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請看下面:[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一向長劫枉受眾苦,欲求脫苦,故應念佛。已造之業,無可如何,未來之業,可更造乎,生慚愧心,故應念佛。同體心性,既曰本有,即今豈無,只欠悟證耳,求悟心性,故應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慚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今生藉助宿世的一些善因,知道了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受、教化於我。「今且知」,我們是不是當下就已經了知、相信了這個事呢?可能還不一定,不是所有的人。何以故?末法眾生的一個特點就是不知恩、不報恩,有這麼一個特點。不知恩是由於沒有智慧;不報德是他沒有德行。確實,要我們對阿彌陀佛這種同體的大悲、無緣的大慈,從內心深處感知到、接納到、信解這一點,還不是很容易的。我們還會覺得「佛是佛,我是我,阿彌陀佛跟我有什麼關係,他憑什麼要關心我呀?或者他關心我,他真的就能幫助我嗎?」內心會不期然地隱隱約約地出現這些疑點。所以我們薰習這個聖言量,要讓我們去了解阿彌陀佛,首先就得要了解他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什麼?就是佛心啊。我們要了解佛心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好像一個小孩要了解父母的心,你說容易嗎?原來我在高校當老師的時候,有一個學生寫一篇作業,談到他小學的時候非常頑皮,常打架,很傷父母的心,他也不在乎,他的父母真的為他操碎了心。結果有一天他又跟同學打架了,被老師罰站,然後老師把他的母親叫到學校去,還訓了他母親一頓說,「你怎麼教育小孩的,這麼頑皮,怎麼怎麼……。」他的母親這時真是……就一個獨生子女,獨生的兒子,把他帶回家,也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就握著他兒子的手,在那裡默默的,就這麼母子倆握著手,坐了三個小時。到了第三個小時的時候,這個頑劣的小子才感覺到「哎呀,我真的不能這樣做了,我真的把我母親傷害得太厲害了!」三個小時之後,他才猛地有這一念出來,原來都滿不在乎的。所以他母親,以她悲哀的、快要操碎心的母愛,用三個小時的握手讓他才醒悟了一點點。他開始改變了頑劣的習慣,開始認真讀書,考上了大學。他考上大學以後,還總是想到那三個鐘點對他心靈的震撼。有很多人會對父母終身後悔。由於他在少年期間、中年期間,不了解父母的心,甚至還會覺得父母親怎麼怎麼他。我有時候碰到我家族的一些年輕人,他跟我埋怨他的母親對他不好。怎麼不好啊?說他母親對他很苛刻,「我的鉛筆都寫斷了,她都不給我買。」諸如此類的。他不知道父母對他是多麼的疼愛,只是由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讓他節儉一點而已,他都會埋怨。所以你說世間的子女理解父母的心都很困難,而往往是等他做了父母的時候才能夠了解父母的心。那麼我們一個凡夫眾生要去了解阿彌陀佛的心,會容易嗎?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心,又怎麼可能會對淨土法門產生死心塌地的信心呢?所以這都是一些難點了。
祖師大德在這方面不斷地給我們灌輸、滲透、教化。佛菩薩是以大慈大悲心,每個念頭都在念著我們,都在攝受我們,都在教化我們,我們有一點進步他都很高興。我們在這裡背性、背覺合塵,造種種惡業,他就會難受啊!當然佛心不會像我們情感性地難受,就是悲憫,哀其不幸啊,會有這種心。
你看韋馱菩薩在護法,他護法也是很有苦心的。他知道這個南閻浮提眾生修道,都得要有很寬容的精神去護持。只要他有一念的善根,有一件善事,就不計他的諸惡。如果說韋馱菩薩護法很苛刻,你必須持戒很精嚴,各方面道德都很好,我才護你的法。你如果持戒不怎麼怎麼樣,我就不護你的法,如果這樣他就沒有幾個人可護法了。他是哪怕你有一點優點就護你的法,其他的缺點都可以抹掉不看。這樣他工作業務才比較多啊。比如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禪師,好像是高峰禪師,他想開悟。為了對治昏沉,他就坐在懸崖峭壁那個凸出的地方,只要一昏沉就栽到山底下去。他把自己置於一個死地,只要昏沉就要栽下去,粉身碎骨。古人道心很切,寧可這樣他也要對治昏沉。就在那打坐,打坐打坐,真的昏沉來了,真的就一下子栽下去了。這一栽下去,就在他還沒有落地的時候,被兩隻巨手託住了。託住了以後他就沒有死,他就問「這是誰呀?」「我是韋馱菩薩。」這時高峰禪師就有了一念傲慢心,「哎呀,是韋馱菩薩護我的法,說明我還很有道德。」他就問「這個地球上像我這樣有道心的人有幾個啊?」韋馱菩薩一聽就說:「就由於你這一念傲慢心,我不護你的法了。」高峰禪師這下就很慚愧,「是啊,自己昏沉掉下去,人家救了我的命,我還覺得自己很有道德,還這樣問。」他就生起大慚愧心,覺得自己業障太重了。他又繼續在那裡坐,坐著坐著,坐了一段時間又昏沉,昏沉又掉下去了。這回掉下去他想:「這下完蛋了,肯定死了,沒有人護法了。」誰知道等到要掉下去的時候又被託住了。託住了,他就問:「又是誰託住的?」「韋馱菩薩。」「你不是說不護我的法嗎?」韋馱菩薩說:「你一念慚愧心、改過心,那我就又再護你的法。」所以你看,這些都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對我們眾生的呵愛、關顧真是無微不至啊。所以我們再看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是針對眾生的困難而發的,讓我們順利地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順利、快速地得阿鞞跋致,得一生補處,快速成佛。他這五大劫的思惟願力都是出於他的大慈大悲,觀察眾生種種的根機來加以施設的。所以真的是阿彌陀佛念念在憶念我們,念念在攝受、教化於我們,當我們知道這個,我們就該深感佛恩。為什麼我們感恩的心出不來?是由於我們不了解佛心的大慈悲的特點,就好像一個子女對他父母的孝心出不來,是不理解他的父母在他身上付出了多少的心血,那種無條件的仁愛。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講記)
【上海周六學佛放生群】依止淨土五經一論和淨土宗祖師聖言量,每日qq群學習教理,每月組織念佛、放生、誦經等共修,歡迎新師兄加入。
①、群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62304322
②、微信訂閱號:xuefofangsheng(『學佛放生』中文全拼)
③、QQ交流群號:158270953
④、本群每月組織念佛、放生、誦經等共修活動。
每月兩次(星期天),在三觀堂寺院念佛共修(東林佛號)。
每周組織學習《印光法師文鈔》。敬請隨緣參與!想共同學習文鈔的師兄可以向弘昌居士報名(電話、微信號:13801633602)。
註:放生風雨無阻,除國家規定節徦日或災難性氣候,國家規定取消戶外活動情況下,本群有所調整。念佛共修日程聽從寺院安排。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