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禮拜佛時,往往會請燈或燭供奉佛前,你知道代表什麼意思嗎?燈,乃智慧、光明的象徵,在佛教中,燈代表佛法,而佛法代表智慧,我們供燈的意思就是用佛法之光明破除我們愚昧之黑暗。《大般若經》說:「故佛所言,如燈傳照。」是說佛法就像是在黑暗中照過來的燈光一樣,給了我們光明和方向。《維摩經》云:「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在沒有遇到佛法以前我們是愚痴的,在塵世中往復,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一切都在妄想、無明中輪迴,想想真是可憐啊!

正因為如此,佛法的出現,讓我們如同黑夜中看到了光明,把千年的黑暗打碎。因此《華嚴經》將菩提心比作燈,經中說:「善男子,譬如燃百千燈,基本一燈,無滅無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普燃三世諸佛智燈,而其心燈無滅無盡;善男子,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提心燈亦復如此一入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障,悉能除盡。」這裡是把佛法比喻為破除諸暗的明燈,用佛法的智慧之燈照亮我們多劫以來的痴暗。

而另一部大經《法華經》說:「又如日天子能除諸暗,此經亦復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不斷打開我們的心量,因為心量與智慧的開發是成正比的,唯有法華楞嚴等大乘經典的如來藏能讓我們從究竟、無漏處打開心量、開啟真實智慧。《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是什麼樣的佛智慧來照亮我們心境的。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這就是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經常對自己觀照。真觀,是觀空、看破。淨觀是觀假、要放下。廣大智慧觀,是圓中,是圓滿的中道,不是別教的中,是大乘佛教圓教的圓中,一切當下就是一,一當下就是一切,當下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東西南北、上下十方,你當下就是十法界萬法,這是『圓中』。悲觀,是同體大悲。這是前面的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這『三觀』,是造成的利用,這個利用就是用悲心度眾生利他。慈觀是無緣之慈,『悲觀』和『慈觀』就是大慈大悲。是菩薩利他。「常願常瞻仰」就是時時處處念念在道,是利他的心,從根本上用心來幫助人。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無垢清淨光是對上面幾種觀的總結。能做到這幾種觀,你清淨了,沒有汙染了。心淨光通達,你看一切萬法能轉識成智,心態徹底調整。慧日破諸暗:像太陽一樣不為黑暗所迷惑。看什麼都是阿彌陀佛,無論好的惡的都是諸佛,其實這樣就等於破了你心中的諸暗了,破了你的「我執」,這就是『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災風火』是指我們受到的種種外在的苦報,像是六道輪迴、頭疼腦熱。普明照世間:內無惑、外無障,身心輕安光明。照世間,首先從你這個肉身世間照起,然後擴展到整個盡虛空遍法界。

眾生在無量劫中輪迴,就好比是處於一個千年不見光明的暗室裡,因為無明產生了煩惱,妄想滋生了愚痴,我們就在這樣的暗室裡生活、摸索,但是走不出這個千年的黑暗,現在只要點一盞光明之燈就能照亮這個千年暗室。也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的愚痴,只需要一智(金剛觀察智),即刻滅除。以此來比喻心中的暗室(顛倒邪見、愚痴煩惱)縱然經年累月乃至萬年億劫,但只需要點燃心中的光明(如來藏智慧),一瞬間就能滅除。

大乘佛法也就是『圓教』代表的經典有《妙法蓮華經》、《大佛頂首楞嚴經》、《般若波羅蜜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都是從『非空非有』二門而入,但是這個非空非有是對有說空,對空說有。因為空和有是一體的,不離的,也就是成佛的『不二』法門。它把佛法的八大次第圓融為一體,叫『三藏一心』;而別教是講『次第三藏』,還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那可是太久了。可是到了圓教,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一盞智慧燈就能照亮,就能得到啊!」如是我聞,萬法皆成。就在當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