,每月組織念佛、放生、誦經等共修,歡迎新師兄加入。

①、群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62304322

②、微信訂閱號:xuefofangsheng(『學佛放生』中文全拼)

③、QQ交流群號:158270953 

④、本群每月組織念佛、放生、誦經等共修活動。

每月兩次(星期天),在三觀堂寺院念佛共修(東林佛號)。

每周組織學習《印光法師文鈔》。敬請隨緣參與!想共同學習文鈔的師兄可以向弘昌居士報名(電話、微信號:13801633602)。

註:放生風雨無阻,除國家規定節徦日或災難性氣候,國家規定取消戶外活動情況下,本群有所調整。念佛共修日程聽從寺院安排。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正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娑婆世界就是充滿無常諸苦,如《法華經》中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慎可怖畏。娑婆世界是不安定的,是充滿痛苦無常的,我們當須覺悟,早日脫離苦海。我師父曾經告訴我,凡是來到這個世界,託生到人世間的人,都是因為有業力。
  • 內心歡喜常修持大慈大悲心與平等心的人,願望也會自然成就
    同樣,現如今怨恨的敵人是暫時患上了煩惱的瘋狂病,不管他們如何損害我,因為我不可以以牙還牙,我應警醒自身勵力修持沙門四法。之前曾是大慈大悲的母親,為了我情願捨棄自身珍貴的生命,殊不知現如今他們已被痛苦所摧殘,如今已變成了怨敵的形象。儘管我以歡喜心來到這些母親眼前,她不但已不了解我,乃至反而無聲無息加害於我。
  • 母親節:佛說這是報母恩最好的方式!願佛陀慈光普照,願天下母親吉祥...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中,世尊諄諄教導: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析言,尚有十恩: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幹就溼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憫恩。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我們在佛教中最常見的就是菩薩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菩薩在佛界是什麼地位?達到怎樣的能力才能稱為菩薩呢?《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中,第三十三願如是說:「往生我國的菩薩,一生就能成佛。如果他發願要到其他世界度化眾生,我以神力,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願望。」第三十五願:「國中菩薩,用香華 幡蓋、珍珠、瓔珞種種供具,到無量世界供養各佛,一頓飯的工夫,就可走遍。」
  • 每日一佛 | 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
    至誠禮拜八十八佛,最為殊勝,最為簡便,亦最常用,極易感應,得見瑞相,身心輕安,足以證明,罪滅障除,堪可進功,修行辦道。八十八佛之四十二:南無法勝王佛!南無法勝王佛!(圓佛如來,三界法王) 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法勝,宣法殊勝也。此法為圓解如來之法,妙用於三界,故稱法勝王佛。故行人皈依(歸投依靠)法勝王佛,乃圓滿佛如來,於三界中,號稱法王。又南無法勝王佛,能解除「疹痘、赤紅、西隱蛇皮之厄」。
  • 佛前供燈的含義你知道嗎?「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燈,乃智慧、光明的象徵,在佛教中,燈代表佛法,而佛法代表智慧,我們供燈的意思就是用佛法之光明破除我們愚昧之黑暗。《大般若經》說:「故佛所言,如燈傳照。」是說佛法就像是在黑暗中照過來的燈光一樣,給了我們光明和方向。《維摩經》云:「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在沒有遇到佛法以前我們是愚痴的,在塵世中往復,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一切都在妄想、無明中輪迴,想想真是可憐啊!
  • 男戴觀音女戴佛?原來淵源這麼久遠
    一、諧音【:男帶官印女帶福】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男子以事業為重,情緒受外界工作環境的影響較大,性情比較反覆,「男戴觀音」是讓男人少一些殘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觀音一樣的慈悲與柔和。
  • 觀音菩薩「天冠」中的立佛是誰,與阿彌陀佛有關係嗎?
    但是,觀音的知名度卻遠超過諸菩薩,甚至於超過釋迦牟尼佛。俗語「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就毫不誇張地反應出觀音在善男信女心中的地位。觀音菩薩象徵著「大悲」,被寄予解救世間眾生出離苦厄的期望。譬如在《普門品》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說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苦行證道成無上菩提,甚至是歷劫修行,這次示現成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過是得了一聲阿彌陀佛。一般人敢這樣解釋嗎?不敢,這樣解釋人家也不信你。「如果這樣,我們跟釋迦牟尼佛不是平等了嗎?他得一聲阿彌陀佛,我也得到了?」對啊!「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釋迦牟尼佛成了佛,他得了什麼法?
  • 我佛慈悲,卻還有十八層地獄,豈不矛盾?如來佛祖如是說
