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誦經之餘,為了感恩佛的功德,於是在家設置佛堂。平時用於自己供養佛,禮拜佛。
佛教中,供養佛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有供養水、供養花、供養水果、供養香等等很多。我們要明白,無論給佛供養什麼,都要發心正確,不要有「賄賂」佛的想法在裡面。
佛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你以清淨的心態去供養佛,就會得到清淨功德。如果以「交易」的想法去供養佛,就失去了供養的真正意義,一切功德,都會散掉。
通常說來,你供養給佛的一切,佛都不會要你的。甚至連供養所得的一切功德,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回向」給你。比如佛前供水,佛教中稱之為「大悲水」。水利萬物,告誡我們的要修大悲心,要有利他的心。
除此之外,佛前供水,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一、所供之水要乾淨、清純。
佛前供水有著特殊的含義,第一代表著苦海。佛說我們眾生,都生存於苦海,想要脫離這苦海,就要時刻不忘自己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第二代表著無染。一個人要脫離苦海,就是要讓自己達到清淨無染的地步。《藥師琉璃光本願經》中云:「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如果所供之水有汙濁、雜質,最好不要用。一定要用乾淨、清純之水。如果有條件,最好用純淨水來做供養。
二、供水的數量有講究。
佛前供水,一般都會用杯來盛載。供水最好用杯,因為杯諧音「悲」,帶有「大悲」的寓意。佛教中有「大悲水」的說法。所用之杯,最好上面刻有「大悲咒」,這樣在供水的時候,就會想起大悲咒,等於念誦佛的名號。
供水的數量也有講究,可以供一杯,也可以供三杯。如果覺得三杯不夠,可以用七杯。佛教中講究「制心一處」,「佛法僧」三寶。為什麼要供七杯呢?因為佛陀出世時,前走七步,步步生蓮。打坐七七四十九天開悟,講法四十九年。所以,「七」在佛教中,有這種特殊的含義。
三、供水的多少要懂得。
所供之水,不能過滿,也不能過少。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寓意是平時修行,也要注意做事不可太過,會給自己帶來果報。同時也不要「放逸」,要常護心。
供水以七分滿最佳,注意不要灑出來。同時,杯與杯之間,也不要太緊密,其間留有一指的距離即可。當裝好水之後,要記得蓋上杯蓋,保護好「大悲水」,不讓它被塵埃落入,造成汙染。
四、供水一定要堅持。
很多人由於各種緣故,即使在家,也不堅持供水。修行的人,最忌諱的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就相當於,你有心修,卻不實踐。
佛陀並非一定要你的供養,但是你自己一定要修自己的心。《法句經》云:「勤奮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只有勤奮的修行,勤奮的供養,你才會功德無量。所以,供水一定要堅持。堅持供養,才能不斷地獲得功德。
在我小的時候,經常隨爺爺在佛堂中供水,爺爺告訴我,供水的諸多講究,是因要我們懂得因果。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正確地做供養,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爺爺還說,阿彌陀佛所在的西方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能讓眾生,於其中清洗自己的一切妄念,快速地趨向佛道。
《水文偈》曰:「菩薩甘露柳頭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羶垢穢盡蠲除,令此壇場悉清淨。」願眾生六時吉祥,智慧充滿,法喜充滿!南無阿彌陀佛!