    我佛慈悲說起佛教,映在我們腦海裡的都是大慈大悲,無私奉獻,導人向善,捨己為人……可令世人驚懼恐怖的十八層地獄及諸多惡鬼,也是自佛教所出。>第四,無緣不能度:與佛無緣之人,縱使口燦蓮花也不會聽信半句。言簡意賅,卻說出了為何不渡苦海中拼命掙扎的世人。下墮地獄的眾生,受盡苦痛,極盡煎熬,卻怪不得判他們受苦的閻王,今日種種皆是當日所造惡業之果報,有了惡因便有了惡果。而閻王只是統計下墮到地獄中的罪人一生所造的惡業輕重多寡,照科判罰。所有惡果都是世人生前招感的業報,沒有人能陷害他,也沒有人能代他受罰,這便是自食其果。
  •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圖)
    與我們地球人最有緣的一位佛(製圖:曉愚) 佛教的時空觀主張「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佛經中經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明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存在。
  • 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在霹靂布袋戲《霹靂天罪》中,最具人氣的正道角色「雅僧佛公子」有許多啟示別人的佛偈,其中與女俠左手香有三次打賭,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對學習佛理的很有開示作用。左手香為百姓打抱不平,質疑佛公子利用佛騙了百姓的錢財。
  • 佛親證的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
    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也就是說,念佛修行首先要了知自己的本性、本具的道心,然後依止道心,修正自己的行為,消除妄念,學佛作佛。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本性。」所以,我們都具有佛性,本性都是佛,人人都是佛。
  • 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學習佛的慈悲,平等,否則的話,不理解拜佛的含義就是在搞形式主義,這和迷信是沒有區別的。有人會說,我並沒有看到佛菩薩啊,我怎麼會知道他有沒有加持我呢?菩薩並不是狹義的,你理解的只有供奉在寺院裡面的泥塑才可以被叫做佛菩薩。像那些110民警,醫院的救護人員,那些衝在第一線的救火人員,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佛菩薩。
  • 《少年的你》原作者否認抄襲:我的性格和念念相似,但我沒有小北
    言語中玖月晞都十分的專注,並且很發自肺腑。不少粉絲們也是紛紛力挺,表示玖月晞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很真誠,只有親自感受到經歷過了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少年的你》原創作者否認抄襲:我的性格和念念相似,但我沒有一個小北。這一次《少年的你》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很好,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也是很有教育意義。因為這算是真正意義的呼籲重視「校園霸凌」的作品,希望能夠引起重視,希望大家在討論作品是否抄襲的同時,更多的關注作品背後的意義。
  •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七月是佛歡喜月、感恩月,亦是盂蘭盆節!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七月到了,是佛歡喜月,亦是盂蘭盆節,為何是佛歡喜日呢?時,帥子奮訊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正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末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長者子是誰呢,就是鼎鼎大名的地藏王菩薩,為了救苦難的眾生立斯大願,已經正實了,地藏伯伯英俊瀟灑,相好莊嚴,佛言,若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嘆,或供養,或稱名,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 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解讀)
    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大菩薩摩訶薩。無量百千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而住。爾時世尊為說自證微妙之法。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解讀:我是聽佛這樣說的。有一時,佛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大眾一起,還有諸大菩薩摩訶薩,以及無量的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著佛陀而住。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一尊偉大但不被了解的佛
    來自編輯部de故事00:0008:49朗讀:佛文小的時候,常聽老人們說:「我要是怎樣怎樣,就阿彌陀佛了。」當時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感覺「阿彌陀佛」對老人們來說,是一種保障和依賴。這是他們能夠達成某種心願,很高興、很滿足、很感激的一句話。學佛後才知道,阿彌陀佛是一尊偉大的佛,是萬佛之王。我們如果僅僅把阿彌陀佛作為一尊佛的名字來理解,那麼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就太淺薄和無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